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史会要》“朱谋垔托名说”辨误
1
作者 赵阳阳 朱友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8,I0002,共7页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 《画史会要》是考索明代画家的重要文献,然其编者为明人朱谋垔抑或金赉,尚存疑议。本文通过比勘署名不同的两种《画史会要》版本,同时考察朱谋垔编刊美术文献的历程,认为朱谋垔编纂《画史会要》有案可稽,金赉则为好事者虚造之乌有先生。进而对莫伯骥、谢巍辨伪过度的原因进行分析,于书画文献辨伪之方法亦略献刍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史会要 朱谋垔 金赉 托名
下载PDF
明代三边总督喻时生平著述考
2
作者 张盼盼 胡玉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喻时(1507—1571),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官嘉靖、隆庆两朝,前后三十余年间,曾任吴江县令、监察御史、山西巡抚、三边总督等职,官至兵部右侍郎。嘉靖后期,喻时临危受命,总督三边军务,功绩卓然,有力地维护了西北边地和平。其宦迹遍... 喻时(1507—1571),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官嘉靖、隆庆两朝,前后三十余年间,曾任吴江县令、监察御史、山西巡抚、三边总督等职,官至兵部右侍郎。嘉靖后期,喻时临危受命,总督三边军务,功绩卓然,有力地维护了西北边地和平。其宦迹遍及南北,政绩斐然,声名远播,时有“喻青天”之美誉。喻时一生勤于著述,今有《吴皋先生文集》《海上老人别集》及其它散著存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时 明朝 嘉庆 隆庆 《吴皋先生文集》
下载PDF
《五十二病方》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解析
3
作者 周德生 颜思阳 +3 位作者 周达宇 陈瑶 马强 卢圣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征的初级逻辑思维应用;原始认知和实证使用的经验型逻辑思维应用。由此构建了初始的临床医学体系,医巫分道扬镳。这种方症对应的思维特征,直接引发创新性的逻辑思维,为辨病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之缘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学 《五十二病方》 辨病论治 方症对应 组方规律 临床思维
下载PDF
论苏轼与元祐秘书省职官的诗歌唱和
4
作者 王艳军 朱富铭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诗歌唱和成为元祐间苏轼与秘书省文人交游的重要手段,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苏轼在元祐间与秘书省职官唱和之作数量较多,他们的唱和之作多出于交游、宴饮、雅集过程之中,基本不涉及时政国事,在新旧法之争、洛蜀党争激烈之元祐间,体... 诗歌唱和成为元祐间苏轼与秘书省文人交游的重要手段,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苏轼在元祐间与秘书省职官唱和之作数量较多,他们的唱和之作多出于交游、宴饮、雅集过程之中,基本不涉及时政国事,在新旧法之争、洛蜀党争激烈之元祐间,体现出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们的情感选择。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皆博学高才之士,他们的唱和之作是文人逞才斗艺的一种创作形式,力求诗意深邃、用字精巧、事典广博、用韵严谨、句式规范,体现出“以才学为诗”的特征,使宋诗的题材、笔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愈加鲜明,为推动整个元祐诗坛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秘书省 唱和 诗歌
下载PDF
清民之际教育变革的另类风景——《世态与心态——晚清、民国士人日记阅读札记》所引发的学术思考
5
作者 叶隽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田正平所著《世态与心态——晚清、民国士人日记阅读札记》聚焦于现代中国转型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理解清民之际日记资料的教育学视角,为反思现代中国整体历史发展进程打开了新视窗。尤其是对刘大鹏面对教育变革时的心理及应对情... 田正平所著《世态与心态——晚清、民国士人日记阅读札记》聚焦于现代中国转型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理解清民之际日记资料的教育学视角,为反思现代中国整体历史发展进程打开了新视窗。尤其是对刘大鹏面对教育变革时的心理及应对情绪的分析、将胡适视为为国族寻求出路的精英与教育家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竺可桢作为一代大学领袖高尚品格与精神向度的展现,都显明作者把握住了作为社会分层和个体学养形成中具有枢纽性意义的教育环节的重要作用。