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论视阈下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探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春和 韩绍杉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系统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在系统论的视域下,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是发挥大中小学“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从系统论的全局性、整体性思维方法出发,推动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实现不同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 系统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在系统论的视域下,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是发挥大中小学“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从系统论的全局性、整体性思维方法出发,推动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实现不同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横向协同,又要关注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纵向贯通。当前,针对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现实挑战和困惑,遵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阶段性、递进式发展特性,理顺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点—线—面”,实现其在“道—术—器”三个维度上的有机结合,能有效统筹各学段的“课程思政”,从而在大中小学各学段之间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 一体化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教学评价
2
作者 刘甲斌 王雪妮 刘媛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86-187,190,共3页
通过介绍建设《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思政”案例,对本课程专业知识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分别采用显性融入方法和隐性融入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在完成各知识点教学任务后,通过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汇总调查结果,对比... 通过介绍建设《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思政”案例,对本课程专业知识点进行“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分别采用显性融入方法和隐性融入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在完成各知识点教学任务后,通过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汇总调查结果,对比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内涵要义的接受程度,发现“课程思政”元素采用显性融入方式的效果明显优于隐性融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问卷调查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三全育人”的《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3
作者 刘甲斌 王雪妮 李鹏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286-288,共3页
通过介绍将“课程思政”内涵要义融入到《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讲解如何将“课程思政”运用到“三全育人”之中,从专业课教师的视角理解“三全育人”的概念,并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三全育人”教学实践... 通过介绍将“课程思政”内涵要义融入到《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讲解如何将“课程思政”运用到“三全育人”之中,从专业课教师的视角理解“三全育人”的概念,并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三全育人”教学实践中,以期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与“三全育人”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 化工设备 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全媒体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
4
作者 闫伊默 王畅畅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新闻院系全媒体人才培养面临复杂时代和媒介技术的双重挑战。以课程思政引领全媒体人才培养,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和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优化课...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新闻院系全媒体人才培养面临复杂时代和媒介技术的双重挑战。以课程思政引领全媒体人才培养,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和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重构话语体系和恪守新闻伦理等路径,培养“让党放心和让人民满意”的全媒体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全媒体人才 党性原则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连接“道”与“人”的桥梁——老子“天德观”思想及其德育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峻杉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7-105,共9页
老子思想中,与"道"最密切的概念是"德"。"德"是"道"化生万物过程中的最初产物,是纯朴未散、有质无形的"炁",也是畜养万物、决定万物发展方向的支配性力量。明确了"道"与&q... 老子思想中,与"道"最密切的概念是"德"。"德"是"道"化生万物过程中的最初产物,是纯朴未散、有质无形的"炁",也是畜养万物、决定万物发展方向的支配性力量。明确了"道"与"无"、"德"与"一"在老子哲学体系中的对应关系之后,老子思想中"天德"的意义和地位才能突显出来。"天德"是人德的内在决定力量,人在婴儿阶段都曾丰厚地拥有过,而随着人的成长,"天德"不断消耗,人也愈难与之相应。"天德"支配善恶又超越善恶。"德"的系统性和"道法自然"的总原则决定了"天德观"视野下道德的开放性。老子"天德观"有助于重树道德信仰,呼唤德育"修身"范式的实质性回归,并指向了德育生活化的灵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道经 道德信仰 天德观 人德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论孔孟的教化思想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5,共5页
教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儒家教化思想成形于孔子、孟子,他们在继承和发扬西周以来礼制原则和道德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比较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以“德”“礼”为核心内容、以“明人伦”为基本出发点的道德教化思想,从而奠定了儒家两千... 教化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儒家教化思想成形于孔子、孟子,他们在继承和发扬西周以来礼制原则和道德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比较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以“德”“礼”为核心内容、以“明人伦”为基本出发点的道德教化思想,从而奠定了儒家两千多年来道德教化思想的基本内容。而且,随着西汉以来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儒家的道德教化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深刻影响着两千多年来的整个中国社会。孔孟所开创的儒家教化思想的许多方面,对于当今的社会教育和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的构建,对和谐社会方略的实施及其有效运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教化 德教 礼教 明人伦
