期刊文献+
共找到794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怒江源头地区那曲河热裸裂尻鱼繁殖生物学研究
1
作者 朱峰跃 李钊 +4 位作者 王起 段辛斌 陈大庆 刘绍平 刘明典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了解怒江源头地区那曲河热裸裂尻鱼基础生物学概况,研究其繁殖生物学,为评估热裸裂尻鱼生态适应性规律、进行资源管理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9月、2018年7月和10月在怒江源头那曲河采集309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 了解怒江源头地区那曲河热裸裂尻鱼基础生物学概况,研究其繁殖生物学,为评估热裸裂尻鱼生态适应性规律、进行资源管理和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9月、2018年7月和10月在怒江源头那曲河采集309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进行了生物学参数测定,包括年龄、体长、体重、繁殖力等,计算了性比、性腺成熟系数,评估了性成熟年龄,预测了产卵类型。结果显示:热裸裂尻鱼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2943~16657粒,平均(7685±3527)粒;个体体长相对繁殖力(F_(L))为10.15~52.71粒/mm,平均(25.00±10.57)粒/mm;个体体重相对繁殖力(F_(W))为10.68~48.01粒/g,平均(23.91±8.21)粒/g。个体繁殖力与各基础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F、F_(L)与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年龄和丰满度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性腺成熟系数相关性不显著(F>0.05),F_(W)仅与卵巢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具有显著相关性(0.01<P<0.05)。雌雄比为2.78:1,性腺成熟系数范围为0.39%~11.75%,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6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4龄。根据热裸裂尻鱼卵径频率分布特征,推测其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型一次性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裸裂尻鱼 繁殖力 怒江源头 那曲河
下载PDF
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
作者 程建 刘志伟 +5 位作者 赵文津 史大年 田涛 邓世广 张克强 张若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成像 叠前深度偏移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Moho界面 南羌塘坳陷
下载PDF
从责任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边疆治理中的共同体建构研究
3
作者 尤伟琼 董向芸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2,共8页
当今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难题,需要依据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来治理,需以责任凝聚合作与发展,进而内化为“命运共同体”。我国边疆治理充分动员边民的参与就体现了共建共享共赢、多元协同这一思想精神。据此,基于怒江州边民参与治理跨境... 当今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难题,需要依据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来治理,需以责任凝聚合作与发展,进而内化为“命运共同体”。我国边疆治理充分动员边民的参与就体现了共建共享共赢、多元协同这一思想精神。据此,基于怒江州边民参与治理跨境流动人口问题的实践,深入分析福贡县的多级联动机制与泸水市特色护边队“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共同体建设,进而推动边民“守小家顾大家”向命运共同体的转变,为我国陆地2.28万公里边境线区域治理路径和对策做出有益思考,也为学界提供开拓性的跨境治理研究视角,促进现代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模式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责任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怒江州边民
下载PDF
羌塘地块中西部布木错走滑断裂系的第四纪晚期地表变形特征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帅 吴中海 +4 位作者 王世锋 高扬 张圣听 陆诗铭 张铭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13,共16页
班公-怒江缝合带(班怒带)是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的重要边界,研究该边界带上共轭走滑断裂第四纪晚期的几何结构与变形特性对于理解高原内部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形成的空间差异响应和构造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位于班... 班公-怒江缝合带(班怒带)是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的重要边界,研究该边界带上共轭走滑断裂第四纪晚期的几何结构与变形特性对于理解高原内部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形成的空间差异响应和构造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位于班怒带西段的布木错断裂系包括北东向布木错断裂和北西向纳屋错断裂,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明确了这两条断裂在第四纪晚期的构造特征和最新的地表变形特征。结果显示,两条断裂自第四纪晚期以来的活动特征明显,并且近期都经历过一次大地震,产生了地表破裂。据此推测班怒带西段北西、北东两组断裂的最新活动强度接近,羌塘地块南部边界现今变形可能受控于两组断裂的共同影响,并已延伸至块体内部。以上发现进一步证明,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受中—下地壳流的驱动作用,通过走滑断层和正断层持续向北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怒江缝合带 布木错断裂 纳屋错断裂 共轭走滑 地表破裂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怒江州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显杰 李益敏 +2 位作者 邓选伦 赵娟珍 杨一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目的为探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状况,方法以怒江州为研究区,综合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植被覆盖等因素,筛选高程、坡度、坡向、曲率、起伏度等12个共线性低的评价因子,构建区域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栅... 