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学批评与“望溪学问”王国的形成
1
作者 王思豪 谢婉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36-51,共16页
方苞治史心得有三:一是“融会经传”,多引五经及《左传》内容,采用“以经传证解史”“以史证解经传”,以及“经传与史互证互解”三途,阐释《史记》《汉书》,开“义法”由经至史一路,并为“义法建构”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对“义法”进行建... 方苞治史心得有三:一是“融会经传”,多引五经及《左传》内容,采用“以经传证解史”“以史证解经传”,以及“经传与史互证互解”三途,阐释《史记》《汉书》,开“义法”由经至史一路,并为“义法建构”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对“义法”进行建构,完成“义法”思想由经到史的转换,又通过编《古文约选》《钦定四书文》,使“义法”思想由史转化到古文、时文,铺就“经传义法”“史之义法”“文之义法”三层次。又以“法随义变”的灵活处理方法,将义法“生命化”,并上继前朝,以“雅洁”丰富“义法”,在评史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义法”思想体系。三是秉承太史公“互见”立言之奥秘,倾其一贯之思,而坚守正统,其立场在宋学,但其精神维系桐城文脉,可资汉学。方苞的史学批评,是“望溪学问”之中“经—史—文”治学实践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融会经传 义法 《史记》 《汉书》
下载PDF
论方苞的韩欧文之辨
2
作者 李三卫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8,24,共5页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 作为桐城派早期出色的文学理论家,方苞深入论析了唐宋古文代表人物韩愈和欧阳修的创作成就。他认为,韩愈和欧阳修是唐宋古文成就最高的两家,但他对韩、欧之文的定位和评价则差别很大:韩文建立在研经体道和求正去伪的学术基础上,继承《史记》以来的“义法”精髓,达至“雅洁”之境;欧文虽纡余美秀,笔法圆融,却学古未深,“义法”有疵。方苞对韩欧文的辨析是以“义法”和“雅洁”为衡文标准重新界定唐宋八大家历史地位的结果,对之后桐城派文学创作影响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韩愈 欧阳修
下载PDF
汉代遣册名物“䈕”与“缯方缇”合证
3
作者 范常喜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3-14,124,共13页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遣册所记名物“䈕”不应读作“箪”,当照本字“䈕”解为竹器,与墓中出土盛放泥“半两”钱的竹篓相对应。这种竹器因附有两耳用于提挈,故名为“䈕”。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所记“盛粟䈕”之“䈕”亦是此物。江苏连云港尹湾...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遣册所记名物“䈕”不应读作“箪”,当照本字“䈕”解为竹器,与墓中出土盛放泥“半两”钱的竹篓相对应。这种竹器因附有两耳用于提挈,故名为“䈕”。长沙走马楼西汉简所记“盛粟䈕”之“䈕”亦是此物。江苏连云港尹湾六号西汉墓出土遣册木牍所记“缯方缇”之“缇”也应当读作“䈕”,指盛放墓主人生前所用文具的竹器。由于此处的“缇(䈕)”为方形,与一般的圆形“䈕”有别,同时其外又裱有一层缯帛,故以“缯方缇(䈕)”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遣册 尹湾汉墓 缯方缇
下载PDF
“狂夫”作为语词的内涵变化及文化意义
4
作者 叶昊宇 吴程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16-121,共6页
《汉书·晁错传》载“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根据现存文献,我们知道“狂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方相氏”职守,有“狂夫四人”,此“狂夫”是文化仪式中巫觋的辅助人员。在礼乐文化时代,“狂夫”还是“楚狂接舆”式的有极高文... 《汉书·晁错传》载“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根据现存文献,我们知道“狂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方相氏”职守,有“狂夫四人”,此“狂夫”是文化仪式中巫觋的辅助人员。在礼乐文化时代,“狂夫”还是“楚狂接舆”式的有极高文化素养和人格追求的文化精英。同时还出现了纯粹贬义的“狂夫”。到了秦汉时代,“狂夫”一词随着晁错的使用,发展出了臣子自谦自贬为“狂夫”的含义。这些内容丰富了“狂夫”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夫 《汉书·晁错传》 方相氏 楚狂接舆
下载PDF
秦汉时期方术、方士与政治文化之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静 梁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3,共5页
秦汉时期的方术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社会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在历次的政治斗争中,方术或成为统治者愚弄朝野的工具,或成为野心家问鼎皇权的借口。由... 秦汉时期的方术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社会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在历次的政治斗争中,方术或成为统治者愚弄朝野的工具,或成为野心家问鼎皇权的借口。由于方术具有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重要的政治作用,所以一批又一批的方士应运而生,他们又利用方术混世谋生,提高社会地位,跻身上流社会。秦汉时期的方术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人文精神,尤其对道教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方术 方士
