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籁”新解——兼论“天籁”与庄子哲学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和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庄子.齐物论》首推"天籁",然而,后人对于"天籁"的理解与庄子本义多有出入。通过对庄子哲学一般学理的分析,再结合庄子对"地籁"、"人籁"、"天籁"所作的具体描述,即可发现,庄子是在... 《庄子.齐物论》首推"天籁",然而,后人对于"天籁"的理解与庄子本义多有出入。通过对庄子哲学一般学理的分析,再结合庄子对"地籁"、"人籁"、"天籁"所作的具体描述,即可发现,庄子是在与"地籁"、"人籁"对举的意义上推出"天籁"的,其所强调的无非是:与"物于物"的"人籁"、"地籁"有所不同,"天籁"则是"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即"天籁"已经超越了"物"的"二类相召"性,对万物的变化一律采取淡然处之、漠然应之的态度,从而做到了"喜怒哀乐不入于胸中"。鉴于"天籁"所体现出的这一典型特征与庄子所构想的生命终极形态("至人)"具有内在的关联关系,故"天籁"的推出,乃庄子哲学自身的理论诉求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籁” “怒者其谁” “至人” “若镜”之心
下载PDF
王阳明思想中“恶”之问题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立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王阳明恶的论说主要见于“语录”与“公移”两种文本, 前者属于恶的形上论说, 后者属于恶的社会性论说。这两种恶的论说的差异, 也反映了儒学在修己与治人的微妙差异。
关键词 圣人 公移文 修己与冶人
下载PDF
广西古人类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俊杰 韦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7,共7页
广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岩溶地区,也是著名的古人类化石产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陆续发现了著名的柳江人化石、麒麟山人化石等;进入新千年以来,又发现了扶绥南山洞晚期智人化石、百色田东么会洞早期人类化石以及崇左木榄山智人化石。这... 广西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岩溶地区,也是著名的古人类化石产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陆续发现了著名的柳江人化石、麒麟山人化石等;进入新千年以来,又发现了扶绥南山洞晚期智人化石、百色田东么会洞早期人类化石以及崇左木榄山智人化石。这些珍贵化石的发现推动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进化和现代人起源问题的研究。近年来的古人类学研究,除了传统形态学研究之外还加入了现代科技手段(如CT扫描),新研究方法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有利于发现珍稀古人类化石所蕴藏的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古人类学 新进展 现代人起源 CT扫描
下载PDF
六朝轶事小说综合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对六朝轶事小说 (志人小说 )的综合研究 ,主要集中在下述几个方面 :关于轶事小说的子类划分 ;关于“世说”体小说兴盛原因及审美特征的探讨 ;关于“杂记”体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 ;关于“笑林”体小说的独立地位及审美特征的探讨。
关键词 轶事小说 志人小说 "世说"体 "杂记"体 "笑林"体 综合研究 述评
下载PDF
一个农民、革命文艺与乡村社会——论刘志仁与南仓社火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法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延安时期,在"民众启蒙与乡村革命"的历史环境中,农民刘志仁在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下,对民间社火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草根文化服务于政治,并且通过草根文化实现了政府对下层话语的渗透与控制,使政治与草根文化结合,形成了政府与... 延安时期,在"民众启蒙与乡村革命"的历史环境中,农民刘志仁在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下,对民间社火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草根文化服务于政治,并且通过草根文化实现了政府对下层话语的渗透与控制,使政治与草根文化结合,形成了政府与民间社会的良好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志仁 草根文化 政府与民间社会互动
下载PDF
论“知人论世”阐释方法在清代词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祝东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构建了中国诗学的千年阐释传统,并辐射到词学阐释领域。清代词学阐释系统的建构承袭了古典诗学的阐释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词学批评阐释之中。清人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历代词人的传记资料,编写词人年谱,搜集作...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构建了中国诗学的千年阐释传统,并辐射到词学阐释领域。清代词学阐释系统的建构承袭了古典诗学的阐释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词学批评阐释之中。清人不遗余力地搜集整理历代词人的传记资料,编写词人年谱,搜集作品本事,辑纂词林纪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揭示词人词作的相关背景知识,起到论其世、知其人的功效,达到帮助读者了解作者本意与作品本义的阐释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学 知人论世 阐释学 年谱 本事
