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吴兴六老会到张先《十咏图》:历史事件与图像叙事
1
作者 刘方 刘忆枫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张先《十咏图》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那些看似同一时间发生的偶然事件,背后却隐藏了许多至今为张先《十咏图》研究者未曾发覆的历史真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开头就提到的庆历年与滕子京,与张先《十咏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先《十咏图》构成了一个文化事件,那些看似同一时间发生的偶然事件,背后却隐藏了许多至今为张先《十咏图》研究者未曾发覆的历史真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开头就提到的庆历年与滕子京,与张先《十咏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重新思考和发掘张先《十咏图》本身所处的特定场域与语境,发覆其背后隐晦表达的多层历史真相,揭示了张先《十咏图》的图像叙事,通过视觉呈现的方式,微妙表达了张先的政治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先 《十咏图》 历史事件 图像叙事
下载PDF
作为文化事件的《啼笑因缘》 ——兼论“张恨水现象”的生成
2
作者 李婕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小说《啼笑因缘》的成功迅速扩展至颇具吸引力的大众传媒电影中。影视改编引发影视公司的争夺战,在社会上掀起巨大舆论风潮,爆发相关真假电影版权的“双胞案”,由此形成《啼笑因缘》在文化界引发的文化事件。这场文化事件... 20世纪30年代,小说《啼笑因缘》的成功迅速扩展至颇具吸引力的大众传媒电影中。影视改编引发影视公司的争夺战,在社会上掀起巨大舆论风潮,爆发相关真假电影版权的“双胞案”,由此形成《啼笑因缘》在文化界引发的文化事件。这场文化事件不只是作家个人意志的产物,也是报刊编辑、作者与读者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不同媒介的立体互动作用之下,《啼笑因缘》不断被重塑,引发讨论热潮,推进“张恨水现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啼笑因缘》 电影改编 文化事件 “张恨水现象”
下载PDF
老舍话剧《张自忠》对人物本事的改造
3
作者 孙希来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58-161,共4页
话剧《张自忠》以张自忠的抗战事迹为主要内容。从历史上到剧本中的张自忠,老舍的叙事策略涉及两个层面:回避人物的中心问题——舆论的误解;略写和模糊战争中的困难与问题。回避人物的中心问题包含三种方式:第一,将舆论对张自忠的想象... 话剧《张自忠》以张自忠的抗战事迹为主要内容。从历史上到剧本中的张自忠,老舍的叙事策略涉及两个层面:回避人物的中心问题——舆论的误解;略写和模糊战争中的困难与问题。回避人物的中心问题包含三种方式:第一,将舆论对张自忠的想象挪移到虚拟的反面人物身上;第二,置换舆论批判的原因;第三,弱化舆论批判的程度。回避人物的中心问题淡化了全剧的主要矛盾。略写和模糊战争中的困难与问题淡化了第二幕和第四幕的情节矛盾。老舍回避人物的中心问题,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写作必需的本事材料。老舍略写和模糊战争中的困难与问题,则是因为受到当时社会风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自忠》 老舍 叙事策略 叙事动因 本事
下载PDF
八角笼中的“枪与玫瑰”:制胜因素视阈下综合格斗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与研究
4
作者 牟萧羽 《武术研究》 2023年第3期26-30,共5页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2021年UFC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张伟丽与罗斯的二番战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出两位综合格斗运动员技术运用规律,针对中国格斗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2021年UFC女子草量级世界冠军张伟丽与罗斯的二番战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出两位综合格斗运动员技术运用规律,针对中国格斗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张伟丽的臂展和腿长不及罗斯,应尽量规避与罗斯在中、远距离博弈;罗斯的力量虽弱于张伟丽,但其步伐的灵活性以及前手拳的杀伤性、隐蔽性较强,内围近身后,应以快速连贯的组合连击,创造机会,终结比赛;罗斯的柔术功底不俗,每15分钟抱摔数、降服率均高于张伟丽,在近身过程中要防止对方抱摔;强化头部防守,防止被击晕倒地,并适当加强扫踢的击打有效性,限制罗斯移动,并伺机近身。建议提升我国综合格斗运动员组合技术的运用能力,深化综合格斗运动员战术使用的灵性培养,重视综合格斗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科学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格斗 UFC格斗赛事 武术 张伟丽 技术统计
下载PDF
回顾2008年春季三大流行语背后的三大“网事”——兼评网民群体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华汝国 毛书兵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10,共4页
2008年春季发生了三个网络事件——"张殊凡事件"、"艳照门事件"、"西媒辱华事件"。在此三个事件当中,网民以强有力的群体行为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同时也将如何规范网民群体行为的问题... 2008年春季发生了三个网络事件——"张殊凡事件"、"艳照门事件"、"西媒辱华事件"。在此三个事件当中,网民以强有力的群体行为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同时也将如何规范网民群体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民 “张殊凡事件” “艳照门事件” “西媒辱华事件” 群体行为
