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so-Cenozoic Tectonothermal History of Permian Strata, Southwestern Weibei Uplift: Insights from Thermochronology and Geothermometry 被引量:4
1
作者 YU Qiang REN Zhanli +4 位作者 LI Rongxi TAO Ni QI Kai JIANG Cheng WANG Baoj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647-1661,共15页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for the Mesozoic-Cenozoic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Permian strata in the Qishan area of the southwestern Weibei Uplift,Ordos Basin.Apatite fission-tra...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for the Mesozoic-Cenozoic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Permian strata in the Qishan area of the southwestern Weibei Uplift,Ordos Basin.Apatite fission-track and apatite/zircon(U-Th)/He thermochronometry,bitumen reflectance,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s,paleotemperature recovery,and basin modeling were used to restore the Meso-Cenozoic tectonothermal history of the Permian Strata.The Triassic AFT data have a pooled age of^180±7 Ma with one age peak and P(χ2)=86%.The average value of corrected apatite(U-Th)/He age of two Permian sandstones is^168±4 Ma and a zircon(U-Th)/He age from the Cambrian strata is^231±14 Ma.Bitumen reflectance and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 of two Ordovician mudstones are 1.81%,1.57%and^210℃,~196℃respectively.After undergoing a rapid subsidence and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riassic influenced by intrusive rocks in some areas,the Permian strata experienced four cooling-uplift stages after the time when the maximum paleotemperature reached in late Jurassic:(1)A cooling stage(~163 Ma to^140 Ma)with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132℃to^53℃and a cooling rate of^3℃/Ma,an erosion thickness of^1900 m and an uplift rate of^82 m/Ma;(2)A cooling stage(~140 Ma to^52 Ma)with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53℃to^47℃and a cooling rate less than^0.1℃/Ma,an erosion thickness of^300 m and an uplift rate of^3 m/Ma;(3)(~52 Ma to^8 Ma)with^47℃to^43℃and^0.1℃/Ma,an erosion thickness of^500 m and an uplift rate of^11 m/Ma;(3)(~8 Ma to present)with^43℃to^20℃and^3℃/Ma,an erosion thickness of^650 m and an uplift rate of^81 m/Ma.The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Qishan area in Triassic wa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Qinling Orogeny and the Weibei Uplift,and the south Qishan area had the earliest uplift-cooling time compared to other parts within the Weibei Uplift.The early Eocene at^52 Ma and the late Miocene at^8 Ma,as two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s after which both the rate of uplift and the rate of temperature changed rapidly,were two key time for the uplift-cooling history of the Permian strata in the Qishan area of the southwestern Weibei Uplift,Ordos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fission track (u-Th)/He basin modeling cooling history uplift Ordos Basin
下载PDF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in the Bachu Uplift,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QIU Nansheng JIANG Guang +1 位作者 MEI Qinghua WANG Shengju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86-1293,共8页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in the Paleozoic has long been a problem to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Bachu uplift, Tarim basin, since the thermal history in the Paleozoic could not be rebuilt objectively due...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in the Paleozoic has long been a problem to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Bachu uplift, Tarim basin, since the thermal history in the Paleozoic could not be rebuilt objectively due to lack of effective thermal indicators in the Lower Paleozoic successions. The apatite and zircon (U-Th)/He thermochronometry can be used as a new kind of technique to study the thermal history and tectonic uplift of sedimentary basins. Based on the measured apatite and zircon (U-Th)/He ages,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and equivalence vitrinite reflectance (%EVRo), the tectonothermal histories in 5 wells of the Bachu uplift were modeled.