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中记》中的民俗事象探究
1
作者 崔翠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云中记》一方面展现了颇具地域性、民族性的藏地老百姓古老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以及传统民俗最终没落的悲哀与无奈。文章通过对《云中记》中的民俗事象进行分析整理,阐释了深藏其中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云中记 民俗事象 坚守 消失
下载PDF
从票号到银行:1916年蔚丰厚票号向蔚丰商业银行的转型重生
2
作者 乔新华 周瑞智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蔚丰厚票号于1916年改组蔚丰商业银行,是山西票号为应对危机、顺应时局而组织现代银行的成功案例。作为私人金融资本的蔚丰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传统票号向现代银行的重组转型,首先得益于其对西北汇业的长期经略,这使它获利颇丰并因此渡... 蔚丰厚票号于1916年改组蔚丰商业银行,是山西票号为应对危机、顺应时局而组织现代银行的成功案例。作为私人金融资本的蔚丰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传统票号向现代银行的重组转型,首先得益于其对西北汇业的长期经略,这使它获利颇丰并因此渡过辛亥难关保存了实力,同时获得了当地官僚的倚重,成为其维系与改组的基石。其次,京号经理郝登五在改组活动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并凭其卓著声誉赢得了股东投资和政界援助。此外,北洋军政精英的投资与扶持,不仅使蔚丰厚顺利完成了招股任务,并得到了后续的业务支持,是其得以转型重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蔚丰厚票号 蔚丰商业银行 改组 转型重生
下载PDF
民居“异地重生”的探索与思考——以南方科技大学“风雅颂”传统文化实景教育基地为例
3
作者 杨华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针对南方科技大学将校园内既有的商代屋背岭遗址和碉楼、大榕树等原福光村旧址遗存,与受赠的两栋传统徽派民居南山挹秀、忠孝堂整合建设“风雅颂”传统文化实景教育基地的项目要求,该文分析了项目的四个挑战——多元文脉的差异、空间格... 针对南方科技大学将校园内既有的商代屋背岭遗址和碉楼、大榕树等原福光村旧址遗存,与受赠的两栋传统徽派民居南山挹秀、忠孝堂整合建设“风雅颂”传统文化实景教育基地的项目要求,该文分析了项目的四个挑战——多元文脉的差异、空间格局的矛盾、建筑尺度的落差、使用功能的异化,方案设计以两栋徽派传统民居的重生为焦点,通过筑、廊、园三个核心要素的有机布局和精巧设计,塑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共生、传统与现代兼容的文脉生态环境。进而从文脉生态的建构、空间场所的营造、建筑尺度的调和、使用功能的重置四个方面对民居异地重生进行了思考,并总结了民居异地重生的关键,即建构一个异地与在地、传统与当下文化融合的文脉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 异地重生 文脉生态
下载PDF
古典新释、东西并观:论幸田露伴《诗话》中的诗学思想
4
作者 商倩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幸田露伴的《诗话》为其中国随笔三部曲之一,全书以中国古代诗人、诗文为核心主题。本文经过深入的文本剖析与实证考察发现,《诗话》不仅展现了幸田露伴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再现,更反映出他对当时日本诗歌创作及鉴赏能力式... 幸田露伴的《诗话》为其中国随笔三部曲之一,全书以中国古代诗人、诗文为核心主题。本文经过深入的文本剖析与实证考察发现,《诗话》不仅展现了幸田露伴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再现,更反映出他对当时日本诗歌创作及鉴赏能力式微的惋惜之情。同时,书中还流露出他期望借助辉煌的中国文化,推动日本传统文化复兴的愿景。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对于解析幸田文学中的中国文化表征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有助于探讨诗话这一传统文学范式在日本的演变历程,还原汉文脉在日本近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轨迹,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诗话 幸田露伴 《诗话》 传统再生
下载PDF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理论与实践的扬弃
5
作者 张香坤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34-37,共4页
“终结”源自研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后所发现三个哲学家理论思想共同形成的批判继承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简单理解为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拼凑和缝缝补补,而是在对其进行双重扬弃基础上的科学建... “终结”源自研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后所发现三个哲学家理论思想共同形成的批判继承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简单理解为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拼凑和缝缝补补,而是在对其进行双重扬弃基础上的科学建构,是思想的剥离和重生。实际上,“终结”不仅是终点,更是起点,本质上是在扬弃的基础上注入创新性元素,是“终结”亦是“重生”,它囊括着两重寓意: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直接扬弃过去的哲学思想;二是德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第一重寓意为前提扬弃资产阶级革命实践。在理论和实践革命层面相互作用、遥相呼应,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生动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终结 扬弃 重生
下载PDF
情感重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娼妓改造研究
6
作者 陈君锋 任倩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50,共12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娼妓改造史不仅是一部妇女解放史,还是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书写的情感史。回顾整个娼妓改造史,情感自始至终贯穿其间:妇女们因情感失衡致娼;改造者们因同情情感的触发而积极参与其中;姐妹们因在诉苦中情绪唤起,在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娼妓改造史不仅是一部妇女解放史,还是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书写的情感史。回顾整个娼妓改造史,情感自始至终贯穿其间:妇女们因情感失衡致娼;改造者们因同情情感的触发而积极参与其中;姐妹们因在诉苦中情绪唤起,在翻身仪式中情感展演,在治病中感恩之心诱发,在安置中幸福之情提升,而最终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新人。无论在政治视域下,还是在生活语境中,情感动员、情感政治都极富感召力和引领力,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令人羡慕的特殊情感,透过情感视角也让人们体察到了这场娼妓改造的别样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娼妓改造 情感政治 诉苦与翻身