下载PDF
《世说新语》与佛教
7
作者 普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7,共7页
《世说新语》产生的南朝刘宋时期,正是佛教从边缘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的时候。其编纂者们大多崇信佛教,其所述人物,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甚或直接为佛教僧侣。这些富有个性化的崇佛士人和佛教僧人的群像,艺术地再现了佛教在东晋时期的活动状... 《世说新语》产生的南朝刘宋时期,正是佛教从边缘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的时候。其编纂者们大多崇信佛教,其所述人物,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甚或直接为佛教僧侣。这些富有个性化的崇佛士人和佛教僧人的群像,艺术地再现了佛教在东晋时期的活动状况,对后来《僧传》的撰写,尤其是僧人形象的生动描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 佛教人物 僧传
下载PDF
从乡土中走来的荷花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荷花舞》的发展
8
作者 张芳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9-83,共5页
陇东民间舞蹈《莲花灯》在陕甘宁边区时期由刘志仁创作并改编成《荷花舞》,成为新秧歌运动的代表。而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目光如炬,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荷花舞》进行新的创造推向国际舞台,受到世界舞坛瞩目!80多年来,《荷花舞》从... 陇东民间舞蹈《莲花灯》在陕甘宁边区时期由刘志仁创作并改编成《荷花舞》,成为新秧歌运动的代表。而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先生目光如炬,在新中国成立后将《荷花舞》进行新的创造推向国际舞台,受到世界舞坛瞩目!80多年来,《荷花舞》从民间舞蹈演变为二十世纪中国经典舞蹈作品,其中凝结着先辈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对荷花舞的传播及其演变进行梳理,发现《荷花舞》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向民间艺术学习的直接产物;正是在《讲话》精神的影响下,《荷花舞》在中国近代舞蹈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舞 新秧歌运动 刘志仁 戴爱莲 《讲话》精神
下载PDF
基于人体成分分析探索膏人脂人肉人的辅助判别标准
9
作者 黄书婷 赵家军 +3 位作者 牟淑敏 陈波 王兴桂 司原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80-485,共6页
目的:探索下肢脂肪量对膏人、脂人、肉人的辅助判别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纳入样本进行统计学研究,以下肢脂肪量作为基本研究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约登指数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计算各指标的敏感... 目的:探索下肢脂肪量对膏人、脂人、肉人的辅助判别价值。方法:采用横断面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纳入样本进行统计学研究,以下肢脂肪量作为基本研究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约登指数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采用右侧下肢脂肪量辅助诊断脂人、膏人、肉人的界值分别是2.05,2.25和3.05,据此将右侧下肢脂肪量分为由小到大的4个区间,分别对应脂人、众人、膏人、肉人。采用该方法诊断膏人、脂人、肉人的灵敏度均在67%以上,特异性均在74%以上,诊断效率在72%以上;确诊率从37.4%提高到83.1%。结论:采用下肢脂肪量辅助诊断"膏脂肉人"与望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较好地对难以得出定性诊断结果的人群实现进一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脂肪量 膏人 脂人 肉人 辅助判别标准 ROC曲线 约登指数
下载PDF
至人与自由人
10
作者 任永亮 《科学.经济.社会》 2014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试图以庄子的《齐物论》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探讨二者关于理想社会人的特质的看法。庄子逍遥王国的实质是至人世界,而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至人最基本的特质是逍遥,具体表现为:第一,精神上... 本文试图以庄子的《齐物论》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探讨二者关于理想社会人的特质的看法。庄子逍遥王国的实质是至人世界,而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至人最基本的特质是逍遥,具体表现为:第一,精神上的独立;第二,认识上的道观;第三,政治上的天放;第四,生死上的化一。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解放,人的自由,但是这里的自由不是抽象的观念中的自由,而至少是从劳动的异化中解放出来的经济自由、从阶级压迫中解放出来的政治自由以及从各种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的精神自由。庄子和马克思关于理想社会人的本质的阐述,既有一定的契合点,又有一定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社会 至人 自由人
下载PDF
香港《华侨日报·儿童周刊》儿童形象研究(1947~1949)
11
