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
谷鹏飞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2
|
贵州台江革一黔东统杷榔组沉积环境初探 |
达扬
彭进
赵元龙
马海涛
谷雨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3
|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译学审思——“反向格义”抑或“中西会通” |
潘琳玲
朱守信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4
|
格义的再现: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之建构 |
喻中
|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5
|
“格义”之法与中国比较文学——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范式研究 |
陈义海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6
|
义解:移花接木——中国佛教阐释学研究 |
周裕锴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7
|
“格义”:唐代景教的传教方略——兼论景教的“格义”态势 |
刘振宁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8
|
《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英译对比研究——以涂经诒译本与李又安译本为例 |
荣立宇
王洪涛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9
|
格义之学的兴衰及其佛学背景的演变 |
哈磊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0
|
假玄立论 以无为归——释道安佛学思想探微 |
韩国良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1
|
后格义时代的译释现象研究 |
刘华文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1
|
|
12
|
会通与格义——辜鸿铭儒经英译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
姚志奋
|
《天中学刊》
|
2011 |
1
|
|
13
|
支遁诗文援《易》解佛探幽 |
吴章燕
|
《阴山学刊》
|
2013 |
1
|
|
14
|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
谷鹏飞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5
|
论“有无”:早期佛学与道家思想之格义 |
程林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11 |
0 |
|
16
|
“附会”、“格义”:《圣经》汉译的跨文化策略 |
何文静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7
|
辜鸿铭儒经英译中格义策略的伦理审视 |
姚志奋
|
《天中学刊》
|
2012 |
0 |
|
18
|
“生而平等”和“本性平等”:卢梭Born Equal观念的汉译 |
赵宏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16 |
0 |
|
19
|
宣威市格宜向斜南东翼北段宣威组煤层特征浅析 |
梁剑
|
《现代矿业》
CAS
|
2021 |
0 |
|
20
|
论佛经传译中的文化取向 |
俞晓红
|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