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旭涛 俞仲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石氏温经强腰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变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比对照组患者(80.00%,32/4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中医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上升,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中医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好转,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痹阻型 氏温经强腰方 中药熏蒸 JOA评分
下载PDF
《山海经》中的“■石”“邽石”“封石”及早期螺钿
2
作者 刘思亮 《出土文献》 2024年第1期158-168,174,共12页
《山海经·中山经》中所谓的“■石”“邽石”“封石”实为一物,即《说文》玉部中的“玤”石。信阳楚简中的“■石”,亦即今天所谓的白石英。“■石”“玤石”“蚌石”的命名确与“蛤蚌”之名有关,信阳、左冢、九连墩等楚墓出土漆... 《山海经·中山经》中所谓的“■石”“邽石”“封石”实为一物,即《说文》玉部中的“玤”石。信阳楚简中的“■石”,亦即今天所谓的白石英。“■石”“玤石”“蚌石”的命名确与“蛤蚌”之名有关,信阳、左冢、九连墩等楚墓出土漆木器上镶嵌石英石的技艺,均源自于商周以来的“螺钿”技艺,所嵌白色石英石(■石/邦石/封石)其实是早期“蚌泡”的替代品。“螺钿”的装饰技艺在中国出现很早,但记录这种技艺的专有动词却一直未被发现,其实信阳楚简等资料中的“■”“铚”为填塞、嵌陷之义,是战国时人对后世“螺钿”之{钿}的早期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螺钿
下载PDF
秦汉时期容量石和重量石别论
3
作者 付开镜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容量石和重量石是石器时代先民创制的石质量器和衡器,同时兼有容量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功能,二者均因使用石质材料制造而得名。容量石不是由重量石衍生出来的,而是独立产生的。容量石主要用于测量小型颗粒类的五谷和必须用容器储存的液体物... 容量石和重量石是石器时代先民创制的石质量器和衡器,同时兼有容量单位和重量单位的功能,二者均因使用石质材料制造而得名。容量石不是由重量石衍生出来的,而是独立产生的。容量石主要用于测量小型颗粒类的五谷和必须用容器储存的液体物质,后因其为石质材料难以伪造,不易改变,并能够长久保存而为社会广泛认可,遂成为容量单位。重量石因与容量石具有上述相同的特点而成为衡量单位。两种计量单位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了较为固定的换算比例关系。新莽时为避免二者混淆,改容量石为斛,此后政府文书多以斛代石,但民间依然大量使用容量石来进行计量和商品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 重量 比例
下载PDF
“道德”与“有情”:从《水浒传》到《石秀》
4
作者 刘川鄂 杨萌 《长江学术》 2023年第2期47-63,共17页
施蛰存的历史小说《石秀》,运用精神分析法对传统文本进行了现代性反叛,解构了传统文本中的儒家礼教和伦理道德,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山辟疆的作用。《水浒传》中石秀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是“忠义”伦理道德... 施蛰存的历史小说《石秀》,运用精神分析法对传统文本进行了现代性反叛,解构了传统文本中的儒家礼教和伦理道德,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开山辟疆的作用。《水浒传》中石秀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是“忠义”伦理道德的捍卫者。而施蛰存以“俄狄浦斯情结”来构建石秀形象,使其对义嫂产生不伦之恋,给予这种隐秘情欲以正当性、合理性,并不作善恶道德评价,是对复杂人性的展示和深挖。《水浒传》将潘巧云贬低、丑化为恶毒淫妇,是“贞节”伦理道德的背叛者,而《石秀》中潘巧云是热情爽朗、多情风流的美艳妇人,并体现出都市新女性的特质。《水浒传》中杨雄护兄弟,斩淫妇,是“忠义”伦理道德的践行者,而《石秀》却凸显杨雄杀妻的盲从和麻木,以此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桎梏和扭曲。从《水浒传》到《石秀》单一的道德文本位移为丰富的人性文本,以三种形态展示了“有情”与“道德”的激烈冲撞下复杂多样的人性,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超越古代小说单一、道德化的人物塑形去建构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潘巧云 杨雄 俄狄浦斯情结
下载PDF
文学与自然:《石点头》的生态智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吉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5期45-50,共6页
取自“高僧悟石”寓意的《石点头》,虽然以劝惩世事人心为目的,但在描绘真实的人生画面时,又体现出作者对天、地、自然及社会人生进行探索的一种诗性智慧。即“人物合一”“心物交感”“明心见性”“感物吟志”等方面的价值建构,更表明... 取自“高僧悟石”寓意的《石点头》,虽然以劝惩世事人心为目的,但在描绘真实的人生画面时,又体现出作者对天、地、自然及社会人生进行探索的一种诗性智慧。即“人物合一”“心物交感”“明心见性”“感物吟志”等方面的价值建构,更表明了天然痴叟对自然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头》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戴震金石文字观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道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4,共5页
