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ghtning in a Forest (Wild) Fire: Mechanism at the Molecular Level
1
作者 See Leang Chin Xueliang Guo +4 位作者 Harmut Schroeder Huanbin Xu Tie-Jun Wang Ruxin Li Weiwei Liu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The mechanism of lightning that ignites a forest fire and the lightning that occurs above a forest fire are explain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t is based on two phenomena, namely, internal charge separation inside the... The mechanism of lightning that ignites a forest fire and the lightning that occurs above a forest fire are explained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t is based on two phenomena, namely, internal charge separation inside the atmospheric cloud particles and the existence of a layer of positively charged hydrogen atoms sticking out of the surface of the liquid layer of water on the surface of rimers. Strong turbulence-driven collisions of the ice particles and water droplets with the rimers give rise to breakups of the ice particles and water droplets into positively and negatively charged fragments leading to charge separation. Hot weather in a forest contributes to the updraft of hot and humid air, which follows the same physical/chemical processes of normal lightning proposed and explained recently[1]. Lightning would have a high probability of lighting up and burning the dry biological materials in the ground of the forest, leading to a forest (wild) fire. The burning of trees and other plants would release a lot of heat and moisture together with a lot of smoke particles (aerosols) becoming a strong updraft. The condition for creating lightning is again satisfied which would result in further lightning high above the forest wild fi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wild Fire LIGHTNING Molecular Level
下载PDF
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球根花卉资源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慧 张淑娟 +1 位作者 董永义 张丽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目的:为探究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球根花卉资源,筛选出适合当地城市绿化的野生球根花卉种类。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的方法,调查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球根花卉资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价值、适应性、开发价值... 目的:为探究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球根花卉资源,筛选出适合当地城市绿化的野生球根花卉种类。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的方法,调查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球根花卉资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价值、适应性、开发价值3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球根花卉37种,隶属12科,28属,其中,百合科种类最多,14种。根据综合评价结果,37种野生球根花卉分为4个等级:综合价值高的Ⅰ级(R>4.0)5种;综合价值较高的Ⅱ级(3.7<R≤4.0)10种;综合价值一般的Ⅲ级(3.5<R≤3.7)12种;综合价值较低的Ⅳ级(R≤3.5)10种。结论: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球根花卉资源丰富,建议加强资源保护并优化开发利用方式,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球根花卉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金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野生球根花卉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求解TSP的离散野马优化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延光 方春城 +1 位作者 吴艳林 陈华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针对求解TSP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元启发式算法离散野马优化算法(DWHO),应用最小位置匹配值法(MPMV)对求解结果进行离散化解码;为提高算法搜索能力,结合野马放牧、交配、领导者交流与选拔行为,引入变邻域搜索策略,增强了算法的局部搜索能... 针对求解TSP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元启发式算法离散野马优化算法(DWHO),应用最小位置匹配值法(MPMV)对求解结果进行离散化解码;为提高算法搜索能力,结合野马放牧、交配、领导者交流与选拔行为,引入变邻域搜索策略,增强了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加快算法收敛速度。选取TSPLIB标准库33个算例进行实验,并与交换序列人工蜂群算法(ABCSS)、离散蜘蛛猴优化算法(DSMO)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DWHO求得的最优解与ABCSS、DSMO两种算法的最优解相比,最优解改进率最大值分别达到4.52%和3.41%。同时,将离散野马优化算法求解TSP收敛速度与以上两种算法进行比较,其收敛速度具有一定的优势。结果表明离散野马优化算法求解能力和精度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野马优化算法 旅行商问题 最小位置匹配值法 最优解改进率