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目的为探究地质灾害易发性空间分布状况,方法以怒江州为研究区,综合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植被覆盖等因素,筛选高程、坡度、坡向、曲率、起伏度等12个共线性低的评价因子,构建区域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栅格单元采用信息量(information value,IV)模型、信息量-BP神经网络(information value-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IV-BPNN)耦合模型和信息量-支持向量机(information value-support vector machine,IV-SVM)耦合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用实际地质灾害点验证易发性结果,灾害点与3种易发性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将易发性指数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易发4个等级,其中IV模型、IV-BPNN耦合模型与IV-SVM耦合模型的高+极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7.12%,32.36%,23.08%,高与极高易发区呈线状分布,主要集中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等水系沿岸地区、道路附近和地质构造活跃的区域;(3)IV模型、IV-BPNN耦合模型与IV-SVM耦合模型的受试者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4,0.889,0.901。结论3种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IV-SVM耦合模型准确率最高,分区结果较可靠,可为当地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峡谷地区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BP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易发性评价 怒江州
下载PDF
西藏东巧—北拉地区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及对南羌塘盆地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勇 许强 +4 位作者 曹雨 熊绍云 刘思琪 谈轩宇 谭秀成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应用地层对比、砂岩岩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方法,重建东巧—北拉地区物源转换和班公湖—怒江洋多期次俯冲及微陆块的拼合过程。研究表明:东卡错微陆块南侧的中下侏罗统希湖群下段表现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的再旋回沉积,而北侧上段... 应用地层对比、砂岩岩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方法,重建东巧—北拉地区物源转换和班公湖—怒江洋多期次俯冲及微陆块的拼合过程。研究表明:东卡错微陆块南侧的中下侏罗统希湖群下段表现为上三叠统确哈拉群的再旋回沉积,而北侧上段则开始出现来自羌塘地区的物质。这标志着北侧早侏罗世俯冲的东巧分支洋盆消亡,东卡错微陆块在中侏罗世与羌塘地块拼合开始形成初始周缘前陆盆地。接奴群的物源完全来自南羌塘地区,表明周缘前陆盆地在微陆块南侧北拉洋俯冲挤压下持续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47~141 Ma)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东西向全面碰撞,至早白垩世晚期(约120 Ma)南侧的分支洋盆北拉洋消亡代表碰撞结束。南羌塘地区受班公湖—怒江洋俯冲作用控制在早侏罗世发育由弧前—岩浆弧—弧后盆地组成的“一隆两坳”古地貌,并沉积了曲色组页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微陆块碰撞导致南羌塘盆地的隆起和海平面的下降,形成夏里组含膏质泥岩的潮坪相沉积。随着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的全面碰撞,南羌塘盆地从弧相关盆地卷入前陆盆地褶皱冲断带中,发生差异埋藏和隆升剥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南羌塘盆地曲色组烃源岩和布曲组石灰岩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发生快速埋藏,进入生油和白云石化阶段,成为南羌塘盆地最重要的成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锆石U-PB定年 俯冲闭合过程 物源转换 南羌塘盆地
下载PDF
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左硕 朱峰跃 +3 位作者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刘明典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为了探究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2017-2020年在该区域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8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目6科9属23种,其中怒江特有种6种,外来鱼类5种,种类数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 为了探究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2017-2020年在该区域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8次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目6科9属23种,其中怒江特有种6种,外来鱼类5种,种类数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优势种为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三者占调查鱼类总生物量的96.28%,占调查鱼类总数的91.25%。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369~0.908、0.222~0.496、0.317~0.754、0.405~0.692,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按生态类型可分为底栖缓流型、底栖间隙型、急流吸附型及静水中层型4类,摄食类型基本为杂食性。下游察瓦龙乡与那曲大坝上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最低(11.76%),支流左贡玉曲河与比如大坝下游的相似性指数最高(70.00%)。流域总体上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上游大坝之间的河段及支流玉曲河处于较为严重的干扰状态。为了保护怒江西藏段鱼类多样性,建议在玉曲河支流设立保护区,加强流域渔政管理,规范放生行为,做好流域开发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预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怒江西藏段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东巧豆荚状铬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8
