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夷坚志》中的少年犯罪案例管窥
1
作者 周绍淳 杨淑红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宋代古籍中的少年即当时律法里的“中男”,是指16岁到20岁的未成丁男性。以《宋刑统》为据,结合《夷坚志》中的少年犯罪案例,按照社会危害程度由重到轻排列,《夷坚志》中的少年犯罪主要有不孝罪、杀人罪、盗罪和奸罪。其中,宋代官民所... 宋代古籍中的少年即当时律法里的“中男”,是指16岁到20岁的未成丁男性。以《宋刑统》为据,结合《夷坚志》中的少年犯罪案例,按照社会危害程度由重到轻排列,《夷坚志》中的少年犯罪主要有不孝罪、杀人罪、盗罪和奸罪。其中,宋代官民所言的有些不孝,实为子孙违反教令罪;少年谋杀案和故杀案多因教唆而发生;少年盗罪案反映的是少年团伙窃盗和发冢;少年和奸案多于强奸案,奸罪亦有可能演变为杀人罪。这几种少年犯罪,不仅破坏人伦道德、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也是对宋代身份法制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少年犯罪 《夷坚志》
下载PDF
《夷坚志》宋代民间女性求医叙事及其社会文化心理
2
作者 刘晓蒙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4-77,共4页
《夷坚志》中宋代民间女性的求医故事是中国古代女性就医情状的缩影。中国古代女性求医过程是与当时社会背景、民风民俗紧密相关的。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男女授受不亲”的严格社会环境规制中,古代女子很难正常就医。《夷坚志》... 《夷坚志》中宋代民间女性的求医故事是中国古代女性就医情状的缩影。中国古代女性求医过程是与当时社会背景、民风民俗紧密相关的。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男女授受不亲”的严格社会环境规制中,古代女子很难正常就医。《夷坚志》中的相关记述,恰好呈现了复杂的民间信仰与医药治疗相结合的求医过程。其中,很多女性在求医过程中表现出了崇佛的倾向。同时,病人家属作为病人与医疗主体之间的媒介,他们的介入使宋代民间女性的信仰具有了某种导向性,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家庭中“家本位”文化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民间女性 求医叙事
下载PDF
宋代馆客群体研究--以《夷坚志》为中心
3
作者 唐叶露 《巢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馆客,即宋代家庭学堂的教师。一方面,馆客家境贫寒,依附主家,在教育活动之外还参与到主家的文化娱乐、社会交往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士人把馆客当作一项过渡性职业,故其也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馆客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以寄主家庭为中心的特点... 馆客,即宋代家庭学堂的教师。一方面,馆客家境贫寒,依附主家,在教育活动之外还参与到主家的文化娱乐、社会交往活动之中;另一方面,士人把馆客当作一项过渡性职业,故其也呈现出较强的流动性。馆客的人际交往表现出以寄主家庭为中心的特点,他们推动了宋代平民教育发展,有助于儒家文化传播,也以其士道德标准为地方教化树立榜样。洪迈所撰《夷坚志》中有不少关于宋代馆客的记载,为详细了解宋代馆客群体提供了生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客 宋代 《夷坚志》
下载PDF
迷信与科学之间--《夷坚志》的瘟疫叙事及其反映的社会心理
4
作者 王瑾 《阴山学刊》 2023年第3期36-43,共8页
瘟疫故事作为《夷坚志》诸多题材类型之一,映射和重构了南宋以江西和江浙为重点的广阔地域范围发生瘟疫的历史真实,还原了一个个灾情现场,描绘了丰富的疫鬼瘟神形象。瘟疫以不可预知性、杀伤力传染性强大而引起社会极度恐慌,洪迈以志怪... 瘟疫故事作为《夷坚志》诸多题材类型之一,映射和重构了南宋以江西和江浙为重点的广阔地域范围发生瘟疫的历史真实,还原了一个个灾情现场,描绘了丰富的疫鬼瘟神形象。瘟疫以不可预知性、杀伤力传染性强大而引起社会极度恐慌,洪迈以志怪的形式呈现了受灾民众的复杂心态,特殊人群的积极救治,达到了一种文学真实。在缺医少药的古代,民众的瘟神信仰,政府的祈神禳灾,虽然是一种应对瘟疫的虚幻手段,但有利于民众情绪的发泄,消减群众对意外事件的焦虑,将无形的信仰和有形的医药结合,迷信和科学措施并行,起到了药物救治和心理暗示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瘟疫故事 志怪小说 南宋瘟疫
下载PDF
动物史视角下的宋代社会屠牛现象研究——从《夷坚志》“泰宁牛梦”故事谈起
5
作者 张永乐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4-29,39,共7页
从动物史的角度观察宋代社会中的屠牛现象,可探讨牛在宋代社会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宗教秩序中的多面形象。从《夷坚志》“泰宁牛梦”故事出发,结合《夷坚志》中相关故事,能够发现宋代官方耕牛屠宰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宋人生活中的屠... 从动物史的角度观察宋代社会中的屠牛现象,可探讨牛在宋代社会政治秩序、文化秩序、宗教秩序中的多面形象。从《夷坚志》“泰宁牛梦”故事出发,结合《夷坚志》中相关故事,能够发现宋代官方耕牛屠宰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宋人生活中的屠牛食牛之风以及宋代民间杀牛祭祀的风俗文化。同时,通过分析宋代地方官员面对民间屠牛行为时的应对方式可以发现,宋代地方政府灵活教化民众的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史 宋代 屠牛 《夷坚志》 志怪小说
下载PDF
《夷坚志》中的医疗叙事研究
6
作者 彭丹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夷坚志》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洪迈所编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其题材广泛,重视细节的真实度,展现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立足于《夷坚志》的医疗叙事,重点探讨世俗医疗在这个时期表现出的行医群体的复杂性以及治疗手段的多样... 《夷坚志》是南宋文学家、史学家洪迈所编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其题材广泛,重视细节的真实度,展现了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立足于《夷坚志》的医疗叙事,重点探讨世俗医疗在这个时期表现出的行医群体的复杂性以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同时看到奇异医疗下体现的世俗因素,透过世俗与神异的融合展现出民众好“奇”的思想观念与对健康和生命的迫切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世俗医疗 行医人群 治疗方式 世俗与神异的交融