下载PD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Nutrient Composition in the Wild, Pond- and Lake-Cultured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4
作者 Zhigang He Hao Wu +5 位作者 Jinglong Li Xiaofei Cheng Xing Tian Shiming Deng Xunhua Liu Dongwu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年第12期1675-1687,共13页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grown in ponds and lakes as well as wild typ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fish that dif...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grown in ponds and lakes as well as wild type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fish that differ in their proximate composition,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and minerals. Wild fish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crude lipid contents than cultured fish (P P ∑PUFAs) showed an obviously opposite trend. As compared with cultured fish, wild fish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n-3 PUFAs, arachidonic acid (AA),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and docosahxaenoic acid (DHA) (P P > 0.05), except for Na, Fe and Se. In conclusion, diet composition and external aqueous environment may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cultured topmouth cu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uth Culter (Culter alburnus) Cultured and wild Fish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Mineral Composition
下载PDF
Lack of Evidence for Local Adaptation of the Endangered Karner Blue Butterfly to Its Sole Larval Hostplant—The Wild Lupine
5
作者 Kevin Handel Maria Gabriela Bidart 《Advances in Entomology》 2023年第3期172-187,共16页
Local adapt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hat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s within species, and it can be generally expressed by the higher fitness of individuals raised in their native habitats versus in a fore... Local adapt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that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populations within species, and it can be generally expressed by the higher fitness of individuals raised in their native habitats versus in a foreign location. The influence of local adaptation is especially prominent in species that subsist in small and/or highly isolated populations. This study evaluated whether the federally endangered Karner blue butterfly, Lycaeides melissa samuelis (Lepidoptera: Lycaenidae) is locally adapted to its exclusive larval host plant, the wild lupine (Lupinus perennis). To test for local adaptation, individuals from a laboratory-raised colony were reared on wild lupine plants from populations belonging to either their native (Indiana) or a foreign (Michigan and Wisconsin) region. For this purpose, lupine plants from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re grown in a common garden in growth chambers, and one Karner blue larva was placed on each plant. Fitness traits related to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re recorded for each butterfly across populations. Days from hatching to pupation and eclosion showed gender-specific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wild lupine populations and plant genotypes (within populations). The percent survival of butterflies (from hatching to eclosion) also differed among plants from different populat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ld lupine sources can affect some developmental traits of Karner blue butterflies. However, growth-related traits, such as pupal and adult weight of individuals reared in plants from native populations did not differ from those of foreign regions. The apparent absence of local adaptation to wild lupine suggests that, at least, some individuals of this species could be translocated from native populations to foreign reintroduction sites without experiencing decreased fitness levels. However, future studies including more populations across the geographical range of this butterfly are recommended to evaluate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ould influence adaptation on a wider spati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Adaptation Karner Blue Butterfly wild Lupine Butterfly Fitness-Related Responses Plant Genotypic Effects
