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官方信息控制的多层网络谣言传播模型 被引量:9
1
作者 杨云鹏 樊重俊 +1 位作者 杨坚争 金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94-1297,1314,共5页
官方信息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中的扩散对谣言传播具有双重影响。建立多层网络传播模型研究跨境电商新政策错误解读这一谣言传播问题,模型上层为虚拟网络传播层(虚拟层),下层为现实社会传播层(现实层),个体根据各自社交网络和行为习惯... 官方信息在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中的扩散对谣言传播具有双重影响。建立多层网络传播模型研究跨境电商新政策错误解读这一谣言传播问题,模型上层为虚拟网络传播层(虚拟层),下层为现实社会传播层(现实层),个体根据各自社交网络和行为习惯接收官方信息来控制多层网络谣言传播。根据平均场方法分析该模型的演化过程和传播阈值,采用无标度网络进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传播动力学行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官方信息对虚拟层和社会层谣言的控制都具有积极作用,官方信息的掌握程度对社会谣言传播有显著性影响,且当官方信息的网络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能够有效约束现实社会个体行为,进而达到虚拟层和现实层对谣言控制的同向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信息 谣言传播 多层网络 复杂网络 跨境电商
下载PDF
白居易融会三教的“中隐”思想及其仕隐心态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玉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9-123,共5页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中隐 吏隐 儒佛道 仕隐心态
下载PDF
宋代吏隐文化的精神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郝美娟 程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63,共5页
宋代吏隐文化的繁荣是我国士人人生方式与态度发生重要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唐宋文化转型后士大夫主体关于"人之存在"的重新思考与深度探索,虽承继白居易中隐而来,但在精神境界与生命格局方面均超越白居易中隐而存在,这源于宋人... 宋代吏隐文化的繁荣是我国士人人生方式与态度发生重要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唐宋文化转型后士大夫主体关于"人之存在"的重新思考与深度探索,虽承继白居易中隐而来,但在精神境界与生命格局方面均超越白居易中隐而存在,这源于宋人坚韧的生命力量与广袤无垠的心灵世界。宋代吏隐文化包括如下两个维度的内容,一为仕与隐的圆通融合,一为艺术化的生命存在。前者是关乎人生价值的探讨反思,后者则具体为人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隐 精神核心 仕隐融合 诗化存在
下载PDF
姚合武功体和吏隐观的嬗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69,共4页
县居诗和郡斋诗是姚合诗歌创作最具特色的诗歌,它们展现了姚合人生和诗歌历程的发展轨迹。通过姚合人生阶段的这两个点,我们可以发现其文化心理和诗歌艺术一直是处在调整和蜕变中。在这个过程中,姚合的吏隐心理从矛盾逐渐走向融合,从而... 县居诗和郡斋诗是姚合诗歌创作最具特色的诗歌,它们展现了姚合人生和诗歌历程的发展轨迹。通过姚合人生阶段的这两个点,我们可以发现其文化心理和诗歌艺术一直是处在调整和蜕变中。在这个过程中,姚合的吏隐心理从矛盾逐渐走向融合,从而使其吏治观从无奈选择走向自觉实践,也导致其武功体开始从清僻向清雅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合 县居诗 郡斋诗 武功体 吏隐
下载PDF
柳永节日词研究——兼议其帝京情结 被引量:4
5
作者 贺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6,共7页
柳永节日词内容丰富,不仅细致生动地描绘出时序变迁之景,对于自身行迹与情感也予以真切的表露,还涉及到对北宋节日欢庆场景及民俗事象的描写;词中以回忆和想象的手法,摹况欢乐与失落相杂糅的复杂心绪,表现词人恋阕与望归的深挚情怀。这... 柳永节日词内容丰富,不仅细致生动地描绘出时序变迁之景,对于自身行迹与情感也予以真切的表露,还涉及到对北宋节日欢庆场景及民俗事象的描写;词中以回忆和想象的手法,摹况欢乐与失落相杂糅的复杂心绪,表现词人恋阕与望归的深挚情怀。这种独特而深沉的情感特质集中体现在柳永节日词所大力书写的帝京情结中;同时,其官方节日词并未流于简单地以富丽的语词铺叙庆典、着力渲染及称颂帝王功业,亦是词人情感与心志的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节日词 特质 帝京情结 官方节日
下载PDF
从终南山隐逸现象看隐士涵义的古今转化 被引量:3
