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斯威夫特小说《羽毛球》中的“父之名”
1
作者 吴轶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91-95,共5页
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象征界是一个法的世界,是结构人类生活的根本秩序,象征法则通过“父之名”宣讲律令,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羽毛球》中蒲兰提斯深信父亲所代表的男性主义象征秩序,但又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被象征界禁止的实在界这... 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象征界是一个法的世界,是结构人类生活的根本秩序,象征法则通过“父之名”宣讲律令,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羽毛球》中蒲兰提斯深信父亲所代表的男性主义象征秩序,但又情不自禁地产生回归被象征界禁止的实在界这一“最真之真”的激情,以及逃离“父之名”统治的渴望。然而面对实在界的不确定性和创伤性本质,他跟随快乐原则选择放弃知道真相,拒绝创伤的侵袭,选择保护“父之名”的合法地位,从而保护自身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之名 象征界 实在界
下载PDF
内在父亲: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蒲少华 刘玎 卢宁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7-1022,共6页
内在父亲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由象征性父亲、内化的父亲体验和父亲意象三成分构成。本文综合回顾内在父亲三成分的理论实质及其与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对... 内在父亲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由象征性父亲、内化的父亲体验和父亲意象三成分构成。本文综合回顾内在父亲三成分的理论实质及其与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对内在父亲理论的实证研究、跨文化研究、临床干预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父亲 象征性父亲 父亲意象 父子关系 父亲在位
下载PDF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象征主题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照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8-62,共5页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般被认为是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最为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同时该作也是为作家本人极为看重的。这篇"狄更斯式"的现实主义小说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作家通过毕司沃斯先生这一形象缅怀...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般被认为是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最为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同时该作也是为作家本人极为看重的。这篇"狄更斯式"的现实主义小说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作家通过毕司沃斯先生这一形象缅怀了自己父亲卑微的一生,而且通过主人公对于"房子"的孜孜追求表现了后殖民时代的印裔特立尼达人对于家园和身份认同的强烈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司沃斯 父亲 房子 后殖民 追寻 象征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青春期症候 被引量:2
4
作者 廖高会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42-45,共4页
网络文学的青春期心理症候,具体表现在排除孤独、寻找娱乐和尝试冒险的写作动机中,表现在超文本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的网络文学特征与好奇、叛逆、惰性等青春期心理特性的对应中,以及内容和修辞方面体现出来的叛逆性、情绪性、模仿性... 网络文学的青春期心理症候,具体表现在排除孤独、寻找娱乐和尝试冒险的写作动机中,表现在超文本性、多媒体性、交互性的网络文学特征与好奇、叛逆、惰性等青春期心理特性的对应中,以及内容和修辞方面体现出来的叛逆性、情绪性、模仿性、狂欢性、游戏性等。网络文学这种青春期心理症候与网络文学创作者的社会(群体)无意识相关,创作者通过象征性符号方式"弑父",并通过重塑网络文学"新英雄"而得以成长。而网络技术霸权与网络媒体相勾结导致网络文学青春期症候的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症候 动机 修辞 符号性“弑父” 市场化命运
下载PDF