从后设视角来看,在处理日记这类特殊史料时,应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意识,参证各类材料,才能呈现新问题;而对个案的考察也应摒弃过于主观的思维旧习,还原个体存在的历史语境,客观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此外,对清民之际知识精英们的省思不能仅停留在思想的还原层面,还需继续追问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其思想的职守及特殊的历史情境对于这一思想完形的造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态与心态》 刘大鹏 胡适 竺可桢 跨学科视野
下载PDF
“十通”乐类的分类沿革及其意义
6
作者 温显贵 樊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8,167,共15页
“十通”是中国古代有关典章制度方面十部政书的统称,共计2714卷,因为都分门别类地搜集、梳理了各有关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清晰、连贯而又有层次,被视为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资料渊薮。就音乐史料来看,“三通典”系列的“乐典”、“三通... “十通”是中国古代有关典章制度方面十部政书的统称,共计2714卷,因为都分门别类地搜集、梳理了各有关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清晰、连贯而又有层次,被视为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资料渊薮。就音乐史料来看,“三通典”系列的“乐典”、“三通志”系列的“乐略”,记载了上古至乾隆中期的音乐发展线索,“四通考”系列中的“乐考”,则又着重考证了上古至清末宣统的音乐发展过程。作者选择“十通”中所载的乐类分类沿革做比较研究,探讨了乐类史料的分类沿革及其意义,对于建立我国历代音乐发展流变的基本认识应当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通 政书 乐类 分类沿革 音乐文献学
下载PDF
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沿革探讨
7
作者 于大猛 李惠芳 +4 位作者 马春 华国栋 李强 虞雪云 刘立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90-797,共8页
该文对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的沿革进行了探讨。宋代半夏曲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夏姜汁制饼与制饼后发酵两种,以半夏姜汁制饼为主流。金元时沿袭宋代工艺,半夏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代医家对半夏曲的炮制机理进行了阐发,认为“片则刀峻... 该文对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的沿革进行了探讨。宋代半夏曲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夏姜汁制饼与制饼后发酵两种,以半夏姜汁制饼为主流。金元时沿袭宋代工艺,半夏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代医家对半夏曲的炮制机理进行了阐发,认为“片则刀峻,曲则力柔。”明代李时珍对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混淆问题进行了澄清,韩懋的《韩氏医通》收载了5首半夏曲方,对半夏曲配方的扩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代医家在继承《韩氏医通》半夏曲方的基础上,总结为韩飞霞制曲十法;当时的半夏曲与神曲的制作工艺相互影响。建国后,半夏曲的地方炮制经验深受清代影响,地方炮制规范逐渐趋同。该文同时对半夏曲炮制工艺中的“半夏”与“曲”孰重孰轻、半夏的前期处理、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概念区分、面粉用量与添加时机、神曲粉的加入、白矾在半夏曲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半夏曲 半夏饼 炮制工艺 《韩氏医通》 神曲 宋代 明代
下载PDF
“石鼓歌”与宋代士人的儒家理想——兼论苏轼“读书万卷不读律”
8
作者 韩立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宋代“石鼓歌”系列题咏是宋代金石学与文学碰撞的结果。宋代士人通过“石鼓歌”这一形式,开展金石器物的文字考证、史实论辩、审美活动,表达相关政治理想。宋人将学术考辨融入诗歌写作,将个人体验带入历史叙事,表达致君尧舜的政治期许... 宋代“石鼓歌”系列题咏是宋代金石学与文学碰撞的结果。宋代士人通过“石鼓歌”这一形式,开展金石器物的文字考证、史实论辩、审美活动,表达相关政治理想。宋人将学术考辨融入诗歌写作,将个人体验带入历史叙事,表达致君尧舜的政治期许与现实关怀。苏轼、苏辙进而以石鼓这一周宣王时遗物与秦朝统治作对比,思考“王霸之辨”,以儒家礼乐文明的道德理想主义超越法家的实用主义,呈现了金石学背后宋代士人深沉而厚重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歌 金石学 儒家理想 苏轼
