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史记》的对外传播看文化自觉的多维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传英 田国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自觉紧密相联,在1940年代边疆研究热潮的历史语境下考察郑德坤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英译本,探讨郑译本的译介缘起、英译策略和对外传播路径,进而分析郑译本所承载的文化自觉所具有的主体性、民族性和开... 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文化自觉紧密相联,在1940年代边疆研究热潮的历史语境下考察郑德坤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英译本,探讨郑译本的译介缘起、英译策略和对外传播路径,进而分析郑译本所承载的文化自觉所具有的主体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等多维表征,旨在为新时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西南夷列传》 对外传播 文化自觉
下载PDF
乌孙归汉与西汉外交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少颖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4,共5页
乌孙为西域大国,在汉、匈关系中一度举足轻重,西汉“断匈奴右臂”的战略,首先因乌孙而提出,进而拓展为对于整个西域的宏伟设想。西汉采取了联姻与军事威慑相结合的外交策略,促使乌孙的立场由“观望”转为“归汉,”这是西汉外交在“大宛... 乌孙为西域大国,在汉、匈关系中一度举足轻重,西汉“断匈奴右臂”的战略,首先因乌孙而提出,进而拓展为对于整个西域的宏伟设想。西汉采取了联姻与军事威慑相结合的外交策略,促使乌孙的立场由“观望”转为“归汉,”这是西汉外交在“大宛之役”后的重大突破,亦对古代中亚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西域 乌孙 外变政策 华夷观
下载PDF
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之源与流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11,共9页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qu... 明末随着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中国士大夫开始学习欧洲科学和宗教。为消除接受西学的障碍,一些文人提出不同学说,为输入西学铺路,这些学说后来被清初学者所采用。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分析士人对西学的看法,特别是分析明清之际"礼失求野"论发展的源流及其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希冀从整体上把握明末清初士大夫接受西学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失求野 西学中源 西学 态度 士大夫 耶稣会士
下载PDF
李白诗中的西域文化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建忠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3-58,共6页
In the poems by the talented poet Li Bai, there are quite a lot of cultural factors embedd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y have formulate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at area described in Li Bai’s poems and demonstrat... In the poems by the talented poet Li Bai, there are quite a lot of cultural factors embedd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y have formulated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that area described in Li Bai’s poems and demonstrated an internal link between the poet and the Western Region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胡人 西域乐舞 西域名物
下载PDF
辽墓出土金属面具与网络起源的再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馨 《南方文物》 2012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众多辽代墓葬中发现的随葬金属面具与网络极大地激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目前学界关于契丹族金属面具与网络的随葬这种葬俗的起源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六种学说,它们分别是萨满教说,下嫁到萧氏皇家女子专用说,佛教说,金缕玉衣说... 在众多辽代墓葬中发现的随葬金属面具与网络极大地激起了人们研究的兴趣。目前学界关于契丹族金属面具与网络的随葬这种葬俗的起源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六种学说,它们分别是萨满教说,下嫁到萧氏皇家女子专用说,佛教说,金缕玉衣说,树葬说以及东胡说。同时,笔者认为唐代西域胡人覆面缠裹的习俗对契丹葬俗形成是起了很大作用的。综上所述,辽代的金属面具与网络正是这些因素共同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金属面具及网络 起源 唐西域胡人葬俗的影响
下载PDF
魏源“别开阃域”的公羊学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任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31,共7页
