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研究——以《黄帝内经》海外课堂为例
1
作者 王丽慧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 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对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存在课程覆盖面有限、语言障碍、师资明显不足等困境。通过考察法国汉学家伊丽莎白(Elisabeth Rochat de la Vallée,中文名罗姹)在美国科罗拉中医教学时的《黄帝内经》课堂,发现其以“汉字立论”的跨国际授课方式对中医经典的海外传播与教授具有借鉴意义。未来,中医经典海外传播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持积极的开放态度,并与更多海外汉学家建立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 海外教学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读马王堆帛书医方札记四则
2
作者 姚海燕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1期48-53,共6页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 通过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房内记》医方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论点:“以汁【□】之”的缺文不能补作“■(歠)”或“■(飲)”,而应补作“洒”或“沃”“■(洗)”等字;“枣种”不是指大枣,而是指大枣的种子,即枣仁;“澡石”不是一味药,而是处理药石的一种方法;桑枝不是桑枝汁,二者在医疗活动中的运用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二病方》 《房内记》 马王堆帛书 注释
下载PDF
方位词“里、内”的方位表达及其范畴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占龙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8,共6页
方位词"里、内"均可以构成三维空间表达,然而在语言世界中,"内"有时还可以构成二维空间表达。正是这种三维空间二维认知的机制导致"里、内"出现了不同的虚化过程,最终分化出不同的功能类别。
关键词 方位词 方位域
下载PDF
“治未病”视角下《内经》梦学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娟 梁华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内经》结合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为中医梦学的形成奠定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与"治未病"理论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疾病的预防和调摄,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文章从中医营卫理论、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方面阐述梦产生... 《内经》结合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为中医梦学的形成奠定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与"治未病"理论相融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疾病的预防和调摄,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文章从中医营卫理论、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方面阐述梦产生的机理,从梦境所表达出来的脏腑虚实、情志偏颇、阴阳失衡与"治未病"理论的关联性入手分析,结合病梦的诊断标准,从脏腑、阴阳的角度来辨梦"治未病",从而有效达到衔接中医梦学与治未病临床实践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内经 梦学
下载PDF
义内义外与道德内在主义——孟子与告子仁义内外争辩的伦理学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11,17,共8页
《孟子·告子上》有两段文字是孟子与告子关于仁义内在外在的争辩,本文着力于分析这两段文字,表明这一争辩是孟告人性之争的进一步延伸,突出孟子与告子在人性问题上的根本差异,同时考察这两个人各自提出义内义外观点的深层原因,并... 《孟子·告子上》有两段文字是孟子与告子关于仁义内在外在的争辩,本文着力于分析这两段文字,表明这一争辩是孟告人性之争的进一步延伸,突出孟子与告子在人性问题上的根本差异,同时考察这两个人各自提出义内义外观点的深层原因,并进而阐述道德内在主义的含义,由此挖掘孟告有关仁义内外之辩的伦理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告子 仁内 义内义外 道德内在主义
下载PDF
说“内” 被引量:1
6
作者 谭生力 《汉字汉语研究》 2018年第4期76-80,127,共6页
学界一般认为入像锐端之形;内从宀、入,会入室内之意。从相关古文字资料来看,内从宀、入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入、内同源及相关情况,内从宀、入似有难解之处。本文认为内字所从宀形部件表示锐端之形"入"的"所入之处&q... 学界一般认为入像锐端之形;内从宀、入,会入室内之意。从相关古文字资料来看,内从宀、入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入、内同源及相关情况,内从宀、入似有难解之处。本文认为内字所从宀形部件表示锐端之形"入"的"所入之处",并非从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
下载PDF
《黄帝内经》英译文本分类述评(1925-2019)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渝 陈晓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3期35-45,共11页
《黄帝内经》的翻译事业从1925年肇始,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出现24部英译文本,分别以论文、选译本、节译本、编译本、转译本、全译本等形式问世,各具历史学和翻译学价值。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根据译介文本的主要功能,可将24部文本划分为学... 《黄帝内经》的翻译事业从1925年肇始,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出现24部英译文本,分别以论文、选译本、节译本、编译本、转译本、全译本等形式问世,各具历史学和翻译学价值。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根据译介文本的主要功能,可将24部文本划分为学术型、临床型和文化普及型3个类别,以历时性研究为经,以分类研究为纬,梳理和分析译介文本的历史价值及核心名词术语翻译特征,能较为全面地呈现百年《黄帝内经》英译史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英译文本 分类 述评
下载PDF
论唐代的内供奉僧 被引量:1
8
作者 介永强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2,共9页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 内供奉僧滥觞于唐玄宗设置翰林院,从此始有僧人入内谓之翰林待诏,供奉朝廷。在唐代,把侍从皇帝左右的高僧大德习惯上称为“内供奉僧”,似与把侍从皇帝左右的近臣称作“内供奉官”如出一辙。内供奉僧是佛教与唐朝政治结缘的产物,深刻反映了唐代皇权政治对佛教的某种需要。唐代内供奉僧出入禁省,或亲承顾问,或讲经化导,或斋戒诵经,或论难儒、道。他们还长期积极活动于宫禁之外,临坛度人,传扬经典,弘扬佛法。内供奉僧借助其特殊身份,为佛教在唐代的繁荣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并为佛教在唐代的发扬光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内供奉僧还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政治领域到处留下了内供奉僧的身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佛教 内供奉僧 供奉 宫禁