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relatively high gradient at the Early Paleozoic in the Bachu uplift and it decreased gradually during the entire Paleozoic: 33-35℃/km in the Cambrian- Ordovician, 32-33℃/km in the Silurian-Devonian, 30-32℃/km at the end of Carboniferous and 27.5- 31℃/km at the end of Permian. Therefore, the thermal history can be modeled by combining multiple thermal indicators of AFT, (U-Th)/He ages and EVRo data. Especially, this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rebuild the thermal history for the Low Paleozoic carbonate successions in the Tarim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He THERMOCHRONOMETRY APATITE ZIRCON fission track equivalence vitrinitereflectance (%EVRo) Bachu uplift
下载PDF
后插无粘结钢绞线U形管承压型抗拔桩工程应用
3
作者 谷二永 曹建方 +3 位作者 李东亮 胡娜 叶斌 李册册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后插无粘结钢绞线U形管承压型抗拔桩技术是一种新型研发的抗浮技术,该技术具有桩身混凝土在使用周期内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桩身不产生裂缝,无需进行裂缝宽度验算,耐久性好,使用范围广、工期快、造价低等优点... 后插无粘结钢绞线U形管承压型抗拔桩技术是一种新型研发的抗浮技术,该技术具有桩身混凝土在使用周期内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充分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桩身不产生裂缝,无需进行裂缝宽度验算,耐久性好,使用范围广、工期快、造价低等优点。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后插无粘结钢绞线U形管承压型抗拔桩工程施工工艺,为后续类似工程的高质量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管 抗拔桩 无粘结钢绞线 压力型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早中新世隆升:锆石和金红石U-Pb年龄约束
4
作者 王冬兵 秦雅东 +4 位作者 曾纪培 罗亮 唐渊 曾孝文 韩明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3-896,共14页
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岩石开展锆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揭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早期隆升历史。两件角闪石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4.0±0.2) Ma和(31.4±0.4) Ma,相同两件样品的金红石U-Pb年龄分别为(23.8±0.9) Ma... 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岩石开展锆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揭示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早期隆升历史。两件角闪石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4.0±0.2) Ma和(31.4±0.4) Ma,相同两件样品的金红石U-Pb年龄分别为(23.8±0.9) Ma和(21.8±0.5) Ma。夕卡岩化石榴石大理岩中的金红石包裹体(寄主矿物为石榴子石)U-Pb年龄为(19.5±0.7) Ma。角闪石岩中的锆石和金红石均为岩浆成因,而金红石包裹体为变质成因。研究认为锆石年龄代表岩浆结晶或岩体侵位时间,而岩浆成因和变质成因金红石的年龄代表结晶后的隆升冷却时间。综合分析表明,雅鲁藏布江环绕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核心区在早中新世23~19 Ma发生了明显的隆升,上新世5~3 Ma以来隆升加速。此外,推断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与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之间的中间段,在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闭合至早中新世期间具有一致的隆升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隆升 锆石 金红石 u-PB定年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U-Pb定年证据 被引量:40
5
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3 位作者 裴福萍 杨承海 柳小明 胡兆初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本文对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中的石榴斜长辉石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采自凤阳独山石榴斜长辉石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3种结构特征,一种为均匀吸收的自形锆石;另一种为内部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核边结构的锆石;第三种为... 本文对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中的石榴斜长辉石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研究。采自凤阳独山石榴斜长辉石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3种结构特征,一种为均匀吸收的自形锆石;另一种为内部结构清晰,具有典型核边结构的锆石;第三种为具有典型生长环带的自形锆石。对锆石吸收程度不同部位测定的U-Pb定年结果表明,207Pb/206Pb年龄介于(1783±8)Ma ̄(1895±8)Ma,49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33±8)Ma。这一结果表明,蚌埠隆起区五河杂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这与华北克拉通中央造山带的形成时间及胶东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时间相吻合,进而暗示五河杂岩应属于华北克拉通的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杂岩 锆石 u-PB定年 蚌埠隆起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花岗岩LA-ICP 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6
