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othenar fat pad flap vs conventional open release in primary carpal tunnel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1
作者 Thepparat Kanchanathepsak Wilarat Wairojanakul +3 位作者 Thitiporn Phakdepiboon Sorasak Suppaphol Ittirat Watcharananan Tulyapruek Tawonsawatruk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1期846-852,共7页
AIM To compared outcomes between the hypothenar fat pad flap(HTFPF) and conventional 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COR) in primary 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49 hand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AIM To compared outcomes between the hypothenar fat pad flap(HTFPF) and conventional open carpal tunnel release(COR) in primary 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49 hand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6, 8 patients were excluded. Randomization was conducted in 37 patients(41 hands) by computer generated(Block of four randomization) into COR and HTFPF group. Nerve conduction study(NCS) included distal sensory latency(DSL), distal motor latency(DML), sensory amplitude (S-amp), motor amplitude(M-amp) and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were examined at 6 and 12 wk after CTR. Levine score, grip and pinch strength,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VAS)], 2-point discrimination(2-PD),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test(SWM), Phalen test and Tinel's sign were evaluated in order to compare treatment outcomes.RESULTS The COR group, 19 patients(20 hands) mean age 50.4 years. The HTFPF group, 20 patients(21 hands) mean age 53.3 years. Finally 33 patients(36 hands) were analysed, 5 patients were loss follow-up, 17 hands in COR and 19 hands in HTFPF group. NC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SL in HTFPF group at 6 wk(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R group. S-amp was significant improved post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P < 0.05) but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DML, M-amp and SCV post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 and between two groups. Levine score, pain(VAS), grip and pinch strength, 2-PD, SWM, Phalen test and Tinel's sign were improved postoperatively in both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re is no advantage outcome in primary CTS for having additional HTFPF procedure in CTR. COR is still the standard treatment. Nevertheless, improvement of DSL and S-amp could be observed at 6 wk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thenar FAT pad fla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ARPAL TUNNEL release CARPAL TUNNEL syndrome NERVE conduction study
下载PDF
小切口Park法重睑术联合"Z"瓣内眦赘皮矫正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的临床体会
2
作者 王桂芳 吴旭红 +1 位作者 潘实 林冠林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Park法重睑术联合"Z"瓣内眦赘皮矫正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美容外科收治的有求美需求的43例(86只眼)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进行研究,在小切口Park法重睑术同期行... 目的分析小切口Park法重睑术联合"Z"瓣内眦赘皮矫正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美容外科收治的有求美需求的43例(86只眼)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进行研究,在小切口Park法重睑术同期行"Z"形皮瓣修复矫正内眦赘皮,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病人矫正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43例患者矫治术后内眦形态自然,重睑线弧度流畅且高低合适,内眦间距、睑裂长度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2例瘢痕较为明显经药物治疗后好转。43例患者中24例对矫治效果表示非常满意,17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95.35%(41/43)。结论小切口Park法重睑术联合"Z"瓣内眦赘皮矫正术矫治单睑伴内眦赘皮是安全有效的,病人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睑 内眦赘皮 "z"瓣内眦赘皮矫正术 小切口Park法 重睑成形术
下载PDF
Modified Z-Plasty for Reconstruction of Webbed Scar Contractures
3
作者 Xinfeng Huang Jiaqi Xu +2 位作者 Yujie Cui Guangjin Su Feifei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CAS 2023年第4期233-238,共6页