魏源以"为《公羊春秋》别开阃域"为职志,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对公羊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他的"三世"说虽有背于公羊"三世"的传统说法,但其中"拨乱反治"的追求与历史进化的观念却与公羊&qu... 魏源以"为《公羊春秋》别开阃域"为职志,以推动社会变革为目标,对公羊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他的"三世"说虽有背于公羊"三世"的传统说法,但其中"拨乱反治"的追求与历史进化的观念却与公羊"三世"说是一致的。他的"三统"说注重制度的"因革损益",注重对不同制度与文化的吸收,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他在夷夏观上提出夷狄不仅可以进于诸夏而且可超越诸夏,更主张不以夷狄视西方。他的"大一统"说没有了"尊王"之义,而是把视野放到了全世界,向往环球一家、万国同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世 三统 夷夏观 大一统 西学
下载PDF
广州行商吴健彰拼购“西夷舰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宏烈 杨禾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十三行后期,行商吴建彰拼购"西夷舰队",镇压农民起义军,充当了清廷刽子手角色,这是行商群体中最为国人不齿的败类行为,但也从负面助推了中国武装力量通向近代化的大门。
关键词 吴健彰 行商败类 收买引进 “西夷舰队”
下载PDF
西洋火器引入与徐光启对外新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初晓波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72,共6页
明末名臣徐光启受到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深刻影响,为了明王朝与清朝的战争获得胜利,在澳门葡萄牙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成功推动了从澳门引入先进西洋火器。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新式作战工具所带来的对传统冷兵器时代战争观的颠覆... 明末名臣徐光启受到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深刻影响,为了明王朝与清朝的战争获得胜利,在澳门葡萄牙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成功推动了从澳门引入先进西洋火器。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新式作战工具所带来的对传统冷兵器时代战争观的颠覆性变革,阐发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崭新的进攻与防御思想。在这种努力的背后,显露出中国知识阶层对17世纪初外部世界认识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引发了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华夷秩序下传统对外观念的反思和冲击。虽然新式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改变了北方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但却无法根本挽救明王朝的衰落。值得关注的是,大规模引入西洋火器的行动激起了明王朝内部新旧观念的激烈斗争,迫使徐光启的计划最终半途而废,而且明王朝使用先进西洋火器反过来也刺激了清朝在此领域的迅速发展。徐光启引入西洋火器,其主要目的无疑是为了挽救明朝覆灭,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改变南京教案后明朝确定的排斥天主教政策,推动天主教在华的进一步发展。徐光启抱憾去世后,他引入西洋先进火器和战争思想的努力,间接地为清朝彻底击败明朝,统一国家,拓宽疆土提供了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光启 西洋火器 对外新观念 华夷秩序
下载PDF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使命与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平平 孙美姝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8-54,共7页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明太宗朱棣时期郑和六次下西洋的继续和终结。明宣宗朱瞻基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决策者和驱动者,郑和、王景弘为此次航行的正使。此次航行以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以无敌的海军特混舰队为使团船队,以和平友好、...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明太宗朱棣时期郑和六次下西洋的继续和终结。明宣宗朱瞻基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决策者和驱动者,郑和、王景弘为此次航行的正使。此次航行以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以无敌的海军特混舰队为使团船队,以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享太平之福"的理念为指导。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担负着恢复和发展多个国家和明皇朝的朝贡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维护地区的和平;整修海外的基地;恢复和扩展东西洋交通航线;开展贸易,采购物资;促进亚非地区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物产等的交流与和平发展;巩固明朝在国际上主导地位的重要使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出使26国,时跨三年,是一次大规模的和平外交与航海活动,体现了"各敬顺天道,抚揖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共同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使团船队 皇明朝 交通航线
下载PDF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中医药学的走向世界和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平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7-91,共5页