作者 霍玉英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通过对1947~1949年间发表在香港《华侨日报·儿童周刊》上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发现,其中主要刻画了两类儿童形象:一是受压迫的童工;二是思想进步的新儿童。这些儿童形象虽带有一定的政治化、成人化特征,但是,在当时特殊的政... 通过对1947~1949年间发表在香港《华侨日报·儿童周刊》上的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发现,其中主要刻画了两类儿童形象:一是受压迫的童工;二是思想进步的新儿童。这些儿童形象虽带有一定的政治化、成人化特征,但是,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与社会背景下,其表达了创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有其真实性与功能性,对当时小读者的创作与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形象 香港 华侨日报 儿童周刊 许穉人 读者会
下载PDF
论李光地的“知人论世”观
12
作者 林静茹 《太原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84-87,共4页
李光地用仁义礼智的理学思想评价古人,强调文道兼备的性格,即是"知人";他强调格物致知,穷理即为格物,格物即为知本,注重把古人置于当时所处的气运、朝代之大背景,即是"论世";他还将"知人论世"观运用于选... 李光地用仁义礼智的理学思想评价古人,强调文道兼备的性格,即是"知人";他强调格物致知,穷理即为格物,格物即为知本,注重把古人置于当时所处的气运、朝代之大背景,即是"论世";他还将"知人论世"观运用于选文,符合其"知人论世"观的文章后选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地 文学 知人论世 《榕村语录》
下载PDF
闻一多与马修·阿诺德——论闻一多“生活史”治学方法的主要渊源
13
作者 潘吉英 《枣庄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在"西学东渐"浪潮中,闻一多的"生活史"治学方法主要渊源于马修·阿诺德所信奉"诗是生活的批评"的文学观。闻一多深受其启发与影响而建立"生活的批评"的现代文学观,并规避其"试金石理... 在"西学东渐"浪潮中,闻一多的"生活史"治学方法主要渊源于马修·阿诺德所信奉"诗是生活的批评"的文学观。闻一多深受其启发与影响而建立"生活的批评"的现代文学观,并规避其"试金石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化用其文学批评的精髓,因而创之为"生活史"的治学方法。尤其是在"知人论世"观的历史源流与民国唐诗学这一纵横向坐标系中,更能突显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炉火纯青地运用此方法的独异性。闻一多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自我反思与诗情体悟的探究与对话中,不仅使《贾岛》的行文论证突显他眼光独特、逻辑严密,也使贾岛的"人生的半面"的读者接受更丰富具体、生动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马修·阿诺德 “生活的批评” “试金石理论” “生活史” “知人论世”
下载PDF
从民间艺人到艺术工作者:以刘志仁为个案研究
14
作者 赵法发 《中州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22-26,共5页
刘志仁是陇东乡村中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1937年之前,其演出依附于乡村民俗活动,演出内容几乎与“政治话语”毫无关联。但1937年之后,刘志仁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对乡村社火的演出形式、内容和组织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完... 刘志仁是陇东乡村中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1937年之前,其演出依附于乡村民俗活动,演出内容几乎与“政治话语”毫无关联。但1937年之后,刘志仁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对乡村社火的演出形式、内容和组织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其完全纳入官方管理和政治话语之中,并成为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刘志仁的个案研究,剖析其由民间艺人转变为艺术工作者的个体生命轨迹,分析“政治话语”或“官方话语”能够下乡入户的某些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志仁 社火改革 艺术工作者
下载PDF
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遗址的亚洲象化石:兼论华南第四纪长鼻类演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元 秦大公 金昌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3-859,共7页
最近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距今约11万年的早期现代人下颌骨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是迄今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本文系统记述了该动物群中的长鼻类化石——较原始的江南象(Elephas kiangnanensis)与... 最近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了距今约11万年的早期现代人下颌骨及大量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这是迄今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本文系统记述了该动物群中的长鼻类化石——较原始的江南象(Elephas kiangnanensis)与初现位的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智人洞的长鼻类缺失我国南方更新世的典型种类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和剑齿象(Stegodon);智人洞的动物群性质截然不同于华南早更新世的巨猿-中华乳齿象动物群(Gigantopithecus-Sinomastodon fauna)和中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Ailuropoda-Stegodon fauna),是晚更新世亚洲象动物群(Asian elephant fauna)的早期代表。智人洞动物群中缺失大熊猫、剑齿象和竹鼠等华南常见的森林型动物,很可能反映了江南象向亚洲象的一个过渡事件,该事件与早期现代人的起源很可能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此外,动物群中林灌和草地型动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又反映当时可能是森林退缩、林灌和草地扩大的生态环境,对应于相对干旱的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崇左 木榄山智人洞 亚洲象 晚更新世早期 长鼻类演化