下载PDF
小麦品种石4366优质节水栽培技术规程
9
作者 张士昌 史占良 +8 位作者 何明琦 傅晓艺 李孟军 高振贤 韩然 单子龙 曹巧 李亚青 张楠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3-24,共2页
《小麦品种石4366优质节水栽培技术规程》(DB 1301/T 440—2022)规定了小麦品种石4366实现优质节水栽培的基础条件,小麦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和个体指标,以及配套的关键栽培技术。该标准适用于石家庄市麦区及相关适宜地区灌溉麦田。
关键词 小麦 石4366 优质节水 技术规程
下载PDF
中国心画理论与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从写心、适意到求品
10
作者 周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 中国自宋以降,在苏轼等精英知识分子的自觉引领下,形成了心画(文人画)传统。这也正是川端康成热爱中国宋元美术的重要原因。在“达吾心”“适吾意”以及诗画结合的精神品格等方面,川端康成的文学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艺术追求十分契合。首先,心画理论强调人情味和抒情性,这是宋代文人画家们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士大夫群体的艺术担当之后,着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而川端康成也认为绘画不仅可以写形状物,更可以表达人的潜在的精神世界,这一艺术观念在其《梦》《阵雨》等小说中均有明显体现。川端康成在大量作品中所描写的绘画都是一种“心画”,它们并不是静止的物体,而是精神的流动。其次,中国宋元时代文人向绘画领域的主动渗透和理论引领,带来了绘画“适吾意”的思潮,使得绘画得以抒“胸中盘郁”。在这一点上,川端的文学创作理念与中国文人画家的主张完全相通,因此也使得其小说中的绘画作品具有了内涵的无限性和解读的丰富性。第三,宋代带有精英阶层之精神自觉的文人对绘画提出指导性的艺术理论,在诗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格。这种绘画理论也伴随中国绘画传入日本的第二次浪潮而东传,这恰值川端康成人生的前三十年,对他的文学道路产生了潜在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心画理论不仅对日本文人画的形成,而且对日本近现代文学都产生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影响。从川端康成文学的个案可以看到,渗透于域外的中国画论,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态。这一越境的文化传播现象,还有很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值得挖掘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画 苏轼 川端康成 写心 适意 求品
下载PDF
源流、派别、正变:《杜诗镜铨》对“杜甫诗学”的建构
11
作者 刘重喜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I0005,共9页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 “杜甫诗学”是郭绍虞先生提出的一个概念,包括文学史和批评史两方面的含义。在古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清代学者杨伦所著《杜诗镜铨》一书最能体现“杜甫诗学”思想。《杜诗镜铨》从文学史出发,通过对历代诗歌文本句法、章法、用典以及诗体风格的具体分析,细致地梳理出杜诗的“源流所出”和“派别所开”,全面彰显了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地位。从批评史出发,以传统诗论中的“正变”思想作为批评视角,以“变化而不失其正”的杜诗作为评判尺度,通过诠释“别裁伪体”和“清词丽句”,探索出以杜诗为核心的古代诗学史“正”与“变”的发展规律。研究“杜甫诗学”不仅可以进一步认清杜诗“集大成”的文学史意义,对于当前构建中国文学批评的话语体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伦 《杜诗镜铨》 杜甫诗学 源流 派别 正变
下载PDF
《沧浪诗话》诗歌体制论的误读与辩正
12
作者 姚爱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3,共13页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体存在,这一基本内涵不因其《诗体》中辨体角度不同而互异。诗之“体制”不仅包含“词理意兴”等基本要素,且以“格力”“兴趣”“气象”“音节”等为之“用”,以更充分表现诗体的内在品质和艺术力量。其中“格力”以诗意为本,是诗中整体思想情感所表现的精神力量;“兴趣”以诗情为本,是诗体所表达的自然感发、含蓄蕴藉的情致和意趣;“气象”以诗象为本,是诗体所呈现的自然雄浑的整体艺术形象;“音节”以诗语为本,是诗体中充分韵律化、表意化的艺术语言。着眼于贯通式诗歌体制观,可对《沧浪诗话》的概念关系和整体结构获得更切近实际、更切合语境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体制 兴趣 格力 气象 体用 贯通