作者 张博扬 熊发挥 +5 位作者 徐向珍 邱添 张承杰 何兰芳 王天泽 杨经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68-3392,共25页
东巧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北部,岩石组合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铬铁岩、辉长岩、辉石岩、玄武岩和少量的硅质岩。东巧铬铁矿石的铬尖晶石化学成分表明岩体内同时存在高铬型铬铁矿(Cr#值为60.7~79.8,Mg#值为57.2~68.1)和高... 东巧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北部,岩石组合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铬铁岩、辉长岩、辉石岩、玄武岩和少量的硅质岩。东巧铬铁矿石的铬尖晶石化学成分表明岩体内同时存在高铬型铬铁矿(Cr#值为60.7~79.8,Mg#值为57.2~68.1)和高铝型铬铁矿(Cr#值为56.4~59.6,Mg#值为67.2~72.7)。高铬型铬铁矿体多呈稠密浸染状,部分为致密块状,而高铝型铬铁矿体规模较小,兼具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两种铬铁矿矿体的围岩都是纯橄岩,并且矿体以透镜状分布于方辉橄榄岩中。从纯橄岩包壳到条带浸染状铬铁矿石的过渡带中,铬尖晶石呈Cr#值增加(67.2~68.5),Mg#值降低(57.4~74.6)的特点,表明东巧地幔橄榄岩及其铬铁矿可能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熔-岩反应。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Fo值为91.2~92.3,铬尖晶石Cr#值为70.2~75.1;纯橄岩橄榄石Fo值为92.7~92.9,铬尖晶石Cr#值为75.4~76.6,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丁青、切里湖、依拉山等岩体较为相似,表明东巧地幔橄榄岩形成条件可能与其相近。东巧地幔橄榄岩具有弧前地幔橄榄岩稀土元素特征,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与Izu-Bonin-Mariana具有极高相似性,指示东巧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板块俯冲消减带上盘海底扩张环境。铬铁矿的铂族元素(PGE)配分模式与罗布莎高铬铬铁矿相似,具有富集IPGE、亏损PPGE的特点。对东巧地幔橄榄岩及其铬铁矿平衡熔体进行分析,高铬型铬铁矿形成于俯冲带上岛弧环境(SSZ型)的弧前盆地,高铝型铬铁矿形成于洋中脊型环境(MOR型),并对比班-怒带毗邻岩体,指示东巧地幔橄榄岩及其铬铁矿经历了MOR→SSZ的多期次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地幔橄榄岩 全岩/矿物地球化学 东巧铬铁矿
下载PDF
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虫生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9
作者 张翼飞 张鸭关 +3 位作者 王成先 徐玲 陈自宏 宋娅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2-1580,共9页
[目的]探究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为该区域虫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怒江沿线高黎贡山南段的保山至北段的丙中洛区域(海拔800~1500 m)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虫... [目的]探究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为该区域虫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怒江沿线高黎贡山南段的保山至北段的丙中洛区域(海拔800~1500 m)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虫生真菌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物种鉴定,同时对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共获得623株虫生真菌菌株,涵盖4科7属18种。其中,优势属为绿僵菌属(有9种,共398株)、白僵菌属(有3种,共133株),优势种依次为棕色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所有海拔区段的土壤中均有虫生真菌分布,且虫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保山段(海拔800~900 m)虫生真菌的香农-威纳指数(1.8117)、辛普森指数(0.7758)、均匀度指数(0.7868)最高,优势度指数(0.2242)最低;贡山段(1400~1500 m)虫生真菌的香农-威纳指数(1.2079)、辛普森指数(0.5200)、均匀度指数(0.5037)最低,优势度指数(0.4800)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虫生真菌分为宽域分布物种和狭域分布物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是影响高黎贡山怒江沿线虫生真菌多样性和属物种丰度的主要因子。[结论]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土壤中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特征,应加强对该区域虫生真菌物种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生真菌 怒江沿线 海拔 物种多样性 垂直分布
下载PDF
西藏丁青蛇绿岩早侏罗世堆晶斜方辉石岩的弧前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0
作者 刘朋东 刘飞 +3 位作者 李观龙 龚小晗 牛晓露 冯光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81-3800,共20页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还存在争议,而洋壳底部的堆晶岩能够较好限定古洋盆的构造环境。本文在对丁青东蛇绿岩扎西觉测区开展1/5万地质填图过程中,识别出堆晶杂岩底部的伟晶斜方辉石岩与方辉橄榄岩...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还存在争议,而洋壳底部的堆晶岩能够较好限定古洋盆的构造环境。本文在对丁青东蛇绿岩扎西觉测区开展1/5万地质填图过程中,识别出堆晶杂岩底部的伟晶斜方辉石岩与方辉橄榄岩呈构造接触。伟晶辉石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89.56±0.46Ma。斜方辉石平衡温度为919.23~964.93℃(平均939.51℃),与角闪石的结晶温度(915.29~939.5℃,平均930.27℃)相似。伟晶辉石岩的形成压力大致在0.31~0.47GPa,结晶深度至少为13.53~18.44km,明显大于现代海域扩张脊的洋壳厚度。辉石岩的矿物和全岩地球化学成分以及计算的平衡熔体均与玻安质岩浆相似,结合辉石岩下部方辉橄榄岩具有弧前地幔橄榄岩和大陆岩石圈地幔这一特征,本文认为丁青东早侏罗世伟晶斜方辉石岩形成于洋-陆俯冲带的弧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丁青蛇绿岩 斜方辉石岩 弧前 洋-陆俯冲 早侏罗世