下载PDF
花生栽培种和野生种Arachissp.30119六倍体杂种的创制与鉴定
6
作者 刘华 曾凡佩 +7 位作者 王倩 陈国权 苗利娟 秦利 韩锁义 董文召 杜培 张新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0-1881,共12页
【目的】花生野生种包含许多优异的抗病虫基因,是栽培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库,将野生种染色质导入栽培种是花生远缘杂交研究的重要目的。野生种A.sp.30119对多种花生病害具有抗性,研究其与栽培种的杂种后代,为明确A.sp.30119的身份和未... 【目的】花生野生种包含许多优异的抗病虫基因,是栽培种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库,将野生种染色质导入栽培种是花生远缘杂交研究的重要目的。野生种A.sp.30119对多种花生病害具有抗性,研究其与栽培种的杂种后代,为明确A.sp.30119的身份和未来能够利用其优异抗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异源四倍体花生栽培品种白突131与二倍体野生种A.sp.30119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种间杂种F1(W1212),但F1不结实。为了揭示W1212不结实的原因并获得可育的后代,先利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制片,观察其染色体数目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联会情况,再利用试管苗染色体加倍方法对W1212进行加倍处理,最终收获4个单粒荚果,将其中一个荚果的种子组织培养成完整植株并命名为Am1212。利用顺序GISH/FISH和SSR标记分析Am1212的染色体组成,并观察调查其表型特征。最后,利用rDNA FISH随机分析8个Am1212的F3代植株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评价其染色体遗传稳定性。【结果】白突131与A.sp.30119的杂种一代W121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Ⅲ+6Ⅱ+15Ⅰ,其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表现为高度不育,染色体加倍处理后W1212下针枝条的花粉育性显著提高。白突131、A.sp.30119和Am1212的顺序GISH/FISH分析结果表明,A.sp.30119可能为A基因组二倍体野生种。Am1212有60条染色体,包含白突131与A.sp.30119的全部染色体,证实其为六倍体杂种后代。但Am1212自交F3代有37.5%的植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通过分子标记筛选和表型调查,获得17个特异追踪A.sp.30119的显性和共显性标记,明确了Am1212的遗传特性。【结论】创制了一个新的六倍体花生Am1212,该六倍体整合了野生种染色质,同时,Am1212也拥有了小荚果等不利性状,且染色体遗传稳定性较差,因此,未来育种利用过程中,需要结合精准的染色体鉴定技术,打破不良连锁,获得具有补偿效应且包含有利性状的染色体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野生种 六倍体 寡核苷酸荧光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下载PDF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Wild Musa in Nagaland, India
7
作者 Chitta Ranjan Deb Punatemjen Tiatemsu +1 位作者 Thejavitsu Noah Vupru Asosii Paul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3年第3期315-337,共23页
The state of Nagaland is located in a region known to be a micro-centre of Musa evolution. The prevailing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are known to support various members of the genus. This study documents 12 species, wh... The state of Nagaland is located in a region known to be a micro-centre of Musa evolution. The prevailing agro-climatic conditions are known to support various members of the genus. This study documents 12 species, which is an ide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rich diversity of this genus in an area of 16,579 sq. km. The various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using morphological descriptors based on INIBAP, 1996 following the subsequent collection of the live specimen. The various species documented have been found to exist in single populations or in association with other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depends on the varying altitudinal profile as well as the agro-climatic and topographical cond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CRIPTORS wild Musa Diversity Musa Distribution Nagaland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8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野生接骨木果含片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抗运动疲劳作用研究
9