下载PDF
清末民初女作家吕韵清小说的自叙色彩、古典风貌与价值认同——以《返生香》为考察中心
7
作者 许文伯 杨萍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返生香》是吕韵清于1929年公开出版的文言长篇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生涯的封笔之作。这部小说虽一向被视为通俗的言情故事,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传统文士家族盛衰的多维度考察。小说融合了她生平经历的自叙书写;践行着与其小说批评观相一致... 《返生香》是吕韵清于1929年公开出版的文言长篇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生涯的封笔之作。这部小说虽一向被视为通俗的言情故事,但实则蕴含着作者对传统文士家族盛衰的多维度考察。小说融合了她生平经历的自叙书写;践行着与其小说批评观相一致的,着意于“境”的古典风貌营构;蕴含着其价值观念既恪守与体认传统,又具有省思传统士族文化、怀抱现实社会的现代意识。《返生香》这类有别于新文学价值取向的作品,更值得我们以客观包容地立场,去探寻和重审清末民初女性小说乃至整个近现代文学的多元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韵清 返生香 自叙色彩 古典风貌 清末民初
下载PDF
肉体重生与精神猝死——论网络“重生剧”的主题与结构
8
作者 林芳毅 《媒介批评》 2024年第1期168-183,共16页
“重生剧”是根据网络文学(“重生文”)改编的类型剧,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热播。“重生”作为该类型剧的标签,它与类型文学血脉相连。“重生剧”的形式特征在于重复,即经验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结构的重复。在剧中则具象化为设定了主人公... “重生剧”是根据网络文学(“重生文”)改编的类型剧,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热播。“重生”作为该类型剧的标签,它与类型文学血脉相连。“重生剧”的形式特征在于重复,即经验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结构的重复。在剧中则具象化为设定了主人公生命的重启机制(死而复生),这种机制可以让繁杂琐碎的故事重新变成完整、连续、可理解的整体,形成“爽”感,在眼球经济中获利。通过对“重生剧”的考古,可以窥见“重生”仅意味着肉体的死而复生,区别于严肃小说叙事中的“复活”。“重生剧”把复杂的人物形象平面化与符号化,将叙事视角翻转,叙述的是传奇经验。“重生剧”是古典传奇与商品经济“联姻”的产物,无法解决形式史或精神史的难题。由此,从作为主题的“复活”到“重生”,其叙事形式与形式背后的意义都出现了某种衰变,两者之间与精神的衰变史几乎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剧 重生主题 传奇经验 重复叙事
下载PDF
浅谈碎瓷修复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9
作者 胡梦燕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4期104-106,共3页
文章探讨了碎瓷修复的重生之美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揭示了碎瓷修复与服装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纹样、色彩、金缮工艺与锔瓷工艺的运用成功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美感的服装作品。研究认为,碎瓷修复在服... 文章探讨了碎瓷修复的重生之美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揭示了碎瓷修复与服装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纹样、色彩、金缮工艺与锔瓷工艺的运用成功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美感的服装作品。研究认为,碎瓷修复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不仅丰富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和可能性,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符号的转化和传播,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瓷修复 服装设计 陶瓷 重生之美 跨文化融合
下载PDF
Rebirth,the Pursuit of "My Neighbor Rosicky"
10
作者 芦红娟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5期176-177,共2页
"My Neighbor Rosicky,"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short stories by Willa Cather,the American local colorist famous for her de scription of frontier life on the Great Plains,conveys Cather's deep understand... "My Neighbor Rosicky,"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short stories by Willa Cather,the American local colorist famous for her de scription of frontier life on the Great Plains,conveys Cather's deep understanding about life.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ttempts to apply Jung's archetypal theory to the analysis of Mr.Rosicky,the hero of the short story and gets the conclusion that Mr.Rosicky is in constant pursuit of"Rebirth"through the medium,"the 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 NEIGHBOR Rosicky" Willa CATHER "the FOURTH of
下载PDF
Death or Rebirth in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A Literary Stylistics Reading
11