下载PDF
云南怒江州地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11
作者 肖瑞迪 范立张 +2 位作者 张明达 杨晓鹏 金燕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利用2008—2022年地质灾害和降水数据,分析了云南怒江州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怒江州地质灾害2010年发生数量最多,2016年次之,且地质灾害多发在春夏季,高峰期集中在4月和7月。... 利用2008—2022年地质灾害和降水数据,分析了云南怒江州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看,怒江州地质灾害2010年发生数量最多,2016年次之,且地质灾害多发在春夏季,高峰期集中在4月和7月。从空间分布看,怒江州地质灾害表现出北多南少的显著特征。主要包括泥石流、滑坡和崩塌,其中泥石流最多,且不同地质灾害分布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怒江州地质灾害与该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地质灾害发生期间以小雨、大雨和暴雨量级为主,进一步证实了降水是引发怒江州地质灾害的主要气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时空变化 降水 怒江州
下载PDF
西藏丁青蛇绿岩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的矿物化学和矿物包裹体特征及其对构造环境的指示意义
12
作者 李观龙 刘飞 +2 位作者 朱昕洋 刘朋东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53-3780,共28页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是目前我国铬铁矿找矿最有潜力的成矿带之一,在我国铬铁矿找矿与铬资源供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丁青蛇绿岩作为班怒带中出露面积最大和铬铁矿矿点最多的岩体,同时发育高铬和高铝两种类型的铬铁矿。本研究以丁青...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是目前我国铬铁矿找矿最有潜力的成矿带之一,在我国铬铁矿找矿与铬资源供应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丁青蛇绿岩作为班怒带中出露面积最大和铬铁矿矿点最多的岩体,同时发育高铬和高铝两种类型的铬铁矿。本研究以丁青蛇绿岩中的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矿石及其围岩地幔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包裹体和矿物化学等分析与研究工作。研究显示,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矿石与围岩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的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包裹体类型和组合及其成分等特征均表现出显著的不同。高铬型铬铁矿矿石中铬尖晶石的Cr^(#)值为70.51~73.51,NiO在0.05%~0.16%之间,TiO_(2)=0.05%~0.17%。高铝型铬铁矿矿石中铬尖晶石的Cr^(#)值为30.84~31.87,NiO=0.15%~0.27%,TiO_(2)=0.14%~0.28%。高铬型铬铁矿矿石中铬尖晶石的矿物包裹体以角闪石和单斜辉石为主,高铝型铬铁矿矿石中的铬尖晶石则以橄榄石和角闪石与单斜辉石的多晶矿物包裹体为主。通过铬尖晶石主量元素计算成矿母岩浆的组成,高铬型铬铁矿矿石及其围岩纯橄岩中铬尖晶石的母岩浆组成反映了弧前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高铝型铬铁矿矿石及其围岩纯橄岩中铬尖晶石的母岩浆组成表现出拉斑玄武岩特征。高铬型铬铁矿矿石及其围岩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化学和矿物包裹体数据指示其形成于弧前的构造环境,而高铝型铬铁矿形成于俯冲初始阶段的弧前环境。结合丁青地幔橄榄岩具有较高的部分融熔程度和大陆岩石圈地幔的Re-Os同位素特征,暗示丁青蛇绿岩可能形成于陆缘弧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丁青蛇绿岩 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 矿物包裹体 弧前环境
下载PDF
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斜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冉涛 徐如阁 李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 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防控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洛隆―八宿)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遥感解译、现场调查、GIS空间分析、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分析以及敏感性指数(E)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区内共识别出斜坡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变形体)992处,分析了灾害的数量、规模和破坏模式等发育特征,揭示了灾害的易发区间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程[2672,4500)m,坡度[20,35)°,坡向E、SE、S、SW、W是灾害易发的地形地貌区间;砂砾岩、泥页岩、灰岩岩组、砂板岩夹火山岩岩组、碳酸盐岩岩组、砂板岩夹煤层岩组、大理岩、灰岩夹片岩岩组、片岩、硅质岩和砂板岩岩组是灾害易发的地层岩组;距断裂和距水系距离小于1 km均为灾害易发范围。其中,高程[2672,3000)m、坡度[25,35)°、坡向SW、碳酸盐岩岩组和砂板岩夹煤层岩组是灾害最易发生的因子范围。选取的6个影响因子对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程、岩组、坡度、距水系距离、距断裂距离和坡向,其中前5个因子是灾害的主控因素。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川藏交通廊道怒江段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 川藏交通廊道 斜坡地质灾害 遥感解译 破坏模式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与补偿标准研究——以云南怒江州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渠立权 吴迪 刘晨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12-21,共10页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能源数据,综合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与碳排放法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破解生态补偿中“补多少”的技术问题。