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线图书搜索改变文献传播的人文景观 被引量:5
1
作者 林雅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122,共7页
随着图书文献被搜索引擎的巨量收录和传播,"图书搜索"概念已经开始以在线图书馆的形式出现,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献阅读的人文景观。人类阅读文化形态的这一转变,在文化上的意义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重估,例如文献拥有者权益的... 随着图书文献被搜索引擎的巨量收录和传播,"图书搜索"概念已经开始以在线图书馆的形式出现,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献阅读的人文景观。人类阅读文化形态的这一转变,在文化上的意义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重估,例如文献拥有者权益的认定、文献获取的方法、文献资源"合理使用"的界定、文献传递渠道的格局,以及数字化文献利用的文化意义。除了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外,推动这些重估的力量还涉及不同地域文化、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等。文章描述了这一文化转型的过程,并且认为,对在线图书搜索的是非得失,现在判断都为时过早。但是,图书在线搜索改变文献利用的人文现象是亟需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索引擎 图书文献 数字图书馆 在线图书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手段在绘画中的介入和边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6,共7页
在"诗画一律"思想的引导下,绘画的文学化成为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主要发展趋势。寄托比兴的文学思维方式开启了绘画托物言志、即物抒情的大门;题写于画上的诗文题跋又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画境,极大地加强了绘画形象表情达... 在"诗画一律"思想的引导下,绘画的文学化成为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主要发展趋势。寄托比兴的文学思维方式开启了绘画托物言志、即物抒情的大门;题写于画上的诗文题跋又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画境,极大地加强了绘画形象表情达意的能力。但是,不管是绘画思维的渗透,还是文字形式的介入都是以保持绘画的艺术独立性为前提的,绘画作为造型艺术"赋形传神"的审美目标决定了文学手段的运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文学化 边界
下载PDF
关于声乐演唱的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 被引量:2
3
作者 俞子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3期99-101,共3页
演唱者常常会把歌唱语言简单地理解为歌唱中的文字语言。实际上,歌唱语言应该是两个方面: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声乐教学中常常独立地理解这两者,尤其是对文字语言的歌唱性常常过于片面。本文就声乐演唱中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关系及相关... 演唱者常常会把歌唱语言简单地理解为歌唱中的文字语言。实际上,歌唱语言应该是两个方面: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声乐教学中常常独立地理解这两者,尤其是对文字语言的歌唱性常常过于片面。本文就声乐演唱中音乐语言和文字语言的关系及相关教学规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语言 文字语言 吐字咬字 歌唱的艺术性
下载PDF
多元论影响下的品牌翻译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福 李晓红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7-129,共3页
品牌的中英文互译需要以多种理论为指导,使之符合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才能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将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在品牌翻译中常用到的功能论、目的论、文化论和文学论等方法。
关键词 品牌翻译 功能论 目的论 文化论 文学论
下载PDF
雅克·朗西埃论“文学性”
5
作者 郑海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167,共7页
朗西埃用感性分配理论改造"文学性"这一术语,把"文学性"置于政治和文学联系的中心,将其定义为沉默文字的可用性或词语的过度。沉默文字不受控制的四处游历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也扰乱了文学的边界,这是文学性的民... 朗西埃用感性分配理论改造"文学性"这一术语,把"文学性"置于政治和文学联系的中心,将其定义为沉默文字的可用性或词语的过度。沉默文字不受控制的四处游历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也扰乱了文学的边界,这是文学性的民主政治,也是民主文学性的悖论。文学采取各种自我取消的方式对文学性的民主予以压制,这种博弈使得民主文学性的悖论成为文学的生产性矛盾,同时也使美学体制下的文学呈现为书写的不规则形态。文学向无限的可能性敞开,实现了再现诗学的规范言语与不合规的沉默言语之间不可能的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感性分配 词语的过度 沉默的言语
下载PDF
中西文学观念碰撞下的散文本体论
6
