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1
作者 黄昌杰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 连词“而”是一个高频虚词,当它连接两个动词性词语VP_(1)、VP_(2)时,用法较为复杂。根据两个VP之间的句法语义关系,《庄子·内篇》中的“VP_(1)而VP_(2)”结构可以分析为四种类型:连谓、偏正、联合、紧缩。“NP之VP”结构在《内篇》中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结构助词“之”置于主谓结构“NP+VP”中间,形成体词性偏正结构“NP之VP”,相当于现代汉语“NP的VP”。该结构在句法上只能分布于主、宾位;在语义上不具有独立性,是谓语核心动词的论元成分;在语用上具有指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VP_(1)而VP_(2)” “NP之VP” 连词 “而” 结构助词 “之”
下载PDF
《史记》中“而”的几种篇章语用功能和标记作用
2
作者 张雨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16-122,共7页
“而”在《史记》中作为语用方式有3种类型,其有别于一般的连词“而”,展现出更多功能词的面貌。与常见的连词“而”相比,在某些语境下“而”可用于凸显主观性评价,增强前后文意对比;也可以引介、串联先后两处隐藏因果关联的事件;还可... “而”在《史记》中作为语用方式有3种类型,其有别于一般的连词“而”,展现出更多功能词的面貌。与常见的连词“而”相比,在某些语境下“而”可用于凸显主观性评价,增强前后文意对比;也可以引介、串联先后两处隐藏因果关联的事件;还可以提点、编排不同的独立事件,起到铺陈叙事的效果。从功能上看,一般的连词“而”侧重于句法手段,这些特殊的“而”突出的是语用手段,应将其视为一类特殊的标记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而” 语用功能 标记手段
下载PDF
談清華簡中“倒山”形字
3
作者 李松儒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2期188-193,256,共7页
清華簡中多次出現“倒山”形的字、或從“倒山”形的字,該字的釋讀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釋。本文對清華簡《芮良夫毖》中“君子而受柬”相關句子進行了解釋,對其中“倒山”形字的釋讀進行了梳理。以往學者或從押韻的角度認爲“倒山”形字... 清華簡中多次出現“倒山”形的字、或從“倒山”形的字,該字的釋讀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釋。本文對清華簡《芮良夫毖》中“君子而受柬”相關句子進行了解釋,對其中“倒山”形字的釋讀進行了梳理。以往學者或從押韻的角度認爲“倒山”形字應釋爲“覆”,現在由“䢐”字的識出,可看出釋“覆”是有問題的。結合相關寫法與辭例,《芮良夫毖》中的倒山形的字應釋爲“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華簡 芮良夫毖 君子而受柬
下载PDF
“从而”、“因而”的功能差异及其历时解释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小军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6,共7页
"从而"、"因而"在语义、句法功能上存在差异,"因而"倾向于表达因果关系,"从而"倾向于表达目的关系;"从而"要求前后句法成分的行为主体一致,其后是动词性结构。"从而"、&qu... "从而"、"因而"在语义、句法功能上存在差异,"因而"倾向于表达因果关系,"从而"倾向于表达目的关系;"从而"要求前后句法成分的行为主体一致,其后是动词性结构。"从而"、"因而"都是从跨层非短语结构词汇化为连词的,语境相似,不过"因而"受到了"因"等词语用推理的影响,随着语言使用的分工,"因而"在语义、句法上显现出与"从而"的诸多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而 因而 功能差异 词汇化
下载PDF
古汉语主谓间“而”字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方有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5-149,共5页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 ,虽都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 ,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 ,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 +而 +谓”可以使用于... 语法学者对古汉语主谓间的“而”字有多种解释 ,虽都有一定道理 ,但都存在不足。从历史发展看 ,这种“而”原是个复指代词 ,在上古汉语右行结构和复指淡化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单纯的不承载任何意义的连词。由于“主 +而 +谓”可以使用于多种句法位置 ,一部分“而”分化为假设、转折、承接等连词 ,也有一部分仍是单纯连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间 "而"字 复指代词 功能分化 连词
下载PDF
表示对比的连词“而” 被引量:5
6
作者 严丽明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89-94,共6页