清儒大量运用金石文字考经证史是清代学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钱大昕、阮元之功已为学界所共认,但引领一代学风的考据学大师戴震在金石文字方面的实践及观点无人提及。而有相关实例来看,戴氏在运用金石文字考证经史方面颇有成绩,值得... 清儒大量运用金石文字考经证史是清代学术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钱大昕、阮元之功已为学界所共认,但引领一代学风的考据学大师戴震在金石文字方面的实践及观点无人提及。而有相关实例来看,戴氏在运用金石文字考证经史方面颇有成绩,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文字 经补字正非》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石部疑难字考释
7
作者 杨宝忠 刘亚丽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00-108,共9页
本文对《汉语大字典》原版、第二版石部收录的12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疑难字 考释
下载PDF
释“石”
8
作者 袁健惠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13,共7页
"石"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名词。从上古到中古"石"一直有yak或ǐεk的读音和"大"的义项。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硕"也有上述两个读音。从现代汉语方言材料来看,"石"跟"硕"... "石"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名词。从上古到中古"石"一直有yak或ǐεk的读音和"大"的义项。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硕"也有上述两个读音。从现代汉语方言材料来看,"石"跟"硕"在读音上发生分化的时间是近代以后。虽然"硕"也有"大"的义项,但跟"石"不同的是,该义项是其语源义,而"石"所具有的"大"的义项是由于跟"硕"读音相同,通过通假的方式获得的,其本身并无该义项。"石"的"量器"义是在其为"容器"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石"经常作为称重物的量器,因而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作为重量单位词的义项。表示"谷一百二十斤"的"石"跟"■"是同源词。"石"读为"儋"的原因之一是从俗,其发生的语言基础是汉语中存在的同义换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义关系 同义换读
下载PDF
楚简与传世文献中的“石([石辶])”
9
作者 王志平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71-77,共7页
清华简《金縢》"周公石东三年",今本作"居东三年"。"石"或读为"宅",或读为"[石辶]"训"适",各有依据。《史记·秦本纪》亦有"蜚廉为纣石北方"之辞例,与楚简... 清华简《金縢》"周公石东三年",今本作"居东三年"。"石"或读为"宅",或读为"[石辶]"训"适",各有依据。《史记·秦本纪》亦有"蜚廉为纣石北方"之辞例,与楚简句法相似,应一并看待。本文认为,二处之"石"均当读为"[石辶]",与"跖"为一字异体,应训为"履"或"践",与征伐、征服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金縢》 《史记·秦本纪》 [辶]/跖
下载PDF
参军戏起源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孟祥笑 游耀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1-113,共3页
关于参军戏的起源,讨论的重点历来集中在参军名目及其产生的年代上。然而,从戏剧发生学和形态学的角度来说,职官序列中有无参军并非判断参军戏起源的主要标准,是否具有扮演特征才是问题的关键。结合相关文献可知,"石躭说"所... 关于参军戏的起源,讨论的重点历来集中在参军名目及其产生的年代上。然而,从戏剧发生学和形态学的角度来说,职官序列中有无参军并非判断参军戏起源的主要标准,是否具有扮演特征才是问题的关键。结合相关文献可知,"石躭说"所述故事尚为戏剧化的生活场景,乃参军戏的本事;"周延说"中始具备扮演的性质,系以艺术再现生活,参军戏当由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军戏 起源 躭说 周延说 服饰
下载PDF
砂石器与平首石圭——兼论商周之际石质丧葬礼器的变革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轩 张闻捷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3-118,154,共17页
晚商和西周墓葬中出土的窄长条形或梯形砂石器是专门用于丧葬的石质礼器,应定名为平首石圭。平首石圭仅见于晚商和西周时期受商文化影响较重族群的墓葬,是商式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首石圭与石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平首石圭多出现于女性... 晚商和西周墓葬中出土的窄长条形或梯形砂石器是专门用于丧葬的石质礼器,应定名为平首石圭。平首石圭仅见于晚商和西周时期受商文化影响较重族群的墓葬,是商式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首石圭与石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平首石圭多出现于女性墓,而石璋多见于男性墓,同一墓地两类器物的墓葬分群分布,可能与不同家族对石质礼器的选择有关。平首石圭同其他商文化因素器物共同消失于西周中晚期,或为西周时期礼制变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首 礼制变革
原文传递
元初诸王昔里吉的最终结局
12
作者 毛海明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诸王昔里吉是元初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关于他的最终结局,《史集》中只描述他被流放到一个岛上,没有记载这座岛的位置和流放的具体时间.本文根据《高丽史》的相关记载,考证至元二十六年(1289)被流放到高丽人物岛的石列纥,应即昔里吉.