下载PDF
清咸同年间黄崖事件再认识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季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1,共6页
由张积中在黄崖山讲学聚众的实际活动看,黄崖事件非“教”案,也非纯粹“匪”案。张积中的讲学活动不是决定山寨命运的主要因素,仅为黄崖山聚众的魅力元素。黄崖事件的悲剧命运是当时的社会生态所决定的:咸同年间山东灾荒与流民问题为黄... 由张积中在黄崖山讲学聚众的实际活动看,黄崖事件非“教”案,也非纯粹“匪”案。张积中的讲学活动不是决定山寨命运的主要因素,仅为黄崖山聚众的魅力元素。黄崖事件的悲剧命运是当时的社会生态所决定的:咸同年间山东灾荒与流民问题为黄崖山寨聚众提供了条件,咸同年间山东民间军事化结构同质了黄崖山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崖事件 张积中 太谷学派 民间军事化 清咸同年间
下载PDF
“三反”运动中的张顺有事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常利兵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100,共6页
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是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之后发起的又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其运动目标是党政机关与人民团体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本文中的张顺有事件即是发生在"三反"运动期... 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是继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之后发起的又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其运动目标是党政机关与人民团体中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本文中的张顺有事件即是发生在"三反"运动期间的典型个案,这集中体现在它所揭露出的官僚主义问题上。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剖析,文章探讨了一位普通农民是如何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与国家的治理策略关联在一起的,同时,它也彰显了执政者的统治技术在失衡与调适中不断前行的实践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反”运动 反官僚主义 张顺有事件
下载PDF
晚清女性作品中的英雄气力与慧心抒写——以女杰张默君诗词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8-100,共3页
张默君自幼生活在传统士大夫家庭,一生多以旧体作诗,她虽沿着旧有的轨道写作,但诗文不断被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作品和时代兴衰、社会治乱、民族兴亡联系紧密。1918年至1920年,35岁的张默君赴欧美考察教育,特殊的出国游学经历开拓了她的视... 张默君自幼生活在传统士大夫家庭,一生多以旧体作诗,她虽沿着旧有的轨道写作,但诗文不断被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作品和时代兴衰、社会治乱、民族兴亡联系紧密。1918年至1920年,35岁的张默君赴欧美考察教育,特殊的出国游学经历开拓了她的视野,丰富了诗歌主题,在民主思想和女权意识的引导下,诗文思想境界得到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默君 近代女性 域外诗 时事政治诗
下载PDF
再论嘉靖大礼议——以张延龄案为线索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4,共8页
嘉靖大礼议的既有研究往往将大礼议演绎成阁权与皇权的角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抗、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斗争。然而,在处理与大礼议关联紧密的张延龄案时,世宗及议礼新贵的话语、行为揭示了他们对大礼议的认知与上述观点颇为不同。在... 嘉靖大礼议的既有研究往往将大礼议演绎成阁权与皇权的角力、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抗、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斗争。然而,在处理与大礼议关联紧密的张延龄案时,世宗及议礼新贵的话语、行为揭示了他们对大礼议的认知与上述观点颇为不同。在世宗看来,他与张太后的矛盾是大礼议及其余波的主要矛盾,他衡量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标准在于是否迎合他尊崇本生父母的意愿,是否能够与张太后脱离干系;议礼新贵清楚地认识到,大礼议的胜利在使张太后失去圣母身份的同时也使世宗与他们自己陷入了道德困境。他们主张给予张太后高于世宗生母的礼遇,制造人伦、正统各有所归的假象,极力阻止世宗族诛张氏家族正是为了维持上述假象以期规避为天下、后世所不齿的道德风险。与此同时,京师游民刘东山等人诬告张太后胞弟张延龄及其家族的行动与相关供词,显示在议礼余波中即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亦能准确地察觉到世宗对张太后的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张延龄案 大礼议
下载PDF
原敬内阁的“满蒙”政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92,共9页