下载PDF
“政治儒学”抑或“政治的儒学”——论儒学在当代的政治姿态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子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7,共7页
"儒学在现代"(而非"现代儒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处理新时期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非政治的儒学"与"政治儒学"代表了两种极端解决思路:"非政治的儒... "儒学在现代"(而非"现代儒学")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处理新时期内圣与外王的关系。"非政治的儒学"与"政治儒学"代表了两种极端解决思路:"非政治的儒学"虽然坚守住了儒家"内圣(曲)通外王"的整全视野,但却违背了政治生活的本性(即外王事业无法完全化约为内圣功夫);而"政治儒学"却将内圣外王对列并举,虽然看到了政治生活的本性,但却丢失了儒家的整全视野。基于前两者的经验,可以提出一种介于"非政治的儒学"与"政治儒学"之间的"政治的儒学"观念,即通过把"内圣外王"理解为一种"言辞上的乌托邦",既要保存儒家的整全视野,又要尊重政治生活的本性,以此作为一种儒学在当代的合理政治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儒学 非政治的儒学 政治的儒学 内圣外王 言辞上的乌托邦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庆其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2期8-12,共5页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研究中医药学和中医学的生命观,必须从它的文化基因作为切入点,"从文化解读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黄帝内经》从生命来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要素"...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研究中医药学和中医学的生命观,必须从它的文化基因作为切入点,"从文化解读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黄帝内经》从生命来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要素"形神合一,乃成为人";生命价值"人者,天地之镇也"和珍爱生命"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四个方面综合阐述其生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命观 文化 医学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容器隐喻——“NP_抽+里”和“NP_抽+内”的认知语义差异
11
作者 曹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20-126,共7页
"里"和"内"对抽象名词的选择表现出不平行性,这与它们的容器性质和容物性质不同有关。"NP_抽+里"是可开放容器,既可用于有界事物,也可用于无界事物;其容物在认知上通常被看做是离散性的、单个的有界个体... "里"和"内"对抽象名词的选择表现出不平行性,这与它们的容器性质和容物性质不同有关。"NP_抽+里"是可开放容器,既可用于有界事物,也可用于无界事物;其容物在认知上通常被看做是离散性的、单个的有界个体。"NP_抽+内"是唯封闭容器,一般用于有界事物;其容物在认知上常被看做是弥散在容器内部的、分不出单个个体的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隐喻 “NP抽+里” “NP抽+内” 认知语义
下载PDF
《论语》“车中不内顾”新考
12
作者 赖积船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6期41-44,共4页
《古论语》中的“车中不内顾”,《鲁论语》中为“车中内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内”、“退”同源通用状态的时代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内”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从语法结构、语义推衍、“内”“退”的同源通用到《论语郑氏注》... 《古论语》中的“车中不内顾”,《鲁论语》中为“车中内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内”、“退”同源通用状态的时代变化,及其所导致的“内”所表示的意义的变化。从语法结构、语义推衍、“内”“退”的同源通用到《论语郑氏注》、《论语集解》的文本选择都说明《论语》原貌当依古论为“车中不内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退 同源通用 车中不内顾
下载PDF
论中医多学科融合的发展路径--从《黄帝内经》谈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纯朴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2期31-35,共5页
从《黄帝内经》成书与多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学学科体系形成的客观原因,认为构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面世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当时多学科融合的必然产物。开放包容并不断吸收多学科的学术成果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 从《黄帝内经》成书与多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学学科体系形成的客观原因,认为构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面世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当时多学科融合的必然产物。开放包容并不断吸收多学科的学术成果不仅是中医学发展的规律和内在动力,对解决目前中医学的发展困境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下的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应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和解读中医,把宝贵的医学经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多学科 融合 中医
下载PDF
《黄帝内经》水模型化推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玉瑞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模型化推理是指以模型特别是思维模型为中介或工具,由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由于其历史条件的限定,较多地采用了天然实物模型进行推理,而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也就成了人类认识事物乃至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模型化推理是指以模型特别是思维模型为中介或工具,由一个或几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由于其历史条件的限定,较多地采用了天然实物模型进行推理,而水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也就成了人类认识事物乃至人体生命活动的最为普遍的天然模型。通过阐述水模型与《黄帝内经》血脉气血循环、经脉气血运行、十二经脉体系建构、六淫病因认识、气血津液病机以及相关临床诊治思维的关系,分析指出《黄帝内经》天然模型化推理具有直观性、经验性、功能性、非结构性、整体全息性、时序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模型化推理 原创思维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和”的健康观