作者 牛漫兰 朱光 +3 位作者 谢成龙 柳小明 曹洋 谢文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39-1847,共9页
本文利用 LA-ICP MS 方法,对零星分布于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巢湖地区的一些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 U-Pb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西徐村北岩体、尖山岩体、西花村岩体、永丰岩体和锦张村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6.9±1.... 本文利用 LA-ICP MS 方法,对零星分布于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巢湖地区的一些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 U-Pb 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西徐村北岩体、尖山岩体、西花村岩体、永丰岩体和锦张村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6.9±1.0Ma、114.8±1.3Ma、108.1±1.6Ma、103.0±0.9Ma 和120.3±0.7Ma,这些花岗岩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但侵位时间有一定差异。与郯庐断裂带西侧的鲁西、徐淮、蚌埠地区同时代克拉通内部侵入岩相比,断裂带内岩浆活动持续的时间更长(~27Ma)。这一结果不但指示郯庐断裂带上的岩浆活动是不均一的,各地岩浆在活动的强烈程度和时间特征上均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显示了断裂带内比克拉通内部岩浆活动结束时间较晚,暗示其下岩石圈可能有更为强烈的减薄程度和更长的减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张八岭隆起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圈减薄
下载PDF
冀北隆化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内的晚古生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1
7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1 位作者 宋彪 吴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21-626,共6页
本文报道了冀北隆化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SHRIMP U-Ph锆石年龄为311±2Ma(95%置信度)。锆石为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少量继承锆石年龄平均为 1809±21 Ma(95%置信度),与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年龄接近,可能与本... 本文报道了冀北隆化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中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SHRIMP U-Ph锆石年龄为311±2Ma(95%置信度)。锆石为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少量继承锆石年龄平均为 1809±21 Ma(95%置信度),与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年龄接近,可能与本区早元古代末华北克拉通的最后拼合有关。冀北隆化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中晚古生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的确定说明:内蒙古隆起(即“内蒙地轴”)实际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构造变形及剥露的结果。这一发现对于认识燕山构造带的早期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测年 燕山构造带 晚古生代 构造变形 内蒙古隆起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桦南隆起美作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6
8
作者 黄映聪 任东辉 +4 位作者 张兴洲 熊小松 张春艳 王跃 赵亮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1-638,共8页
为查明马家街群发生接触变质作用的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桦南隆起的美作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为0.12-1.04,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 为查明马家街群发生接触变质作用的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桦南隆起的美作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锆石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为0.12-1.04,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9.0±3.6)Ma(n=14,MSWD=5.9),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美作岩体与佳木斯地块南部的青山、楚山和柴河岩体形成时代一致,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式和Eu负异常以及明显的Nb、Ta、Sr、Ti亏损的特点显示为壳源成因的火山弧花岗岩;它们的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的消减作用有关,该期花岗岩的就位导致马家街群发生了接触变质作用。美作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的厘定,不仅限定了马家街群的变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南隆起 LA-ICP-MSu-Pb定年 晚古生代花岗岩 马家街群 佳木斯地块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新元古代碰撞结束时间:沧水铺砾岩上下层位的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玉芝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张爱梅 张菲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46,共15页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峰沧水铺地区元古代砾岩及其上下层位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样品的锆石U-Pb激光和SIMS年代学研究表明,江南雪峰地区新元古代地层自下到上包括冷家溪群、由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或宝林冲组下部火... 