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激活——对《雷雨》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童献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0-55,共6页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雷雨》 ,认为是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一次激活 ,曹禺说《雷雨》是自己的“蛮性遗留” ,以及他所描述创作中不由自主的状态 ,都符合原型理论关于原型及其激活的特征。《雷雨》所蕴涵的杀父娶母的原型既指它的...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雷雨》 ,认为是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一次激活 ,曹禺说《雷雨》是自己的“蛮性遗留” ,以及他所描述创作中不由自主的状态 ,都符合原型理论关于原型及其激活的特征。《雷雨》所蕴涵的杀父娶母的原型既指它的命运主题 ,又指它独特的形象构架。作为一部经典剧作 ,《雷雨》不是杀父娶母原型的简单翻版 ,而是一个变体 ,经由置换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原型 杀父娶母 置换
下载PDF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小儿崇拜”倾向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进桃 《红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鲁迅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小儿崇拜”倾向,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谴责了戕害小儿天性的父权父道和师者至尊的封建思想。他倡导“幼者本位;”,呼吁“救救孩子”,积极寻求“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小儿崇拜 小儿戕害 幼者本位 “人”之父
下载PDF
芒克“地下”诗歌的精神分析
7
作者 李遇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作为“白洋淀诗群”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芒克在 2 0世纪 70年代的“地下”诗作中虽然表现了一定的反抗精神 ,即“弑父”冲动 ,但主要是流露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文化心态。这种逃避心态在深层心理学的意义上可以归结为大地崇拜和乡村情结。
关键词 芒克 “地下”诗歌 “弑父”冲动 大地崇拜 乡村情结
下载PDF
推迟的约会
8
作者 王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73,共5页
玛利不断收到社会保障部门已经死亡的史密斯先生签名的来信,约定会面,可约会总被不断延迟。本文从拉康理论角度对琼斯的短篇故事进行了阐释。玛利开始处在镜像阶段,“这种主体结构性的摇摆不定”使她具有攻击侵略性;和大学生谈话时... 玛利不断收到社会保障部门已经死亡的史密斯先生签名的来信,约定会面,可约会总被不断延迟。本文从拉康理论角度对琼斯的短篇故事进行了阐释。玛利开始处在镜像阶段,“这种主体结构性的摇摆不定”使她具有攻击侵略性;和大学生谈话时,她开始认识到“父亲话语”;亲身经历朋友死亡后,她看清了母亲的想象世界。最后玛利进入了象征界,理解了能指符号的实质:所指的不断延迟。文章认为主体只有承认缺失,才能认清自我想象,接受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阶段 “父亲话语” 缺失 象征界 能指
下载PDF
英雄身前身后事——俄狄浦斯命运溯源
9
作者 李枫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5-26,47,共3页
本文以希腊神话为依据,对俄狄浦斯的悲剧根源和他命运的几个关键之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俄狄浦斯 杀父娶母 眼睛 父亲 荣耀
下载PDF
从精神寻父到文化杀夫——论张洁文本中男性形象的互文性
10
作者 王金霞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83-86,共4页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审美物象承载的审美意蕴都能跨越单一文本的界限,在其前其后的文本中找到投射的影子,并借助其他文本获得意义增殖。也就是说,一切艺术形象都具有承前启后、前后对接和相互渗透的功能。张洁文本中的男性...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审美物象承载的审美意蕴都能跨越单一文本的界限,在其前其后的文本中找到投射的影子,并借助其他文本获得意义增殖。也就是说,一切艺术形象都具有承前启后、前后对接和相互渗透的功能。张洁文本中的男性形象,共同铸成了一个异形同构、相互指涉的人物艺术画廊。这多个人物之间存有一种内在的互文互证性,从某个侧面折射出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从精神寻父到文化杀夫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寻父 文化杀夫 男性形象 互文性
下载PDF
经典之争:丧服制度与法律秩序 以汉唐之际的母杀父案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景风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57,共26页