Rationale: Webbed scar contractures deformity caused by burns and other factors will lead to joint disorders and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resulting in a severe decline in quality of life. Rapid, effective... Rationale: Webbed scar contractures deformity caused by burns and other factors will lead to joint disorders and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resulting in a severe decline in quality of life. Rapid, effective and less complicated surgical methods can help patients with post-burn rehabilitation. Objectiv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 modified Z-plasty can quickly improve the range of motion caused by webbed scar contractures in joint areas, including surgical methods, postoperative care and prognosis. Methods and Results: The study took place from 2018 to 2022.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joint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with a mean age of 32.5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patients underwent contracture scar revision and modified Z-plasty repair under anesthesia. All the flaps survived and the joint function wa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Z-plasty, the duration of the operative procedure of the modified Z-plast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more surrounding scar tissue was mobiliz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ostoperative scar contracture release was better. Discussions: The modified Z-plasty for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in joint area is simple, rapid, effective and easy to man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z-Plasty Surgical flaps CONTRACTURE Plastic Surgery Procedures
下载PDF
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减张技术
4
作者 袁泉 Prapti Khadka +1 位作者 张笑涵 张士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临床上,种植位点骨量不足是种植治疗中常遇到的难题。为确保种植区符合种植条件,骨增量手术尤为重要。而骨增量手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创口无张力的一期愈合。减张技术是获得创口无张力愈合的关键。本文将从减张切口、减张瓣及减张缝... 临床上,种植位点骨量不足是种植治疗中常遇到的难题。为确保种植区符合种植条件,骨增量手术尤为重要。而骨增量手术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创口无张力的一期愈合。减张技术是获得创口无张力愈合的关键。本文将从减张切口、减张瓣及减张缝合3个方面介绍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减张技术,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骨增量 减张技术 减张切口 减张瓣 减张缝合
下载PDF
连续Z形皮瓣在阴茎延长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潘连军 祝黎洁 +4 位作者 王忠 蔡志康 达骏 董国勤 黄宇烽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提供一种阴茎延长术中创面修复方法,即连续Z形皮瓣。方法:5例患者年龄为16~34(22.4±7.2)岁,有3例有既往手术史,分别为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包茎"行包皮环切术、隐匿型阴茎行阴茎松解术。采用连续Z形皮瓣行阴茎... 目的:提供一种阴茎延长术中创面修复方法,即连续Z形皮瓣。方法:5例患者年龄为16~34(22.4±7.2)岁,有3例有既往手术史,分别为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包茎"行包皮环切术、隐匿型阴茎行阴茎松解术。采用连续Z形皮瓣行阴茎延长术,解剖并切断阴茎浅悬韧带和部分深悬韧带,皮瓣依次交叉对位,无张力下缝合。根据创面渗出液多少决定是否放置引流。插尿管1~2d,阴茎适当加压包扎,术后8~10d拆线。结果:该5例患者术前阴茎勃起长度为4.0~5.8(4.8±0.8)cm,术后为7.8~9.2(8.4±0.6)cm,有2个中学生术后性格变得开朗,自信心明显增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电话随访12~48(22.8±14.9)个月,无阴茎回缩,患者及家属基本满意。结论:对于伴有外生殖器畸形、既往手术后瘢痕、包皮环切手术后的患者,连续Z形切口与传统的倒V形、M形、Z形切口相比,能获得更长的延长距离,解决了皮瓣过紧甚至无法覆盖创面的难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 阴茎延长术 z形皮瓣 z形切口
下载PDF
Z形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矫治内眦赘皮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敏 姚炎燚 +1 位作者 陈晓玲 董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Z形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对内眦赘皮的矫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7例内眦赘皮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使用Y-V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观察组使... 目的:探讨Z形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对内眦赘皮的矫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7例内眦赘皮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使用Y-V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观察组使用Z形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2.54%和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中度内眦赘皮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内眦赘皮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满意度率分别为95.52%和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形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对内眦赘皮的矫正效果显著,尤其是对重度内眦赘皮的疗效更明显,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眦赘皮 z形皮瓣成形术 Y-V皮瓣成形术 重睑术 疗效
下载PDF
