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庄子的“心”思
被引量:
4
1
作者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20,共6页
庄子对人"心"的思考,总是与现实、身及身外、人的生命乃至精神的成长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的。庄子的"心"之思具有较强的逻辑递推层次性、丰富性。"成心"即人的知觉直感不直接或不必然是负面的,只有当...
庄子对人"心"的思考,总是与现实、身及身外、人的生命乃至精神的成长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的。庄子的"心"之思具有较强的逻辑递推层次性、丰富性。"成心"即人的知觉直感不直接或不必然是负面的,只有当其被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唯一尺度时,它才有可能等同于成见、偏见。"蓬之心"是人们由于将自我封闭起来而形成的狭隘、"蔽于一曲"的心灵状态。"以心复心"首先是去弊、疏塞,去除"蓬之心";其次则是要把平时分裂和外放的精神收聚起来,追求一种理想的"心"境,即"游心乎德之和"。这实际上是提醒人们应淡化对"外物"的忘我追逐而注重内"心"世界的充实与涵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成心”
“蓬之心”
“以心复心”
“游心乎德之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道佛”·“生活世界”与其相关的“意义治疗”
被引量:
5
2
作者
林安梧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16,共12页
文章旨在阐明"儒、道、佛"三教所涵之心性义理,试图如其生活世界,而做一展开运用,因之而豁显其相关的意义治疗学思维。首先,笔者阐述了撰写《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的因缘,并借此表达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之追求本土化的意愿...
文章旨在阐明"儒、道、佛"三教所涵之心性义理,试图如其生活世界,而做一展开运用,因之而豁显其相关的意义治疗学思维。首先,笔者阐述了撰写《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的因缘,并借此表达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之追求本土化的意愿。之后,文章概括的指出儒家所重在"孝悌人伦、仁义为教、道德创生",道家之所重在"尊道贵德、慈俭虚靜、自然无为",佛家之所重在"悲智双运、涅槃寂静、缘起性空"。进一步言之,儒家重在"仁",他著重人伦教化的落实,并开启主体的自觉性,是"我,就在这里"。道家重在"慈",他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是"我,归返天地"。佛教重在"悲",他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是"我,当下空无"。之后,文章对于心性之学所可能展开的心灵意识之诠释做了大略之理釐清,并因而对于"道、德、理、性、气、情"及"志、意、心、念、识、欲"等做了话语的转化,试图呼吁本土心理学的辅道学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
意识
空无
道德
场域
气
情
理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度育德的教育学立场
3
作者
李伟
谢升梅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3,共9页
制度育德坚守教育学立场需把握学生的可塑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原则、教育转化原则以及非等级性原则。制度、场以及心灵是制度育德的核心逻辑要素,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制度育德的生发。制度“育”德与德“育”制度...
制度育德坚守教育学立场需把握学生的可塑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原则、教育转化原则以及非等级性原则。制度、场以及心灵是制度育德的核心逻辑要素,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制度育德的生发。制度“育”德与德“育”制度双向滋养,制度育德中“育”的可能形式分为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上的两个向度,制度育德经历“制度资源-制度场境-制度体验-制度智慧”四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育德
教育学立场
制度-场-心灵
制度智慧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庄子的“心”思
被引量:
4
1
作者
徐春根
机构
嘉应学院政法学院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20,共6页
文摘
庄子对人"心"的思考,总是与现实、身及身外、人的生命乃至精神的成长等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的。庄子的"心"之思具有较强的逻辑递推层次性、丰富性。"成心"即人的知觉直感不直接或不必然是负面的,只有当其被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唯一尺度时,它才有可能等同于成见、偏见。"蓬之心"是人们由于将自我封闭起来而形成的狭隘、"蔽于一曲"的心灵状态。"以心复心"首先是去弊、疏塞,去除"蓬之心";其次则是要把平时分裂和外放的精神收聚起来,追求一种理想的"心"境,即"游心乎德之和"。这实际上是提醒人们应淡化对"外物"的忘我追逐而注重内"心"世界的充实与涵养。
关键词
庄子
“成心”
“蓬之心”
“以心复心”
“游心乎德之和”
Keywords
Zhuangzi
"mind
formed from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
"mind
like wormwood"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mind
"
"mind roaming in the field of morals"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道佛”·“生活世界”与其相关的“意义治疗”
被引量:
5
2
作者
林安梧
机构
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16,共12页
文摘
文章旨在阐明"儒、道、佛"三教所涵之心性义理,试图如其生活世界,而做一展开运用,因之而豁显其相关的意义治疗学思维。首先,笔者阐述了撰写《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的因缘,并借此表达了对于教育学、心理学之追求本土化的意愿。之后,文章概括的指出儒家所重在"孝悌人伦、仁义为教、道德创生",道家之所重在"尊道贵德、慈俭虚靜、自然无为",佛家之所重在"悲智双运、涅槃寂静、缘起性空"。进一步言之,儒家重在"仁",他著重人伦教化的落实,并开启主体的自觉性,是"我,就在这里"。道家重在"慈",他开启了自然天地的奥蕴,并点示了场域的和谐性,是"我,归返天地"。佛教重在"悲",他深化了意识层次的分析,并廓清了意识的透明性,是"我,当下空无"。之后,文章对于心性之学所可能展开的心灵意识之诠释做了大略之理釐清,并因而对于"道、德、理、性、气、情"及"志、意、心、念、识、欲"等做了话语的转化,试图呼吁本土心理学的辅道学之可能。
关键词
心性
意识
空无
道德
场域
气
情
理
治疗
Keywords
mind
and nature
Consciousness
Emptiness
moral
ity
field
Vigor
Emotion
Reason
Therapy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度育德的教育学立场
3
作者
李伟
谢升梅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高质量教育背景下教师理论自觉研究:内涵建构与培育机制”(BAA210025)的研究成果。
文摘
制度育德坚守教育学立场需把握学生的可塑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原则、教育转化原则以及非等级性原则。制度、场以及心灵是制度育德的核心逻辑要素,三者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制度育德的生发。制度“育”德与德“育”制度双向滋养,制度育德中“育”的可能形式分为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上的两个向度,制度育德经历“制度资源-制度场境-制度体验-制度智慧”四个环节。
关键词
制度育德
教育学立场
制度-场-心灵
制度智慧
Keywords
institutional
moral
education
pedagogical standpoint
institution-
field
-
mind
institutional wisdom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庄子的“心”思
徐春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儒道佛”·“生活世界”与其相关的“意义治疗”
林安梧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制度育德的教育学立场
李伟
谢升梅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