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大一统”国家的文人精神与文学气象
1
作者 王洪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4-98,共15页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 汉代“大一统”国家体制以及思想建构离不开汉代儒生博士实现儒家政治理想的努力,这是一种依存度非常高的双向建构。儒家士人对于汉代政治的参与,以浸润的方式在西汉宣、元帝时期达到了高峰,在东汉明、章帝时期趋于鼎盛。为实现儒家政治理想以辞章自鸣依经取义而又斟酌其辞的儒家士人焕发出了极大的政治热情,形成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文人乃至于文学的新气象。无论是从藩国文学到宫廷文学,还是从铺张扬厉的汉代大赋到发凡起例的史家著作,都精心营构着汉代文章学的范式,秉承着国家文学“美政”“讽谏”“须颂”的使命。东汉党锢之祸后,凝聚涵养了四百年的文人精神趋于涣散并不断改辙易途,士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大一统”文学精神走向了末路并消解,魏晋时代迎来了哲学与文学的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大一统” 文人精神 文学气象
下载PDF
论汉末瘟疫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2
作者 李鹏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 汉末瘟疫不仅对政治、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还对建安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末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经济衰退,直接影响了战争资源、战争胜负,因此也间接影响了政治格局的形成;汉末瘟疫造成大量文人的死亡,强化了生命意识的自觉,影响了文学主题的书写,从而刷新了建安时期的文学生态;汉末瘟疫所造成生命意识的强化、忧生之嗟的生成、死亡主题的勃兴,进一步影响了建安文学苍凉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瘟疫 生命意识 死亡主题 文学风格
下载PDF
汉魏六朝鹦鹉赋创作之流变
3
作者 张海艳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今存汉魏六朝鹦鹉赋作16篇,为此时期咏物赋数量之最。其中,祢衡《鹦鹉赋》收录于《文选》,其余15篇鹦鹉赋作则通过唐宋类书得以留存。16篇鹦鹉赋作在体物、叙事和抒怀三方面呈现出内容上的沿袭和形式上的创新,并表现出由建安之崇文主气... 今存汉魏六朝鹦鹉赋作16篇,为此时期咏物赋数量之最。其中,祢衡《鹦鹉赋》收录于《文选》,其余15篇鹦鹉赋作则通过唐宋类书得以留存。16篇鹦鹉赋作在体物、叙事和抒怀三方面呈现出内容上的沿袭和形式上的创新,并表现出由建安之崇文主气、两晋之细致尚巧至南朝之典丽唯美的文学流变面貌,其中又不乏个别赋家自觉的突破与求新。汉魏六朝16篇鹦鹉赋作的流变是时代审美演变的具体细流,又在文本自身表现出继承与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鹦鹉赋 文学流变
下载PDF
河西屯戍汉简诗歌文献探析
4
作者 曾鸿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出土于疏勒河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河西屯戍汉简,部分简文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经梳理目前公布的河西屯戍汉简资料,发现其中有12首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多为残篇,但保留了汉代西北边塞诗歌的原初形态,真实反映了汉代的... 出土于疏勒河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河西屯戍汉简,部分简文与文学关系密切,部分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经梳理目前公布的河西屯戍汉简资料,发现其中有12首诗歌。这些诗歌虽然多为残篇,但保留了汉代西北边塞诗歌的原初形态,真实反映了汉代的边塞风光、边境的社会生活和边关军民丰富的情感世界,丰富了汉代底层文人的诗歌文献,拓宽了汉代诗歌的题材范围,为探索汉代诗体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可信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屯戍汉简 边塞诗歌 文学价值
下载PDF
黄培《含章馆唐诗选》考述
5
作者 由墨林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含章馆唐诗选》是清康熙二年(1662)山东即墨诗人黄培所编的唐诗选本。康熙八年黄培因诗案被处以极刑,其生前著作多遭毁禁,存世罕见,这部存世的诗选具有相当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含章馆唐诗选》共选诗四百余首,以盛唐诗为主,尤其以... 《含章馆唐诗选》是清康熙二年(1662)山东即墨诗人黄培所编的唐诗选本。康熙八年黄培因诗案被处以极刑,其生前著作多遭毁禁,存世罕见,这部存世的诗选具有相当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含章馆唐诗选》共选诗四百余首,以盛唐诗为主,尤其以杜甫的诗歌为多。其选诗情况反映了黄培深受明代高棅、李攀龙等人影响,继承复古思潮,坚持“诗必盛唐”的诗学主张。黄培尤其重视对安史之乱后杜甫诗歌的选录,寄托了政权变革之际知识分子的亡国之思。另外,诗选也为研究清初山左诗学发展提供了极好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培 《含章馆唐诗选》 清代 文字狱 诗案
下载PDF
繁缛富艳:汉末魏晋易代文学的才情底色
6