下载PDF
论《呐喊》中“真的人”的形象演变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永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92,115,共4页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形成了"真的人"的观念。在《呐喊》中,这一文化理念演化成一系列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经历了"真的人"的高端呈现到"真的人"回归民众之过程。这个形象演变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呐喊》中...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就形成了"真的人"的观念。在《呐喊》中,这一文化理念演化成一系列具体可感的人物形象,经历了"真的人"的高端呈现到"真的人"回归民众之过程。这个形象演变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呐喊》中人物形象间的关联,也展示了鲁迅揭露封建文化弊害首在"立人"即塑造"真的人",进而"立国"的内在逻辑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 “真的人” 逻辑理路
下载PDF
以“立德树人”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国力 王娜 李铁铮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69-75,共7页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是一个关系着中国的教育质量、中国未来社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这个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核心,即是对“立德树人”的解读和落实。“立德”是要立智仁勇三达徳,“树人”是要培育全...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是一个关系着中国的教育质量、中国未来社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工程,这个工程能够顺利运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核心,即是对“立德树人”的解读和落实。“立德”是要立智仁勇三达徳,“树人”是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促使学生成为有价值理想和政治素养的合格接班人。把“立德树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思政一体化的建设和思政任务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一体化 立德树人 解析 落地
下载PDF
儒家“乐和”音乐思想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虎 成海霞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84-86,共3页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想。"儒"家在这方面的思考尤为深邃及突出,其"乐和"思想不仅表现为对音乐声律形式的审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将伦理、政治、道德... "和"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理想。"儒"家在这方面的思考尤为深邃及突出,其"乐和"思想不仅表现为对音乐声律形式的审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将伦理、政治、道德与音乐联系起来,被用以维持统治者的长久统治,以最终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乐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迹,甚至在当下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分别从"仁和"、"德和"、"礼乐相和"三个层面入手对儒家"乐和"音乐思想的丰富内容及具体表现进行探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和 德和 礼乐相和
下载PDF
示憾性话语标记语“令(使、让、叫)人+X的是”的语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明强 朱圆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0-95,共6页
示憾性话语标记语"令(使、让、叫)人+X的是"是一种表示遗憾情绪的话语标记语,如"令人遗憾的是""使人失望的是""让人不满意的是"等等。根据示憾情绪的不同,可分为不满、失望、遗憾、惋惜、叹息... 示憾性话语标记语"令(使、让、叫)人+X的是"是一种表示遗憾情绪的话语标记语,如"令人遗憾的是""使人失望的是""让人不满意的是"等等。根据示憾情绪的不同,可分为不满、失望、遗憾、惋惜、叹息、愧悔、恼怒、悲痛、担忧、混合等10类。在语用上可以明示小句逻辑关系、对已有结果和潜在结果作出评价。10类示憾情绪根据强调指向的不同,可分为对示憾主体情绪强调、对示憾态度的强调、对示憾对象的强调。示憾强度具体受示憾谓词"X"、程度副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憾性 话语标记语 "令(使、让、叫)人+X的是" 语用功能
下载PDF
基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林贤明 《高教学刊》 2020年第3期191-193,共3页
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驱动下,“课程思政”应时而生,顺势而为,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成“育人”和“育才”的辨证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蕴含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意蕴,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 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驱动下,“课程思政”应时而生,顺势而为,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达成“育人”和“育才”的辨证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蕴含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意蕴,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趋势的深刻研判,有科学的内在机理,以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为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德仁育孤”模式研究
12
作者 戴婕 郭常亮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77-84,共8页
"德仁育孤"模式是2007年开始国内首创养教结合、"苑、校、家"互动的新的孤儿救助模式,但运行时间不长,尚无理论上的探讨与总结,我们试图对这种模式进行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并发现其不... "德仁育孤"模式是2007年开始国内首创养教结合、"苑、校、家"互动的新的孤儿救助模式,但运行时间不长,尚无理论上的探讨与总结,我们试图对这种模式进行实证调查和理论研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科学又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育孤模式,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仁育孤模式 德仁苑 孤儿救助
下载PDF
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我觉得”比较研究初探——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水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1-97,129,共8页
