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统计分析的“正V着”与“在V着”对比研究
1
作者 温晓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种语法意义可由多种语法形式来体现。现代汉语中的“正V着”与“在V着”均可表达“进行”或者“持续”的语法意义,而二者在表达“进行—持续... 汉语是一种分析性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种语法意义可由多种语法形式来体现。现代汉语中的“正V着”与“在V着”均可表达“进行”或者“持续”的语法意义,而二者在表达“进行—持续”的语法意义的时候,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均存在差异。文章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检索到的2886条“正V着”句子和3180条“在V着”句子为对象,展开定量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正V着”与“在V着”的区别作了定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持续 时体标记 “正v着” “在v着” 对比
下载PDF
“V着”存在句的语体结构与语法属性
2
作者 段清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1,共11页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 将有“在”与无“在”的“V着”存在句视为相同的结构无法解释存在句中有无“在”造成的合法与非法。考察有无“在”“V着”的存在结构发现:(1)“LocP_(1)+VP”与“P+LocP_(2)+VP”是两个不同的句法结构,前者是口语体,后者是正式体,内含体原子不同。(2)“P+LocP_(2)+VP”的合法与否是由“三维语法”中的语体之法决定,只有“P+LocP_(2)”满足双步平衡律,结构才能合法。同时,这也是“在”后音节数较多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着”存在句 (在)+LocP+vP 语体语法 三维语法
下载PDF
“V在了N”格式形成原因的语法化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占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4-50,共7页
"V在了N"结构(如"放在了桌子上")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语法格式。文章试图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对这一格式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着重从语法化角度来说明"V在了N"结构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v在了N 结构 语法化
下载PDF
“V在了N”格式补说三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山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1-45,共5页
占勇(2009)认为"V在了N"是现代汉语新兴格式;其实,此格式在明代萌芽,清代成熟,并非新兴格式;占勇不同意邢福义的"类推"说法,认为"V在了N"格式是语法化的结果;我们认为,"V在了N"格式既有语法化... 占勇(2009)认为"V在了N"是现代汉语新兴格式;其实,此格式在明代萌芽,清代成熟,并非新兴格式;占勇不同意邢福义的"类推"说法,认为"V在了N"格式是语法化的结果;我们认为,"V在了N"格式既有语法化的动因,也有"类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在了N 结构 语法化 类推
下载PDF
“V在”的句法特征及其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谷向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28-130,共3页
文章旨在分析“V在”的句法特征及其语法化过程。首先论证了现代汉语中的“V在NL”属于动宾短语,其中的“V在”是动补短语,NL是处所宾语,“在”属于附着成分;然后描述了近代汉语里V和“在”的发展融合过程。
关键词 动补短语 v在” 处所短语 附着成分 语法化
下载PDF
“V进/到、在NP里”格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育红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5-88,共4页
现代汉语的"V进/到、在NP里"格式是空间概念结构,"NP里"是终点处所,它们在句法、语义方面上特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方位词"里"的隐现、表达的侧重点、格式互换关系、弱化形式等方面。
关键词 v进/到、在NP里” 比较
下载PDF
湘语“V+X+N(L)”的结构形式及来源
7
作者 瞿建慧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1-144,共4页
湖南境内湘语"V+X+N(L)"的结构形式共有四种:"V+在+N(L)"、"V+到+N(L)","V+体貌助词+N(L)"和"V+体貌助词+在+N(L)"。"V+体貌助词+在+N(L)"的来源于六朝时期就已常见的&quo... 湖南境内湘语"V+X+N(L)"的结构形式共有四种:"V+在+N(L)"、"V+到+N(L)","V+体貌助词+N(L)"和"V+体貌助词+在+N(L)"。"V+体貌助词+在+N(L)"的来源于六朝时期就已常见的"(S-P)在NL"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语 v+X+N(L) v+体貌助词+在+N(L) 来源
下载PDF
“V+在+Pron.+手上”格式的构式化研究
8
作者 罗美君 阳利新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4-68,共5页
"独立性"是构式最显著特征。格式的意义越虚化、越主观化、意义的推断越需要依赖认知机制,格式"独立性"越强,构式化程度就越高。"V+在+Pron.+手上"格式的三种变体形式的"独立性"依次增强,构式... "独立性"是构式最显著特征。格式的意义越虚化、越主观化、意义的推断越需要依赖认知机制,格式"独立性"越强,构式化程度就越高。"V+在+Pron.+手上"格式的三种变体形式的"独立性"依次增强,构式化程度也呈现出由低到高的连续统状态。引起格式构式化的动因主要有:格式的重新分析、"V+在+Pron.+手上"介宾结构的去范畴化以及语义概念的抽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在+Pron.+手上”格式 独立性 构式化
下载PDF
试论“V在了N”格式的形成与发展
9
作者 朱赛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6-70,80,共6页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V了在N”(明代始现)的“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在”虚化的结果。“了”位置的变化,与“...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V了在N”(明代始现)的“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在”虚化的结果。“了”位置的变化,与“在”的词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了在N” v在了N” 动宾 介宾 核心重音原则
下载PDF
“V到+NP”、“V在+NP”结构的汉韩翻译特征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恩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5,共8页