作者 张学君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4-69,共6页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文体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散文的尴尬地位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有关。审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发展,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都是在诗歌与古文(即散文)两大文体上做文章。西方的文体"三分法&quo... 在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发展过程中,散文的文体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散文的尴尬地位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有关。审视中国传统文体学的发展,可见:中国古代的文体分类都是在诗歌与古文(即散文)两大文体上做文章。西方的文体"三分法"(小说、戏剧和诗歌)传入中国后,中国文体学接受了"三分法",但将散文与其他三种文体并论,出现了东西合璧的"四分法"。在反思西方"文学性"内涵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情文俱胜"的角度,确认了中国散文的文体定位,即散文是以第一人称书写的非虚构的散体的抒情美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本体论 四分法 文学性
下载PDF
历史之文学维度
7
作者 赵志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4-118,共5页
历史经过"文学化"操作后,在虚构和真实两个维度上运行。前者主要是以历史为创作题材进行无限的艺术加工,完全成为历史文学作品,其代表类型主要是历史剧或历史小说等;后者主要是以历史真实为目的进行文学描述,被称为"非虚... 历史经过"文学化"操作后,在虚构和真实两个维度上运行。前者主要是以历史为创作题材进行无限的艺术加工,完全成为历史文学作品,其代表类型主要是历史剧或历史小说等;后者主要是以历史真实为目的进行文学描述,被称为"非虚构"类历史文学作品,其代表类型主要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等。同时,历史自身也存在着文学之维度,证明了历史在本质上等同于文学。历史与文学出现了多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文学化 历史虚构作品 历史非虚构类作品
下载PDF
文学化广告语言成因探析
8
作者 闵敏 《唐都学刊》 2005年第5期136-138,共3页
中国广告语言文学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走向繁荣与成熟,传统文化的影响、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广告活动的本质是形成文学化广告语言现象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理应清楚地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文学化 广告语言 形成要素
下载PDF
东晋文人的历史特征及其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群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75-77,共3页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名士政治 名士文化 文人阶层 历史特征 门阀政治 价值理性
下载PDF
试析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从《前赤壁赋》看
10
作者 陈志平 王秀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产物,更是作家文化品格的体现。通过对《前赤壁赋》的分析,探究了中国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指出苏轼具有的实用理性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情景交融的审美追求、"恒常&qu... 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形象反映的产物,更是作家文化品格的体现。通过对《前赤壁赋》的分析,探究了中国农业文化对苏轼文化品格的影响,指出苏轼具有的实用理性精神、"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情景交融的审美追求、"恒常"与"变易"的辩证思维等是受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结果,从而为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继承和发展民族新文化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赤壁赋》 农业文化 文化品格 苏轼
下载PDF
“内在于”时代的方式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从如何看《兄弟》看当下的文学观念
11
作者 张新颖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5-58,共4页
《兄弟》出版后,引发了激烈的批评。本文认为,《兄弟》是以"内在于"时代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时代的,由此而导致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和距离的调整,以及文学观念的调整。这种调整会引起不适应的反应,也为重新思考文学的一些基本... 《兄弟》出版后,引发了激烈的批评。本文认为,《兄弟》是以"内在于"时代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时代的,由此而导致文学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和距离的调整,以及文学观念的调整。这种调整会引起不适应的反应,也为重新思考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于”时代的方式 时代性的精神分裂 “文学化”