下载PDF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对伤寒学的贡献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星平 肖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6,共2页
方有执力主错简重订,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则以太阳为纲,而太阳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将风寒中伤营卫之说提到整个伤寒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来认识,深刻地提示了伤寒病的发病、传变、转归的规律,这是对伤寒学的发挥。
关键词 方有执 《伤寒论条辨》 伤寒学
下载PDF
夏商周与山东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 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解决的是年代学问题 ,因此 ,当时讨论的考古文化只涉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和北京等地区 ,山东不在其列。但从历史学角度看 ,山东古文化实与夏商周王朝关系密切。在夏王朝时期 ,其主要的附属方国穷、寒浞等均在山东。商王朝时期 ,商王南庚、阳甲曾都于奄 ,据考证 ,当时的奄就在山东兖州、滕州一带。据甲骨文记载 ,商末帝辛时曾“征夷方” ,结合青铜器铭文可知其具体路线为兖州———新泰———青州———潍坊。西周时期 ,山东有许多重要封国 ,齐国、鲁国之外 ,还有纪国、莱国、滕国等等。到了春秋时期 ,各地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开始疏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夏商周断代工程 奄国 诸侯国 夷夏关系
下载PDF
端方与清末的满汉政策 被引量:6
8
作者 翟海涛 王建华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清末满汉矛盾日益激化 ,排满成为革命派进行舆论动员的口号。端方作为具有革新思想的清廷大吏 ,充分认识到满汉矛盾的巨大危害 ,对消除满汉畛域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为加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清末 满汉畛域 端方
下载PDF
端方与清末满汉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4
9
作者 翟海涛 何英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76,共5页
清末满汉矛盾日益激化,排满成为革命派进行舆论动员的口号。端方作为具有革新思想的清廷大吏,充分认识到满汉矛盾的巨大危害,对消除满汉畛域提出了系统的建议,为加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清末 满汉矛盾 端方
下载PDF
汗宁方颗粒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汗证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建和 吴亦之 +4 位作者 谢海波 曾英 王敏 钟声 皮淼 《中医药导报》 2012年第4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汗宁方颗粒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汗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PCI术后气阴两虚型汗证的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汗宁方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阿托品,治疗1周后,评定... 目的:探讨汗宁方颗粒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汗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PCI术后气阴两虚型汗证的12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汗宁方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硫酸阿托品,治疗1周后,评定其临床疗效,并检测全血真性胆碱酯酶(AchE)含量。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中显效率达63.3%,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0%及65.0%(P<0.01)。两组日汗出时间、日汗出量及Ach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汗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汗宁方颗粒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汗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汗出的客观指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宁方颗粒 冠心病PCI术后 汗证 气阴两虚夹热型 全血真性胆碱酯酶
下载PDF
《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立萍 李然 +1 位作者 梁茂新 任艳玲 《中药与临床》 2012年第1期31-32,共2页
