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福州七夕分豆结缘习俗的源起及流变 |
周艳菊
|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芪膝通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
齐慧娟
汪玖瑛
邵文妍
刘志杰
朱丹英
|
《山西中医》
|
2024 |
0 |
|
3
|
钱塘江齐溪水库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研究 |
王军良
梅益柔
潘军
张安平
林春绵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10
|
|
4
|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区地质文化村建设实践与思考——以福建杞溪为例 |
张翔
段政
董颖
陈荣
余明刚
宋庆伟
曹晓娟
钱迈平
|
《华东地质》
|
2022 |
5
|
|
5
|
七夕五考 |
吴天明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6
|
日本的中国节日研究——以七夕研究为例 |
毕雪飞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7
|
水与古代都城研究:论汉代昆明池的功能与影响 |
李令福
|
《唐都学刊》
|
2008 |
8
|
|
8
|
由牛郎织女传说看七夕节爱情元素的历史传承与当代重建 |
黄涛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9 |
3
|
|
9
|
论古代日本的七夕歌创作与神仙思想的关系——以《万叶集》为中心 |
张忠锋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09 |
5
|
|
10
|
鹊桥会 乞巧日 爱情节——七夕文化与价值的现代透视 |
陈旭霞
李雅红
|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3 |
4
|
|
11
|
伊斯兰教本土化视域下的西道堂研究 |
马仲荣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2
|
论牵牛织女爱情题材诗歌的形成与流变——兼议宋代“七夕”诗的创新 |
樊林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3
|
从“圣瓦伦丁节”在中国的盛行透析“七夕节”的生存困境与出路 |
王菊娥
|
《唐都学刊》
|
2009 |
2
|
|
14
|
马启西宗教思想的来源和特点——马启西遗联解读 |
哈正利
|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5
|
中日七夕神话的文化比较 |
詹桂芬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
16
|
汉魏六朝七夕诗的嬗变 |
杨挺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7
|
七夕乞巧在日本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讲述 |
毕雪飞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8
|
让中国传统节日成为我们节日的主流——对比中国七夕与西方情人节 |
徐杨
|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0 |
1
|
|
19
|
从七月七到六月六:“晒节”演变考论 |
潘江艳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9 |
1
|
|
20
|
志怪、齐谐之词义演化辨析 |
王炜
戚学英
|
《北方论丛》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