作者 蒋礼会 胥迟英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2X期177-180,共4页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from different angles, but few have focused on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it. If approaching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s, readers ...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from different angles, but few have focused on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it. If approaching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ylistics, readers will find the following: The fiction seems fragmented an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but the employment of repetition, parallelism, symbolism, metaphor, pun, oxymoron and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 makes it a unified whole. The repetition of"death"by Harry himself and the use of symbolism lead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final ending of Harry: death out of gangrene. Also, through repetition, a character that has no love and who regrets over his waste of talent is presented to the readers. The use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 provides readers with a window into Harry's past life and his deeply poignant personal regret. Harry has the potentiality to make achievements in writing, but he, disillusioned by war, wasted his talent due to lying, laziness, incontinence, and indulgence in comfort life. He had died spiritually even before he got infected. The rescue by the plane is just Harry's illusion, and the rebirth of him may only be the author or the readers'expec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STYLISTICS STYLISTICS FEATURES DEATH rebi
下载PDF
告别与新生:《孤独者》中的葬礼书写
12
作者 孙伟 李思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5-113,共9页
在《孤独者》中,葬礼是规训个体的权力运作场和被物质主义侵占的庸俗仪式,同时也是“我”人生思想发生转变的媒介。魏连殳参加祖母葬礼,对传统积习选择妥协;“我”参加魏连殳的葬礼,以积极的行动实现了新生,破除了早期对“白心之民众”... 在《孤独者》中,葬礼是规训个体的权力运作场和被物质主义侵占的庸俗仪式,同时也是“我”人生思想发生转变的媒介。魏连殳参加祖母葬礼,对传统积习选择妥协;“我”参加魏连殳的葬礼,以积极的行动实现了新生,破除了早期对“白心之民众”和个人无政府主义式先觉者的幻想,对五四式的启蒙路径进行反思,尝试召唤积极介入现实的行动者。普通民众借葬礼对异见者进行压迫,新人也可借助其省思既往主张的偏颇,从而为更具实践性的新思想的产生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葬礼 启蒙 新生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演绎与重生——鄂东丘陵地区洞沟垸传统村落在地化设计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巧生 袁亦丹 贺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4期23-30,共8页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解析鄂东丘陵地区洞沟垸传统村落的特征,梳理其历史演绎过程,提取特色要素及文化价值,通过在地化设计以探索洞沟垸村落重生的方法及发展模式,提出可行性实操策略,为复杂山地环境下传统村落...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解析鄂东丘陵地区洞沟垸传统村落的特征,梳理其历史演绎过程,提取特色要素及文化价值,通过在地化设计以探索洞沟垸村落重生的方法及发展模式,提出可行性实操策略,为复杂山地环境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丘陵地区 传统村落 演绎 重生 在地化设计
下载PDF
《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的时空体研究——以西伯利亚时空体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嘉新 郑文东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俄罗斯新锐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首部长篇小说《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时空的转换,小说主人公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小说中存在着几个具有典型象征意义且各具特... 俄罗斯新锐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首部长篇小说《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一经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时空的转换,小说主人公们进行了一次奇妙的生命之旅。小说中存在着几个具有典型象征意义且各具特色的时空体:尤尔巴什时空体、喀山时空体、道路时空体和西伯利亚时空体,其中最重要的当数西伯利亚时空体。正是通过这些时空体,小说的生与死、苦难与爱以及重生之主题得以显现,同时,小说也展现出了对人最大程度的关怀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列伊哈睁开了眼睛》 西伯利亚时空体 生与死 苦难与爱 重生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中国丧祭礼与家庭代际结构——兼议其中的生死冲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子潇 居飞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1期124-133,198,共11页