基于古代方剂数据挖掘系统,梳理了《普济方》对《伤寒杂病论》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情况,并对考察结果予以分析,旨在为临床对经方核心药物及药对配伍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关键词 《普济方》 《伤寒杂病论》 药对配伍
下载PDF
汉宋之争与《四库全书总目》的修撰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园园 许超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8期90-96,共7页
自《四库全书》修成以来,关于《四库》馆内的汉宋之争时有论及,多认为《四库》馆为"汉学之大本营",《四库全书总目》亦为汉学之体现。然若以翁方纲和姚鼐为中心,可以发现,为学偏向义理的学者在《四库》馆内通过"正面对抗... 自《四库全书》修成以来,关于《四库》馆内的汉宋之争时有论及,多认为《四库》馆为"汉学之大本营",《四库全书总目》亦为汉学之体现。然若以翁方纲和姚鼐为中心,可以发现,为学偏向义理的学者在《四库》馆内通过"正面对抗"和"迂回坚持"两种途径坚持己见。以纪昀为代表的总纂官并没有对由宋学家撰写的、偏向宋学的提要予以批判,从思想的角度说,并没有予以根本改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汉宋之争 翁方纲 姚鼐
下载PDF
端方:一个满族官员的民族主义及其政治取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迟云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共7页
20世纪初,端方等官员对国际格局的认识已不止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已面临瓜分境地;在此关头,惟有努力改革,方可自强。在国内复杂的民族关系上,端方既认同各族群统一的中国,又希望保持大清朝的统治... 20世纪初,端方等官员对国际格局的认识已不止是"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是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已面临瓜分境地;在此关头,惟有努力改革,方可自强。在国内复杂的民族关系上,端方既认同各族群统一的中国,又希望保持大清朝的统治,他主张平满汉畛域,融合国内各民族。端方的主张和认识,显示了中国政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方 民族主义 清末新政 平满汉畛域
下载PDF
神话与政治——以东汉以来徽州方仙翁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希勤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东汉歙县的方储是徽州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神话。这些神话无一例外都是对当时政治的附会与隐喻,反映了民间的政治批评声音。如汉代的乘鹤神话批评东汉祥瑞政治,唐代的只履和血湖神话批评武则天政治,宋元的... 东汉歙县的方储是徽州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历史上出现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神话。这些神话无一例外都是对当时政治的附会与隐喻,反映了民间的政治批评声音。如汉代的乘鹤神话批评东汉祥瑞政治,唐代的只履和血湖神话批评武则天政治,宋元的鞭死人和归葬神话批评两宋皇权政治,清代的忌辰神话批评康雍乾政治等。方仙翁神话的重要资料《开国公家世行实》证明是元代以来的伪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政治 东汉以来 徽州 方仙翁
下载PDF
论东汉末年传统才性观的危机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昆生 张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才性问题作为汉末探寻理想人物素质标准的公众话题,历史渊源久远。它在汉武帝时期因董仲舒人性论对政治人物的设想而深化,并因汉末士大夫、太学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社会冲突体现了传统才性观的危机而诱生对传统才性观与现实矛盾的理论... 才性问题作为汉末探寻理想人物素质标准的公众话题,历史渊源久远。它在汉武帝时期因董仲舒人性论对政治人物的设想而深化,并因汉末士大夫、太学生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社会冲突体现了传统才性观的危机而诱生对传统才性观与现实矛盾的理论思考,使政治问题上升为思想界中的哲学问题。才性问题在作为政治问题的表象背后,蕴含了思想文化的深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年 传统才性观 社会冲突 深层次意义
下载PDF
论清代嘉道之际的汉宋之争与汉宋兼采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帆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4-131,共8页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汉、宋两学关系问题是一重要问题,到清代嘉庆、道光之时尤为引人注目。围绕这一问题,时人聚讼纷纭,其中以江藩、方东树在各自著作中所表达的针锋相对的理念及其所引发的学术风波最具影响力。这固然标志着所谓“汉...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汉、宋两学关系问题是一重要问题,到清代嘉庆、道光之时尤为引人注目。围绕这一问题,时人聚讼纷纭,其中以江藩、方东树在各自著作中所表达的针锋相对的理念及其所引发的学术风波最具影响力。这固然标志着所谓“汉宋之争”已达高潮,同时它也说明这一时期学术格局有所变化,即汉学虽仍居主导,但宋学的空间已越来越大。宋学空间的得以扩大,与当时学界存在的汉宋调和、汉宋兼采之风密不可分,汉学家与宋学家之间既相互贬抑,又彼此调和,兼采对方之长为己所用。这一切,预示着学术嬗变的契机已显现,学术演进将有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宋之争 汉宋兼采 江藩 方东树 阮元
