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环境资源法之遵守自然规律原则
1
作者 宁清同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109-125,共17页
环境资源法确立遵守自然规律原则具有充分、可靠的理论依据,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生态中心主义、生态系统理论、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遵守自然规律原则乃环境资源法之基石和根本,也直接体现了环境资源法之特有属性,实有必... 环境资源法确立遵守自然规律原则具有充分、可靠的理论依据,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生态中心主义、生态系统理论、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遵守自然规律原则乃环境资源法之基石和根本,也直接体现了环境资源法之特有属性,实有必要确立为基本原则。遵守自然规律原则是环境资源法之基础性、根本性和普遍性准则,是实现环境资源公平、正义之根基,对环境资源法律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效力,有着极其广泛的适用性,是环境资源法基本属性之集中体现,是生态理性法治化的关键。遵守自然规律原则要求人们不违背生态规律,服从并合理利用生态规律,包括以整体性为依据统筹解决环境资源问题,非必要不改变生态系统自然状态,合理享受生态服务,维护和保障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科学发挥生态资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法 遵守自然规律 基本原则
下载PDF
朱熹“理”思想的天文考古学研究
2
作者 陈永宝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朱熹在构建其理学思想时存在着形而下的天文考古学维度。他的理气论实际上成为道、器之间的桥梁。朱熹坚信“道是统名,理是细目”,于是“理”虽然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但它的形而下面向却也开始显现。“观象授时”的古老天文观,为他天理... 朱熹在构建其理学思想时存在着形而下的天文考古学维度。他的理气论实际上成为道、器之间的桥梁。朱熹坚信“道是统名,理是细目”,于是“理”虽然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但它的形而下面向却也开始显现。“观象授时”的古老天文观,为他天理思想的合法性提供了形而下的证据。天时运行的稳定性构成了“理”存在的恒常性,这为“理”思想最终确立提供了理论铺垫。同时,两宋天文学在阴阳中由“向天乞食”到“向天乞生”思维的转变,这也为朱子理学由“天道论”向“性理论”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在“天理”问题上朱熹认为从天道到性理,“道”是基础,“理”是具体的发展样态,进而发展为气、器等形而下之物。在这个维度中,他的理学体系凸显着形而下的验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理 观象授时 朱熹 天文考古学
下载PDF
阿多诺的“反艺术”与庄子的“法天贵真” 被引量:4
3
作者 靳义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9-32,共4页
阿多诺与庄子所具有的“反艺术”倾向与他们的哲学思想及对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看法密切相关。通过否定现存艺术从而实现理想艺术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诉求。凌乱破碎的图景与虚静物化的状态是他们达到理想艺术的途径。
关键词 阿多诺 反艺术 理想艺术 法天贵真
下载PDF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道教的饮食文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姚伟钧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道教思想中的生命伦理、生态伦理、生活伦理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世俗生活,其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重人贵生"观是道教伦理的重要内容:它试图解决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它反映了人... 道教思想中的生命伦理、生态伦理、生活伦理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世俗生活,其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重人贵生"观是道教伦理的重要内容:它试图解决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相依共存,反映了人对自然的一种依赖感与亲和感,道教的饮食文化便充分反映了"道法自然"与身心和谐的统一。文章对此作了探讨,由此可以挖掘有利于今天环境保护和饮食养生相协调的营养与智慧,充分借鉴,用以指导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生态 饮食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历史演变
5
作者 郭向军 《甘肃理论学刊》 2006年第5期79-83,共5页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对法的本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论述,经过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探索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从马恩时期的理论奠基和创新、列宁的具体实现、毛泽东的民主革命实践、邓小平的理论转...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对法的本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论述,经过历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探索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从马恩时期的理论奠基和创新、列宁的具体实现、毛泽东的民主革命实践、邓小平的理论转型、“三个代表”的探索创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在历史演变中的一脉相承、渐进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正确认识法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法的本质观 论述 历史演变
下载PDF
论荀子的学派归属
6
作者 潘澈 李路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6-70,78,共6页
从荀子的"隆礼"主张可以看到他以儒为根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重法"和"性恶论"可以看到他以法为向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解蔽"可以看到他兼取百家的学术取向。荀子是先秦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思想者... 从荀子的"隆礼"主张可以看到他以儒为根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重法"和"性恶论"可以看到他以法为向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解蔽"可以看到他兼取百家的学术取向。荀子是先秦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思想者,荀子的学派归属应是由儒向法的过渡者,带有杂家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学派 隆礼 重法 性恶论 解蔽 杂家
下载PDF
试析荀子关于人在“隆礼至法”中作用之思想
7
作者 洪磊 李秀芬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0-51,共2页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为了节制人的情欲,使社会安定祥和,他提出“隆礼至法”的思想。而在“隆礼至法”的过程中,他非常强调人的作用,认为如果失去君子人格,礼法虽然具备,国家也会危乱。为了造就君子人格,人需要刻苦学习礼法,严格按照...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为了节制人的情欲,使社会安定祥和,他提出“隆礼至法”的思想。而在“隆礼至法”的过程中,他非常强调人的作用,认为如果失去君子人格,礼法虽然具备,国家也会危乱。为了造就君子人格,人需要刻苦学习礼法,严格按照礼法进行修养;国家需要尚贤使能,奖罚分明。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论 荀子 "隆礼至法"思想 君子人格 法制建设 道德建设 礼法修养
下载PDF
道家的“无为而治”及其可持续发展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红兵 杨龙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道家主要从"道法自然"、"虚无为本"、"因循为用"、"名正法备"四方面阐述"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在当代,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纠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 道家主要从"道法自然"、"虚无为本"、"因循为用"、"名正法备"四方面阐述"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在当代,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对于纠正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整体性思维,发挥自然运化过程、规律、自发秩序的作用;对于慎用科学技术及人为手段改变事物自然本性,正确对待各地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落实各级政府的环境职责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虚无为本 因循为用 名正法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