关键词 昔里吉 列纥 诸王 《高丽史》 元代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8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付春爱 钱成霞 高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疗效。[方法]对89例门诊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法,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心脾两虚:加神门、心俞、脾俞;肝郁化火:行间、太冲、风池;阴虚火旺:太溪、太冲、涌泉;痰热内...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疗效。[方法]对89例门诊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法,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心脾两虚:加神门、心俞、脾俞;肝郁化火:行间、太冲、风池;阴虚火旺:太溪、太冲、涌泉;痰热内扰:中脘、丰隆、内庭;心胆气虚:心俞、胆俞、丘墟;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提插捻转结合泻法,施手法1min,使针感传向中指;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针刺入1~1.5寸,采用提插手法(补法),使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神门、心俞等穴位常规针刺,1次/d,以上穴位均留针30min,5d/周,休息2d。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3例,显效25例,有效4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01%(81/89)。[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失眠(不寐),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醒脑开窍 学敏 提插捻转 雀啄法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石渠宝笈》与书画鉴藏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永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82,共10页
"石渠"之称,来源于汉初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收藏入关所得的秦代图籍。而《石渠宝笈》是清内府书画收藏的著录,是对宫廷书画收藏的系统整理和信息登载。《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编录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 "石渠"之称,来源于汉初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收藏入关所得的秦代图籍。而《石渠宝笈》是清内府书画收藏的著录,是对宫廷书画收藏的系统整理和信息登载。《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编录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作包括辨别真伪,进行筛选、著录和考证。对决定入录者,记其尺寸、本地、书体、画法、内容、题跋、印章等信息,还要考订作者、相关人物、流传过程,以按语形式标出。因此也可以说,此书还是参与整理编纂者治学能力集大成的体现。人们渴望出版图文并茂的《石渠宝笈》,在于这种影印著录原文与彩色图像的全信息对照,不仅将满足创作、鉴定、收藏、欣赏、学习、借鉴的需要,而且为研究故宫旧藏书画在流传中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方便,也会为书画艺术史的研究——无论在架起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上,还是解释造假背景的手段上,都因系统资料的推出而发现引人思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宝笈 清宫 书画 鉴藏真伪
原文传递
曹魏正始五年《石门铭》所见职官释证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6,共10页
曹魏正始五年《石门铭》所见郎中、司徒从掾位,即魏晋史籍中被称为王官、司徒吏的群体。王官、司徒吏与九品中正制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群体应该渊源于汉代察举与辟召制下的三署郎、公府掾。魏晋时期,伴随着自身原有职掌的丧失,他们常受命... 曹魏正始五年《石门铭》所见郎中、司徒从掾位,即魏晋史籍中被称为王官、司徒吏的群体。王官、司徒吏与九品中正制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群体应该渊源于汉代察举与辟召制下的三署郎、公府掾。魏晋时期,伴随着自身原有职掌的丧失,他们常受命承担一些临时性职使,活跃于地方军政事务中。由于具备了虚衔化的特征,王官、司徒吏又常被最高统治者用作赐官,由此人数急剧膨胀,成为官僚体系末端的一个特殊群体。木工司马一职是曹魏时期伴随着材官校尉而创设的,当时又存在着以都匠冠于官衔之前的职衔组合,《石门铭》所见都匠木工司马恰反映了这一点;当部匠军司马则是隶属于军队系统的工匠。这两类职官的存在表明,当时对工匠的管理引入了军事化建制,一如屯田系统。《石门铭》所见诸职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助于从微观层面观察汉魏之际地方行政模式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正始 门铭 司徒从掾位 郎中 王官
原文传递
释苏轼《王安石赠太傅制》中的“微意”
16
作者 李全德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84,共8页
苏轼《王安石赠太傅制》是讨论王安石、苏轼二人关系乃至元祐更化之初政治变化的重要文献。古今学者对于该文理解不一,乃至有完全相反的认识。其原因在于对于制词本身所具有的显、隐二义认识不足。赠官制书,表面上是褒词,不失王言之体,... 苏轼《王安石赠太傅制》是讨论王安石、苏轼二人关系乃至元祐更化之初政治变化的重要文献。古今学者对于该文理解不一,乃至有完全相反的认识。其原因在于对于制词本身所具有的显、隐二义认识不足。赠官制书,表面上是褒词,不失王言之体,但苏轼采取寓贬于褒、明褒暗贬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个人对王安石学术和新法的否定,这也意味着苏轼与王安石二人的关系虽已缓和,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王安 《王安赠太傅制》 微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