6
作者 蒋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8-21,30,共5页
梳理上古时期的隐士概念、隐士的类型,认为古代隐士的涵义也有一个流变过程,先秦两汉注重非仕即隐的身份特征,魏晋之后"仕"与"隐"的界线逐渐淡化,转而强调隐士的生活情趣、内心状态;因此,终南山等地现代隐士的身份... 梳理上古时期的隐士概念、隐士的类型,认为古代隐士的涵义也有一个流变过程,先秦两汉注重非仕即隐的身份特征,魏晋之后"仕"与"隐"的界线逐渐淡化,转而强调隐士的生活情趣、内心状态;因此,终南山等地现代隐士的身份虽然与古代隐士有所不同,但他们远离喧嚣、独守宁静的追求,在精神层面上与古代尤其是魏晋之后的隐士具有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南山 隐士 隐逸文化 “小隐” “吏隐”
下载PDF
论纳兰性德诗词中的归隐心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明 王喜伶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纳兰性德诗词中,充满了对隐士的艳羡、对佛老的热爱和淡泊功名富贵的思想,表现出明显的归隐心态,其原因主要与理想破灭、感情创伤、人生际遇及性格气质相关。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归隐 心态
下载PDF
庾信诗赋中“隐遁之念”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黎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7-140,共4页
庾信集中涉及隐居内容的诗赋为数不少,这些诗赋创作于庾信入北后的前、中两个时期。前期创作集中于入北的最初六年,流露出向往隐居的强烈意愿,其实质是借隐居来消解心理重压。中期创作于周武帝建德初,庾信受当时北周内部政治斗争的影响... 庾信集中涉及隐居内容的诗赋为数不少,这些诗赋创作于庾信入北后的前、中两个时期。前期创作集中于入北的最初六年,流露出向往隐居的强烈意愿,其实质是借隐居来消解心理重压。中期创作于周武帝建德初,庾信受当时北周内部政治斗争的影响而赋闲在家,诗赋表达的是不甘于隐居、渴望被重视的"求官"意图。庾信入北以后,其仕宦经历、思想历程都曾发生各种变化,对庾信诗赋中的"隐遁之念"应辨正地看待,把握其变化与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遁之念 消解 求官 实质
下载PDF
遁归审美——孟浩然之隐逸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相录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7-21,共5页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布衣终身的隐逸诗人,但终生都渴望着仕宦,心灵始终痛苦于功业无成。世人眼中纯粹的隐逸诗人孟浩然,实际上经过了后人所期望的隐逸化处理,因而孟浩然形象的历史变迁,凸显了古代文人缺乏探索的勇气而满足于心灵自适的逃...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布衣终身的隐逸诗人,但终生都渴望着仕宦,心灵始终痛苦于功业无成。世人眼中纯粹的隐逸诗人孟浩然,实际上经过了后人所期望的隐逸化处理,因而孟浩然形象的历史变迁,凸显了古代文人缺乏探索的勇气而满足于心灵自适的逃遁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隐逸 仕宦 审美
下载PDF
《归去来兮辞》隐逸情结的文图置换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怀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陶渊明的隐逸理想,体现了古代文人隐逸于朝市中的入世精神与隐逸于山林中的出世精神。《归去来兮辞》深刻的隐逸情结引发了后世诸多文人的精神共鸣,其图景式描绘契合于图像符号的表现,因此出现了诸多图像作品对《... 《归去来兮辞》表现了陶渊明的隐逸理想,体现了古代文人隐逸于朝市中的入世精神与隐逸于山林中的出世精神。《归去来兮辞》深刻的隐逸情结引发了后世诸多文人的精神共鸣,其图景式描绘契合于图像符号的表现,因此出现了诸多图像作品对《归去来兮辞》的模仿与再创造。在从《归去来兮辞》到图像作品的文图置换性创作中,古代隐逸实践中的入世精神与出世精神化生出形态各异的可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隐逸情结 文学 图像 置换
下载PDF
未及整合的政治群体——南朝寒门、寒人入政心态剖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毅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7-52,共6页