作者 王洪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建安时期,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打破了汉代以道德文章为标准的程式化人才选拔方式,大量辞章氤氲而又个性鲜明的文人脱颖而出。曹操、刘备、孙权政治集团,尤其是在曹氏父子麾下,聚集了众多擅长文学...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建安时期,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打破了汉代以道德文章为标准的程式化人才选拔方式,大量辞章氤氲而又个性鲜明的文人脱颖而出。曹操、刘备、孙权政治集团,尤其是在曹氏父子麾下,聚集了众多擅长文学、辞采斐然的士人,由此形成汉末三国以文采见长而精彩纷呈的文学画卷。三家归晋,能够和敢于入洛仕进的“亡国之余”,唯可凭借的即是自身的才学,而个体的才华和能力大多体现在文辞富艳、辞采华美、深情低回的文学创作乃至文学风格上,由此出现了晋世群才雕采饰藻、挺拔峻峭的文学特色。时代不幸诗家幸,汉末魏晋易代的人才流动,因才情为文学,呈现出传统中国文学史上色彩斑斓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末魏晋 易代 才情 富艳 辞采
下载PDF
汉魏六朝文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
7
作者 傅刚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123,共11页
本文认为,汉魏六朝文学批评性质应该在前后期的比较中考察才能得以确定。总体而言,先秦文献所论有关文章写作的意见,绝不可等同于后世的文学批评,实际只是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关注文事的人对写作在社会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有越来越深刻的认... 本文认为,汉魏六朝文学批评性质应该在前后期的比较中考察才能得以确定。总体而言,先秦文献所论有关文章写作的意见,绝不可等同于后世的文学批评,实际只是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关注文事的人对写作在社会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先秦时期,文章写作作用的认识,就是文学观念的萌芽和发展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批评只能用文章写作的论述来概括。自战国策士至秦汉,尤其是西汉,“文人的写作”开始产生,而西汉的文学批评,就与先秦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西汉人的文章写作活动以及对文章写作价值的认识,都在为文学的自觉作准备。若从汉魏六朝大范围论,都可以概括为“文学自觉时期写作的批评”,随着魏晋以后文学一科的独立和成熟,文艺性文体日渐成为文人主要表达情感的文体,文学批评也因此而走向成熟,批评的系统化、理论化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文学批评 文学自觉 文人身份 文艺性
下载PDF
“外儒内霸”方略下的艺术生产与审美消费——论汉武帝的文艺改革及其合法性危机
8
作者 韩国良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汉武帝的治国理念,一言以蔽之即“外儒内霸”,武帝君臣的很多改革都是在儒家礼乐的包装下进行的。如在理政方针上,他们采用的是“以儒术缘饰文法吏事”;在文化生活上,他们采用的是“内多欲而外施(饰)仁义”;在诗乐革新上,他们假借郊祀之... 汉武帝的治国理念,一言以蔽之即“外儒内霸”,武帝君臣的很多改革都是在儒家礼乐的包装下进行的。如在理政方针上,他们采用的是“以儒术缘饰文法吏事”;在文化生活上,他们采用的是“内多欲而外施(饰)仁义”;在诗乐革新上,他们假借郊祀之名,以掩盖情感娱乐宣泄之实;在辞赋创作上,他们通过“曲终奏雅”,为骋才驰藻的唯美好尚披上合法的外衣。基于以上事实,我们认为武帝君臣的文艺改革只是感性的觉醒,对于人的审美消费的合法性,他们并未在理论上获得真正的突破。对于武帝君臣开创的文艺新风,哀帝君臣所以敢公然否定,这与他们的改革举措缺乏直接理论支持有关。脱离这一点,不仅无法对武帝一朝的文艺改革进行准确定位,而且对两汉文艺的发展脉络也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外儒内霸 文艺改革 合法性
下载PDF
汉唐天文学说的演进与辞赋书写 被引量:2
9
作者 印志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6,共11页
汉代到唐代是中国辞赋文学发展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段,而这个时间段也是中国传统天文学说成型的时间,即由五宫体系逐渐演变成三垣二十八宿体系。辞赋文学从诞生的初期就与天文密切相关,这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既反映出古人独有的知识结构,同时... 汉代到唐代是中国辞赋文学发展最为繁盛的一个时段,而这个时间段也是中国传统天文学说成型的时间,即由五宫体系逐渐演变成三垣二十八宿体系。辞赋文学从诞生的初期就与天文密切相关,这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既反映出古人独有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天人关系的重视。然而,天文学说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天文学说的演进,辞赋中的天文书写也会出现变动。因此,辞赋的天文书写会涉及到不同的学说以及概念,文本背后的知识面貌也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掌握相关的天文学说以及知识是理解辞赋的先决条件,而文本背后的纵深仍需要文学研究者不断努力探索和研究。如此,回归历史语境,才能把握和体会古人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辞赋 天文学说 文学书写
下载PDF
初期宋学与韩愈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宇轩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初期宋学与韩愈思想之间的关联甚为密切。宋代士人不论是尊韩还是非韩,均可体现他们试图吸收韩愈思想,在尊孟的共识下,进行文化秩序重建的想法。其中,柳开、石介、欧阳修、王安石在初期宋学的发展史中地位最为重要。分析此四人对韩愈思... 初期宋学与韩愈思想之间的关联甚为密切。宋代士人不论是尊韩还是非韩,均可体现他们试图吸收韩愈思想,在尊孟的共识下,进行文化秩序重建的想法。其中,柳开、石介、欧阳修、王安石在初期宋学的发展史中地位最为重要。分析此四人对韩愈思想的态度,可看出宋学初期的士人如何在承继前人观念的基础上,为以后宋学的深入发展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宋学 韩愈思想 尊韩 非韩 尊孟