本文通过对江南雪峰沧水铺地区元古代砾岩及其上下层位的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样品的锆石U-Pb激光和SIMS年代学研究表明,江南雪峰地区新元古代地层自下到上包括冷家溪群、由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或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构成的沧水铺群、及以横路冲组砂砾岩层开始的板溪群。下伏于银珠坝组陆相火山岩并角度不整合上覆于冷家溪群的紫红色砾岩代表了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而上覆于该火山岩系并整合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之下的横路冲组砾岩层则代表了板溪裂谷作用的开始。年代学测试表明下伏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冷家溪群顶部砂岩中年轻碎屑锆石集中给出了864Ma的年龄峰值,代表了冷家溪群的最大沉积顶界年龄;而上覆于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银珠坝组火山岩、或称之为宝林冲组下部火山岩、给出了(835±12)Ma的SIMS206Pb/238U加权平均值,上述年龄界定了林家湾组紫红色砾岩的沉积时间在835~864Ma。板溪群马底驿组砂岩给出了764Ma和812Ma的年轻年龄峰值,结合其他资料推测其主体沉积时间应在760~720Ma之间。上述资料表明以往所认为的冷家溪群沉积于中元古代的观点需要重新拟定为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与银珠坝组或宝林冲组下部之间的角度不整合(835~864Ma),代表了扬子与华夏陆块沿江南隆起带碰撞的结束时间,而扬子周边广泛发育的750~830Ma的岩浆作用是晋宁造山之后的一次大规模板内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水铺群砾岩 u-PB年代学 新元古代碰撞 冷家溪群 板溪群 江南隆起带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东段墨竹工卡地区洞中拉辉绿玢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费光春 温春齐 +3 位作者 王成松 吴鹏宇 温泉 周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38-1142,共5页
洞中拉地区的辉绿玢岩出露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地质研究程度很低,过去一直认为形成于古生代二叠纪。为精确地限制洞中拉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对冈底斯东段墨竹工卡县洞中拉地区的辉绿玢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洞中拉辉... 洞中拉地区的辉绿玢岩出露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地质研究程度很低,过去一直认为形成于古生代二叠纪。为精确地限制洞中拉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对冈底斯东段墨竹工卡县洞中拉地区的辉绿玢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洞中拉辉绿玢岩的年龄为117.1Ma±1.0Ma,为早白垩世中期。与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带状岩浆大爆发的年龄(大约110Ma)时限和冈底斯弧后裂谷拉张作用的时限(120~95Ma)相一致。洞中拉辉绿玢岩可能是冈底斯弧背断隆东段早白垩世弧间裂谷阶段岩浆侵位的产物,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玢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墨竹工卡地区 冈底斯弧背断隆带
下载PDF
东北三江盆地始新世花岗闪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智慧 杨浩 +3 位作者 葛文春 毕君辉 张彦龙 许文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23-1838,共16页
本文报道了三江盆地富锦地区临山花岗质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与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其构造属性。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晶,震荡环带发育,Th/U比值... 本文报道了三江盆地富锦地区临山花岗质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与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其构造属性。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晶,震荡环带发育,Th/U比值=0.31~1.92,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显示,临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54Ma,这是目前东北地区报道的最年轻的花岗质岩浆作用。该期花岗闪长岩的SiO_2含量主要在68.71%~72.42%之间,Na_2O=3.29%~4.41%,K_2O=2.79%~3.47%,Na_2O/K_2O=0.95~1.58,A/CNK=0.99~1.12;该区花岗闪长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N=21.8~34.1]。样品无明显Eu异常(δEu=0.84~1.19)。它们的(87Sr/86Sr)i=0.7068~0.7071,εNd(t)介于-2.4^-2.3之间;锆石εHf(t)值介于+1.7^+5.7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介于765~1020M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该期花岗闪长岩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原始岩浆起源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期间增生的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对三江盆地与佳木斯地块东缘已发表锆石Hf同位素资料进行总结和时空对比发现,佳木斯地块东缘和三江盆地具有相似的地壳增生历史,暗示三江盆地之下的基底物质可能仍归属于佳木斯地块范畴。另外,新生代临山岩体的识别,限制了富锦隆起的时限为始新世之后,并非前人认为的中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三江盆地基底 富锦隆起
下载PDF
塔里木柯坪塔格地区构造抬升的新证据——来自(U-Th)/He年龄的约束 被引量:9