郑和船队配置有数目众多、技术高超的医官医士;随着郑和七下西洋,船队通过多种方式向海外传送了中华医药卫生的经验,对海外药用生物资源进行了长期的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将其中对我国有用的种类予以引进,经过检验、应用,扩展了我国中医药... 郑和船队配置有数目众多、技术高超的医官医士;随着郑和七下西洋,船队通过多种方式向海外传送了中华医药卫生的经验,对海外药用生物资源进行了长期的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将其中对我国有用的种类予以引进,经过检验、应用,扩展了我国中医药的种类,促进了海外药物的进口贸易与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丰富了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明代中医药学 《本草纲目》
下载PDF
家西蕃及其春节习俗——关于民俗变异、融合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延寿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4-16,73,共4页
通过对青海河湟地区的家西蕃人春节习俗进行实地考察 ,可以看出边缘文化背景下杂居村落中习俗文化变异及融合的某种规律 。
关键词 家西蕃 春节习俗 民俗变异
下载PDF
论英第一帝国时期的海军
12
作者 张亚东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8-91,共4页
1689~1783年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英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依赖于其强大的海军力量,第一帝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一个海洋帝国,或者说是大西洋帝国。第一帝国是在重商主义指导下的帝国,它所追求的就是商业利益,而这一切利益的获... 1689~1783年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时期。英帝国的建立和发展依赖于其强大的海军力量,第一帝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一个海洋帝国,或者说是大西洋帝国。第一帝国是在重商主义指导下的帝国,它所追求的就是商业利益,而这一切利益的获得离不开其海上霸权,为了保护日益发展的海上贸易,一支强大的海军和完整的海军基地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说,贸易和海上力量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军 西方舰队 海权 第一帝国时期 英国
下载PDF
《春秋》与《左传》中所见的戎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战伟 《文博》 2017年第3期39-47,共9页
春秋时期,诸戎分支繁杂,分布广泛,实力强大。诸戎与周王室、秦、晋、齐、鲁、楚、郑、燕、卫、许、宋、曹、虢等国均有交往,包括战争、结盟、归附等形式。戎族的经济形态,应该是农牧结合,以牧为主。在礼仪、饮食、服饰穿戴、语言等方面... 春秋时期,诸戎分支繁杂,分布广泛,实力强大。诸戎与周王室、秦、晋、齐、鲁、楚、郑、燕、卫、许、宋、曹、虢等国均有交往,包括战争、结盟、归附等形式。戎族的经济形态,应该是农牧结合,以牧为主。在礼仪、饮食、服饰穿戴、语言等方面都不同于华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诸侯国 关系 习俗
下载PDF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
14
作者 鲁霞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5-18,共4页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 德川时期的日本儒学无论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还是对知识分子的教养乃至思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德川政权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的思想空间。儒学从德川家康起被德川几代的政治家们推向政治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赋予浓厚儒学色彩的尊王攘夷给予幕末维新志士摧毁德川幕府的思想力量,这正是日本知识分子在儒学文化中挖掘出的文化资源演变成的文化力。儒学在日本封建社会结束和近代国家建立的历史运转中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明治政权又一次选择了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德川家康 尊王攘夷 东洋道德 西洋芸 文化资源
下载PDF
金文“驭方”考
15
作者 沈博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6,188,共11页
西周金文中的“驭”字有三种用法,分别用作官称、兵种以及善驭马的戎狄,这三种用法皆与马匹相关。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中出现一词,称为“驭方”,专指为周人蕃息马匹的部族。由于大规模的祭祀、丧葬和频繁的战争,周王朝对马匹的需求巨大... 西周金文中的“驭”字有三种用法,分别用作官称、兵种以及善驭马的戎狄,这三种用法皆与马匹相关。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中出现一词,称为“驭方”,专指为周人蕃息马匹的部族。由于大规模的祭祀、丧葬和频繁的战争,周王朝对马匹的需求巨大。周穆王北征,安定周之北和西北地区,并将犬戎一族迁之于大原地区,使其能够在大原地区游居畜牧,为周王朝提供“戎马”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中一些臣服于周的部族,通过贡纳向王室献马。不独犬戎一族中有驭方,赤戎中也有驭方,厉王时南方淮夷的共主鄂侯亦称为驭方,此皆周人对为周蕃息马匹之邦的称呼,因其为戎狄蛮夷部族,故不称邦,而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驭方 马匹 戎夷 蛮方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近代技术思想的生成
16