作者 王江 马彩珍 +4 位作者 李甜 霍彦雄 张亮亮 吴子健 徐建国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制备一款口感适宜且具有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的接骨木果含片,以野生接骨木果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接骨木果含片制备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阳离子自... 为制备一款口感适宜且具有抗氧化和抗疲劳作用的接骨木果含片,以野生接骨木果粉为原料,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接骨木果含片制备工艺;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作为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的指标;通过测定小鼠游泳时间,分析血糖、肝糖原、肌糖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三磷酸腺苷(ATP)、尿素氮(BUN)和乳酸(LA)含量变化来评价其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接骨木果粉添加量61%、木糖醇添加量8%和柠檬酸添加量5%时,接骨木果含片的感官评分达到90.32分,其花色苷含量为1.52 mg/g;接骨木果含片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值分别为73.83μg TE/g、43.50μg TE/g和16.27μmol Fe(Ⅱ)/g,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接骨木果含片干预后,延长了小鼠的游泳时长,提高了小鼠的血糖、肝糖原、肌糖原、SOD和ATP的含量,降低了小鼠体内BUN和LA水平,表明接骨木果含片具有较高的抗疲劳能力。该研究为野生接骨木果的高值化利用、扩大其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接骨木果 含片 抗氧化活性 抗疲劳活性
下载PDF
基于AHP的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综合评价
10
作者 李杰 黄学文 +1 位作者 刘琼 韩丽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目的:为丰富呼伦贝尔地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筛选出观赏价值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花卉种类。方法:采用AHP法对呼伦贝尔草原230种野生花卉进行综合评价。选取花果观赏价值、茎叶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3个方面共13个评价指标,建立呼伦贝尔草... 目的:为丰富呼伦贝尔地区园林植物多样性,筛选出观赏价值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花卉种类。方法:采用AHP法对呼伦贝尔草原230种野生花卉进行综合评价。选取花果观赏价值、茎叶观赏价值和开发价值3个方面共13个评价指标,建立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软件在构建判断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各评价指标总权重,并通过野外观测结果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分,最后计算每种植物的综合得分,并进行分级。结果:①各约束层对目标层的权重大小排序为花果观赏价值>开发价值>茎叶观赏价值。②13个标准层评价因素中,花果色、花径、抗逆性、花果量和株型对野生花卉的观赏性影响最大。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呼伦贝尔草原野生花卉被评为Ⅰ级的花卉如苦马豆、掌叶白头翁、大花剪秋萝、多叶棘豆、斑花杓兰、细叶百合、尖萼耧斗菜、大花杓兰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大面积驯化栽培供园林观赏。被评为Ⅱ级的野生花卉如野鸢尾、短瓣金莲花、大花银莲花、柳兰、高山紫菀、野火球、达乌里黄芪、返顾马先蒿、紫斑风铃草、紫花野菊、美花风毛菊、红轮狗舌草和山萝花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可以适度地栽培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野生花卉 AHP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贵州两地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及抗逆性分析
11
作者 杨春 苏胜峰 +4 位作者 杨代星 梁思慧 郭燕 郭灿 陈正武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61,共14页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省盘州市及三都县的野生茶树种质,以24份野生茶树为材料,比较两地野生茶树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共23个叶片性状,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野生茶树的抗逆性。结果表明,盘州和三都两地的野生茶树,在叶片表...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省盘州市及三都县的野生茶树种质,以24份野生茶树为材料,比较两地野生茶树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共23个叶片性状,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野生茶树的抗逆性。结果表明,盘州和三都两地的野生茶树,在叶片表观上存在明显区别,盘州野生茶树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极显著大于三都野生茶树,长宽比则极显著小于三都野生茶树。盘州和三都野生茶树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细胞数、主脉厚度、草酸钙晶体密度等16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较于三都野生茶树,盘州野生茶树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厚度更厚,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更紧密,草酸钙晶体密度更大,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更薄。相关性分析显示,23个叶片性状间相关性较强,有43对呈极显著正相关,23对呈显著正相关,17对呈极显著负相关,12对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份野生茶树可分为4类,主脉厚度和维管束短径是主要划分依据。抗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野生茶树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上略优于三都野生茶树。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序,筛选出SD-20-2、SD-20-3、PZ-05和PZ-09四份综合抗性较优的野生茶树,可作为高抗野生茶树种质选育抗逆性茶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叶片解剖结构 栅栏组织 抗逆性 贵州
下载PDF
基于SSR的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12