下载PDF
沈从文: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洪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14,共5页
沈从文创作初期 ,苗族形象作为“他者”和“异类”进入沈从文的作品。其后 ,他取苗族本位立场 ,写出了一系列浪漫的苗族传奇 ,把苗族文化作为他笔下湘西世界的存在依据和支撑 ,并演绎了苗汉文化之间丰富而有张力的对话与冲突。 193 3年... 沈从文创作初期 ,苗族形象作为“他者”和“异类”进入沈从文的作品。其后 ,他取苗族本位立场 ,写出了一系列浪漫的苗族传奇 ,把苗族文化作为他笔下湘西世界的存在依据和支撑 ,并演绎了苗汉文化之间丰富而有张力的对话与冲突。 193 3年以后 ,沈从文逐渐放弃了苗族立场 ,苗汉文化二元对立的格局解体 ;他上升到全体的“中华民族”的高度 ,力图对近代以降 ,文化守成主义思潮中滋生的本土立场和民族意识进行诗性的概括和整合 ;“匿名”借用了苗族资源后 ,他在《边城》中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三十年代末及四十年代 ,在战争背景中 ,沈从文以主体投入其中的方式思考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从下层民众、自然及沉思者的内心找到“生命”的能量 ,为民族和国家的浴火重生提供精神资源 ,对“中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汉冲突 民族身份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西汉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卫民 刘江伟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22,共7页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西汉时期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认为,巫蛊之祸是西汉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尖锐的产物,不仅给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造成巨大影响,致使汉武帝探索治国理念付出了重大代价,同时危害了西汉时期学术思... 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西汉时期巫蛊之祸发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认为,巫蛊之祸是西汉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尖锐的产物,不仅给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造成巨大影响,致使汉武帝探索治国理念付出了重大代价,同时危害了西汉时期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巫蛊之祸 汉武帝 宫廷争斗
下载PDF
19世纪后期台湾的山地社会与“开山抚番”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翔鹤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1期33-39,共7页
清代前中期的台湾,清政府(中央与地方政府)无法解决“番害”问题,以“隔绝番汉”的策略把它掩起来,实际上问题还是存在的。晚清,在“开山抚番”与樟脑生产中,这个问题重新又爆发出来。因汉人深入山地,不断侵占山地土著生存、活动空间,... 清代前中期的台湾,清政府(中央与地方政府)无法解决“番害”问题,以“隔绝番汉”的策略把它掩起来,实际上问题还是存在的。晚清,在“开山抚番”与樟脑生产中,这个问题重新又爆发出来。因汉人深入山地,不断侵占山地土著生存、活动空间,并与山地土著直接交易,产生军火走私等问题,汉“番”冲突比清初激烈许多。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虽采取“开山抚番”政策,但长期的“隔绝番汉”政策所形成的后果,并无法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汉“番”冲突 樟脑业 隘垦
下载PDF
少数民族区域文化与汉文化空间整合的总体特征解析——以云南沿边少数民族区域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方远平 陈忠暖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年第1期34-41,共8页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 ,汉文化深刻影响着各少数民族文化 ,但在不同的民族地区 ,其影响的程度、内容与机制均有不同表现。从空间角度出发 ,在民族文化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通过对问卷统计分析与定性解释相结合 ,概括得出汉文化与云南沿边少...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 ,汉文化深刻影响着各少数民族文化 ,但在不同的民族地区 ,其影响的程度、内容与机制均有不同表现。从空间角度出发 ,在民族文化调查问卷的基础上 ,通过对问卷统计分析与定性解释相结合 ,概括得出汉文化与云南沿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与冲突的总体程度倾向于融合、文化冲突与融合点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文化冲融的具体文化特性等四大特点 ,并从历史的、文化发展水平、民族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汉文化 融合 空间格局 云南沿边地区 区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