原敬内阁顺应一战后国际局势之演变,以新四国借款团与“满蒙除外”问题、珲春事件与善后之处置、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关系为背景,确立“满蒙”政策。“满蒙”政策在重申坚持日本在“满蒙”之特殊地位及权益的同时,明确提出“满蒙”政策... 原敬内阁顺应一战后国际局势之演变,以新四国借款团与“满蒙除外”问题、珲春事件与善后之处置、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关系为背景,确立“满蒙”政策。“满蒙”政策在重申坚持日本在“满蒙”之特殊地位及权益的同时,明确提出“满蒙”政策之根本为在“满蒙”扩张日本之势力。而这种势力之扩张则只有通过援助代理人张作霖才可以实现,于是制定对张作霖态度之决议。原敬内阁虽然对“满蒙”政策有所调整,但在坚持以及扩大日本在“满蒙”权益方面并未有任何实质性改变。对于原敬内阁来说,“满蒙”始终是日本“实施稳定占有其地位”之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敬内阁 新四国借款团 珲春事件 张作霖 满蒙政策 “满蒙除外”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前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侵略活动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关东军是日俄战后日本驻屯于"关东州"及南满铁路沿线军队之总称,1919年4月正式成立。关东军的发展以"九一八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作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关东军在东北收集情报,收买土匪汉奸,颠覆、破坏中国内政,... 关东军是日俄战后日本驻屯于"关东州"及南满铁路沿线军队之总称,1919年4月正式成立。关东军的发展以"九一八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作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关东军在东北收集情报,收买土匪汉奸,颠覆、破坏中国内政,先后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军 张作霖 郭松龄倒戈 皇姑屯事件
下载PDF
张岱卒年及《明史纪事本末》作者问题再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益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81,共5页
本文对张岱研究中两个重要悬案进行了严密的考辨 :一是关于卒年。张氏卒年 ,向有“69岁”、“70余岁”、“93岁”诸说 ,本文通过对大量第一手材料的比勘、互证 ,并运用张岱手稿 ,确证张岱卒于1 680年 ,时年八十四 ;其二是关于《明史纪... 本文对张岱研究中两个重要悬案进行了严密的考辨 :一是关于卒年。张氏卒年 ,向有“69岁”、“70余岁”、“93岁”诸说 ,本文通过对大量第一手材料的比勘、互证 ,并运用张岱手稿 ,确证张岱卒于1 680年 ,时年八十四 ;其二是关于《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问题 :自清初温睿临至清末陆以 ,《明史纪事本末》系谷应泰“以五百金购 (张岱 )《石匮书》”而改名成书的说法一直存在 ,本文从张岱的生平游历入手 ,并将《石匮书》与《本末》细加比勘 ,认为张岱只是参加写作者之一 ,所谓谷书“窃自张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卒年 石匮书 明史纪事本末 谷应泰
下载PDF
论张说碑志的新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张说现存碑志中,官修碑志为奉敕为三品以上的重臣或皇亲国戚而作,《姚崇碑》为其最为特别之作。该碑在类型化的颂美之外,采用异常简写碑主族出、世系与乡邑,不写亡妻,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暗讽姚崇的孝心等方式表达"微言大义"... 在张说现存碑志中,官修碑志为奉敕为三品以上的重臣或皇亲国戚而作,《姚崇碑》为其最为特别之作。该碑在类型化的颂美之外,采用异常简写碑主族出、世系与乡邑,不写亡妻,运用皮里阳秋的笔法暗讽姚崇的孝心等方式表达"微言大义",使其碑志由注重实用性向偏重文学性转变。私修碑志则是应朋友、亲戚、同僚之请而作,《贞节君碣》为其早年的代表作。该碑运用小说笔法、选择典型细节等方式,使模式化的碑志逐步成为生动形象的人物传记。这些变化体现了张说"实行""素心"的创作理念,展现出文学性、个性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说 碑志 文学性
下载PDF
西安事变前杨虎城与中共关系新探——西安事变纵横考之九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东社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9-97,共9页
西安事变前,中共对17路军的统战工作开展颇早,对联合杨虎城亦寄望甚殷。杨虎城虽在"艳晚事件"后一度有激烈的反蒋军事行动提议,但基本上却采取迟疑和委蛇立场,故其与中共关系一波三折、进展缓慢。直至沪杭之行归来,杨与中共... 西安事变前,中共对17路军的统战工作开展颇早,对联合杨虎城亦寄望甚殷。杨虎城虽在"艳晚事件"后一度有激烈的反蒋军事行动提议,但基本上却采取迟疑和委蛇立场,故其与中共关系一波三折、进展缓慢。直至沪杭之行归来,杨与中共关系方有较大改善。"西北三角"间非等距离的相互关系,对事变的发动、解决、善后以至张、杨的角色定位,均有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虎城 张学良 西安事变 “艳晚事件” “西北三角”
下载PDF
从伪书现象探讨出版企业的规范化发展
15
作者 张志强 何瑶琴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53-256,280,共4页
"伪书事件"与"张悟本事件"是近几年影响较大的恶性出版事件。伪书现象折射出我国部分出版机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缺乏出版诚信、编辑人员道德失范、出版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出版诚信机制的构建、出版法... "伪书事件"与"张悟本事件"是近几年影响较大的恶性出版事件。伪书现象折射出我国部分出版机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缺乏出版诚信、编辑人员道德失范、出版管理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出版诚信机制的构建、出版法律法规的完善等角度探讨了该如何构建健康有序的出版物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悟本事件 伪书现象 出版诚信 出版职业道德
下载PDF
晚清山东黄崖山事件的再思考——基于心态史学视野的群体性考察
16
