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王维诗的禅意绘画之美
1
作者 张杏丽 张劼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1,共4页
王维不仅是诗人,更是精通佛理的虔诚修士。王维的山水诗是诗中精品、艺术典范。王维诗、画兼修,画作情景交融,诗中饱含画的意蕴,画中寄寓诗的幽情,画的一切技法都可以进行诗的审美。王维的诗画清新淡远,充满禅意,造诣很高。
关键词 王维 诗风 禅意 绘画
下载PDF
接受与运用: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与诗境开拓
2
作者 蔡鹏飞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6-52,共7页
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是宋型文化下的必然产物,但其产生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推动。通过“思想—文学观、价值观—创作”的考察模式,可以发现宋代佛教首先在世俗和理念两个层面对苏轼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影响,而苏轼又因个人... 苏轼佛禅思想的形成是宋型文化下的必然产物,但其产生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推动。通过“思想—文学观、价值观—创作”的考察模式,可以发现宋代佛教首先在世俗和理念两个层面对苏轼的思想形成产生了影响,而苏轼又因个人创作观念革新和人生表达需要选择了对佛禅理念进行接受,在将其融合到自己思想体系里的同时也将佛禅理念灵活运用到创作之中。而这种运用又在其诗歌创作上留下了痕迹,从创作题材、内容和意境等方面为宋诗的诗境开拓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佛禅 诗境
下载PDF
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
3
作者 苏云燕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秦观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的禅诗创作多杂糅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诉求,塑造了深邃的意境。境界是诗歌艺术性的本质所在,“静”“净”“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对这三个禅境的探析可以作为理解秦观禅诗禅意理趣的重要切入点。据整理,秦观... 秦观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的禅诗创作多杂糅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诉求,塑造了深邃的意境。境界是诗歌艺术性的本质所在,“静”“净”“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对这三个禅境的探析可以作为理解秦观禅诗禅意理趣的重要切入点。据整理,秦观有96首禅诗,其创作的禅诗饱含情感,既表现了悠远缥渺的禅趣,又表现了浓郁动人的诗情,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说理的弊端。解析他的禅诗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在历史中与佛交涉、深谙禅理的更真实的秦观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禅诗 境界
下载PDF
论南宋禅僧的诗学观念——以橘洲宝昙、北磵居简和物初大观为例
4
作者 张硕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南宋禅僧宝昙、居简、大观对诗歌的本质、诗人与自然环境和前人经验之关系的探讨,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和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以及为禅僧从事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显现出该群体的诗学观念:他们认为“诗为道之余”,反对雕琢苦吟,推崇平... 南宋禅僧宝昙、居简、大观对诗歌的本质、诗人与自然环境和前人经验之关系的探讨,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把握和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以及为禅僧从事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支持,显现出该群体的诗学观念:他们认为“诗为道之余”,反对雕琢苦吟,推崇平淡之美;既提倡“江山之助”,也重视“遍考前作”;强调诗歌创作本乎性情,应以抒情达意为先;他们相信禅僧热衷诗文与参禅修行并行不悖。这些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创新精神,表明了他们决不甘当士人诗坛的附庸而致力成为诗坛重要一翼的态度,昭示着禅僧“诗人”身份意识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禅僧 橘洲宝昙 北磵居简 物初大观 诗学批评
下载PDF
禅意的再生——文化诗学视角下王维禅诗英译新探索
5