作者 王连润 万红 +4 位作者 陶磅 陈霞 李坤明 沙毓沧 丁仁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为探讨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70份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0份猕猴桃种质资源在遗传相似系数0.17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共6份材料,包括滇东南麻栗坡的... 为探讨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70份云南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0份猕猴桃种质资源在遗传相似系数0.17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共6份材料,包括滇东南麻栗坡的中越猕猴桃MLP001和MLP010、西畴的中越猕猴桃TSH-1和TSH-4,以及滇南屏边的中越猕猴桃PB001和PB005;类群Ⅱ共31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8份材料,滇西北的3份紫果猕猴桃TC-8、TC-1、TC-10,以及5份贡山猕猴桃CJ-11、CJ-13、CJ-7、CJ-3、CJ-2;类群Ⅲ共14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0份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系列材料,滇东的JZS-5、JZS-9及JZS-7,以及滇东南西畴的黄毛猕猴桃XPS-1;类群Ⅳ共19份材料,主要包括滇东北的16份材料,滇东南西畴的京梨猕猴桃XCFD-1及革叶猕猴桃XCFD-3,果实无被毛且果皮带斑点,果实较小,与其他类群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SSR分子标记反映了云南猕猴桃属70份种质资源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其中一些材料按种类、资源分布地及形态学性状特征形成明显有规律的聚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猕猴桃 亲缘关系 云南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下载PDF
野生稻CBF/DREB1转录因子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作者 霍晨敏 袁敏 +1 位作者 张宝文 王瑞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44,共19页
低温冷害是限制栽培稻地域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以CBF/DREB1为核心的C-重复结合因子-冷调节基因(CBF-COR)途径是水稻适应低温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基于稻属9种植物的全基因测序结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低温冷害是限制栽培稻地域分布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以CBF/DREB1为核心的C-重复结合因子-冷调节基因(CBF-COR)途径是水稻适应低温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基于稻属9种植物的全基因测序结果和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搜索,共鉴定出71个CBF/DREB1基因序列。所有基因均无内含子,由单个外显子组成。大部分DREB1s呈弱酸性,所有DREB1s亲水性平均值<0。进化树分析进一步将其分为3个组:DREB1A/1B/1H、DREB1C/1E/1F/1G和DREB1D/1I/1J,各组成员除AP2保守结构域和侧翼序列外,其他保守基序组成差别较大。适应性进化分析粳亚种和其他水稻的直系同源基因对,发现OsDREB1A/ObDREB1A、OsDREB1D/OnDREB1D、OsDREB1I/OsIDREB1I和OsDREB1J/OsIDREB1J四对基因非同义替换/同义替换(Ka/Ks)值均>1,受到正选择压力。旁系同源基因之间启动子顺式元件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直系同源基因的启动子顺式元件种类和数量很相似。对日本晴、93-11和东乡野生稻7 d幼苗4℃冷处理2 h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早期冷响应基因可分为激活型(DREB1A/1B/1C/1E/1F/1G/1H)和抑制型(DREB1D/1I/1J)。在日本晴、93-11和东乡野生稻冷激活型基因中,DREB1B/1G/1H均是冷处理后响应最快的一级冷响应因子,且启动子均含有至少一个拷贝的CAMTA转录因子结合元件CM2(CCGCGT)。OrDREB1B/1C/1E/1F/1G/1H在东乡野生稻4℃冷处理4 h后的表达量均高于栽培稻同源基因的表达量。9种稻属植物的CBF/DREB1基因亚家族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为低温抗性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CBF/DREB1 保守基序 选择压力 启动子分析
下载PDF
6种常见野生食用菌的营养功能特性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14
作者 罗晓莉 吴素蕊 +4 位作者 华蓉 苟学磊 张微思 张沙沙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同时,由于野生食用菌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甾类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 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同时,由于野生食用菌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甾类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功能特性,且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市场多元化需求高,是人们喜爱的“舌尖上的山珍”。通过对6种常见野生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功能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进行详细阐述,并对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人们科学了解野生食用菌,促进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成分 功能特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概况及放归地适宜性评估
15
作者 张树苗 李夷平 +3 位作者 刘恒官 陈颀 李俊芳 白加德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45-150,共6页
麋鹿在我国经过37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麋鹿种群已全面覆盖历史分布区,分布地点从重引入时的2个增至现在的89个迁地保护场所,种群数量已逾1.2万只,其中建立6处野生种群,数量达5 258只。从重引入到成功放归野化,中国麋鹿保护已... 麋鹿在我国经过37年的繁衍、复壮及野外放归,目前麋鹿种群已全面覆盖历史分布区,分布地点从重引入时的2个增至现在的89个迁地保护场所,种群数量已逾1.2万只,其中建立6处野生种群,数量达5 258只。从重引入到成功放归野化,中国麋鹿保护已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范例。麋鹿放归野化成功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选择放归地,通过介绍我国麋鹿放归野化的概况,并针对放归地的适宜性开展评估,主要包括天然植被资源可利用性、天然水资源的水质和水量、疾病风险、种间竞争、人鹿冲突、捕食天敌、突发自然灾害等,为我国麋鹿放归野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其他物种放归野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重引入 放归野化 适宜性 评估
下载PDF
中国古代人参的时空分布与近现代野生人参资源分布现状
