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孔子的义利观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4-18,48,共6页
"义重于利"是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立场。孔子坚持对"义"的高扬,认为"义"是个人行为、国家治理与处理君臣关系的准则。孔子尚义,但并不反对利。孔子肯定个人对"利"的追求,认为"利"乃国... "义重于利"是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立场。孔子坚持对"义"的高扬,认为"义"是个人行为、国家治理与处理君臣关系的准则。孔子尚义,但并不反对利。孔子肯定个人对"利"的追求,认为"利"乃国家治理的基础,提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为政方略。但如果放任人的逐利行为,可能造成不好的结果。因此,孔子提倡"见利思义"。孔子对"利"的态度不仅因"利"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因言说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重于 以为上 不可去
下载PDF
由周人的“巧利”之弊说到《老子》的“绝巧弃利”
2
作者 宁镇疆 卜易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1期86-93,共8页
《老子》欲绝之“巧”乃巧伪、巧诈之“巧”,而“利”实指货财之“利”,非“利口”“巧言利辞”之“利”。《礼记·表记》载周人“尊礼尚施”,“礼”造成“巧”,“施”则养成趋“利”之势,由此导致周人的“利而巧”之弊,此乃《老子... 《老子》欲绝之“巧”乃巧伪、巧诈之“巧”,而“利”实指货财之“利”,非“利口”“巧言利辞”之“利”。《礼记·表记》载周人“尊礼尚施”,“礼”造成“巧”,“施”则养成趋“利”之势,由此导致周人的“利而巧”之弊,此乃《老子》要“绝巧弃利”的真正原因。周之所以兴,文献多谓“文王受命”,这不过是周人的政治宣传;《诗》则云“陈锡载周”,即强调能“施”“布利”的重要性,此又揭示出周政重“利”的另一面。由“义”“利”关系及“绝巧弃利”看,今本《老子》第十九章的“绝仁弃义”也明显是不合逻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礼记》 绝仁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