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Chinese Etiquette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
1
作者 周松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9年第5期193-193,共1页
The ancestors of China leaves their descendants countless moral regulations over different occasions.This essay exam?ines the book,A dream of Red Man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etiquette and discusses differe... The ancestors of China leaves their descendants countless moral regulations over different occasions.This essay exam?ines the book,A dream of Red Man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etiquette and discusses different etiquette requirements in different occa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iquette culture DAILY life ceremony A DREAM of RED MANSION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家仪式机制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丹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 国家仪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化景观和铸牢载体。它以国家为单元,是内蕴文化、历史、理论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具体而言,国家仪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仪式空间、仪式符号、仪式主题,激活集体记忆、搭建象征体系、传输民族精神,呈现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仪式图景。以国庆仪式为实证案例,全国各族人民在“知情意行”的逻辑中,确认民族身份、聚合爱国情感、凝聚价值共识、践行复兴伟业。新征程的国家仪式供给,需撷取历史时空资源、丰富中华符号操演、询唤现实行动自觉,以提升仪式内容的认同合力、话语的传播张力和样态的作用效力,实现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仪式 中华民族共同体 礼仪文化 民族记忆
下载PDF
民国服制法令中女子礼服形与制的转向
3
作者 李奇 刘卫 《西部皮革》 2024年第3期29-31,共3页
文章以民国历次服制法令中的女子礼服为研究对象,基于服制法令中的文本及图示内容,梳理归纳女子礼服的形制内容及发展规律,对女子礼服反映的礼制转向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民国服制法令中女子礼服的制定和发展过程曲折,兼有变革和保守的... 文章以民国历次服制法令中的女子礼服为研究对象,基于服制法令中的文本及图示内容,梳理归纳女子礼服的形制内容及发展规律,对女子礼服反映的礼制转向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民国服制法令中女子礼服的制定和发展过程曲折,兼有变革和保守的双重特性,服装形制呈现出传统裙褂式、裙袄式与袍式、改良袍式的递进规律,反映了从繁文缛节到因陋就简,从男尊女卑到初现男女平权意识,从封闭保守到倾向开放审美的礼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制法令 礼服 形制 礼制
下载PDF
由匏到卺:合卺之礼的神圣信仰与礼制内涵
4
作者 张露雨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匏爵是中国神话时代的产物,蕴含着以“葫芦崇拜”为核心的原始信仰和祭天祈禳的巫术思维。由匏爵到卺爵的嬗变历程,揭示了周代巫术传统的祛魅与人文精神的觉醒,而“合卺之礼”的建构则体现了古人倡导“以和为贵”、遵循“九五”天道以... 匏爵是中国神话时代的产物,蕴含着以“葫芦崇拜”为核心的原始信仰和祭天祈禳的巫术思维。由匏爵到卺爵的嬗变历程,揭示了周代巫术传统的祛魅与人文精神的觉醒,而“合卺之礼”的建构则体现了古人倡导“以和为贵”、遵循“九五”天道以及类比宇宙秩序的礼制内涵,可以此管窥中华礼乐文明的历史渊源及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匏爵 卺爵 合卺之礼 神圣信仰 礼制内涵
下载PDF
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之华 李春日 李旭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6-310,共5页
拜师仪式是传统武术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拜师仪式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通过查阅史料、现场观看、专家访谈等对传统武术的拜师仪式进行研究,分析拜师仪式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以期能对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中的内容与改革... 拜师仪式是传统武术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拜师仪式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通过查阅史料、现场观看、专家访谈等对传统武术的拜师仪式进行研究,分析拜师仪式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以期能对传统武术拜师仪式中的内容与改革方向提出建议,从而进一步推进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发展,进一步发扬中国传统武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拜师仪式 拜师仪式文化 传统礼仪文化 武术传承
