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频率副词“时不时”和“动不动” 被引量:6
1
作者 郝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现代汉语中"时不时"和"动不动"都是表中等频率义副词,两词在句法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句法上,二者在谓语的词性、后加"地"、在句中的位置、主语的人称、否定式的... 现代汉语中"时不时"和"动不动"都是表中等频率义副词,两词在句法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句法上,二者在谓语的词性、后加"地"、在句中的位置、主语的人称、否定式的意义、可进入的祈使句的类型等方面都有差别。"动不动"可以提示"反预期事件"或"反预期频率",而"时不时"没有这样的功能。另外,"动不动"常含有"轻易"、"随意"、"轻率"的意味,有明显的主观性,口语色彩明显,"时不时"没有明显的主观性,口语色彩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不时 动不动 比较 频率 预期 主观性
下载PDF
北京自然口语中的“是不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咸菊 《现代语文》 2019年第6期35-41,共7页
通过对“是不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过程的探讨,认为北京口语中“是不是”表疑问的语用功能显现出一个由强到弱到无的连续链,它发端于有疑而问,经过疑问功能的减弱、消失,成为“非问”的话语标记成分。功能上的迁移变化是由于“是不是”在... 通过对“是不是”虚化为话语标记过程的探讨,认为北京口语中“是不是”表疑问的语用功能显现出一个由强到弱到无的连续链,它发端于有疑而问,经过疑问功能的减弱、消失,成为“非问”的话语标记成分。功能上的迁移变化是由于“是不是”在疑问结构体中语法位置的变化和凝固引起的。虚化为话语标记后,“是不是”除了含有与对方商议或进行求证的功能外,还说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关注,努力在自己与听话人之间建立起共同的交际背景,来实现交际中应遵循的礼貌原则。同时,话语标记“是不是”具有肯定、确认之前的旧信息和提示、凸显之后的新信息等话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不是” 疑问结构体 语法化 话语标记 话语功能
下载PDF
“是不是”弱问句:从真问到反问的中间环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102,共7页
发话人的疑惑有程度的差别,因而"是不是"问句从真问句到反问句之间是连续的。"是不是"弱问句是介于真问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不是"弱问句有疑问的功能,发话人在发问时存在疑问,需要听话人口头... 发话人的疑惑有程度的差别,因而"是不是"问句从真问句到反问句之间是连续的。"是不是"弱问句是介于真问句与反问句之间的中间环节。"是不是"弱问句有疑问的功能,发话人在发问时存在疑问,需要听话人口头回答。"是不是"弱问句也有祈使的功能,需要听话人行动。"是不是"弱问句不同于真问句和反问句,其内部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不是 弱问 疑惑程度
下载PDF
日本生活垃圾处理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启示——以日本大崎町及志布志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鞠阿莲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8年第9期40-44,共5页
介绍了大崎町和志布志市在没有垃圾焚烧设施的情况下其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具体做法,总结了大崎町及志布志市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启示。
关键词 大崎町 志布志市 垃圾分类 资源化利用 启示
下载PDF
北京话话语标记“是不是”“是吧”探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咸菊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3-89,共7页
本文探讨北京口语中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是不是"、"是吧"这两类疑问结构体虚化为话语标记的原因和过程,描写了作为话语标记的"是不是""是吧"的主要话语功能和社会分布情况。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是不是” “是吧” 虚化 话语功能 社会分布
原文传递
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机制与动因——兼论频率副词“时时”“不时”的来源 被引量:3
6
作者 叶建军 武远佳 《语言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251-264,459,共15页
频率副词"时时"早在西汉时期由频率副词"时"重叠而成,"不时"大概在宋元时期由跨层结构"不时"词汇化而来。频率副词"时不时"可能始见于民国时期,并不是在频率副词"时时"中... 频率副词"时时"早在西汉时期由频率副词"时"重叠而成,"不时"大概在宋元时期由跨层结构"不时"词汇化而来。频率副词"时不时"可能始见于民国时期,并不是在频率副词"时时"中间插入否定副词"不"而成的,也不是由"X不X"三字格类推而来的。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机制是糅合。从表层来看,"时不时"是由语义相近的频率副词"时时"与"不时"糅合而成的。从深层来看,"时不时"是在句式"S时时VP"与"S不时VP"糅合过程中生成的。频率副词"时不时"的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不时” “时时” “不时” 频率副词 糅合 主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