12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1 位作者 左银辉 李翠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柯坪塔格地区位于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其构造隆升与天山和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将(U-Th)/He热定年技术应用于该地区构造抬升的研究,对该区震旦系露头样品的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进行了年龄... 柯坪塔格地区位于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之间,是塔里木地台的一部分,其构造隆升与天山和塔里木盆地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将(U-Th)/He热定年技术应用于该地区构造抬升的研究,对该区震旦系露头样品的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进行了年龄测定和热史模拟,结果表明柯坪塔格地区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抬升事件,导致震旦系抬升至地表,其中磷灰石(U-Th)/He年龄揭示了晚白垩世和中新世两期的构造抬升事件.在早石炭世,震旦系温度达到最大,介于133~150℃之间,结合沉积埋藏史得到当时的最大埋深是3400~3900 m.在渐新世一中新世,受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柯坪塔格地区沿柯坪塔格沙井子断裂向巴楚隆起上逆冲,地层快速抬升遭受剥蚀.在15~10 Ma时,柯坪塔格地区震旦系已抬升至地表.自早石炭世至今,柯坪塔格地区总剥蚀量达6170 m.柯坪塔格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与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一致的,但与天山及处于塔里木盆地内部的巴楚隆起的构造抬升过程存在差异.中新世以后,受喜山运动远程效应影响,柯坪塔格和天山才同处于抬升状态;而巴楚隆起在古近纪早期仍处于抬升剥蚀状态,与柯坪塔格地区接受沉积相反.本文利用(U-Th)/He热定年技术成功地揭示了柯坪塔格地区自震旦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这些结果有利于人们对这一地区构造抬升的正确认识.同时,本研究对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及天山地区的构造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h)/He热定年 柯坪塔格 构造抬升 热史模拟
下载PDF
(U-Th)/He技术约束下库车盆地北缘构造热演化——以吐孜2井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喻顺 陈文 +5 位作者 吕修祥 Noreen Evans Brent McInnes 尹继元 孙敬博 李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74,共13页
库车前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史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制约了油气的勘探.本文测试了吐孜2井磷灰石、锆石(U-Th)/He年龄数据,建立了He年龄随现今温度/深度变化的关系,确定该区磷灰石(U-Th)/He体系封闭... 库车前陆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史一直缺乏有效的研究,制约了油气的勘探.本文测试了吐孜2井磷灰石、锆石(U-Th)/He年龄数据,建立了He年龄随现今温度/深度变化的关系,确定该区磷灰石(U-Th)/He体系封闭温度为89℃.综合利用(U-Th)/He及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模拟恢复了库车盆地吐孜2井中新生代热演化史,结果表明库车盆地吐孜洛克背斜形成起始时间约为5Ma,新生代抬升剥蚀量平均约为670m,平均抬升剥蚀速率为0.133mm/a.根据新生代吐孜洛克背斜的构造演化分析确定了气源断裂活动及圈闭形成的时期,揭示了吐孜洛克背斜天然气成藏时间为5Ma以后,且烃源岩生排烃、断裂活动及圈闭形成的时间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这是吐孜洛克油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应用(U-Th)/He技术研究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对库车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封闭温度 构造热演化 隆升剥蚀 库车盆地
下载PDF
东昆中隆起带东段闪长岩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2
14
作者 李碧乐 孙丰月 +3 位作者 于晓飞 钱烨 王冠 杨延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63-1172,共10页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分布一套高钾的钙碱性闪长岩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浆... 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昆中隆起带东段分布一套高钾的钙碱性闪长岩系列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P),具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该闪长岩属混合成因,即由交代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酸性岩浆混合形成。阿斯哈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为244Ma左右,属印支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侵入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u-PB年龄 东昆中隆起带
下载PDF
陕西柞水地区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31
15
作者 刘仁燕 牛宝贵 +1 位作者 和政军 任纪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8-460,共13页
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主要由早期宋家屋场蚀变角闪辉绿(辉长)岩体和晚期迷魂阵蚀变闪长岩体、磨沟峡蚀变石英闪长岩体、叶家湾蚀变二长闪长岩体组成。经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分别获得宋家屋场岩体侵位年龄864.4Ma±1.7Ma,迷... 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主要由早期宋家屋场蚀变角闪辉绿(辉长)岩体和晚期迷魂阵蚀变闪长岩体、磨沟峡蚀变石英闪长岩体、叶家湾蚀变二长闪长岩体组成。经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分别获得宋家屋场岩体侵位年龄864.4Ma±1.7Ma,迷魂阵岩体846.7Ma±2.7Ma,磨沟峡岩体为859.4Ma±1.7Ma,叶家湾岩体861.1Ma±1.8Ma,确证该复式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鉴于在小茅岭-陡岭隆起带的早前寒武系变质岩中曾获得与北秦岭造山事件(1000~848Ma)相一致的变质年龄,结合该复式岩体自身的特征,认为小茅岭复式岩体东段形成于后造山应力松弛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定年 小茅岭复式岩体 小茅岭-陡岭隆起带 秦岭
下载PDF
塔里木柯坪地区下志留统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李佳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2-43,共12页
