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东来 苑勰 +1 位作者 贾力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 报告2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0岁。皮损形态为线状排列的萎缩斑,表面有色素沉着,位于右上肢和右侧躯干,沿Blaschko线分布。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轻度不规则肥厚,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符合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的诊断。临床上该病需与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和带状硬皮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BLASCHKO线
下载PDF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被引量:4
2
作者 关杨 陶小华 +1 位作者 张芸 杨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7,共2页
报告1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患者女,43岁。左下肢褐色斑伴萎缩20余年。左臀部至左足踝带状淡褐色萎缩斑,沿Blaschko线分布,触之无硬化。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部分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胶原纤维无增粗、硬化及萎缩,部分浅层... 报告1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患者女,43岁。左下肢褐色斑伴萎缩20余年。左臀部至左足踝带状淡褐色萎缩斑,沿Blaschko线分布,触之无硬化。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部分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胶原纤维无增粗、硬化及萎缩,部分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未见明显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萎缩 线状.moulin
下载PDF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舟 邢嬛 孙玉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4-1115,共2页
患儿女,14岁。左下肢线状萎缩斑3年余。皮肤科情况:左下肢见线状轻度萎缩斑,沿Blaschko线分布,表面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细胞轻度不规则增生,基底层灶状色素沉着,真皮浅层血管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增粗... 患儿女,14岁。左下肢线状萎缩斑3年余。皮肤科情况:左下肢见线状轻度萎缩斑,沿Blaschko线分布,表面色素沉着。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细胞轻度不规则增生,基底层灶状色素沉着,真皮浅层血管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无增粗、致密和均质化。诊断: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下载PDF
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4
作者 任发亮 谭琦 +4 位作者 甘立强 陈光华 方晓 侯倩 王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68-570,共3页
患儿女,13岁。躯干左侧带状褐色斑片7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左侧可见两条沿Blaschko线分布呈倒"S"形的淡红褐色萎缩性带状斑片。皮损组织病理:表皮中央部分轻度萎缩变薄,基底层黑素增加。诊断:儿童Moulin线状萎缩性皮病。
关键词 萎缩性皮病 线状 moulin 儿童
下载PDF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5
作者 马立文 朱文元 +1 位作者 骆丹 郑肇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47-748,共2页
报告1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患者男,22岁。皮损为暗褐色萎缩斑,位于右侧背部、前臂、臀部及下肢,沿Blaschko线分布,触之无硬化,未见毛细血管扩张。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色素稍增多;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个别至少... 报告1例Moulin线状皮肤萎缩。患者男,22岁。皮损为暗褐色萎缩斑,位于右侧背部、前臂、臀部及下肢,沿Blaschko线分布,触之无硬化,未见毛细血管扩张。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色素稍增多;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个别至少量淋巴单一核细胞浸润,真皮中下部胶原未见明显异常,皮下脂肪未见萎缩;弹性纤维染色示弹性纤维无明显减少;符合Moulin线状皮肤萎缩的诊断。该例患者皮损分布广泛,皮损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BLASCHKO线
下载PDF
19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的颓废美学——以中国内地现代派、中国台湾风车诗社为中心
6
作者 单赫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置与矛盾修辞等手段辅以点缀。“文化错位”使两岸现代主义诗人尚未意识到“进步即颓废,颓废即进步”,“双重人格”又使其陷入“为人生”还是“为艺术”的纠结之中。30年代后期,时代变化引发文学生态的变化,大部分现代派诗人将“颓废”一扫而空,转身踏上“十字街头”,风车诗社诗人则纷纷选择封笔。战后在“跨越海峡的诗人”与“跨越语言的诗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现代诗各自的传统与精神得以在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交会,这一“美学越境”现象值得用更大的视域加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颓废 现代诗 现代派 风车诗社
下载PDF