精神分析学说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主要基于夫妻家庭的形态来分析子女与父母之间在无意识中的爱恨生死。中国古典家庭结构则呈现出与夫妻家庭相异的三代家庭形态,展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代际互动与代际冲突模式,并由此发展出解决这一冲突... 精神分析学说自弗洛伊德创立以来,主要基于夫妻家庭的形态来分析子女与父母之间在无意识中的爱恨生死。中国古典家庭结构则呈现出与夫妻家庭相异的三代家庭形态,展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代际互动与代际冲突模式,并由此发展出解决这一冲突的独特文化方式。以精神分析视角观之,一方面,正如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代际之间除了爱与传承之外,还表现出明显的冲突与对抗;另一方面,中国家庭通过昭穆制度化解了三代之间的爱恨冲突、传递与接收的矛盾,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代际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死观——“死而复生”。中国的丧祭礼则可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独特的代际互动及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丧祭礼 三代家庭 死而复生 中庸
下载PDF
少林“武医文化”技法特点的失落与重生
16
作者 高启恒 王虎 +1 位作者 张长念 《武术研究》 2023年第5期62-65,共4页
少林“武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反映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少林“武医文化”历史源流、具体体现、理论依据及实际案例做出梳... 少林“武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反映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少林“武医文化”历史源流、具体体现、理论依据及实际案例做出梳理,发现“武医文化”在发展过程具有武医文化价值观念的错乱,不断挤压“武医”生存地位;武医传承模式受环境影响,传承方式断层且单一;西方哲学观念的介入,“武医一体”的技理整体观分离等问题。以期通过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少林“武医文化”的当代特色;提高传承模式多元化,明确武医确有专长传承方式;树立武医“防”“治”并重思维,贯穿武医技法的整体融合,为少林“武医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多维度的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林武术 武医文化 失落 重生
下载PDF
女性主义美学视域下小青形象的重塑--以李碧华《青蛇》和《白蛇2:青蛇劫起》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会莹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3-68,共6页
白蛇传说经久不衰,小青形象也在时代的演变中不断重塑,上世纪李碧华笔下的《青蛇》与本世纪国产动漫《白蛇2:青蛇劫起》对小青形象的塑造亦获得颠覆性的突破,从女性主义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小青形象的重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拥有主... 白蛇传说经久不衰,小青形象也在时代的演变中不断重塑,上世纪李碧华笔下的《青蛇》与本世纪国产动漫《白蛇2:青蛇劫起》对小青形象的塑造亦获得颠覆性的突破,从女性主义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小青形象的重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拥有主角化的女性视角;二具备独立自强的女性气质;三积极呈现女性身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美学 小青 形象重塑 青蛇 白蛇2:青蛇劫起
下载PDF
文化实验厂3.0的“共感”制造 深圳金威啤酒厂旧址重生
18
作者 杨怡楠 王晓东 《时代建筑》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在金威啤酒厂项目更新中提出了“即地制造”理念。作者认为,以文化运营持续引领工业遗存改造的文化实验厂3.0模式由此诞生。该项目无论在重生模式还是改造方式上,均呈现出对工业遗存场景的多维度“共感”制造意图。...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在金威啤酒厂项目更新中提出了“即地制造”理念。作者认为,以文化运营持续引领工业遗存改造的文化实验厂3.0模式由此诞生。该项目无论在重生模式还是改造方式上,均呈现出对工业遗存场景的多维度“共感”制造意图。文章从重生模式、多维场景和空间体验三方面对其“即地制造”策略进行解析,研究该项目如何在工业生产逻辑向文化生产逻辑转型过程中,形成“共感”制造途径。文章认为,通过“密度”制造和场域呈现,可以激发现象学中对历史的、现代的多重信息叠加的共感体验,促使人们形成对工业遗存场所记忆及其再生产模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实验厂3.0 “即地制造” 重生模式 “共感”制造 空间“密度”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岛石厝渔村的再造实践--以洞头区海霞基地建设项目(青年营)为例
19
作者 詹华尧 郑慧娜 +1 位作者 马少军 缪存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1-54,共4页
石厝民居是洞头地区最具标识性的海岛特色建筑,是海岛乡土文化的具象载体,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石厝渔村逐渐出现衰落。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通过文化梳理、建筑整治、功能重塑、景观空间营造等措施,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进行再造提... 石厝民居是洞头地区最具标识性的海岛特色建筑,是海岛乡土文化的具象载体,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石厝渔村逐渐出现衰落。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通过文化梳理、建筑整治、功能重塑、景观空间营造等措施,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载体进行再造提升,使衰败的海岛乡村获得新生,传承乡村文化,恢复乡村活力,坚持“以文兴旅、以旅彰文、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提级 村落再造与新生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论苏轼与弥陀净土之交涉
20
作者 王培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0-108,共9页
苏轼与弥陀净土关系颇密,通过考察其往生传说、交涉因缘、净土观念等内容,可知“苏轼往生西方公据”是后人在苏轼与参寥书简的基础上加工演绎而成;苏轼与净土的交涉受家世传统、地域环境(巴蜀、江浙等)以及与之交游的僧人(惠辩、元净、... 苏轼与弥陀净土关系颇密,通过考察其往生传说、交涉因缘、净土观念等内容,可知“苏轼往生西方公据”是后人在苏轼与参寥书简的基础上加工演绎而成;苏轼与净土的交涉受家世传统、地域环境(巴蜀、江浙等)以及与之交游的僧人(惠辩、元净、元照等)三种因素的影响;苏轼的弥陀净土观兼摄有相与无相:一方面通过画弥陀像、做水陆道场、念佛诵经等有相功德荐亡亲友,往生净土;另一方面,通过诗文表现无相净土,强调净土的融通,即尘世为净土,从而契合至上玄理,愉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弥陀净土 西方公据 有相净土 无相净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