传统上一直认为表示转折是"而"的语法意义之一,本文结合对比和转折两个语义关系范畴的区别性特征,对该用法中"而"的句法及语义特点进行了重新分析,认为其语法意义是表示对比。转折关系语段和"而"所标记... 传统上一直认为表示转折是"而"的语法意义之一,本文结合对比和转折两个语义关系范畴的区别性特征,对该用法中"而"的句法及语义特点进行了重新分析,认为其语法意义是表示对比。转折关系语段和"而"所标记的关系语段在前后项的意义均衡性、前后项语义内容的对等不兼容性及主要表达功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当对比前项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推出与对比后项构成反对关系的蕴涵时,对比关系具有转化为转折关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 转折 并行 串行
下载PDF
“子产而死”“富而可求”类句子的语义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祝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子产而死""富而可求"等句子在句法关系上是"主而谓"结构,但从语义表达看,"而"仍然是连词,其前的"子产""富"等体词发生了陈述化。一是体词性成分自身的语义基础,"而&... "子产而死""富而可求"等句子在句法关系上是"主而谓"结构,但从语义表达看,"而"仍然是连词,其前的"子产""富"等体词发生了陈述化。一是体词性成分自身的语义基础,"而"前名词多是类名成分或"类化"成分,在语义上都凸显了"类"意义。二是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话题性"主语总是隐含了"像似类"等动词引进话题,因而具有一定的陈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而谓 陈述化 类化
下载PDF
《诗经》“而”字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秀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27-129,共3页
"而"在《诗经》中共出现57处,有代词、动词、语助词、连词、词尾等多种用法,详细分析"而"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以及先秦的文献典籍。
关键词 《诗经》 “而” 代词 动词 语助词 连词
下载PDF
“星陨如雨”新解 被引量:2
9
作者 曾丹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6,共2页
“星陨如雨”中的“如”当训为“像,如同”,而非并列连词“而”。
关键词
下载PDF
古汉语“主·而·谓”结构论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解植永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4-37,共4页
本文从语法功能与语义关系、性质与作用、来源与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古汉语“主·而·谓”结构作了全面分析,认为“主·而·谓”结构具有一般主谓结构的语法功能与语义关系,仍是主谓关系性质。“主·而·谓”结构... 本文从语法功能与语义关系、性质与作用、来源与发展等几个方面对古汉语“主·而·谓”结构作了全面分析,认为“主·而·谓”结构具有一般主谓结构的语法功能与语义关系,仍是主谓关系性质。“主·而·谓”结构中的“而”是连词,起强调凸显主语的作用,它并不是由代词“而”虚化来的。“主·而·谓”结构的出现是说话人有意识的运用,它的出现高峰是在上古前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而·谓”结构 “而” 性质 作用 来源
下载PDF
《论语》中连词“而”的用法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书杰 《殷都学刊》 201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论语》中的"而"绝大多数是连词。作为连词"而",最基本的语法功能是连接两项述语成分。"而"字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具有多种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是由上下文决定的,不是"而"来承担的。
关键词 《论语》 连词 语义关系 语法功能
下载PDF
《庄子》中“而”字用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本龙 梁姣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quo... 先秦散文《庄子》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上古汉语用词的特点,其中的"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亦用作助词和代词。用作连词主要连接词与短语、短语和短语,可表达并列、承接等10种语法意义。其余还有由"而"组成的"而况""而今""然而""俄而"等几个复音词。《庄子》中"而"的一些用法非常特殊,一些用法已经逐渐消失,一些还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代词 助词 连词 复音词
下载PDF
“时而”的词汇化和特异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红妮 《励耘语言学刊》 2008年第1期186-199,共14页
副词“时而”原本是“副词+连词”的非句法结构,先秦即已出现连用,因句法、语义等的变化跨界融合成词,清代突然成词并出现迭用格式“时而……时而”。这反映了词汇化的一般规律;但“时而”的成词同时还受到“有时而……有时而”格... 副词“时而”原本是“副词+连词”的非句法结构,先秦即已出现连用,因句法、语义等的变化跨界融合成词,清代突然成词并出现迭用格式“时而……时而”。这反映了词汇化的一般规律;但“时而”的成词同时还受到“有时而……有时而”格式的影响,而与“时……时”“有时……有时”格式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时而”成词过程中的特异性。词汇化不都是单个、孤立、规则的现象,有的可能是一批、一类、甚至整个词汇系统间的相互系联、调整、互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而” 词汇化 特异性 “有时而……有时而” 词汇系统