结果显示:(1)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为305.25亿元,其中林地...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能源数据,综合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与碳排放法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破解生态补偿中“补多少”的技术问题。结果显示:(1)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为305.25亿元,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33.68亿元,占比达到76.55%;(2)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系统共吸收5619.934×10^(4)t碳,转换为经济价值为153.59亿元;(3)2020年怒江州生态补偿标准区间值为4.12亿元~11.19亿元,取区间均值作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金较为合理,怒江州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7.655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服务价值 土地碳排放 生态补偿标准 云南怒江州
下载PDF
Variation Trend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in Nujiang Basin in Recent 30 Years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磊 杜军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7期38-40,44,共4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sunshine duration,cloud cover and relative humidity from 9 stations in 1981-2008,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trend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in river valley basin of Nujiang we... Based on the data of sunshine duration,cloud cover and relative humidity from 9 stations in 1981-2008,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trend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in river valley basin of Nujiang were analyzed,as well as its impact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nnual solar radiation decreased obviously in Nujiang basin from 1981 to 1997,with the rate of-161.1 MJ/(m2·10 a),while it went up after 1997 at the rate of 111.3 MJ/(m2·10 a).Annual total cloud cover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trend with the rate of 1.8%/10 a,but annual low cloud cover increased at the rate of 3.2%/10 a.Contrary to the change trend of annual solar radiation,relative humidity rose at the increase of 3.1%/10 a from 1981 to 1997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rate of 5.6%/10 a in 1997-2008.The change of water vapor pressure was consistent with relative humility change.Low cloud cover was the main impact factor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otal solar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jiang basin Total solar radiation Change trend Impact factor China
下载PDF
怒江峡谷干栏民居的恒常与变异
16
作者 王紫瑜 焦梦婕 王红军 《住宅科技》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文章基于拉卜普特提出的“恒常与变异”观点,探索一种理解和研究风土民居的框架。通过对滇西北怒江峡谷地区干栏民居的共有特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因峡谷内民族与地区差异而变化的恒常性,以及怒江中游、怒江上游及独龙江流域... 文章基于拉卜普特提出的“恒常与变异”观点,探索一种理解和研究风土民居的框架。通过对滇西北怒江峡谷地区干栏民居的共有特性与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总结出不因峡谷内民族与地区差异而变化的恒常性,以及怒江中游、怒江上游及独龙江流域3个区域民居的变异性。研究认为,怒江峡谷民居中的恒常性体现出怒江少数民族固有的价值认知、生活方式、仪式与文化,识别并尊重这种恒常性,即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在多样性中寻找共性,有助于深入理解建筑与环境、文化、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为风土遗产的留存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遗产保护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峡谷 干栏民居 区域差异 变异性 恒常性
下载PDF
怒江州“桃花汛”小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17
作者 袁利平 汪靖 +3 位作者 张万诚 杨朝梅 邱发斌 鄢雨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3期56-63,共8页