16
作者 纪瑞锋 蔡佳良 +2 位作者 程蒙 杨光 周修腾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7期203-209,共7页
人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于山西上党地区,并记载于本草古籍中。随着朝代更替,在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的人参资源由太行山区、燕山山区、东北山区逐渐向东北方向转移,近现代则仅存于... 人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于山西上党地区,并记载于本草古籍中。随着朝代更替,在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的人参资源由太行山区、燕山山区、东北山区逐渐向东北方向转移,近现代则仅存于我国东北一隅。对古代本草书籍和地理历史文献进行分析,从中整理出古代人参的朝代与产地变迁过程,总结归纳古代人参产地的时空分布变迁原因,并就近现代野生人参资源的分布进行深入分析,为野生人参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人参 时空 分布 变迁
下载PDF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17
作者 樊超 毕影东 +7 位作者 刘淼 李炜 刘建新 杨光 梁文卫 邸树峰 唐立郦 来永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34-141,共8页
旨在对采集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深入分析。以153份寒地野生大豆为试材,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了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7种游离氨基酸中,甲... 旨在对采集自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深入分析。以153份寒地野生大豆为试材,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了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7种游离氨基酸中,甲硫氨酸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0.469,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069 mg/g,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为0.894 mg/g。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大部分游离氨基酸之间表现为正相关,仅天冬氨酸与苯丙氨酸以及丝氨酸与精氨酸之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15%,第1、2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6.47%和20.55%。以第1、2主成分作图可知,北部地区资源和中南部地区资源之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之间差异较小。该研究明确了寒地野生大豆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异情况和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不同来源地对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分的影响,为大豆育种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野生大豆 游离氨基酸 变异系数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贮存年份的大别山区野生花椒精油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18
作者 叶兆伟 陈卫 +4 位作者 马晓辉 乔林 王海燕 郭磊磊 陈琼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了分析不同贮存年份的大别山区野生花椒精油成分,并测定不同贮存年份花椒所提取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DPPH法测定花椒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年、贮存1年和贮... 为了分析不同贮存年份的大别山区野生花椒精油成分,并测定不同贮存年份花椒所提取精油的抗氧化能力,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DPPH法测定花椒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年、贮存1年和贮存2年的花椒精油提取率分别为(2.3±0.17)、(2.0±0.14)、(1.8±0.25)mL/100 g;当年、贮存1年和贮存2年的花椒精油中分离有效成分分别为23、15和12种;花椒精油浓度为16%时对DPPH的清除率最高,当年、贮存1年和贮存2年的花椒精油清除率分别达77.3%、64.7%和52.5%。因此,不同贮存年份的大别山区野生花椒精油均具有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随着贮存年份的延长而降低。在食品、保健品和香料香精等行业中使用花椒精油时,尽量使用当年采收的花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年份 大别山区 野生花椒 精油 HS-GC-MS 抗氧化 DPPH法
下载PDF
西大圈森林公园野生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
19
作者 薛春梅 唐欣欣 +3 位作者 吴薇 刘迪 石磊 翟晓旭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77-180,共4页
为了掌握勃利县西大圈森林公园的野生大型真菌的资源现状,作者对西大圈森林公园5种生境的野生大型真菌进行了采样调查,对采集到的大型真菌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对野生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调查公园有真菌46种,... 为了掌握勃利县西大圈森林公园的野生大型真菌的资源现状,作者对西大圈森林公园5种生境的野生大型真菌进行了采样调查,对采集到的大型真菌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对野生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相似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调查公园有真菌46种,其中优势种8种。西大圈森林公园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针阔混交林生境,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是灌丛生境。西大圈森林公园相似度指数最高的是针阔混交林生境和灌丛生境的相似度。本研究将为掌握和分析东北地区森林公园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本地大型真菌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多样性 不同生境 西大圈森林公园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20
作者 郑进烜 蔡文婧 +5 位作者 郑静楠 李柱存 秦燕 王勇 余昌元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云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