南朝寒门、寒人虽已在政治上崛起 ,但入政后普遍表现出种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入仕发迹的“侥幸”心理 ;其次是“自视犹不敢与世族较”的自卑心理 ;再次是贪婪粗鄙的“暴发户”心理。这些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南朝社会门阀观... 南朝寒门、寒人虽已在政治上崛起 ,但入政后普遍表现出种种不成熟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入仕发迹的“侥幸”心理 ;其次是“自视犹不敢与世族较”的自卑心理 ;再次是贪婪粗鄙的“暴发户”心理。这些心理特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南朝社会门阀观念仍然十分强大 ,使入政的寒门、寒人无法摆脱其影响 ,只得将自已定位在“士庶之别”的社会习惯观念之中。同时南朝士族虽已衰落 ,但其势力足以遏制来自外界力量的撞击 ,加之寒门、寒人本身在出身、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 ,所以难以形成政治心理上的群体整合 ,自然比较士族来说要幼稚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寒门 寒人 入政心态 政治群体 侥幸心理 自卑心理 “暴发户”心理
下载PDF
《周易·讼》卦与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永林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6,共6页
《周易·讼》卦主要涉及诉讼问题,从《讼》卦本身的含义以及历代学者对《讼》卦的解读和称引,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这些诉讼观念主要包括贱讼观念、清官情结以及诉讼中的尊卑不犯。这些诉讼观念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还有一... 《周易·讼》卦主要涉及诉讼问题,从《讼》卦本身的含义以及历代学者对《讼》卦的解读和称引,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这些诉讼观念主要包括贱讼观念、清官情结以及诉讼中的尊卑不犯。这些诉讼观念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还有一定的影响。从《周易.讼》卦的角度去解读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对于深入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讼卦 贱讼观念 清官情结 尊卑不犯
下载PDF
官服·仕宦·心态——论白居易的官服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锦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5,共13页
在唐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社会风貌和审美格调影响下,官服成为文学作品常见的书写对象。官服是品秩、身份、地位和角色意识的外在象征,在文人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唐代文人中,白居易的官服书写极具代表性,涉及官服佩饰... 在唐代政治制度、礼仪制度、社会风貌和审美格调影响下,官服成为文学作品常见的书写对象。官服是品秩、身份、地位和角色意识的外在象征,在文人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唐代文人中,白居易的官服书写极具代表性,涉及官服佩饰、服色,以及借服、赐服、典服等特殊的官服现象等,构成了唐代礼制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服承载着白居易初入仕途时进取与不甘、迁谪起伏时喜忧参半以及晚年退隐时厌宦与知足等复杂的仕宦经历、角色意识和心态变迁,形成了在服饰文化传统、政治统治力量以及官本位意识作用下的多元仕宦情结,体现了复杂政治生态下中唐文人的角色抉择与挣扎,在丰富诗歌内容,增添诗歌韵味,强化诗人情感之外,为中唐诗歌的多样书写开拓了新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官服 仕宦情结 中唐诗歌
下载PDF
从《归田赋》、《归去来兮辞》看士大夫对“隐”与“仕”的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丽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隐逸是中国士大夫特殊的自我保护方式,在中古时期殊为显著,隐逸原因、方式是复杂的,本文以张衡、陶渊明作为个案进行分析,讨论了隐者归隐后的人生依托,以此为标准,笔者将其分为三类,即隐于朝、隐于市、隐于野,并分析了隐士与政治藕断丝... 隐逸是中国士大夫特殊的自我保护方式,在中古时期殊为显著,隐逸原因、方式是复杂的,本文以张衡、陶渊明作为个案进行分析,讨论了隐者归隐后的人生依托,以此为标准,笔者将其分为三类,即隐于朝、隐于市、隐于野,并分析了隐士与政治藕断丝连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陶渊明
下载PDF
坚守与无奈——宋元之交的士人心态与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艳平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8-20,共13页
南宋后期朝政腐败导致士风萎靡,士人们在国亡之际分道扬镳,有坚持气节者、隐遁不仕者,也有热衷于谋求新朝官职者。在各自不同的选择中,各有各的坚守,各有各的无奈。他们的创作既是士人心态的缩影,又是时代陵谷变迁的折射。
关键词 宋元交替 殉国 隐遁 仕元 文学创作