【目的】为研究云南省怒江州“桃花汛”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方法】利用2011—2020年1—5月怒江州4个国家气象站和25个乡镇气象站逐小时雨量数据,通过常规数理统计,详细分析了怒江州“桃花汛”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怒江... 【目的】为研究云南省怒江州“桃花汛”降水的气候变化背景。【方法】利用2011—2020年1—5月怒江州4个国家气象站和25个乡镇气象站逐小时雨量数据,通过常规数理统计,详细分析了怒江州“桃花汛”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怒江州“桃花汛”降水主要出现在贡山县和福贡县,泸水市西部和兰坪县西北部也有此天气现象。“桃花汛”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30%~60%。“桃花汛”降水量、降水时长、平均小时雨强、夜雨量等特征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均为北多(强)南少(弱)、西多(强)东少(弱)。“桃花汛”累计降水量受降水时长和小时雨强共同影响,其中贡山、福贡受降水时长影响最大,雨强主要影响福贡和泸水的局部。“桃花汛”降水日变化主要表现为单峰单谷特征,峰值在下半夜,谷值在上午后期,夜雨占比为55%。“桃花汛”短、中、长和超长历时降水也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态势。泸水、兰坪以短历时、中历时和长历时降水贡献为主,而贡山、福贡的超长历时降水贡献最大。【结论】“桃花汛”以稳定的系统性降水为主,短时强降水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州 桃花汛 小时降水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藏北盐湖地区晚白垩世辉长岩: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碰撞后拆沉作用的指示
18
作者 周高宇 祁诚雪 +3 位作者 万牧钦 吴浩 黄煜奇 李宾铭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6-878,共13页
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两侧在晚白垩世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但其深部动力学机制至今仍存有较大争议。本文对藏北盐湖地区新识别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原位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旨在为该缝合带... 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两侧在晚白垩世经历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但其深部动力学机制至今仍存有较大争议。本文对藏北盐湖地区新识别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原位Hf同位素以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旨在为该缝合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新的约束。分析结果显示,辉长岩形成于~100 Ma,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具有明显的Nb-Ta元素亏损,εHf(t)值介于6.60~8.33之间。这些特征表明,辉长岩具有板内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属性,是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熔体混染地壳物质的产物。结合区域上近同期基性岩脉和大规模高Mg埃达克质岩浆活动,本文认为盐湖辉长岩的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是拉萨-羌塘地块碰撞后增厚榴辉岩相下地壳拆沉过程中,深部软流圈地幔上涌减压熔融的产物。盐湖辉长岩的发现为青藏高原中部晚白垩世碰撞后增厚下地壳拆沉模型提供了岩石学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晚白垩世 辉长岩 岩石成因 拆沉作用
下载PDF
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格局
19
作者 陈凯 杨艳 +2 位作者 徐玲 赵永福 张宏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为揭示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格局,在该气候区的不同生境采集木棉种子,测定种子生物量、直径用于量化种子大小,并借助回归模型分析种子大小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呈正态分布;(2)在不同干... 为揭示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格局,在该气候区的不同生境采集木棉种子,测定种子生物量、直径用于量化种子大小,并借助回归模型分析种子大小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呈正态分布;(2)在不同干热区,种子大小依次为轻度干热区﹥中度干热区﹥重度干热区;(3)木棉种子随海拔升高而呈变小的趋势;(4)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性随海拔(或干旱强度)上升不断减小。结论表明,木棉种子大小受到水热条件的选择压力,在稳定的水热环境中木棉种子更大,其大小的变异性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干热河谷 木棉 种子大小变异 干热区 海拔
下载PDF
基于自校正原型网络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以怒江州为例
20
作者 韩俊 王保云 徐繁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为解决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因子选择不一致造成的评价差异问题,以及目前神经网络不能有效提取泥石流特征以提升易发性评价正确率问题,提出了基于自校正原型网络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以沟谷为评价单元,提取沟谷的DEM、高分一号和G... 为解决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中因子选择不一致造成的评价差异问题,以及目前神经网络不能有效提取泥石流特征以提升易发性评价正确率问题,提出了基于自校正原型网络的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以沟谷为评价单元,提取沟谷的DEM、高分一号和Google Earth遥感影像作为训练数据,引入注意力机制和空洞空间卷积池化金字塔结构构建原型网络的特征提取器,并使用自校正的方法优化原型网络的计算,将未发生泥石流的沟谷图像输入改进后的模型,计算其泥石流灾害易发性指数从而得出泥石流评价等级。运用该模型对怒江州的沟谷进行评价,并与历史灾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分类正确率达到86.32%,评价结果中的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均与历史泥石流沟谷的空间分布较为吻合;相比于传统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自动学习遥感影像中泥石流特征,并实现灾害区域的快速识别与评价。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原型网络 小样本学习 遥感影像 怒江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