改良Z形皮瓣修复圆形或椭圆形皮肤缺损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少华 王燕华 +3 位作者 吕建萍 李记森 曹广信 李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修复圆形或椭圆形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创面一侧的切线上设计一舌形皮瓣,使其成为一不对称Z形皮瓣,即一个皮瓣呈三角形,另一个皮瓣呈舌形。在深筋膜表面(面部在脂肪浅层)同时掀起三角形及舌形两个皮瓣,仔细止血,最后将... 目的:探讨修复圆形或椭圆形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在创面一侧的切线上设计一舌形皮瓣,使其成为一不对称Z形皮瓣,即一个皮瓣呈三角形,另一个皮瓣呈舌形。在深筋膜表面(面部在脂肪浅层)同时掀起三角形及舌形两个皮瓣,仔细止血,最后将两皮瓣相互交错,间断缝合固定,进行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05例皮瓣修复病例中,除有3例由于缝合张力稍大三角形皮瓣远端创缘表皮部分坏死外,余102处皮瓣均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按时拆线,坏死表皮在伤后12天左右愈合,对修复效果无明显影响。病变切除后创面最小者0.7cm×0.7cm,最大者6.0cm×6.0cm。全部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局部或五官变形,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改良Z形皮瓣是修复圆形或椭圆形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线 改良z形皮瓣皮瓣 圆形皮肤缺损 椭圆形皮肤缺损
下载PDF
“Z”形超薄皮瓣转瓣法手术治疗腋臭58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牛文化 陈大夫 +1 位作者 王晓 高珂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21-222,共2页
目的:探讨“Z”形超薄皮瓣转瓣法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沿腋窝长轴线设计的“Z”形超薄皮瓣转瓣法手术治疗58例腋臭患者(女性39例,男性19例)。结果:5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血肿形成、感染、皮瓣坏死。所有病例均经... 目的:探讨“Z”形超薄皮瓣转瓣法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沿腋窝长轴线设计的“Z”形超薄皮瓣转瓣法手术治疗58例腋臭患者(女性39例,男性19例)。结果:5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血肿形成、感染、皮瓣坏死。所有病例均经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其中50例(86%)治愈,5例(9%)显效,3例(5%)有效,无效为0;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和上肢活动受限,外观理想。结论:“Z”形超薄皮瓣转瓣法治疗腋臭,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小,治疗效果确切,对于腋窝外观几乎没有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形超薄皮瓣 转瓣 腋臭
下载PDF
Z-pins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的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 被引量:5
9
作者 陶永强 矫桂琼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7-350,共4页
对典型Z-pins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的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Z-pins在不同直径和间距下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随裂纹扩展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能够形成桥联的Z-pins具有一定抑制开裂的能力,形成桥联后,Z-pins... 对典型Z-pins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单搭接接头的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Z-pins在不同直径和间距下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随裂纹扩展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能够形成桥联的Z-pins具有一定抑制开裂的能力,形成桥联后,Z-pins的直径对于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的影响较大,而Z-pins的间距对于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也有影响,但当间距小到某一限度时,再减小间距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连接 z-PINS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去表皮矩形皮瓣埋置法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纵形耳垂裂 被引量:2
10
作者 刁志勇 王晓丽 孙延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去表皮矩形皮瓣埋置法联合Z字成形术在修复纵形耳垂裂方面的应用。方法:在耳垂裂隙两侧局部形成去表皮矩形皮瓣,把两去表皮矩形皮瓣分别埋置进耳垂裂的外侧部的前面及内侧部的后面皮下囊袋。耳垂裂边缘Z字成形。结果:本组8例患... 目的:探讨去表皮矩形皮瓣埋置法联合Z字成形术在修复纵形耳垂裂方面的应用。方法:在耳垂裂隙两侧局部形成去表皮矩形皮瓣,把两去表皮矩形皮瓣分别埋置进耳垂裂的外侧部的前面及内侧部的后面皮下囊袋。耳垂裂边缘Z字成形。结果:本组8例患者,患侧耳垂均形态圆滑、自然,无明显的瘢痕和切迹;并且与健侧耳垂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结论:利用去表皮矩形皮瓣埋置法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纵形耳垂裂,手术操作简单,保留了耳垂的最大组织量,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表皮 矩形皮瓣 z字成形 耳垂裂
下载PDF
咽后瓣成形术及逆向双Z瓣术式在改善腭裂语音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静 李永生 王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临床治疗腭裂的术式较多,效果不一。文中比较咽后瓣成形术与逆向双Z瓣术式在改善腭裂语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腭成形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咽后瓣组5... 目的临床治疗腭裂的术式较多,效果不一。文中比较咽后瓣成形术与逆向双Z瓣术式在改善腭裂语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腭成形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咽后瓣组50例和逆向组40例。咽后瓣组患儿行咽后瓣成形术增进腭咽闭合缩小咽腔,逆向组患儿行逆向双Z瓣术延长软腭,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腭咽闭合情况、主观语音清晰度等疗效指标。结果咽后瓣组患儿腭咽闭合良好率和主观语音清晰度优良率均明显高于逆向组(82.00%vs 35.00%、88.00%vs 67.50%,P<0.05);2组患儿治疗后吹水泡试验最长维持时间[(44.79±2.33)、(41.18±2.17)d]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4.10±0.77)、(4.11±0.7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后瓣组患儿治疗后吹水泡试验最长维持时间[(44.79±2.33)d]明显高于逆向组[(41.18±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a、i发音时F1、F2、F3频率值、软腭抬高角度和软腭最高点至咽喉壁最短距离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前后组间a、i发音时F1、F2、F3频率值、软腭抬高角度和软腭最高点至咽喉壁最短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后瓣成形术与逆向双Z瓣术式在改善腭裂语音中均有确切效果,但咽后瓣成形术在提高患儿腭咽闭合良好率、主观语音清晰度优良率、延长吹水泡试验最长维持时间方面更具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后瓣成形术 逆向双z瓣术 腭裂 语音