现代汉语中的"到+NP"、"在+NP"结构可位于动词前充当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充当补语。"v到+NP"、"V在+NP"和"到+NP"、"在+NP"中的"到"和"在"基本上对... 现代汉语中的"到+NP"、"在+NP"结构可位于动词前充当状语,也可位于动词后充当补语。"v到+NP"、"V在+NP"和"到+NP"、"在+NP"中的"到"和"在"基本上对应于韩国语"-■"、"-■"、"-■/■"、"-■"。本文讨论这两类结构在汉韩翻译中的特征,韩国学生对这两类结构的习得情况及这两类结构的语法教学策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有关的韩汉翻译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到+NP v在+NP 汉韩翻译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安徽方言特殊句式“S+V+N+在”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冲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38-41,共4页
安徽方言中有一种特殊句式'S+V+N+在',这种句式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和巢湖市五个地区。前人在研究这个句式时比较注重讨论'在'字的性质,却忽视了对这一句式进行整体研究;而且所用语料往往只局限... 安徽方言中有一种特殊句式'S+V+N+在',这种句式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和巢湖市五个地区。前人在研究这个句式时比较注重讨论'在'字的性质,却忽视了对这一句式进行整体研究;而且所用语料往往只局限于某一地区,未能从更大范围上揭示其一般规律和地区之间的细微差别。文章以安徽省和各地方的地方志委员会编纂的几部志书为语料,分析了该句式的基本特点,揭示了句式的地域特点和差异。此外,探讨了能进入这个句式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并试着从'在'的性质的角度探讨了该句式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N+在 安徽方言 句式特点 语义特征 句式来源
下载PDF
“再+少+V+量词”结构探析
12
作者 王利涛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受生活中的例子"再少来点"启发,并以此为例,对其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进而又对"再+少+V+量词"这一格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再+少+v+量词 语法形式 语义表达 语用功能 结构
下载PDF
汉语“V在+LP”构式的论元识解功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立飞 张继东 李恬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4,共5页
"V在+LP"构式包含5个子构式,它们表达的意义均与处所有关。"V在+LP"构式作为一个论元结构构式,与汉语中其他可对相同场景进行编码的结构相比,其独特性在于它可将场景中的处所角色识解为句法上的核心论元,并成为语... "V在+LP"构式包含5个子构式,它们表达的意义均与处所有关。"V在+LP"构式作为一个论元结构构式,与汉语中其他可对相同场景进行编码的结构相比,其独特性在于它可将场景中的处所角色识解为句法上的核心论元,并成为语义表达的焦点,而不管该角色是否为事件的参与者角色。处所角色在不同动词所描绘的场景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动词进入"V在+LP"结构后,整个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V在+LP"构式的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识解 v在+LP”构式 多义性 论元结构构式 处所角色 核心论元
原文传递
“V就V在P”格式的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宛新政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5,共8页
“V就V在P”是常用口语格式,本文对其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进行探讨。以形式差异为依据将该格式划分为三个语义次类;并从概念域理论出发,认为它们分别对应于“行域”、“知域”和“言域”,而且处于不同的语法化等级。根据该格式所保留的... “V就V在P”是常用口语格式,本文对其语义结构和语用功能进行探讨。以形式差异为依据将该格式划分为三个语义次类;并从概念域理论出发,认为它们分别对应于“行域”、“知域”和“言域”,而且处于不同的语法化等级。根据该格式所保留的话题特征,文章推论指出它源自汉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进而分析其语义重点和语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在P”格式 语义结构 语用功能 概念域
原文传递
试论“V在了N”格式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赛萍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0,80,共6页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明代始现的"V了在N"中"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 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V了在N"到"V在了N"这一变化过程,探讨促发这一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初步结论是:明代始现的"V了在N"中"在"为动词,清代开始成规模出现的"V在了N",是动词"在"虚化的结果。"了"位置的变化,不仅与"在"的虚化密切相关,更是核心重音原则的直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了在N” v在了N” 动宾 介宾 核心重音原则
原文传递
“NP X在V中”句的语体语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志军 汪昌松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1,共12页
本文在语体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现代汉语的“NP X在V中”句。该句式的主语NP至少是双音节,多为受事或历事。进行体标记“在”和“还、正、仍”等单音节副词X合单为双。动词V也多由双音节动词构成,与其搭配的副词也至少为双音节。本文提出... 本文在语体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现代汉语的“NP X在V中”句。该句式的主语NP至少是双音节,多为受事或历事。进行体标记“在”和“还、正、仍”等单音节副词X合单为双。动词V也多由双音节动词构成,与其搭配的副词也至少为双音节。本文提出,“中”是带有[+正式]语体特征的事态体标记,将进行体标记“在”所指涉的进行事件转化为方然事态。“中”要求其成分统制域内的句法成分与之进行[+正式]特征匹配,并要求这些成分的韵律形态做相应调整,最终实现该句式的正式语体功能。本文分析可以合理解释“NP X在V中”句中的相关语法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X在v中”句 语体语法 成分组构 语体功能 特征匹配
原文传递
“在+V”与“V+着”的格式义及其对句法语用的制约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西彬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在+V"和"V+着"作为整体格式进行比较研究,概括出其格式义,并分析它们对句法、语用的制约机制。我们认为,"在+V"和"V+着"的格式义分别是"事件在进行中"和&...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在+V"和"V+着"作为整体格式进行比较研究,概括出其格式义,并分析它们对句法、语用的制约机制。我们认为,"在+V"和"V+着"的格式义分别是"事件在进行中"和"状态在持续";后者是在前者整体事件上截取的匀质片段;格式义的不同使得两者在句法上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性,也是它们在语用上存在诸多对立的根本原因;由此指出副词"在"和助词"着"关涉的分别是"事件"和"动作";"格式本位"研究对本体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v v+着 格式义 句法 语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