原文传递
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武 金昌柱 吴新智 《中国基础科学》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及演化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根据可靠的年代数据,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在4万年前左右。由于多数在东亚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年代不确定,学术界对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距今4—10万年前的具有现代... 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及演化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根据可靠的年代数据,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在4万年前左右。由于多数在东亚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年代不确定,学术界对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距今4—10万年前的具有现代人类解剖特征的早期现代人有争论。本文的研究报道了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的一件11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和两枚牙齿化石。形态分析显示这件下颌骨已经呈现一些现代人的典型特征,包括较明显的颏三角、联合结节、中央脊、颏前窝、联合部前面弯曲、下颌联合倾角超过90°等,但这些特征的表现程度很弱。另一方面,崇左下颌还具有一些相对原始的特征,包括下颌体比较粗壮及较明显的下横圆枕。与迄今发现的早期现代人相比,崇左下颌比较原始,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镶嵌特点(mosaic),在形态上似乎代表一种古老型智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类型(transitional type)。崇左下颌骨的年代及形态特点提示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比以往的认识至少要提早6万年。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起源 早期现代人 智人洞 人类化石 古人类学
原文传递
作者、文本与语境:当代汉学对“知人论世”观的方法论省思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西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7,31,共17页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知人论世"观进入现代理论视野与跨文化的语境时遭遇了新的挑战。这一批评观提出了作者、文本与语境三要素及其内在一致性,当代汉学的研究实践体现出对此问题的开放性探究:"作者"... 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古代文论遗产,"知人论世"观进入现代理论视野与跨文化的语境时遭遇了新的挑战。这一批评观提出了作者、文本与语境三要素及其内在一致性,当代汉学的研究实践体现出对此问题的开放性探究:"作者"概念本身具有多重范式指向,需从多元作者及其运作的维度来观察古典作者的观念、功能与效用;作者定位的困难与"文本"生成的复杂密切相关,应注重文本在共时与历时双重维度上的流变;相应地,"语境"不仅是多重与动态的,而且同样具有"文本性",总是处在与文本阐释互为循环的重构中。通过释放"知人论世"观三项要素各自的复杂性,相对单一的传统方法裂解出丰富多维的探讨向度,为重访早期中国古典文献带来了问题意识与方法论上的调整契机;同时,这一省思也映现出中国传统学术话语自身秩序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当代汉学 作者 文本 语境 方法论
原文传递
传薪有斯人——论张晓林的小说集《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
18
作者 吕东亮 《郑州师范教育》 2020年第6期76-77,80,共3页
张晓林的小说《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以志人小说的笔法叙述民国河南书法家的传奇故事,读来引人入胜。小说作者的文献功夫较为扎实,学术意识也比较强。小说对于民国中原士人之风骨、中州书法之传承、中州社会之现代嬗变的轨迹... 张晓林的小说《书法菩提:民国河南书法人物志》以志人小说的笔法叙述民国河南书法家的传奇故事,读来引人入胜。小说作者的文献功夫较为扎实,学术意识也比较强。小说对于民国中原士人之风骨、中州书法之传承、中州社会之现代嬗变的轨迹的呈现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人小说 学术意识 文人品格 书法传承
原文传递
買地券中"誌認"一詞考釋及相關問題研究
19
作者 常麗麗 鄧章應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43-251,共9页
本文從語境和語例入手,結合已有研究探明了買地券中"誌認"一詞的詞義和理據,認爲"誌"和"認"都有"辨識認定"義,"誌認"是同義複詞,意爲"經過辨識後,認定某物屬於自己".在此... 本文從語境和語例入手,結合已有研究探明了買地券中"誌認"一詞的詞義和理據,認爲"誌"和"認"都有"辨識認定"義,"誌認"是同義複詞,意爲"經過辨識後,認定某物屬於自己".在此基礎上,對買地券中被校理者释讀爲"誌訝""妄仍""庶忍"的三個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文獻 買地券 詞語考釋 誌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