下载PDF
Z形皮瓣法和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听力重建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诚 袁伟 +7 位作者 张学渊 陈小宏 姜振东 李琪 向召兰 冯亚瑾 李太军 魏运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采用1期转蒂Z形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中的听力重建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10年1月间,110例确诊为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病例,分为纵行切口组(24例)和Z形皮瓣组(86例)。所有病...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采用1期转蒂Z形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中的听力重建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10年1月间,110例确诊为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病例,分为纵行切口组(24例)和Z形皮瓣组(86例)。所有病例按Schuknecht畸形分型,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根据术中听骨链情况行Ⅰ-Ⅲ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的畸形分型、听力结果、鼓室成形术式;并对两组近期、远期听力学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纵行切口组比较,Z形皮瓣组术前听力水平、畸形分型与乳突气化分类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近期听力,无论提高10dBHL以上或提高30dBHL以上,纵形切口组与Z形皮瓣组的近期听力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远期听力效果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Z型皮瓣组的近期与远期听力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详尽的耳畸形程度判定、术中对有效中耳传音结构的最大程度保护及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1期转带蒂Z形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具有良好优势,能结合其它方法的优点,在经过合理选择的病例中联合应用,获得较好的远期听力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联合径路 z形皮瓣 听力重建 并发症
下载PDF
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治疗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 被引量:5
13
作者 滕松龄 陈兵 李崇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13-15,5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Ⅲ期以上掌腱膜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12月,对8例Ⅲ期以上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通过设计连续的"Z"字皮瓣联合邻指... 目的探讨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Ⅲ期以上掌腱膜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9月-2017年12月,对8例Ⅲ期以上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通过设计连续的"Z"字皮瓣联合邻指皮瓣,切除挛缩掌腱膜,保留神经血管束,皮瓣交叉转移后修复缺损创面,邻指皮瓣供区行游离皮肤移植。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0~48个月,无一例复发,皮瓣质地及外形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屈曲畸形掌腱膜挛缩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腱膜挛缩 屈曲畸形 邻指皮瓣 z”字成形术
下载PDF
Z-pin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I型应变能释放率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韡 矫桂琼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碳纤维平纹编织物和碳纤维Z-pin制备的预成型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成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通过双悬臂梁试验研究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和增强机理。研究Z-pin面积... 碳纤维平纹编织物和碳纤维Z-pin制备的预成型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成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通过双悬臂梁试验研究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和增强机理。研究Z-pin面积密度对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pin增强平纹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层压板主要增强机理表现为层间裂纹扩展受阻,Z-pin与层压板界面解离,Z-pin桥联裂纹和Z-pin拔出;增大Z-pin面积密度,层间I型应变能释放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应变能释放率 双悬臂梁 z-PIN
下载PDF
O-Z皮瓣在腰骶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峰 刘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33-63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O-Z皮瓣修复腰骶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于局麻下进行手术,距腰骶部皮损边缘0.5-2.0cm完整切除皮损后.在缺损区周边正常皮肤设计O-Z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2例患者中,缺损面积最大10.2cm×6.5cm,最小3... 目的:探讨应用O-Z皮瓣修复腰骶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于局麻下进行手术,距腰骶部皮损边缘0.5-2.0cm完整切除皮损后.在缺损区周边正常皮肤设计O-Z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2例患者中,缺损面积最大10.2cm×6.5cm,最小3cm×2.7cm,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无感觉异常,皮损无复发。结论:应用O-Z皮瓣修复腰骶部皮肤肿瘤扩大切除后所形成的缺损,皮瓣张力小,血运丰富,易于成活,耐摩擦,且皮瓣区与周嗣皮肤颜色一致,瘢痕不明显.是腰骶部较大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优选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z皮瓣 皮肤缺损 腰骶部