下载PDF
古汉语主谓之间“而”的作用与来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解植永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5-57,共3页
本文针对学界既有观点,就古汉语中主谓之间“而”字的作用与来源问题展开讨论,认为“而”的作用在于强调突显主语,它不是从代词“而”虚化来的,而是从名词“而”假借来的。
关键词 “主+而+谓”结构 “而” 作用 来源
下载PDF
试析《祖堂集》中用于主谓之间的“而”
15
作者 鞠彩萍 朱文夫 《天中学刊》 2010年第3期99-102,共4页
《祖堂集》中的"而"可以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主要起凑足音节的作用。研究表明,这种用法的"而"是受汉译佛经的影响而非古汉语语法的残留,是为满足佛经文献特殊文体"四字一顿"的需要而添加的衬字。
关键词 《祖堂集》 “而” 凑足音节 汉译佛经
下载PDF
《说苑》对称代词研究
16
作者 颜丽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38-40,共3页
通过对汉代重要典籍《说苑》对称代词的定量定性分析,认为“汝”是最主要的对称代词,功能较为完备,主要做主语、宾语;“女”用例为仿古;“尔”主要做定语;“若”初现衰微;“而”代词用例仍旧很少。
关键词 《说苑》 对称代词
下载PDF
从句法规律辨《墨子》“籍设而亲”句“而”非代词
17
作者 张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5期5-10,共6页
《墨子·鲁问》"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句中"而",多被看作第二人称代词,修饰名词"亲"。该句中"而"仍当是连词,连接动词"籍设"与后续"NP+VP"假设成分,表达语义上前... 《墨子·鲁问》"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句中"而",多被看作第二人称代词,修饰名词"亲"。该句中"而"仍当是连词,连接动词"籍设"与后续"NP+VP"假设成分,表达语义上前者对后者的修饰关系,即说明后者为虚拟事件,而非真实事件。这一用法与《墨子·鲁问》另外2例"籍而"、2例"籍设而"用法保持一致,是《鲁问》篇中"籍""籍设"尚未发展成为独立连词时的句法规律。将"籍设"简单看作假设连词,将"而亲"释为"你的父母亲",是受"籍设"语义虚化影响而忽略其句法上仍是动词的事实所导致的不当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籍设而亲 句法规律 “而”
下载PDF
夸父“道渴而死”新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闰吉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2-84,共3页
学界对《山海经》中"夸父逐日"神话中的"道渴而死"都毫无例外地理解为"在半途上就渴死了",但这样的理解与《山海经》两处提到应龙杀夸父相矛盾。其实,这里的"死"字通"尸",其义和孔... 学界对《山海经》中"夸父逐日"神话中的"道渴而死"都毫无例外地理解为"在半途上就渴死了",但这样的理解与《山海经》两处提到应龙杀夸父相矛盾。其实,这里的"死"字通"尸",其义和孔子所说的"寝不尸"的"尸"一样,是横躺下来歇息的意思。这不仅有诸多的语言事实可以为证,且还有许多神话、民间故事等文化依据。从古巴比伦、古印度及中国其他民族类似神话,到夸父民间传说都可印证逐日者只是停下来歇息睡觉这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父逐日 道渴而死 《山海经》 神话传说 “死”字ex
下载PDF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对文言虚词“而”的研究
19
作者 刘亚辉 《河池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32,共5页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28年所著《汉语札记》是目前已知最早对汉语文言虚词"而"进行语法描写的著作。该书比较全面地对"而"的词性、语法意义、两端意义关系以及常用组合进行了描写。研究表明,《札记》很有可能... 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于1728年所著《汉语札记》是目前已知最早对汉语文言虚词"而"进行语法描写的著作。该书比较全面地对"而"的词性、语法意义、两端意义关系以及常用组合进行了描写。研究表明,《札记》很有可能参考过元代卢以纬《语助》和清代袁仁林《虚字说》,是西方语言学素养与汉语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若瑟 汉语札记 文言虚词 “而”
下载PDF
释“闭”
20
作者 董守志 王统尚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211-218,共8页
“闭”的本义是“给门户上门闩”,即“插上门”之义。“外户而不闭”的意思是:“(外出的时候)从外面把门扇合上(为了防止灰沙进入屋内);(在家的时候)只从里面把门关上,不用门闩插门(因无盗贼可防)。”“夜不闭户”的意思是“... “闭”的本义是“给门户上门闩”,即“插上门”之义。“外户而不闭”的意思是:“(外出的时候)从外面把门扇合上(为了防止灰沙进入屋内);(在家的时候)只从里面把门关上,不用门闩插门(因无盗贼可防)。”“夜不闭户”的意思是“夜间只把门关上,不用门闩插门睡觉,因为民风淳朴,无盗窃乱贼可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户而不闭 夜不闭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