下载PDF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仕宦情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棠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0-13,共4页
出仕还是隐逸,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来说是两种不同的生存选择,由于受儒家“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使出仕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唯一的选择,而隐逸也是为了求仕,从而消弱了学子们生存的目的性。
关键词 隐逸 古代 知识分子 中国 仕宦情结
下载PDF
盛中唐词的文化之变
17
作者 邓乔彬 张秋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8,共6页
有论者以六朝为词之滥觞,是由于梁陈宫体诗为宫廷文化的产物,而唐词之兴也与宫廷文化相关,由君臣宴饮到内宫生活,产生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最初之词。中唐词开始涉及边塞文化与贬谪文化,张志和所作则是隐逸文化的体现,而王建的词可见中唐的... 有论者以六朝为词之滥觞,是由于梁陈宫体诗为宫廷文化的产物,而唐词之兴也与宫廷文化相关,由君臣宴饮到内宫生活,产生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最初之词。中唐词开始涉及边塞文化与贬谪文化,张志和所作则是隐逸文化的体现,而王建的词可见中唐的三元文化构建,尤其表现出上接宫廷文化,下开士大夫文化的特点。中唐词人中,刘禹锡、白居易作品最多,除创调意义外,他们所作更在贬谪与闲适二义上,体现了士大夫文化在词中的转换、发展,闲适中饶感伤更是南唐、北宋士大夫词以“闲情”为大端的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词 宫廷文化 隐逸文化 士大夫文化
下载PDF
林云铭的遗民情结与《楚辞灯》的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树胜 《职大学报》 2015年第4期5-10,共6页
林云铭有浓重的遗民情结。作为明代遗民,其思想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明亡后向往用世,用世后愤世嫉俗;黜落后厌世愤世,继而产生了浓重的怀旧情绪。这一发展轨迹,正是始而跃跃欲试,继而屈臣下僚,终而无路可走而复归反叛或怀旧的一类遗民的... 林云铭有浓重的遗民情结。作为明代遗民,其思想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明亡后向往用世,用世后愤世嫉俗;黜落后厌世愤世,继而产生了浓重的怀旧情绪。这一发展轨迹,正是始而跃跃欲试,继而屈臣下僚,终而无路可走而复归反叛或怀旧的一类遗民的成长轨迹,这也是林云铭热爱楚辞、创作《楚辞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情结 生年 出仕 厌世 骂世 死节 纲常
下载PDF
浅议吴文英词中仕与隐的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玉琪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33-35,共3页
从吴文英的具体作品入手,分析词人"仕"与"隐"的思想。吴文英一生虽非仕非隐,但"仕"在吴文英思想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词中表达的痛苦往往与作者不能实现人生"怀抱"的愿望相关。
关键词 吴文英 仕与隐 人生怀抱
下载PDF
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垂钓情结
20
作者 郑伟 卢一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8-100,共3页
中国文人士大夫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一方面积极入世,志向远大,心忧天下;同时又坚守人格独立,清心寡欲,追求精神的自由,渴望亲近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垂钓恰好给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的表达,成为其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 中国文人士大夫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一方面积极入世,志向远大,心忧天下;同时又坚守人格独立,清心寡欲,追求精神的自由,渴望亲近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垂钓恰好给予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精神的表达,成为其休闲娱乐、修身养性的理想方式,有着浓郁的文化情结。中国文人士大夫通过垂钓或抒发豪情壮志,或排遣失意苦闷,或追求淡泊名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垂钓 情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