下载PDF
盛唐诗歌中的胡儿形象
11
作者 龙正华 《阴山学刊》 2023年第5期22-29,共8页
胡儿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象,在盛唐诗歌中形成了秉性差异极大的三种类别:其一,热切的颂美之情及强烈的自信心使诗人常将胡儿作为诗歌主要人物的反面对比对象,导致胡儿产生了巨大的形变,形成怯懦孱弱类胡儿形象;其二,诗人的胡儿认... 胡儿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象,在盛唐诗歌中形成了秉性差异极大的三种类别:其一,热切的颂美之情及强烈的自信心使诗人常将胡儿作为诗歌主要人物的反面对比对象,导致胡儿产生了巨大的形变,形成怯懦孱弱类胡儿形象;其二,诗人的胡儿认识越加理性及客观实际的变化,令其感受到胡儿的勇猛,乃至颠覆其胡儿观念,塑造出强悍勇猛类胡儿形象;其三,诗人在创作诗歌时有意无意地将其任侠精神投射到胡儿身上,形成了矫健洒脱类胡儿形象。这些胡儿形象丰富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提升了诗歌的情感强度,深化了诗歌的表现题材等,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诗歌 胡儿形象 形成原因 文学意义
下载PDF
论古文经学对两汉文风的影响
12
作者 贾瑶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66-76,共11页
经学在两汉达到了高度繁荣,古文经学作为经学的重要一派,其发展深刻影响了同时代文学的发展。古文经学家对待经典的历史态度与训诂方法反映在文学上,表现为汉代史传文学史学色彩的强化,语言趋于辞赋化、典雅化,并以复古为旗帜推动文学... 经学在两汉达到了高度繁荣,古文经学作为经学的重要一派,其发展深刻影响了同时代文学的发展。古文经学家对待经典的历史态度与训诂方法反映在文学上,表现为汉代史传文学史学色彩的强化,语言趋于辞赋化、典雅化,并以复古为旗帜推动文学的革新。古文经学的理性独立精神,加强了文学的批判性与现实性,促进作家个性风格的张扬。古文经学简练畅达的解经方式促进了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文体转变。古文经学提倡通达,带动了文学朝着丰富化、多样化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文学风格 两汉 今文经学
下载PDF
试论董仲舒《天人三策》对散文经学化之影响
13
作者 班云雷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春秋战国至西汉六百多年间,中国继政治之大一统后,思想上一直难以统一。顺应时代的要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解决此难题,儒家“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帝国的统一意志。与此同时,对策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 春秋战国至西汉六百多年间,中国继政治之大一统后,思想上一直难以统一。顺应时代的要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解决此难题,儒家“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帝国的统一意志。与此同时,对策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力和文学特色,推动了汉代散文“新儒学”创作立场的确立与汉代文论实用化标准的形成,自此经术文风在两汉散文创作中风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三策》 政治哲学思想 文学特色 汉代散文
下载PDF
依有所本,立有所创——评《汉代经学与文论》
14
作者 张蕊晗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2-55,共4页
承袭“依经立义”话语规则,张金梅所著《汉代经学与文论》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展开寻觅,深度探析汉代经学与文论之关系。而无论是内求经典传统的时间寻求,还是外求他国理论的空间寻求,都遵循了以“依”为前提,“立”为动力的辩证统... 承袭“依经立义”话语规则,张金梅所著《汉代经学与文论》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展开寻觅,深度探析汉代经学与文论之关系。而无论是内求经典传统的时间寻求,还是外求他国理论的空间寻求,都遵循了以“依”为前提,“立”为动力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的建构规则。因此该书既能“依有所本”,还原并重塑中国文论的经学范式;也能够“立有所创”,为重建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知识图谱与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经立义 依有所本 立有所创 汉代经学 中国文论
下载PDF
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汉灵帝时期设立的鸿都门学 ,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而组建的颇有特殊性的政治集团 ,并非文学集团 ;从文学地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及其影响来看 ,鸿都门学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更不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前奏。汉末文风的转变是由于在... 汉灵帝时期设立的鸿都门学 ,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而组建的颇有特殊性的政治集团 ,并非文学集团 ;从文学地位、文学观念、文学创作及其影响来看 ,鸿都门学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 ,更不是魏晋文学自觉的前奏。汉末文风的转变是由于在政治环境影响下文人心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道家思想的兴盛、经学的衰落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鸿都门学 汉末文风 文风转变