在发生母杀父的人伦惨剧时,子女应当如何作为是困扰中国传统法律的难题。中国传统士大夫就这一问题的论争主要围绕着对《丧服》等经典的诠释展开。在"继母杀父"的案件中,孔季彦由"绝生母"推导出"绝继母"... 在发生母杀父的人伦惨剧时,子女应当如何作为是困扰中国传统法律的难题。中国传统士大夫就这一问题的论争主要围绕着对《丧服》等经典的诠释展开。在"继母杀父"的案件中,孔季彦由"绝生母"推导出"绝继母",而汉武帝从"继母如母"的经义本身得出继母身份的存废依据,魏晋丧服学家则进一步提出继母可能因失去配父之义而丧失母名,然亲生母子关系却不会断绝的观点。在"亲母杀父"的立法之争中,窦瑗立足于父系伦理,强调"父尊母卑",要求人子"为父绝母",控告母亲;封君义则站在孝子的服制立场上,认为子女对于父母的情感是相同的,理应保持缄默。后一观点的阶段性胜利使中国传统法有关母子关系的规定在父系家族伦理秩序中呈现出别样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杀父 丧服制度 继母如母 经典诠释 法律秩序
下载PDF
《致命女人》女装色彩符号对角色塑造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灿 张康夫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7期94-100,共7页
以《致命女人》服饰色彩符号及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主角服饰色彩的梳理和分析,归纳了服饰色彩符号在塑造角色形象及引导情节发展的独特作用。特别是采用不同时代的服饰色彩符号及色彩的心理符号表现人物的时代性及特定情绪起到了... 以《致命女人》服饰色彩符号及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主角服饰色彩的梳理和分析,归纳了服饰色彩符号在塑造角色形象及引导情节发展的独特作用。特别是采用不同时代的服饰色彩符号及色彩的心理符号表现人物的时代性及特定情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典型服饰及色彩符号的应用强化了故事发展的逻辑性,有效烘托和助推了剧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命女人 服饰色彩 符号
下载PDF
让父亲的“背影”转过身来——朱自清《背影》的符号意象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正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0-84,共5页
朱自清的《背影》,已成为中国文学及当代语文教育的经典之本。由它生发的种种信息几乎涉及了中国礼义文化和中西方父子冲突的各类主题。但在文本主旨的深度阐释上,却多从感性的情感层面去探究,从未把"背影"作为一个意象符号... 朱自清的《背影》,已成为中国文学及当代语文教育的经典之本。由它生发的种种信息几乎涉及了中国礼义文化和中西方父子冲突的各类主题。但在文本主旨的深度阐释上,却多从感性的情感层面去探究,从未把"背影"作为一个意象符号进行分析。通过用文学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背影"的能指和所指进行分别,认为"背影"不独是"我"眼中父亲背面形象的永恒定格,而是人间父爱特有的表达方式及天下父亲终其一生疼爱自己儿子的感情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影》 事实阅读 文本阅读 符号
下载PDF
感知时空·符号隐喻·权力抵抗——对《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叙事空间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然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围绕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安东尼展开,导演以安东尼的主观视角重建感知时空,并运用潜在的符号隐喻增加影片的混乱感。在这种混乱的时空中,主体安东尼对周围世界的权力抵抗是老人努力想要抓住生命、维护... 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围绕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安东尼展开,导演以安东尼的主观视角重建感知时空,并运用潜在的符号隐喻增加影片的混乱感。在这种混乱的时空中,主体安东尼对周围世界的权力抵抗是老人努力想要抓住生命、维护尊严的表现。这部影片把观众带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内心世界,触摸老人与社会、与他人、与生命的共振肌理,是一部具有突破性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时空 符号 权力
下载PDF
精神分析批评视野下的《活动变人形》研究
15
作者 廖应莉 严运桂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第2期26-30,共5页
王蒙的小说《活动变人形》成功塑造了倪吾诚和静珍这两个人物形象。小说人物塑造基于作家的现实生活原型,打上了作家现实生活的烙印。通过文本细读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切入,对这两个人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创痛。
关键词 《活动变人形》 弑父情结 自恋情结 自虐 他虐
下载PDF
生命轮回的永恒——探索《父与女》的符号象征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战俏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3X期197-197,共1页
动画短片《父与女》作为动画作品中的奇葩,在八分半钟的时间流淌中,以其朴素而平实的形式和深谙哲理的意识来阐释着人类最普通而又最神圣的"情感"和"成长"的"点点"与"面面",从而细腻的构造出... 动画短片《父与女》作为动画作品中的奇葩,在八分半钟的时间流淌中,以其朴素而平实的形式和深谙哲理的意识来阐释着人类最普通而又最神圣的"情感"和"成长"的"点点"与"面面",从而细腻的构造出一个名为"永恒"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短片《父与女》 符号设置 象征