15
作者 姜青松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2期26-30,共5页
健康观是人们对健康的根本认识,决定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方法。从《黄帝内经》对生命的认知出发,以"和"为核心阐述了"健康是和""疾病是不和",同时也探讨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应将"和"理念贯... 健康观是人们对健康的根本认识,决定了人们追求健康的方法。从《黄帝内经》对生命的认知出发,以"和"为核心阐述了"健康是和""疾病是不和",同时也探讨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提出了应将"和"理念贯彻于健康管理全过程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健康观 生命
下载PDF
“六气为一气”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雅分 金珏 陈晓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2期20-25,共6页
从文理、医理以及文化内涵多角度剖析《灵枢·决气》所载"六气为一气"的思想内涵。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为人体之基础,然同源于"一气",其功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六气为一气"观... 从文理、医理以及文化内涵多角度剖析《灵枢·决气》所载"六气为一气"的思想内涵。精、气、津、液、血、脉"六气"为人体之基础,然同源于"一气",其功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六气为一气"观的文化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古代地理、社会、政治、哲学文化大环境下,其思维方式以"尚同""求一"为根本;二是万物为"一气"的哲学思维,即"气一元论";三是"气一元论"的延伸即"整体思维",正是中国古代文化"同源"思想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六气为一气 文化内涵 文化同源
下载PDF
国家叙事和译介传播:《黄帝内经》译本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航 王银泉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5期56-63,共8页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叙述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借助国家翻译实践行为实现,具有塑造国家形象、引导国家认知的战略性意义。以《黄帝内经》译介传播中的国家叙事手段为出发点,研究蕴含其中的译者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国家叙事在场转变,探讨《黄...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叙述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借助国家翻译实践行为实现,具有塑造国家形象、引导国家认知的战略性意义。以《黄帝内经》译介传播中的国家叙事手段为出发点,研究蕴含其中的译者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国家叙事在场转变,探讨《黄帝内经》翻译实践对国家叙事传播的积极影响,从而为医药典籍外译与传播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 国家叙事 国家翻译实践 译者行为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先秦至隋唐时期“痈”和“疽”的演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欣妮 纪军 《中医药文化》 2020年第5期89-94,共6页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痈""... "痈"和"疽"是中医外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灵枢·痈疽》所载二者的区别被历代医家奉为圭皋,但后世医家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混淆不清。通过对先秦至隋唐时期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梳理"痈""疽"二者概念演变的大致脉络,发现此二者的区别除《灵枢·痈疽》所述内容外,还在于二者词性和字义不同,即"疽"仅用于疾病的名称使用上,均为名词;而"痈"字通过假借的方式使其字义逐渐丰富,除表示病名外,还用于特指某具体病灶、表肿胀、表壅滞和浮肿之意,既可为名词,亦可为形容词。二者在古籍中有着看似混乱,实则规律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名 痈疽 《黄帝内经》 《灵枢》
下载PDF
“和”文化理念与《黄帝内经》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硕 鞠宝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6期82-83,123,共3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理念,《周易》《老子》《论语》《管子》《春秋繁露》等文献就有详细论述,包括万物和谐、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心身和谐各个层面,形成"和合""中庸""中和",是中国古代哲...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理念,《周易》《老子》《论语》《管子》《春秋繁露》等文献就有详细论述,包括万物和谐、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心身和谐各个层面,形成"和合""中庸""中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社会学及自然科学基本理念。《黄帝内经》秉承中国传统文化,将"和"的理念广泛运用到自然、生命、疾病、治疗及养生等领域,成为中医"和"思想的源头,奠定中医学理论体系"和"理念与"和法"的思想基础,主要有"顺应""协调""和缓""温和""和合""交会""交媾""安和""淳和之气"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体自身-和谐、疾病-人体失和、养生-以和为贵、治疗-以平为期,对阴阳、脏腑、气血等各种失和,偏倾者求其平,盈亏者求其匀,相争者求其和,逆乱者求其顺,突出求"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文化理念 顺应 协调 和缓 温和 和合 交会 交媾 安和 淳和之气 中庸 中和 万物和谐 天人和谐 社会和谐 心身和谐
下载PDF
清华简《廼命》《四告》与诸梁钟合证及其他
20
作者 何家兴 《出土文献》 CSSCI 2022年第2期92-99,156,157,共10页
本文根据清华简《廼命二》简1“共(恭)民母(毋)泾〈淫〉,内于凶人之言”,通过辞例比勘、文意辨析,认为越国青铜器诸梁钟疑难字“■”、清华简《四告》简26“■”,属于“淫、内”临时性合文。同时结合清华简《四告》简26“不■;(淫、内—... 本文根据清华简《廼命二》简1“共(恭)民母(毋)泾〈淫〉,内于凶人之言”,通过辞例比勘、文意辨析,认为越国青铜器诸梁钟疑难字“■”、清华简《四告》简26“■”,属于“淫、内”临时性合文。同时结合清华简《四告》简26“不■;(淫、内—入)于非彝”,认为《尚书·酒诰》“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疑为“诞惟厥纵淫,内(入)于非彝”。诸梁钟铭、《廼命》、《四告》三篇当是训诰之辞,话语模式和相关语辞可以互证,有助于重新认识《四告三》文本属性。三篇文本的思想内容具有一致性,反映出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渊源有自、传承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淫内 淫泆〈内〉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