下载PDF
代天子立言:司马相如文本的精神解读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世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7,共10页
从景武之际到元狩四年这30年决定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司马相如以其一系列文本,一再为汉天子与汉帝国的内在意志立言。从内诫诸侯守职到外攘匈奴侵扰,从北出师以讨强胡到南驰使以化西南,从鼓荡大一统文化中国诞生到促成大一统文化... 从景武之际到元狩四年这30年决定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司马相如以其一系列文本,一再为汉天子与汉帝国的内在意志立言。从内诫诸侯守职到外攘匈奴侵扰,从北出师以讨强胡到南驰使以化西南,从鼓荡大一统文化中国诞生到促成大一统文化中国实现,从"修山川之祠"到封禅泰山以告汉德大成,从"顺天道以杀伐"到"往而知返",这些具有汉武时代特征的进程,在相如文本中都得到了形象化体现。其中,《上林赋》于汉武即位初,先行代言出汉武"罪己诏"的本质内容,勾画出汉武"晚而改过"的未来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相如 汉赋 文学文本 汉武帝
下载PDF
唐宋时期汉赋的经典化过程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0,共7页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去经典化"的文学思潮,但主流还是肯定汉赋的功绩,对汉赋的发展、价值、作家作品、创作手法等方面予以评价。这种肯定对于汉赋经典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宋时期对于汉赋的注释、选辑、摘引等,也是经典化的途径之一,为明清时期大规模的汉赋文献整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唐宋文学 文学经典化
下载PDF
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及其儒学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云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蒙古族书面创作主要包括用蒙古文、汉文和藏文等几种语言文字写成的作品。其中汉文创作的历史非常久远,是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并且受到儒学的明显影响。清代蒙古族的汉文创作分清中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前后期有不同的时...  蒙古族书面创作主要包括用蒙古文、汉文和藏文等几种语言文字写成的作品。其中汉文创作的历史非常久远,是在蒙汉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并且受到儒学的明显影响。清代蒙古族的汉文创作分清中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前后期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交流特点。具体表现为儒学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对科举考试及儒家经典的记载与研究、在文学创作和文论中儒家思想的体现及教育思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蒙古族汉文创作 蒙汉文化交流 儒学影响
下载PDF
论汉赋作家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伟 王静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45-48,共4页
根据《全汉赋》等文献统计,三辅、河洛、齐鲁、江南四个文化区汉赋作家人数较多,均在15人以上;荆楚、幽并文化区汉赋作家人数在10~15人之间;河西、巴蜀文化区汉赋作家人数最少,均在10人以下。幽并文化区中河北赋家数量占总数的92%,江南... 根据《全汉赋》等文献统计,三辅、河洛、齐鲁、江南四个文化区汉赋作家人数较多,均在15人以上;荆楚、幽并文化区汉赋作家人数在10~15人之间;河西、巴蜀文化区汉赋作家人数最少,均在10人以下。幽并文化区中河北赋家数量占总数的92%,江南文化区中江苏赋家数量占总数的88%。相比西汉,东汉时期陕西、河南、河北、湖北赋家人数明显增多,甘肃、宁夏、山西、浙江赋家人数实现了零的突破。造成赋家地理分布不平衡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教育因素、家族因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文学地理 汉代文学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寒素性质及其在文学上的体现 被引量:7
20
作者 钱志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5,共9页
陶侃出身于南方土著豪族,在两晋时代以北方高门士族为核心的士族社会中,其家族没有获得正统士族身份。陶渊明本人的真正身份为寒素士人,并且因生活贫困,常以庶民自居,与门阀士族社会有相当隔阂。渊明的立身制行也是典型的寒素士人的特点... 陶侃出身于南方土著豪族,在两晋时代以北方高门士族为核心的士族社会中,其家族没有获得正统士族身份。陶渊明本人的真正身份为寒素士人,并且因生活贫困,常以庶民自居,与门阀士族社会有相当隔阂。渊明的立身制行也是典型的寒素士人的特点,其文学创作则突破两晋士族社会贵族文学的趣味,直接继承汉魏以来寒素文学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陶氏家族 寒素士人 寒素文学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