下载PDF
论元好问《续夷坚志》中的诗歌功能
7
作者 刘世明 倪文慧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续夷坚志》是元好问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元好问在这部小说中借用诗歌编造谶言,将谶言的政治用途转向诗学理论方面。其主张诗境要奇伟壮观、明朗开阔,绝不学李贺等人的穷愁悲泣与幽冷怪异,这是谶言功能的一大转移。除此,元好问不仅依... 《续夷坚志》是元好问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元好问在这部小说中借用诗歌编造谶言,将谶言的政治用途转向诗学理论方面。其主张诗境要奇伟壮观、明朗开阔,绝不学李贺等人的穷愁悲泣与幽冷怪异,这是谶言功能的一大转移。除此,元好问不仅依据诗歌阐明自己以道为主、多元并宗的宗教信仰,还借助诗歌真切的语言来表达内心向往的童真与天真。这就是《续夷坚志》中诗歌的三大功能,它们共同反映了元好问以诗为专门之学的人生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续夷坚志》 诗歌功能
下载PDF
朱子论《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
8
作者 徐子珺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59-67,共9页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 《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的歧说众多,诸家对字义、句意、逻辑结构和义理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汉唐的何晏、皇侃、韩愈及李翱之论,宋儒邢、二程与张载之说,皆差异明显。朱子敏锐地发觉,旧注都缺少一截工夫,切中了先儒的共同弊病。与前人不同,朱子以“践”训“复”,以“依”训“因”,主张通过谨始虑终的工夫,弥合信和义、恭和礼、因和亲之间的张力。他认为此章三句是并列关系、各自独立,分别指向义、礼和仁。每句内部则是工夫和效验的关系。从解释特色看,朱子以谨始虑终贯通此章,凸显出用智明理在言行交际和美德培育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对仁、义、礼、智四德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近于义”章 朱子 谨始虑终 仁义礼智
下载PDF
儒家文化蕴涵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颜爱民 刘媛 张敬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2-125,共4页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中蕴涵的深刻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研究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有着抛砖引玉...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中蕴涵的深刻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研究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健脑益智冲剂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模型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建勋 张云岭 +1 位作者 张伯礼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49,共2页
为探讨一种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健脑益智冲剂的疗效机理,应用MID大鼠模型,采用高压液相—电化学检测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中药对该模型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 为探讨一种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有较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健脑益智冲剂的疗效机理,应用MID大鼠模型,采用高压液相—电化学检测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中药对该模型大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P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术前中药组可提高造模后E的含量;术后中药组和术后西药组(氢化麦角碱,Dihydroergotoxine)可降低造模后5—HT的含量;3个用药组均可提高该模型P物质含量,以术前中药组明显。表明该方药可调整MID后大脑皮层紊乱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P物质的代谢,这可能是它改善MID学习记忆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多发性梗塞 中医药治疗 大脑皮质 代谢 健脑益智冲剂 单胺类神经递质 P物质 大鼠
下载PDF
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莉 陈英杰 +1 位作者 刘超 邹云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87-90,共4页