累及双侧的Moulin线状皮肤萎缩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翔 陈涛 +2 位作者 张敏 路永红 涂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9-1160,共2页
患者女,43岁,左大腿、右上肢及左背部萎缩斑16年余。皮肤科情况:左大腿、右上肢及左背部可见沿Blaschko线分布的浅褐色萎缩斑,皮损表面光滑、轻度萎缩,触之无硬化及皮下结节。皮肤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内胶原纤维... 患者女,43岁,左大腿、右上肢及左背部萎缩斑16年余。皮肤科情况:左大腿、右上肢及左背部可见沿Blaschko线分布的浅褐色萎缩斑,皮损表面光滑、轻度萎缩,触之无硬化及皮下结节。皮肤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内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正常,皮肤附属器完整,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轻度萎缩。诊断: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BLASCHKO线
下载PDF
大花虎刺梅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8
作者 官锦燕 谭嘉娜 +3 位作者 陈双艳 许玉婵 罗剑飘 罗青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2,共7页
以大花虎刺梅花朵为试材,采用组培快繁的方法,研究了取材部位、花朵的成熟程度、激素配比及浓度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大花虎刺梅高效、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离体再生体系,为品种快繁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花虎刺梅花... 以大花虎刺梅花朵为试材,采用组培快繁的方法,研究了取材部位、花朵的成熟程度、激素配比及浓度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大花虎刺梅高效、适合工厂化生产的离体再生体系,为品种快繁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花虎刺梅花序总苞上花芽经过生殖生长发育成二歧聚伞复状花序,组培培养使其经过营养生长诱导出再生植株。大花虎刺梅花朵的成熟度对出芽率影响比较明显,苞片半张开时的花序总苞是组培快繁的最佳取材部位。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出芽系数150.45%,芽体健壮,长势良好;丛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NAA 0.2 mg·L^(-1),增殖系数4.03±0.43,植株健壮,叶片舒展墨绿,长势很好;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2 mg·L^(-1)+IBA 0.4 mg·L^(-1),30 d后生根率达85%以上。移栽至消毒的珍珠岩∶泥炭土∶沙(1∶1∶1)的基质中定植,成活率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虎刺梅 花序总苞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罕见的冰臼群 被引量:36
9
作者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6-462,T003,共8页
冰臼是冰川流行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已有的资料表明,冰臼大多数发育于冰谷底部及冰床之上,规模不大、数量不多。而在我国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的冰臼群,绝大多数分布于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的山脊和山... 冰臼是冰川流行的有力证据之一,也是古气候、古环境变迁的历史见证。已有的资料表明,冰臼大多数发育于冰谷底部及冰床之上,规模不大、数量不多。而在我国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发现的冰臼群,绝大多数分布于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的山脊和山峰上。目前发现并经过实地调查过的6处冰臼群,冰臼总计有400~500个以上,分布在海拔650~1500m左右。冰臼大小一般为0.5~2m,深0.2~1m左右。最大冰臼口宽约10m,深约3.5m;最小冰臼口宽及深度均在数厘米左右;最深冰臼约5m,而口宽仅0.12m。冰臼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甚规则形,呈口小、肚大和底平为主要特征。河北、内蒙古中低山区大量冰臼群的发现,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在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冰川活动。这一发现对该区和全球古气候、古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对开发旅游资源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第四纪 冰川 冰川遗迹 河北 内蒙古 冰臼群
下载PDF
与“冰臼论”再商榷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丘世钧 陈华堂 +1 位作者 黄山 范小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的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 发达的花岗岩节理和丰富的年降水量是揭西石肚溪、丰顺龙鲸河等粤东近海山区河流壶穴地貌发育的基础。“冰臼论”提出的在冰裂隙中形成的“滚流”、“圆柱体水砧”等流体形式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石肚溪的宽谷———峡谷相间的河谷形势及龙鲸河的谷中谷现象是地壳间歇式上升造成河流的侧蚀和下切作用相互交替的结果 ,宽谷 (或U形谷 )并不一定就是冰川谷。分布于河床上或谷坡上的花岗岩巨块是花岗岩巨型球状风化产物被洪水从上游带来或从谷坡两侧滚落入谷底和残积于谷坡上所致 ,它们不一定是古代的冰飘砾 ,也不会是冰缘作用形成的石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穴 冰臼 下切侵蚀 花岗岩