话语标记是话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近期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以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和"我觉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CL语料库、BCC语料库的分析,探讨其位置分布与语用的关系,比较两者在... 话语标记是话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近期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领域所关注的热点之一。以认识立场标记"我认为"和"我觉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CL语料库、BCC语料库的分析,探讨其位置分布与语用的关系,比较两者在语用功能上的共性与差异。以期厘清"我认为""我觉得"的用法,并进一步揭示言语交际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我认为 我觉得 语用功能
下载PDF
《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校订并跋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58,共5页
王国维1908年撰写《人间词话》126则,稍后从中择录63则并补写1则,分3期连载于1908-1909年之《国粹学报》,影响寥寥;1915年1月,王国维复将《人间词话》手稿和《国粹学报》刊发之64则,重新增删、合并,并从《宋元戏曲考》中迻录1则,合共31... 王国维1908年撰写《人间词话》126则,稍后从中择录63则并补写1则,分3期连载于1908-1909年之《国粹学报》,影响寥寥;1915年1月,王国维复将《人间词话》手稿和《国粹学报》刊发之64则,重新增删、合并,并从《宋元戏曲考》中迻录1则,合共31则,分7次连载于《盛京时报》。从此以后,王国维未对《人间词话》再作任何修订,故《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代表了王国维词学的终极形态。《盛京时报》本《人间词话》久不为人所知,1982年,陈杏珍、刘烜将王国维自存剪报本(不全,仅23则)揭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赵利栋从《盛京时报》中迻录全部31则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此后诸家转载,都不出以上二本。然二本文字多有舛误,因试作校订,并略论其去西方化的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京时报》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境界 去西方化
下载PDF
论明人王骥德的《琵琶记》批评
15
作者 余丹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0,共3页
王骥德是晚明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他对"南戏之祖"《琵琶记》的批评涉及命意戏曲语言以及审美效果等方面,对中国古典戏曲史上若干重大命题如"风化"、"本色"、"动人"等都有所阐发,具有很高的理论... 王骥德是晚明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他对"南戏之祖"《琵琶记》的批评涉及命意戏曲语言以及审美效果等方面,对中国古典戏曲史上若干重大命题如"风化"、"本色"、"动人"等都有所阐发,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骥德 《琵琶记》 “风化” “本色” “动人”
下载PDF
关于《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再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庆南 刘国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再现"应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文学史上并非只有一位作家运用过"人物再现"。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成功地运用了"人物再现",在运用中取得了最高成就。"人物再现"在文学创作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作品的结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再现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超结构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机制探新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焰辉 欧阳秀敏 《高教学刊》 2018年第20期160-162,共3页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高校党员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催生新使命和新要求,在立德树人的使命诉求下,构建高校党员教育机制不仅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题中之义,而且是党的建设的本质诉求,更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需...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高校党员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催生新使命和新要求,在立德树人的使命诉求下,构建高校党员教育机制不仅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题中之义,而且是党的建设的本质诉求,更是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基于此,创新高校党员教育机制应在充分剖析主客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致力于施教的组织体系以及受教的个体心性这两个层面的建设,从构建培训体系和强化自学行为上创新高校党员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党员 教育机制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注释翻译应注意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湖初 《语文学刊》 2022年第2期10-15,共6页
近年《文心雕龙》的翻译注释著作不少,但发现一些本来已经接近原意的研究成果却没有被注意吸收,结果抄来抄去距离原意反而越来越远。这就影响了对原著的理解和把握,尤其一些关键文句的解读。如首篇《原道》首句“文之为德”及其后的“... 近年《文心雕龙》的翻译注释著作不少,但发现一些本来已经接近原意的研究成果却没有被注意吸收,结果抄来抄去距离原意反而越来越远。这就影响了对原著的理解和把握,尤其一些关键文句的解读。如首篇《原道》首句“文之为德”及其后的“人文之元,肇自太极”的“太极”,本来早已有学者指出前者“德”应训“得道”,后者“太极”是指伏羲氏作八卦,并作了详细的辨析。但译注家均未注意,应引以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太极 人文 八卦
下载PDF
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红霞 戴肖南 +1 位作者 郭丽 吕爱杰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152-153,156,共3页
在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以职业操守和科创精神为主要思政方向。坚持贯彻"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优化课程实施方案,从学习者的角度构建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有效落实立德树... 在专业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以职业操守和科创精神为主要思政方向。坚持贯彻"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优化课程实施方案,从学习者的角度构建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专业基础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立德树人做高校合格的思政课教师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芳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39-140,共2页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桥梁是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兴教强国的神圣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探索做高校...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桥梁是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兴教强国的神圣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探索做高校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的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合格教师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