下载PDF
关学名儒王心敬的亲情诗探析
13
作者 王晓鹃 《兰州学刊》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王心敬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在他现存的近七百首诗作中,亲情诗有六十余首,涉及母亲、妻子、兄弟和子侄,表达出夫妇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人伦风貌和光宗耀祖的责任与荣耀。其亲情诗运用比兴手法,善于将义理融于情景... 王心敬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在他现存的近七百首诗作中,亲情诗有六十余首,涉及母亲、妻子、兄弟和子侄,表达出夫妇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人伦风貌和光宗耀祖的责任与荣耀。其亲情诗运用比兴手法,善于将义理融于情景之中,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出作为理学家的真儒硕士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心敬 亲情诗 亲情人伦 朴素自然
下载PDF
东坡书院述略:从苏轼与书院的关系谈起
14
作者 邓洪波 刘敏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苏轼在两次兴学运动中认为当“因循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今世,也即主张书院与官学并存;但是随着官学化运动的发展,苏轼转而支持官学的发展,甚至参与其中。这与他“学者,王者事也”的学校观有关。他认为,兴王化之教才是地方官... 苏轼在两次兴学运动中认为当“因循旧制”,“使先王之旧物”不废于今世,也即主张书院与官学并存;但是随着官学化运动的发展,苏轼转而支持官学的发展,甚至参与其中。这与他“学者,王者事也”的学校观有关。他认为,兴王化之教才是地方官员修建学校的目的,而官学与书院均为王化之所。目前统计的10所东坡书院,主要是后人崇拜苏轼,并以之为主祀对象的祭祀性书院,这也决定了这些书院呈现尽可能地追寻先贤遗迹,但又不完全是苏轼行迹过化之地的特点。在修建东坡书院祭祀苏轼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与地域文化因素。如常州东坡书院的修建缘于晁子健看重家族和苏轼的交往,而惠州东坡书院的修建则与当地民众将平安的希冀寄托于苏轼祭祀有关。这些对于认识书院的形成机理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书院 苏轼 苏公祠 兴学运动 教育史
下载PDF
论宋代贬谪谢表的书写策略
15
作者 张英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宋代是谢表文化臻于极盛的时期,其中贬谪谢表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其他例行公事的谢表相比更具文学色彩和个性特征。贬谪谢表多从“罪深谪薄”的角度来谢恩,或谢赐予近善之地,或谢不杀之恩;从“孤寒”与“愚鲁”两个方面进行自贬与自剖,在... 宋代是谢表文化臻于极盛的时期,其中贬谪谢表具有特殊的性质,与其他例行公事的谢表相比更具文学色彩和个性特征。贬谪谢表多从“罪深谪薄”的角度来谢恩,或谢赐予近善之地,或谢不杀之恩;从“孤寒”与“愚鲁”两个方面进行自贬与自剖,在谨慎的言语中蕴含着对自我品节的肯定与标榜;“衰病交加”之类的戚戚穷愁之语也常出现在宋人贬谪谢表中,既是自身遭遇的真实写照,也是面对君王的乞怜话术。北宋前期贬谪谢表还存在大段劝谏与辩驳之辞,但随着贬谪程度的加深和政治环境的恶化,劝谏与辩驳在此后的贬谪谢表中便较为少见。从贬谪谢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士人在政治权力之下逼仄的言说空间与尴尬的生存处境,也能够看到宋代士人在集权制度与主体人格之间极力平衡,在夹缝中力图表达个人情志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贬谪 谢表 党争 苏轼
下载PDF
宗王出镇:安史乱后杜甫平叛思想的文化意义——以《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为中心
16
作者 王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8,共9页
安史乱后,剑南道内外交困,杜甫于广德元年十二月底撰《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在表中,杜甫为剑南道治政提出“宗王出镇”“合并两川”的主张。前者与房琯、刘秩的政治主张一脉相承,因格于玄、肃二宗中枢政局的权力争夺和代宗对... 安史乱后,剑南道内外交困,杜甫于广德元年十二月底撰《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在表中,杜甫为剑南道治政提出“宗王出镇”“合并两川”的主张。前者与房琯、刘秩的政治主张一脉相承,因格于玄、肃二宗中枢政局的权力争夺和代宗对地方势力、宗王势力的防范,而被弃用。后者则与广德二年正月代宗的诏令内容基本吻合,表现出杜甫对时局的深刻体察与谋断。与杜甫颇具故谊的高适、李白也曾于安史乱后各撰表疏,针对时局,提出救治主张,然皆各因其弊而失败。相较之下,颇可见出杜甫策议之切中时弊,并可突破《旧唐书》本传语辞的藩篱,见出更为丰富、多元、立体的杜甫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宗王出镇 平叛思想 政治意义