下载PDF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青山花岗岩臼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孙洪艳 田明中 武法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490,I0003,共6页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花岗岩臼自发现以来,曾有过学者从冰川论(冰臼论)和风蚀论(壶穴论)的角度分别对其成因进行过研究。笔者等通过详细调查,将该地区的这种肚大口小、内壁具平行波状纹的花岗岩臼按其发育程度分为5类:萌...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花岗岩臼自发现以来,曾有过学者从冰川论(冰臼论)和风蚀论(壶穴论)的角度分别对其成因进行过研究。笔者等通过详细调查,将该地区的这种肚大口小、内壁具平行波状纹的花岗岩臼按其发育程度分为5类:萌芽型、初具外形型、发育中期型、成熟型和衰亡型。根据发育程度,结合岩石特征、构造条件、气候、地理位置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的花岗岩臼的形成经历了从萌芽→初具外形→发育中期→成熟→衰亡5个阶段,且北方高寒地区的花岗岩臼发育都受上述综合因素影响:花岗岩自身是一种易风化的岩石,在有水的条件下,特殊气候环境的差异风化作用促使花岗岩臼的萌芽,萌芽态的花岗岩臼在水、冻融作用、风蚀作用参与的差异风化下进一步发展,从初具外形到中期基本成型的岩臼,风蚀作用、冻融作用等物理风化是促使其进一步发展到完全成熟型的主要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臼 冰臼 差异风化 世界地质公园 克什克腾
下载PDF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 被引量:29
12
作者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2-80,共9页
南国冰臼群的确定 ,是在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冰期气候地层法的分析、研究和对比 ,冰臼群大约形成于距今约 2~ 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根据我国 2~ 2 4百万年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旧石器的石质、岩石类型、保存条件等... 南国冰臼群的确定 ,是在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冰期气候地层法的分析、研究和对比 ,冰臼群大约形成于距今约 2~ 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根据我国 2~ 2 4百万年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旧石器的石质、岩石类型、保存条件等的对比 ,冰臼群历经 2~ 3百万年的沧桑 ,完全可以保存至今。以南国孓遗植物、更新世动植物群化石 ,和试图在冰臼中及砾石表面发现“钉头鼠尾”状擦痕的存在 ,来佐证“广东第四纪没有冰川发育的条件”、“广东没有古冰川发育的条件和证据” ,是子虚乌有的条件和证据。以“急流漩涡”和“滴水穿石”作为“壶穴”形成的原动力 ,是“阴错阳差” ,是“风牛马不相及” ,是世纪的大误会和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群 壶穴 第四纪 冰川遗迹 地层
下载PDF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 被引量:21
13
作者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 2001年第2期189-194,F003,共7页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 ,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 ,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 ,有天渊之别 ,不应混为一谈 ;边滩...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 ,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 ,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 ,有天渊之别 ,不应混为一谈 ;边滩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 ,不能与基岩冰床相提并论 ;圆滚水钻与急流旋涡及风蚀作用 ,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 ,不该阴错阳差 ;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 ,不是控制冰臼的发育部位 ,不致于是非不辨。南国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 ,证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 ,为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 ,从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国 冰臼群 第四纪 冰川遗迹 冰川泥砾 冰川条痕石 变形砾石 成因
下载PDF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被引量:31
14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7-922,共6页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②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③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hollow,cavity)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穴 锅穴 冰臼 岩臼 冰川壶穴 差异风化壶穴 术语辨析
下载PDF
错误的“冰臼”成因说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珍 蒲健辰 赵井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3-152,共10页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有学者将暴露于地表,地貌学称之为壶穴的所有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且作为古冰川作用的证据。事实上,他们宣传的"冰臼"是流水或差异风化形成的壶穴,而非古冰川所成。在众多论著中,以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造成的混乱为最。从冰川学的角度来看,冰川运动、消融等理论并不支持"冰臼"是由冰川作用所成的观点,其主要错误之处有三:①在冰川学中,"Moulin"一词指的是冰川表面热融形成的负地形,所涉及是冰川冰,而非冰川的下覆岩床;②此书借用早已放弃的冰水穿洞假说来论述"冰臼群"的形成过程,在常态运动的冰川上是行不通的;③书中冰融水形成的圆柱状滚流假说更与事实不符。这几点足以说明"冰臼成因说"是不能成立的,仅是一种错误的推测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冰川消融 冰川运动
下载PDF