下载PDF
对《就说是睡着了》主人公欲望的拉康式解读
17
作者 王丹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亨利·罗斯在他的名作《就说是睡着了》中以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一个犹太逆子的欲望追求。然而主人公的欲望追求最终化为一场空无甚至灾难。主体在犹太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二重父法中经历欲望的缘起与破灭,最终只是在象征界桎... 亨利·罗斯在他的名作《就说是睡着了》中以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一个犹太逆子的欲望追求。然而主人公的欲望追求最终化为一场空无甚至灾难。主体在犹太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二重父法中经历欲望的缘起与破灭,最终只是在象征界桎梏于重重的文化枷锁中,遭遇回归本真自我,追求自由意志的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象征界 父法 他者文化
下载PDF
神话言说的定式与演变--对国产神话动画片叙事的考察
18
作者 徐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神话言说的定式与演变,是创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更是社会历史隐蔽作用的结果。国产神话动画片里的“梦”,几乎都是黄粱一梦,用儒家思想来教化儿童不可妄想。一些改编自神话的动画片,延续了“禁止弑父”和“默许弑子”的传统。在... 神话言说的定式与演变,是创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更是社会历史隐蔽作用的结果。国产神话动画片里的“梦”,几乎都是黄粱一梦,用儒家思想来教化儿童不可妄想。一些改编自神话的动画片,延续了“禁止弑父”和“默许弑子”的传统。在国产神话动画里,英雄的塑造模式容易导致叙事艺术的停滞,还可能导致人们在现实中沉醉于“精神胜利”,回避切实解决问题。唯有平衡好民族性与当下性,因时制宜地改进神话的言说方式,才可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优质动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神话动画 神话叙事 无意识 弑父与弑子 神话修辞术
下载PDF
孝道中的经与权:从“晋侯杀其世子申生”谈起
19
作者 樊智宁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4-61,共8页
孝道是儒家基本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孝道有时会与其他价值产生矛盾,“晋侯杀其世子申生”就是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春秋》和《礼记》基于“亲亲”之义分别批评晋献公和申生。在汉儒看来在子女对孝道的践行中,“顺从父命”是守经... 孝道是儒家基本的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孝道有时会与其他价值产生矛盾,“晋侯杀其世子申生”就是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春秋》和《礼记》基于“亲亲”之义分别批评晋献公和申生。在汉儒看来在子女对孝道的践行中,“顺从父命”是守经,“反经为善”是行权,这是解决申生所遭遇伦理困境的方案。此外,宋儒误解汉儒以“反经”释“权”,提出“权只是经”“权亦是经”的观点,具体到孝道上使得行权消解于“顺从父命”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权 孝道 反经 父子之伦 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下载PDF
以反象征主义视角分析《天赋》中的父子镜像关系
20
作者 朱子薇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24年第2期89-99,共11页
在小说《天赋》中,弗·纳博科夫设立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父子与戈杜诺夫-切尔登采夫父子的对称人物结构。通过“父丧子”“子丧父”的镜像情节,作者对比了亚历山大·车尔尼雪夫斯基与费奥多尔·戈杜诺夫-切尔登采夫在面对“亲... 在小说《天赋》中,弗·纳博科夫设立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父子与戈杜诺夫-切尔登采夫父子的对称人物结构。通过“父丧子”“子丧父”的镜像情节,作者对比了亚历山大·车尔尼雪夫斯基与费奥多尔·戈杜诺夫-切尔登采夫在面对“亲人之死”时的不同抉择与思考。前者的悲剧根源在于不加限制地混淆幻想与现实,忽视客观世界的美好。而后者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弥补了现实缺憾,从而克服父亲之死带来的心理创伤。纳博科夫借此批判了象征主义的神秘化倾向,同时表达了艺术在“此岸”生活中的伦理意义。元小说的镜像结构使主人公费奥多尔的父子关系与纳博科夫本人的父子关系形成对照,纳博科夫同镜中的费奥多尔一样,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与失去父亲的悲剧性事件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弗·纳博科夫《天赋》象征主义 父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