下载PDF
《崇实季刊》与萧乾中学时期的笔名及佚文考辨
17
作者 汤志辉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212,共8页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篇,除原名外还使用了两个笔名。萧乾中学时期的两个新笔名及佚文的发掘,对早年萧乾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与思想状况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以此为契机,也提醒研究者在关注现代作家早年经历时,其就读中学的校刊尤其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崇实季刊》 笔名 佚文
下载PDF
杜威访华与五四时期的地方教育界
18
作者 季剑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5,共13页
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成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 杜威访华是五四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意义的文化事件。以江苏省教育会为代表的地方教育界,在促成杜威访华和安排其在国内的行程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适对杜威的译介侧重于其实验主义哲学,希望借助杜威在北大的课程与演讲,提升北大的学术水准;而作为教育家的杜威,却主要在地方教育界觅得知音。这一分途在新文化运动中极具症候意义。透过杜威的眼光以及杜威访华所关联的诸多人事,我们得以重新思考地方教育界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访华 地方教育界 胡适 江苏省教育会
下载PDF
清代后期国家在场与地方社会建构--以靖州三锹“万世永赖”碑为例
19
作者 周红果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靖州三锹牛筋岭款场“万世永赖”碑所载事件,对清代后期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依循该碑文记载,结合地方历史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材料,透视出在清代后期国家权力进入三锹地区对地方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反映出三锹地区... 靖州三锹牛筋岭款场“万世永赖”碑所载事件,对清代后期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依循该碑文记载,结合地方历史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材料,透视出在清代后期国家权力进入三锹地区对地方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反映出三锹地区地方组织对生计资源配置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从国家在场与地方社会建构视角探讨该区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的历程,以及在当今社会中所发挥的价值及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地方社会 三锹 万世永赖
下载PDF
苏轼诗中的“人”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20
作者 王素美 王献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通览苏诗,可以发现“人”意象成为苏诗一个蔚为大观、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意象集群。这些“人”意象根据组群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有人”和“无人”意象,仙人、道人、佛人意象,以及古人与今人、舟人与游人等其他意象,苏诗中的大量“人”意... 通览苏诗,可以发现“人”意象成为苏诗一个蔚为大观、具有独特艺术品质的意象集群。这些“人”意象根据组群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有人”和“无人”意象,仙人、道人、佛人意象,以及古人与今人、舟人与游人等其他意象,苏诗中的大量“人”意象集群的出现既有对前人意象的承继,也与其儒释道交融的思想密切相关,是其哲学思辨下美学意蕴的生动体现,融哲思与诗意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意象 诗学审美 儒释道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