下载PDF
跨体系边界与跨历史实践——雅克·朗西埃的“文学性”
12
作者 臧小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3-68,共6页
本文自西方"文学性"之发端起探讨,进而阐释雅克·朗西埃的"文学性"所涉及的美学、诗学、政治、历史之间的跨体系边界之关联。本文论证之目的首先在于厘清朗西埃"文学性"概念之基础与变迁及其所代表... 本文自西方"文学性"之发端起探讨,进而阐释雅克·朗西埃的"文学性"所涉及的美学、诗学、政治、历史之间的跨体系边界之关联。本文论证之目的首先在于厘清朗西埃"文学性"概念之基础与变迁及其所代表的界限,以说明朗西埃的"文学性"经历了跨历史实践之后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政治 雅克·朗西埃 可感性分配
下载PDF
基于神彩论的书法品藻观念:从字势通感到文学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同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5,106,共9页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 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是神彩,与绘画品评中的"气韵"一样,都是源起于文学批评的观念。神彩,是在字势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植根于文学化的书法品藻体系。书法文学化,或谓之文人书法,其本质不在于书家的文化身份而在于文学的趣味和性情,是在文学中表达的哲思、文思、情思。"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书法因文学化而形成了中国艺术之所以中国的特有观念。传统书法品藻,"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形质因素从来不是第一位的。中国书法的艺术高度在于文学化,这既是对于书法历史的回望和总结,又是对今日和将来的书法创作和创新探索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的一个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品评 书法品藻 神彩 审美核心 字势通感 文学化
下载PDF
论卢前词及其词学观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运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6,共10页
卢冀野从新文学转向旧文学,更多的是受吴梅、于右任、易君左等人的影响。其交游经历以及环境突变又影响了词作风格的转变。早期词情婉转,典雅工整,然不免有模仿之痕;抗战时期,倡导以韵体文学发扬民族精神,词风一变为雄豪悲壮,《中兴鼓... 卢冀野从新文学转向旧文学,更多的是受吴梅、于右任、易君左等人的影响。其交游经历以及环境突变又影响了词作风格的转变。早期词情婉转,典雅工整,然不免有模仿之痕;抗战时期,倡导以韵体文学发扬民族精神,词风一变为雄豪悲壮,《中兴鼓吹》成为宣传抗战的有力文本。卢冀野的词学观念是抬高词体社会功能,让词承担起书写时代、鼓吹抗战的历史使命,途径就是借苏辛转移词坛风会。他模仿苏辛,以朴素的字面、坚实的技术,表达自然随性之情;同时"以曲为词",试图实现词曲互通,完成词体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冀野 《中兴鼓吹》 改革词体 转移风会
下载PDF
社会学王或社会学的政治?——论朗西埃对布尔迪厄的批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金羽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103,共1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思想家朗西埃对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系列批评,将后者塑造成了专断的社会学王的形象,"惯习–场域"的组合构成了固化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场域成为柏拉图城邦秩序的延续,哲学王的高贵谎言被转化为社会体的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思想家朗西埃对布尔迪厄提出了一系列批评,将后者塑造成了专断的社会学王的形象,"惯习–场域"的组合构成了固化社会等级秩序的工具。场域成为柏拉图城邦秩序的延续,哲学王的高贵谎言被转化为社会体的必须。社会学并未赋予研究对象足够的解放资源,从而委身于一种不平等的体制。本文在分析了两人在政治、教育、审美领域争论的基础上,认为朗西埃通过将平等(如政治平等、智识平等、审美平等)提高到一种超越性地位,从而批评布尔迪厄及其社会学在政治性维度上的不足。但这种批评忽视了布尔迪厄反思性社会学的政治性,从而也未意识到社会学在处理政治问题时的特殊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化 平等 误识 反思性 文学性
原文传递
文化技术批判:凯勒的小说《被滥用的情书》中的书写问题
16
作者 王炳钧 《外国文学》 2024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随着生活的文字化进程、新人文主义修养理念的发展、教育的普及,阅读、书写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主导性文化技术,与资本的经营运作共同构成了市民社会的重要基础,产生于18世纪的审美自治理念逐步脱离“模仿再现”模式,凸显出文学书写的自我... 随着生活的文字化进程、新人文主义修养理念的发展、教育的普及,阅读、书写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主导性文化技术,与资本的经营运作共同构成了市民社会的重要基础,产生于18世纪的审美自治理念逐步脱离“模仿再现”模式,凸显出文学书写的自我指涉问题。19世纪瑞士作家凯勒的小说《被滥用的情书》围绕情书的时髦生产、抄写复制,以讽刺的笔调展演了市民个体在身体、情感、媒介、文化规则交往关联中的纠缠,以反讽的方式表现了修养、书写与实际生活的脱节与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 文字化 修养 文化技术 自我指涉 凯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