下载PDF
六瓣Z成形术在蹼状瘢痕挛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守先 陶智潞 +3 位作者 舒畅 张柳 于丹 程燕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33-134,共2页
蹼状瘢痕挛缩常见于烧伤后期,易发生于指蹼、颈前、腋窝、肘部及足背等功能部位,其矫正方法较多。利用蹼状挛缩瘢痕周边组织的松动性,通过总Z角达135°、实际主轴的延长率约为180%的六瓣Z成形术,矫治刀例不同部位的蹼... 蹼状瘢痕挛缩常见于烧伤后期,易发生于指蹼、颈前、腋窝、肘部及足背等功能部位,其矫正方法较多。利用蹼状挛缩瘢痕周边组织的松动性,通过总Z角达135°、实际主轴的延长率约为180%的六瓣Z成形术,矫治刀例不同部位的蹼状瘢痕挛缩,经1~2年随访,疗效稳定,功能及外观满意。六瓣Z成形术,手术设计简单,勿需游离皮片移植,术后瘢痕不易再挛缩,外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瓣z成形 蹼状瘢痕 烧伤
下载PDF
臀肌松解、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治疗复发性臀肌挛缩症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瑞飞 陈焕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再次行臀肌筋膜松解术并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患者15例(24侧),分析其术后复发原因,均采用臀肌筋膜松解+臀... 目的分析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的原因,探讨再次行臀肌筋膜松解术并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患者15例(24侧),分析其术后复发原因,均采用臀肌筋膜松解+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复发的原因:3例(6侧)诊断及分型错误,9(14侧)例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当,3例(4侧)术后未进行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8年(8月-3年)。术后疗效评价:优13例(21侧),良2例(3侧),优良率达100%,效果满意。结论臀肌筋膜挛缩症术后复发原因诸多,术者应掌握臀肌筋膜挛缩症的诊断、分型,熟悉解剖;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彻底松解,可获得满意的活动度,必要时进行臀大肌止点肌腱“z”字延长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复发 松解术 z”字延长术
下载PDF
不对等Z成形术矫正隐耳畸形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胜武 黄雄梅 +1 位作者 庄兢 郑清健 《中国医疗美容》 2017年第7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无需植皮的不对等Z成形术矫正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对12例患者13只隐耳畸形应用不对等Z成形术,在耳廓上方设计小瓣,在耳后乳突区设计大瓣,同时对畸形的耳廓软骨进行塑形矫正隐耳畸形,无需植皮。结果... 目的探讨无需植皮的不对等Z成形术矫正隐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对12例患者13只隐耳畸形应用不对等Z成形术,在耳廓上方设计小瓣,在耳后乳突区设计大瓣,同时对畸形的耳廓软骨进行塑形矫正隐耳畸形,无需植皮。结果本组12例13只耳切口均顺利愈合,术后无血肿、感染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隐耳畸形得到矫正,耳廓形态良好,形成的颅耳沟稳定,与对侧耳廓较为对称。结论应用不对等的Z成形术矫正隐耳畸形,无需植皮,操作简单,同时矫正耳软骨畸形,术后耳廓形态良好,不易复发,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畸形 隐耳 外科皮瓣 z成形术 耳软骨
下载PDF
V-Z皮瓣成形术矫正上肢关节瘢痕挛缩畸形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宗超 马川 +4 位作者 杨家福 华强 王振龙 付麟伟 江峰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V-Z皮瓣成形术矫正上肢关节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共收治上肢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5~30岁,平均年龄(18.7±3.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平均1.5年;... 目的:探讨V-Z皮瓣成形术矫正上肢关节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共收治上肢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53例,其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5~30岁,平均年龄(18.7±3.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4年,平均1.5年;其中肩关节20例,肘关节18例,腕关节15例;致伤原因:烫伤20例,烧伤10例,车祸伤18例,绞伤5例;其中初次手术者38例,再次手术者15例;瘢痕面积:3cm×1cm~30cm×6cm,所有关节畸形均无骨性畸形,均进行了矫形手术,术中软组织瘢痕松解均采取V-Z联合皮瓣成形术。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6~12月(平均10.6±2.7月),53例患者的所有皮瓣及供区植皮均存活,其中有4例患者表皮坏死,经换药后2周愈合。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优11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95%;肘关节Mayo评分:优11例,良7例,差0例,优良率100%;腕关节Krimmer评分:优9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3%;所有患者均进行DASH[1]评分,术后明显低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Z联合皮瓣成形术,能够很好的矫正上肢关节瘢痕挛缩畸形,该方法切取简单,创伤小,减小植皮面积或避免植皮,术后瘢痕形成面积小,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z联合皮瓣 上肢关节 瘢痕挛缩 关节活动范围
下载PDF
Z-pin增强CMC层间Ⅰ+Ⅱ混合型断裂韧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韡 矫桂琼 张为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7-360,383,共5页
提出手工预缝纫方法将3K丝束的T300碳纤维引入预成型体,采用CVI工艺在预成型体和缝线处同时渗透SiC基体,制备了Z-pin增强平纹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了Ⅰ+Ⅱ混合型应变能释放率,分析了材料的裂纹扩展行为和Z-pi... 提出手工预缝纫方法将3K丝束的T300碳纤维引入预成型体,采用CVI工艺在预成型体和缝线处同时渗透SiC基体,制备了Z-pin增强平纹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了Ⅰ+Ⅱ混合型应变能释放率,分析了材料的裂纹扩展行为和Z-pin增强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裂纹扩展长度的增大,Ⅰ+Ⅱ型裂纹扩展阻力不断增大,相同裂纹扩展长度,增加Z-pin植入密度可以提高粘结强度,增大止裂作用。Z-pin增强平纹编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裂纹扩展的耗能途径主要是层间界面剥离、Z-pin弹性剪切和拉伸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断裂韧性 应变能释放率 z-P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