下载PDF
“人情”与中国日常礼俗文化 被引量:24
6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8,共6页
"人情"是世俗语汇,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概念,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联接方式。人情构成了日常礼俗的精神基础,礼俗社会围绕着人情展开,人情成为了一种社会聚合的文化表象。人们在家庭与社会群体中处处以"人情&qu... "人情"是世俗语汇,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概念,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联接方式。人情构成了日常礼俗的精神基础,礼俗社会围绕着人情展开,人情成为了一种社会聚合的文化表象。人们在家庭与社会群体中处处以"人情"的方式建立互动关系。人情在日常礼俗中有日常性人情与仪式性人情的区别,在传统人情往来中有优先、互惠、贮备与增值、动态均衡,以及流转的原则。在当今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时代,人情在日常礼俗中出现断裂与畸变。相互关怀的温暖人情日益稀缺,而以金钱与利益为导向的"人情"却正在腐败着社会,失去了传统的文化聚合的表征意义。如何保持传统人情固有的优良善性,发挥它促进社会团结的特定功能,值得我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日常礼俗 日常性人情 仪式性人情
下载PDF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58
7
作者 常建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7,共8页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 ,是以《家礼》的普及和士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的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始祖 ,更在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强化了宗祠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族祠庙 祭祖礼制 《家礼》 历史演变 士大夫阶层
下载PDF
儒教的鬼神观念和祭祀原则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3,共7页
儒教的鬼神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终两种对立的鬼神观成为主流,但都认为鬼神是不死的灵魂。鬼神作为不死的灵魂需歆享祭祀,而这种祭祀构成儒教礼仪的主要成分。这种祭祀不能仅视为纪念活动,其本义就是祀神。文章对祭祀的对象与原... 儒教的鬼神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最终两种对立的鬼神观成为主流,但都认为鬼神是不死的灵魂。鬼神作为不死的灵魂需歆享祭祀,而这种祭祀构成儒教礼仪的主要成分。这种祭祀不能仅视为纪念活动,其本义就是祀神。文章对祭祀的对象与原则也作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
下载PDF
唐代官员大礼服之礼仪考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怡 潘忠泉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唐代官员大礼服包括祭服、朝服和公服,各依礼制用于不同场合。然祭服使用范围较小,而朝服、公服礼节繁琐,穿著不便,因而,唐廷虽然制度层面尊从古制,但实际操作中却是屡有调整:初、盛唐时期朝、公服多被祷褶服所取代,后祷褶服渐废,则由... 唐代官员大礼服包括祭服、朝服和公服,各依礼制用于不同场合。然祭服使用范围较小,而朝服、公服礼节繁琐,穿著不便,因而,唐廷虽然制度层面尊从古制,但实际操作中却是屡有调整:初、盛唐时期朝、公服多被祷褶服所取代,后祷褶服渐废,则由常服履行二者职能。这种独特的礼服格局是强大、开放的唐帝国的精神实质的体现,更是南北朝至隋代一直在进行着的民族大融合及多种文明大交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大礼服 礼仪 官员 承袭制度
下载PDF
“礼仪”与“礼义”考辨——兼谈当前礼仪教学与培训中对礼仪之“仪”的误解与误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美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5-51,共7页
"礼"与"仪"原本不分的。"礼"是通过特定形式体现的特殊意义,"仪"是体现特殊意义的特定形式。形式与意义合二而一,形式本身就是意义,意义本身就是形式。"仪"就是"礼","... "礼"与"仪"原本不分的。"礼"是通过特定形式体现的特殊意义,"仪"是体现特殊意义的特定形式。形式与意义合二而一,形式本身就是意义,意义本身就是形式。"仪"就是"礼","礼"就是"仪"。当"仪"与"义"与"礼"相结合时,"礼仪"与"礼义"二词具有极大的相合之处,而不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仪"是形式,"义"是内含。一旦"仪"脱离了"礼",甚至背离了礼之义,即"礼"的基本精神,"仪"就褪变为虚伪的形式。所以在礼的本质方面,我们强调"以仁释礼";在礼的作用方面,我们强调"成人"——"成仁";在礼的特征方面,我们强调礼的无限性。这样,我们就把"礼仪"这一概念与当前学术界、特别是当前礼仪教学与培训方面所讲的"礼仪"完全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之邦 礼义之邦 以仁释礼
下载PDF
家庭离散、仪式制度及身体侵犯——来自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实践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超 刘涛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中国农民工家庭的离散化流动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农村,也使他们遭遇身体侵犯问题,"仪式制度"则是深入透析问题的关键。倡导性的法理依据难以应用在案件的司法实践中,传统的实质伦理法则阻滞了法律规则法定权威的"落地"... 中国农民工家庭的离散化流动造成大量儿童留守农村,也使他们遭遇身体侵犯问题,"仪式制度"则是深入透析问题的关键。倡导性的法理依据难以应用在案件的司法实践中,传统的实质伦理法则阻滞了法律规则法定权威的"落地",加剧了法律制度的"仪式化"和乡村"非诉讼化",使得施害者"搭便车"而逍遥法外,从而不利于对案件的预防与救济。可以说,国家现代化建设尚未走出现代性困局,作为价值照拂的法律制度又未发挥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权威作用,一定程度上仅具有仪式形态的象征作用,乡村法治乃至国家法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离散 身体侵犯 群体规范 集体行动 惩罚失灵 仪式制度