关于广东有无冰川发育条件的讨论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尚仁 覃朝锋 彭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5-380,共6页
因为“冰臼”一词尚未得到地学界认可 ,建议继续用“冰川壶穴”来替代“冰臼”。由于生成冰臼 (冰川壶穴 )与壶穴的水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相似 ,所以单从形态难以区分广东河床上的壶穴或冰臼 ,只有确定广东是否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之后 ,才... 因为“冰臼”一词尚未得到地学界认可 ,建议继续用“冰川壶穴”来替代“冰臼”。由于生成冰臼 (冰川壶穴 )与壶穴的水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相似 ,所以单从形态难以区分广东河床上的壶穴或冰臼 ,只有确定广东是否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之后 ,才可能确定广东是否有冰臼。本文从气候、地貌和生物角度证实广东未出现过第四纪冰川环境 ,并认为所谓 :①水应力集中一点生成冰臼 ;②花岗岩坚硬不能生成壶穴 ;③二、三百万年前生成冰臼等冰臼论观点是不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壶穴 广东 早更新世 冰川环境证据 地貌
下载PDF
冰川表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康 刘巧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66-1678,共13页
冰面水文过程是冰川径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冰川运动与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冰川表面在太阳辐射、冰川物理性质、冰面地形和成冰带空间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融,形成以冰面水系为主线,锅穴、冰裂隙、冰面湖等为端点的冰面融水输... 冰面水文过程是冰川径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冰川运动与物质平衡具有重要影响.冰川表面在太阳辐射、冰川物理性质、冰面地形和成冰带空间分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融,形成以冰面水系为主线,锅穴、冰裂隙、冰面湖等为端点的冰面融水输送与分配体系.深入理解冰面水文过程,掌握冰川表面融水的输送、存储与释放,对于研究短时间尺度的冰川融水径流过程、探索冰川动态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回顾了目前国内外冰面水文过程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该领域有待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水文 冰面河 冰面湖 冰裂隙 锅穴
下载PDF
冰臼与壶穴之争述评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杨超群 《热带地理》 2001年第1期86-93,共8页
一些地质学家在粤东揭西和丰顺所发现的U形谷、冰碛物和石海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证据不足 ,该区成群出现的“冰臼” ,实际上是河床基岩为河流侵蚀所形成的壶穴。控制壶穴形成的构造、岩性、地貌和河流作用等条件 ,文中作了较为充分的论... 一些地质学家在粤东揭西和丰顺所发现的U形谷、冰碛物和石海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证据不足 ,该区成群出现的“冰臼” ,实际上是河床基岩为河流侵蚀所形成的壶穴。控制壶穴形成的构造、岩性、地貌和河流作用等条件 ,文中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粤西北封开—怀集地区已发现一系列第四纪冰川遗迹 ,因此广东的第四纪冰川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冰川遗迹 形成条件 河床 河流侵蚀作用 第四纪 冰碛物
下载PDF
韩同林的“冰臼论”是对花岗岩类岩石“负球状风化”的误解 被引量:31
19
作者 施雅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4,共6页
韩同林著《发现冰臼》英文书名Moulin Discovered,将花岗岩类地区大量出现与节理有关的小型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即Moulin,并指为古冰盖的遗迹,以之反推所有臼状地形区均是两、三百万年前全球泛大冰盖所遗留的地质现象。笔者假韩著中丰... 韩同林著《发现冰臼》英文书名Moulin Discovered,将花岗岩类地区大量出现与节理有关的小型臼状地形统称为冰臼,即Moulin,并指为古冰盖的遗迹,以之反推所有臼状地形区均是两、三百万年前全球泛大冰盖所遗留的地质现象。笔者假韩著中丰富图片与记述,对照文献研究,认为冰川区罕见,只有死冰区可能存在的冰臼不可能生成上述臼状地形。这种空间尺度为厘米级至米级的臼状地形,应是花岗岩类地区与节理有关的负球状风化(Negative spheroidal weathering)与风、水协力作用的结果。少量臼底堆积热释光测年证明,这一过程是冰期后即不超过10ka的时段里进行的。韩同林大力宣传其错误的冰臼论,影响读者盲目相信过于夸大的第四纪冰川分布范围,并导致旅游部门广泛布置第四纪冰川景点,对社会舆论和旅游文化产生了不良误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moulin)论 小型臼状地形 负球状风化 花岗岩类岩石
下载PDF
关于冰臼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尚仁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关于冰臼① 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包括冰臼三种生成模式 :冰川压融水—水刀切割模式、水应力集中一点模式、滴水穿石模式等 ,以及冰臼能保存至今的三论 :花岗岩抗蚀论 ,与旧石器比较论 ,冰碛物覆盖论。文中认为急流漩涡模... 关于冰臼① 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包括冰臼三种生成模式 :冰川压融水—水刀切割模式、水应力集中一点模式、滴水穿石模式等 ,以及冰臼能保存至今的三论 :花岗岩抗蚀论 ,与旧石器比较论 ,冰碛物覆盖论。文中认为急流漩涡模式和瀑布模式是壶穴、冰臼生成的模式 ;揭西石肚溪所谓平缓基岩冰床 ,其实是该V形谷底宽 10~ 30m的花岗岩边滩 ,河床中所谓冰川漂砾 ,其实是山洪和块体运动带来的本流域大漂石 ,所谓漂砾碛及石海 ,其实是该谷坡上的花岗岩石旦地貌 ;发育深切曲流—交错山咀和V形峡谷证明丰顺龙鲸河是山区河流 ,这两河的谷底见壶穴而不是冰臼 ;说昔日冰臼能保存至今是不符合广东新构造运动和地貌发育史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穴 冰臼 广东 保存机理认识 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