研究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每日束缚1次,连续3周。中药组束缚前给予益智仁水提取物灌胃。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CA3区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神经元CA3区,模型组细胞胞体膨胀... 研究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模型组、中药组大鼠每日束缚1次,连续3周。中药组束缚前给予益智仁水提取物灌胃。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CA3区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神经元CA3区,模型组细胞胞体膨胀,核膜消失,核质空泡样变,细胞核固缩,尼氏体模糊,有的消失。中药组细胞未见上述明显改变。益智仁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应激 大鼠 益智仁 海马 神经元
下载PDF
益智仁对束缚应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亚基NR2B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莉 解霞 +1 位作者 刘超 王辉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61-64,68,共5页
为了研究益智仁对束缚应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亚基NR2B表达的调节作用,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益智仁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益智仁治疗组大鼠每日束缚1次,连续3周。益智仁治疗组束缚前给予益智仁水提取物... 为了研究益智仁对束缚应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亚基NR2B表达的调节作用,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益智仁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益智仁治疗组大鼠每日束缚1次,连续3周。益智仁治疗组束缚前给予益智仁水提取物灌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益智仁水提取物对束缚应激大鼠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亚基NR2B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NR2B阳性产物呈深棕色或棕褐色,主要沉积在CA1区和CA3区锥体细胞的细胞膜周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NR2B阳性产物明显增多(P﹤0.01);益智仁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NR2B阳性产物明显减少(P﹤0.05)。实验结果提示益智仁能够降低束缚应激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MDA受体亚基NR2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束缚应激 大鼠 海马 NR2B
下载PDF
“仁义礼智信”: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黎红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2,共8页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代表性符号。其中所包含的"立己立人"的仁道思想、"公正合宜"的道义思想、"有礼则安"的明礼思想、"尊德问学"的明智思想、"忠信为宝"的...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代表性符号。其中所包含的"立己立人"的仁道思想、"公正合宜"的道义思想、"有礼则安"的明礼思想、"尊德问学"的明智思想、"忠信为宝"的诚信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仁义礼智信 道德教化
下载PDF
仁义礼智四位一体——论孟子伦理哲学思想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奇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4-99,共6页
在儒家思想史上 ,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人之深层细微的心理情感活动寻求仁爱之心的内在根据 ,所谓“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他提出仁宅义路、居仁由义 ,从内在与外在、基础和行为的统一确立了“仁义”道德的根本内核... 在儒家思想史上 ,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人之深层细微的心理情感活动寻求仁爱之心的内在根据 ,所谓“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他提出仁宅义路、居仁由义 ,从内在与外在、基础和行为的统一确立了“仁义”道德的根本内核和道德人生的基本取向。由此 ,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 ,仁义礼智四位一体 ,相依互补 ,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道 伦理哲学
下载PDF
《夷坚志》与小说《西游记》——也论孙悟空的原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项裕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小说史的撰述对《夷坚志》的地位及重要性过于低估,它的小说题材除了为“三言两拍”等话本所取外,还直接影响到了明代白话长篇小说的创作,尤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最为显著。《猴将军》中的妖猴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夷坚志... 小说史的撰述对《夷坚志》的地位及重要性过于低估,它的小说题材除了为“三言两拍”等话本所取外,还直接影响到了明代白话长篇小说的创作,尤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最为显著。《猴将军》中的妖猴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夷坚志》中众多小说都可能在具体情节上影响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西游记》 孙悟空 影响 情节
下载PDF