下载PDF
先秦至两晋旧君故吏之伦发展的学术与政治逻辑——以丧服学为视角的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远志 陈戍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91,共9页
《仪礼·丧服》所记"为旧君服"制度意在斩断旧君故吏关系与政治的联结。旧君故吏之伦在周代尚不具备"合礼性"。春秋以后,随着新的君臣观的出现,以私人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吏关系得到了认同,"为旧君服"... 《仪礼·丧服》所记"为旧君服"制度意在斩断旧君故吏关系与政治的联结。旧君故吏之伦在周代尚不具备"合礼性"。春秋以后,随着新的君臣观的出现,以私人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吏关系得到了认同,"为旧君服"的古礼也因之遭致误读。在此背景下,子思、孟子等先秦原始儒家更是在对该古礼的重释中植入君臣以礼义相交的道德内涵,从而使其变为彰显旧君故吏之伦的经典制度。降及汉魏,受选官制度及法律的影响,旧君故吏关系出现泛化并得到强化,官僚阶层普遍重视为旧君服丧,曹魏甚至出台了为旧君重服三年之制。但是这种因私人恩义而结成的人伦关系的过度发展,也威胁到了政治的安全。有鉴于此,晋代统治者通过对"为旧君服"制度的再度重释,因时制范,实现对旧君故吏之伦的制度控制。旧君故吏之伦的历史变迁显示出经典诠释与政治情势对中国古代社会人伦关系发展的强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丧服》 为旧君服制度 旧君故吏之伦 经典诠释 政治
下载PDF
韩国拔河民俗庆典仪式的社会学检视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坤 白南燮 安镕吉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共9页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拔河及仪式行为,传入韩国后受到韩国民俗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韩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忠清南道唐津郡机池市,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拔河民俗庆典仪式。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认为:机池市...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拔河及仪式行为,传入韩国后受到韩国民俗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韩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忠清南道唐津郡机池市,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拔河民俗庆典仪式。笔者通过实地考察研究认为:机池市的拔河仪典融入了韩民族的传统农业文化、传统生活文化、传统礼仪道德文化和传统宗教祭祀文化;庆典仪式的过程体现了"过渡礼仪"分离阶段、边缘阶段以及聚合阶段的特征和功能;仪典中展现了韩国的言灵思想、巫觋思想、灵魂不灭思想、性器官崇拜思想、祭天敬大思想、重农思想等的民俗思想;机池市拔河发展至今逐步融入了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在拔河民俗庆典仪式过程中,祭祀占卜的内涵逐步淡化,但是作为祭祀行为和一种交流的工具得到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拔河民俗 仪式 过渡礼仪 民俗思想
下载PDF
《仪礼·丧服》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上古婚姻遗俗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4-57,共4页
《仪礼·丧服》经、传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周代亲属之间的丧服关系 ,因而也就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称谓制度。通过它所记录下来的亲属称谓制度 ,如“舅”、“姑” ,从父、从母 ,“女至”与“昆弟之子” ,“女弟”、“女以”... 《仪礼·丧服》经、传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周代亲属之间的丧服关系 ,因而也就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称谓制度。通过它所记录下来的亲属称谓制度 ,如“舅”、“姑” ,从父、从母 ,“女至”与“昆弟之子” ,“女弟”、“女以”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丧服》 亲属称谓制度 婚姻制度 家庭制度 上古
下载PDF
论“姨服”重于“舅服”所蕴含的上古婚姻遗俗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2,共8页
《仪礼·丧服》篇详细、系统地记载了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的周代丧服制度。周代丧服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重宗亲、轻姻亲,用《丧服传》的话说就是"外亲之服皆缌"。可是,《仪礼·丧服》却将从母(即姨母,亦即母之姊妹... 《仪礼·丧服》篇详细、系统地记载了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的周代丧服制度。周代丧服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重宗亲、轻姻亲,用《丧服传》的话说就是"外亲之服皆缌"。可是,《仪礼·丧服》却将从母(即姨母,亦即母之姊妹)之服定为小功五月,而将舅(母之兄弟)之服定为缌麻。为什么要将从母之服定得重于一般的外亲之服呢?根据现代民族学和民俗学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考察来看,《仪礼·丧服》中"姨服"重于"舅服"的丧服规制实际上蕴含着我国古代普那路亚家庭与对偶家庭时代婚姻遗俗,反映了历史上"姨"曾经有过比"舅"更亲密的关系,是对那段婚姻家庭关系的遥远追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丧服》 丧服制度 婚姻制度 普那路亚 对偶婚