作者 朱季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8,共6页
对当事人的心态史学视野分析是解剖晚清同治年间山东黄崖山事件的独特视角。张积中心态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成长期、价值观定型期、抑郁徘徊期与舒畅自在期四个阶段,所培养出的心理状态对黄崖山事件的结果有重大影响。阎敬铭及山东... 对当事人的心态史学视野分析是解剖晚清同治年间山东黄崖山事件的独特视角。张积中心态的成长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成长期、价值观定型期、抑郁徘徊期与舒畅自在期四个阶段,所培养出的心理状态对黄崖山事件的结果有重大影响。阎敬铭及山东地方官僚的心态发展是促成进军黄崖山的直接原因。地主豪强士人阶层的分化与不同心态是复杂与紧张局势的另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黄崖山事件 张积中 心态史学
下载PDF
“重事”:章学诚的文史统合之道
17
作者 林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71-177,共7页
作为"事件"的"事",在章学诚的话语体系里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把史书视为对过往事件的叙述,同时将叙事文推为古文正宗,章学诚最终使古文与史在"叙事文"的层面得到某种程度的同一,从而统合文史。在这个过程... 作为"事件"的"事",在章学诚的话语体系里占有重要位置。通过把史书视为对过往事件的叙述,同时将叙事文推为古文正宗,章学诚最终使古文与史在"叙事文"的层面得到某种程度的同一,从而统合文史。在这个过程中,浙东学派合史学与古文为一的经世之学对章学诚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中国史学"史以纪事"的基本取向及明清古文理论中叙事文地位不断上扬的趋势,则是他顺利构建这一模式的背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学 事件 浙东学派 章学诚
下载PDF
《张伯苓全集》考证六则
18
作者 王勇则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4期111-135,共25页
《张伯苓全集》是研究张伯苓教育思想的权威史料,也是研究南开系列学校校史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近代教育史的必备参考书,但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存在值得商榷的空间,如:把发表演说、讲话的时间或公文定稿的时间,与见报日期等同;对于报章连... 《张伯苓全集》是研究张伯苓教育思想的权威史料,也是研究南开系列学校校史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近代教育史的必备参考书,但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存在值得商榷的空间,如:把发表演说、讲话的时间或公文定稿的时间,与见报日期等同;对于报章连载的同一公告,未标明首次刊布的时间;把社团组织召开成立预备会的时间视为成立时间,等等。现选取其中的六篇文章,对相关细节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还对一些关键词(如人物、事件等)予以考证,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史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教育史 张伯苓 校史 社团组织 公文定稿 史实依据 关键词 全集
下载PDF
张籍《节妇吟》之异题与本事辨
19
作者 余文英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7-69,共3页
刘明华《张籍〈节妇吟〉的本事及异文》认为现存张籍集各版本《节妇吟》原题均为三字,寄赠对象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文献表明,此并非事实,该诗原题当包含寄赠对象,或作"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师道"当为"... 刘明华《张籍〈节妇吟〉的本事及异文》认为现存张籍集各版本《节妇吟》原题均为三字,寄赠对象或本事的出现始于宋代。文献表明,此并非事实,该诗原题当包含寄赠对象,或作"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师道"当为"师古"之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籍 《节妇吟》 异题 本事
下载PDF
试论东北易帜中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
20
作者 袁成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皇姑屯事件后,蒋介石欲借"统一"来巩固和提高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并借此将东北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张学良则欲借易帜达到"息内争以御外侮",为东北的安全与繁荣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蒋、张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 皇姑屯事件后,蒋介石欲借"统一"来巩固和提高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并借此将东北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张学良则欲借易帜达到"息内争以御外侮",为东北的安全与繁荣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蒋、张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以张学良归附南京政府为第一要义"达成了一致。这种结果不仅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离我国东北的罪恶阴谋,同时对于日后张学良逼蒋抗日,成功发动西安事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易帜 蒋介石 张学良 皇姑屯事件 东北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