宋人志怪故事中的地域社会与伦理观念——以《夷坚志》温州故事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铮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1,159,共7页
本文从地域关系的视角分析《夷坚志》温州故事中伦理观念与地域秩序的对应关系。简单地讲,温州本地社会中流传着报应故事,官场上流传着鬼怪故事,科场上流传着梦占命定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本地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报应观念是熟... 本文从地域关系的视角分析《夷坚志》温州故事中伦理观念与地域秩序的对应关系。简单地讲,温州本地社会中流传着报应故事,官场上流传着鬼怪故事,科场上流传着梦占命定的故事。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本地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报应观念是熟人社会构建道德秩序的重要方式;士大夫的游宦或者科举士人的游学生活是一个不断遭遇陌生环境的过程,鬼怪故事是宣泄恐惧情绪的途径;科举梦占故事则体现科举士人超地域的社会关系。此外,温州故事中还出现了两则自述故事,表现待阙者乡居时苦闷、紧张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温州 地域关系
下载PDF
《夷坚志》的编撰及洪迈对志怪小说的看法——从《夷坚志》的多篇序言谈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榆华 罗宗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夷坚志》一书,卷帙浩繁,内容驳杂,后人对其褒贬不一。若对作者遗留下来的多篇序言仔细地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洪迈的撰书动因、材料来源,领会他的小说理论,同时也有助于对这部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关键词 洪迈 《夷坚志》 志怪小说 序言
下载PDF
在德育目标设计中融入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峻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42,共6页
弘扬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可以从仁义礼智信这套中华传统五德体系的道德内涵视角来分析。以仁义礼智信五德内涵视... 弘扬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可以从仁义礼智信这套中华传统五德体系的道德内涵视角来分析。以仁义礼智信五德内涵视角来分析和反思德育目标,有助于深化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同时也能为未来德育目标的改进提供参考。重视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分析视角,启示了德育设计中应该重视纲举目张、举一反三的思路,德育衔接应该把握住德性内涵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族 仁义礼智信 德育衔接 核心价值观 道德教育
下载PDF
从1903到1907:王国维的哲学研究与文学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玉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26,159,共13页
王国维拟撰的《文学通论》一书未最终撰成,所以完成于1908年的《人间词话》成为其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在1903至1907这五年间哲学、美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沉淀而成。王国维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处以及... 王国维拟撰的《文学通论》一书未最终撰成,所以完成于1908年的《人间词话》成为其文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这一思想的形成是在1903至1907这五年间哲学、美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沉淀而成。王国维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处以及哲学与文学的契合处,提炼出纯文学的观念,强调文学的独立和自身之价值,其核心理论境界说及其相应范畴体系都烙上了哲学的痕迹。在追求人生慰藉的过程中,词在"美术"之中给予的力量最大,故其词学思想最成体系。王国维研究哲学、文学的宗旨在关切当世,其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都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其现实意义值得充分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哲学 文学 词学 《文学小言》 意境说《人间词乙稿序》
下载PDF
密宗金刚、转世罗汉的佛教传说与鲁智深形象之生成 被引量:3
20
作者 项裕荣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136,共6页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打坏金刚塑像、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此两处情节皆有来历。从唐至宋元时代的文言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探其源渊,则"倒拔垂杨柳"源于密宗"大力金刚"的"拔拄"系列...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打坏金刚塑像、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此两处情节皆有来历。从唐至宋元时代的文言小说及民间故事中探其源渊,则"倒拔垂杨柳"源于密宗"大力金刚"的"拔拄"系列传说;"打毁金刚"则源自民间"罗汉戏耍金刚(塑像)"的系列传说。正是因为佛教传说所提供的素材及佛教文化的熏染,鲁智深才显得如此神威凛凛、奇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智深 《水浒传》 密宗 佛教 金刚 罗汉 《续夷坚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