下载PDF
“礼仪之邦”之礼仪思想的辩证肯定与传承——兼论习近平“注重家风”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福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8期44-47,共4页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思想非常丰富。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并阐述我国礼仪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客观性、辩证性、历史性及现实性,继承积极的礼仪文化,克服消极的礼仪文化。通过扬弃,把礼仪文化的精粹注入家风建设,...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思想非常丰富。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并阐述我国礼仪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客观性、辩证性、历史性及现实性,继承积极的礼仪文化,克服消极的礼仪文化。通过扬弃,把礼仪文化的精粹注入家风建设,提升民众的文明素质与道德品质,进而普遍树立良好的家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礼节 家风
下载PDF
礼仪 风俗 礼俗 礼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晓娟 《科学中国人》 2009年第6期90-93,共4页
在当今礼仪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将礼仪、风俗、礼俗、礼制等几个概念相互混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研究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礼仪文化教育与传播。这几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已经具有了既彼此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含义。“礼... 在当今礼仪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将礼仪、风俗、礼俗、礼制等几个概念相互混淆的现象,这既不利于研究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礼仪文化教育与传播。这几个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已经具有了既彼此相关,又相互区别的含义。“礼仪”是全社会普遍认可的在风俗、礼俗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礼制在内的一般行为规范;风俗是具有民间特色,在特定范围内为人们所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俗”则是介于“礼制”与“风俗”之间的概念;“礼制”是形成为法规或政策的那一部分礼仪规范。它们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显示着各自的重要性,发挥着不同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风俗 礼俗 礼制 区别
下载PDF
伪满洲国与假亲属关系——以穆儒丐《新婚别》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1-54,共4页
满族作家穆儒丐于1942年发表在《麒麟》上的短篇小说《新婚别》不仅探索了婚姻真假的问题,而且涉及军队甚至国家的结构与本体论问题,是一篇长期被忽略又值得深入探究的作品。具体说,小说描写文英与凤姑的"虚礼假面子"婚姻可... 满族作家穆儒丐于1942年发表在《麒麟》上的短篇小说《新婚别》不仅探索了婚姻真假的问题,而且涉及军队甚至国家的结构与本体论问题,是一篇长期被忽略又值得深入探究的作品。具体说,小说描写文英与凤姑的"虚礼假面子"婚姻可以作为当时伪满洲国社会/政治状况的一种比喻,包含了家庭、军队与国家的思想矛盾,特别值得分析的是典礼与信念对这些社会结构的创作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儒丐 《新婚别》 国家 典礼
下载PDF
试探刘基对明代初期礼制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伟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1-54,共4页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负责或参与厘定。这些礼仪制度是明初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也对明代乃至后世礼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明初 礼仪 礼制
下载PDF
刍议定西传统婚俗中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芳琴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定西的人生仪礼多遵循传统中原古制,《元史》载:"婚丧礼仪,尚循古制。"但由于地域和时间的关系,各民族间虽互有融合,但也有独特的仪礼风俗。本文选取定西民众熟悉的传统婚俗作为探讨对象,对定西传统婚俗进行粗浅的分析,从而... 定西的人生仪礼多遵循传统中原古制,《元史》载:"婚丧礼仪,尚循古制。"但由于地域和时间的关系,各民族间虽互有融合,但也有独特的仪礼风俗。本文选取定西民众熟悉的传统婚俗作为探讨对象,对定西传统婚俗进行粗浅的分析,从而归纳出传统婚俗背后所映射出的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俗 仪礼 文化内涵 婚礼仪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