柯坪地区物源及演化与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通过对下志留统碎屑锆石的形态特征和U-Pb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柯坪地区下志留统的物源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柯坪地区下志留统锆石均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反映的是... 柯坪地区物源及演化与塔里木盆地的古地理位置密切相关。通过对下志留统碎屑锆石的形态特征和U-Pb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系统研究了柯坪地区下志留统的物源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柯坪地区下志留统锆石均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反映的是成岩年龄或结晶年龄,可有效指示物源区;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的物源区主要为沙雅隆起西部、塔中隆起及塔西南前缘隆起,之后受海侵的影响,塔中隆起被海水淹没,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的物源区演变为沙雅隆起西部、塔西南前缘隆起及塔中隆起的南部于田、康西瓦地区;满加尔凹陷的存在使得柯坪地区与塔中、塔东地区的物源具有很大的差异;900~700Ma的锆石年龄谱表明,塔里木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定年 志留纪 物源 沙雅隆起 塔中隆起 柯坪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天山科克苏河地区隆升剥蚀历史——来自(U-Th)/He年龄的制约 被引量:7
17
作者 喻顺 陈文 +6 位作者 张斌 孙敬博 李超 袁霞 沈泽 杨莉 马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22-2936,共15页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 天山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露史研究是认识中亚造山带构造变形过程与机制的关键.本文应用磷灰石(U-Th)/He技术重建中天山南缘科克苏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及隆升剥蚀过程.磷灰石(U-Th)/He数据综合解释及热演化史模拟表明该地区至少存在晚白垩世、早中新世、晚中新世3期快速隆升剥蚀事件,起始时间分别为~90Ma、~13Ma及~5Ma,且这3期隆升剥蚀事件在整个天山地区具有广泛的可对比性.相对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U-Th)/He年龄记录了中天山南缘地质演化史中更新和更近的热信息,即中天山在晚中新世(~5 Ma)快速隆升剥蚀,其剥蚀速率为~0.47mm·a^(-1),剥蚀厚度为~2300m.总体上,中天山科克苏地区隆升剥蚀起始时间从天山造山带向昭苏盆地(由南向北)逐渐变老,表明了中天山南缘隆升剥蚀存在不均一性,并发生了多期揭顶剥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天山 科克苏 隆升剥蚀 (u-Th)/He 低温热年代学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煌斑岩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加好 宋传中 +4 位作者 任升莲 张妍 杨帆 王微 汪佩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3-784,共12页
蚌埠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发育,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部分地区伴随基性岩脉侵入。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蚌埠五河地区煌斑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该煌斑岩中锆石多成半自形到浑圆状,多为捕获锆石。锆石U-Pb... 蚌埠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发育,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部分地区伴随基性岩脉侵入。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蚌埠五河地区煌斑岩中的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该煌斑岩中锆石多成半自形到浑圆状,多为捕获锆石。锆石U-Pb年龄多集中在3100Ma、2500Ma和2000Ma附近,少量新生锆石年龄约为156Ma,捕获锆石年龄与华北基底的五河杂岩相当吻合,可能不具有扬子板块俯冲陆壳年代学信息。本次测得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56.1±8.2Ma,为晚侏罗世。蚌埠地区普遍存在一期构造变形事件,表现为由南向北的逆冲推覆。由于煌斑岩脉遭受到逆冲推覆构造的改造,因此煌斑岩的形成年龄也限定了蚌埠地区推覆构造变形事件的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 煌斑岩 u—Pb年龄 基底演化
下载PDF
西藏南木林县罗扎地区早白垩世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伟 李奋其 +1 位作者 杨晓勇 袁四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1-1161,共11页
笔者在对冈底斯弧背断隆带罗扎地区北侧大面积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进行研究时,通过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获得锆石U-Pb年龄值为(129.8±1.4)Ma(95%置信度),首次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获得早白垩世火山岩同位素测年数据。同时,其化... 笔者在对冈底斯弧背断隆带罗扎地区北侧大面积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进行研究时,通过LA-ICP-MS同位素测试技术,获得锆石U-Pb年龄值为(129.8±1.4)Ma(95%置信度),首次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获得早白垩世火山岩同位素测年数据。同时,其化学特征显示具有高的SiO2、K2O、K2O/Na2O,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而亏损Nb、Ta、Ti,并与中冈底斯带则弄群110 Ma地壳重熔形成的酸性火山岩和上地壳具有非常相似的蛛网曲线,表明其应该为地壳物质重熔的产物。在微量元素环境判别图中,均显示为弧火山岩,结合早白垩世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推测其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洋壳向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冈底斯弧背断隆带 u-PB年龄 LA-ICP-MS 流纹岩 锆石
下载PDF
云开隆起区钾长球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特征研究——形貌、成分以及U-Pb同位素年龄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1 位作者 钟增球 韩郁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27-432,T000,共6页
云开隆起区核部广泛出露的钾长球斑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中存在形貌、成分不同的3类锆石,这些锆石的单颗粒U—Pb同位素年龄明显不同,说明此类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源岩成因复杂,源岩时代老于1364Ma,岩体形成时代为463~508Ma。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黑云母 片麻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