作者 雷环捷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中国近代技术思想的生成是技术思想史演变历程中一次不可忽视的“范式”转换。其概念语境和理念语境是在晚清兴起西学东渐与倡导师夷长技的总体背景下,以外来词为载体的基础技术概念和技术工具主义的不同认知。其基本原则包括四条:由技... 中国近代技术思想的生成是技术思想史演变历程中一次不可忽视的“范式”转换。其概念语境和理念语境是在晚清兴起西学东渐与倡导师夷长技的总体背景下,以外来词为载体的基础技术概念和技术工具主义的不同认知。其基本原则包括四条:由技术史的裂变与技术定位的复归而展现出批判性,由封闭性的扭转与对外政策的推动而展现出开放性,由关注应用技术与技术效用而展现出实用性,由主流的军事技术与支流的非军事技术而展现出层次性。对其评价应联系中国社会历史实际来看,既有初构新科技观的理论变革意义和助推洋务运动的实践变革意义,也存在技术手段与社会目标无法匹配等不少局限。对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代中国而言,启示在于增强主动性,妥善协调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中国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一日未实现,近代技术思想生成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思想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 科技转型 变局
原文传递
试论可乐文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3-86,共14页
在贵州省赫章县可乐遗址发现一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土著墓葬,文化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其中的套头葬习俗尤其独特。这批墓葬代表了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可命名为"可乐文化"。这对推进战国秦汉时期西南... 在贵州省赫章县可乐遗址发现一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土著墓葬,文化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其中的套头葬习俗尤其独特。这批墓葬代表了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可命名为"可乐文化"。这对推进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地区的考古学研究将产生积极影响,也为进一步从考古学上探索夜郎文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文化 文化特征 战国至西汉 西南夷
原文传递
《汉书·西域传》的疆土意识与民族观念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丰文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8,142-143,共8页
《汉书·西域传》正文部分对西域诸国政治归属作了明确区分,对西域的自然与人文信息表现出高度关注,体现了两汉王朝统治者对西域都护所管辖下的地域拥有明确的疆土意识。然而篇末"赞论"却以"夷夏之辨"民族观为... 《汉书·西域传》正文部分对西域诸国政治归属作了明确区分,对西域的自然与人文信息表现出高度关注,体现了两汉王朝统治者对西域都护所管辖下的地域拥有明确的疆土意识。然而篇末"赞论"却以"夷夏之辨"民族观为理论基础,提出西域无用论和羁縻论,与正文所显示的疆土意识自相矛盾。这是两汉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及边疆经略形势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疆土意识 民族观 西域经略 《汉书·西域传》
原文传递
《番王礼佛图》创作年代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卯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95,共15页
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番王礼佛图》,被该馆认定为10世纪赵光辅之作,亦有学者认为此卷是宋元人摹品。由于画家赵光辅生卒年不详,诸家考证虽各据其理,方法却以旁证考释为多,因而举证牵强。本文自《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 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番王礼佛图》,被该馆认定为10世纪赵光辅之作,亦有学者认为此卷是宋元人摹品。由于画家赵光辅生卒年不详,诸家考证虽各据其理,方法却以旁证考释为多,因而举证牵强。本文自《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定名《蛮王礼佛图》入手,尝试厘清宋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继而以这种关系流布于文化、习俗层面的特色现象为依据,爬梳赵光辅与宋和西夏的渊源,论证该作品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33-1038年之间,并由此提出佛教艺术造像中的"西夏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王礼佛图 髡发 西夏范式
原文传递
中原王朝对11世纪前湘西地区认知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晓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8,共7页
从华夏对非华夏的认知与定位,两者的互动角度,来解读早期汉文文献对湘西地区的记载。一直到宋代熙宁年间尝试将湘西地区纳入直接统治之前,中原王朝对于湘西地区的有效管控,基本上都还只是士大夫们偶尔的理想或者后朝的建构。事实上,中... 从华夏对非华夏的认知与定位,两者的互动角度,来解读早期汉文文献对湘西地区的记载。一直到宋代熙宁年间尝试将湘西地区纳入直接统治之前,中原王朝对于湘西地区的有效管控,基本上都还只是士大夫们偶尔的理想或者后朝的建构。事实上,中原王朝也并不一定汲汲以求于当地的华夏化。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强势王权之间,配合山区复杂的地理与生态,给多样性社会与族群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其中有些进一步阶序化,发展为地方王权,湘西土酋也曾经做出如此努力。中原王朝也需要有这样的空间来作为与其他王权的缓冲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 华夏边缘 盘瓠蛮 湘西 族群边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