作者 钟铭恩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6-102,114,共8页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 “诗佛”王维的诗歌中,禅宗思想、文学价值和美学的体现是其独特价值所在。因此,翻译王维诗歌需要兼顾语言层面的转换和文化层面的传达。已有研究在平衡文本研究和文化传达上还可更进一步。童庆炳提出的文化诗学涵盖微观的语言分析和宏观的文化批评,是达到这一平衡的理想框架。以文化诗学为视角,本文探讨王维诗歌英译的语言审美价值,禅宗美学和思想在译本中的体现,以及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宗思想 文化诗学 诗歌英译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从认知诗学看《冷斋夜话》禅诗修辞对《诗经》的格义
6
作者 何和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75-177,共3页
佛家既有出世也有入世,甚至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中国化及世俗化过程中,受到过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方便说法而对《诗经》等有所格义,尤其是宋代的禅诗修辞等方面。以惠洪《冷斋夜话》为例,在认知诗学视角下,借鉴桐城姚鼐之法进... 佛家既有出世也有入世,甚至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在中国化及世俗化过程中,受到过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方便说法而对《诗经》等有所格义,尤其是宋代的禅诗修辞等方面。以惠洪《冷斋夜话》为例,在认知诗学视角下,借鉴桐城姚鼐之法进行分类、鉴赏及考证,通过对禅林笔记中的禅诗修辞进行结构分析、情思体悟及格义探讨,可以发现:禅与诗关系密切,且佛家存在禅诗修辞,源自《诗经》格义而非古印度,具有自身特点及意义,综合“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而成“不执文字”,在继承儒家对偶、新用、方言、用典、婉曲、夸张、比喻、反语等手法时,又融入禅语、禅理及禅悦而有所发展。希望对地方禅诗的研究及佛儒二家关系的探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诗学 惠洪《冷斋夜话》 地方禅诗 修辞 《诗经》 格义
下载PDF
“游戏三昧”的禅学内涵与诗学意义
7
作者 王悦 张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0-112,共13页
禅宗“游戏三昧”指禅定后精神上达到自由无碍的境界,具有无分别、圆满自足的美学意蕴。由于“游戏三昧”的禅风符合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审美理想,所以进入诗学理论,进而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构思上,“游戏三昧”促... 禅宗“游戏三昧”指禅定后精神上达到自由无碍的境界,具有无分别、圆满自足的美学意蕴。由于“游戏三昧”的禅风符合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审美理想,所以进入诗学理论,进而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态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构思上,“游戏三昧”促使诗人突破拘执,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创作风格上,“游戏三昧”推动诗人形成自然无迹、浑然天成的诗风;表达上,“游戏三昧”促使诗歌语言逐渐幽默化和通俗化。由于“游戏三昧”的大自在境界与“不可凑泊”的诗境是相通的,“游戏三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喻指诗歌奥妙诀窍的重要诗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游戏三昧” 心灵自由 诗学意义 诗歌范畴
下载PDF
论王维诗歌在禅林中的传播与接受——兼及“禅林唐诗学”的史料范围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本塔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4-50,共7页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抒发的目的,同时,也为王维诗歌带来了新的阐释空间与传播形态。这种“引诗证禅”现象与僧人所编诗选、僧人所撰诗话和僧人所作诗歌共同构成了集“选-评-作-用”于一体的“禅林唐诗学”研究体系,能够进一步深化当前对于唐诗学史的理解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诗歌接受 禅林唐诗学 引诗证禅 唐诗传播
下载PDF
论大慧宗杲的诗禅观
9
作者 倪缘 张勇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77-83,118,共8页
大慧宗杲虽以禅法名世,但其诗禅观依然不可忽视。他认为在诗禅关系中,悟应当是中心,诗以明禅,悟以助诗。因此,诗禅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矛盾。在宗杲看来,诗歌就是禅悟的活动,也是时时提撕的对象。宗杲的创作中既不乏禅林常见的诗颂,又有... 大慧宗杲虽以禅法名世,但其诗禅观依然不可忽视。他认为在诗禅关系中,悟应当是中心,诗以明禅,悟以助诗。因此,诗禅之间事实上并不存在矛盾。在宗杲看来,诗歌就是禅悟的活动,也是时时提撕的对象。宗杲的创作中既不乏禅林常见的诗颂,又有融世情与禅思,乃至单纯表达世情的作品。这正是其诗禅观的实践。而宗杲所强调的悟,又适时地为僵硬的诗坛注入了新的因素。南宋诗学中学诗以悟与悟以成诗强调了自性发扬、活法与自然等方面。而这两个重要的诗学范畴的形成离不开宗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慧宗杲 诗禅观 以悟为则 活法 悟入
下载PDF
新诗意山居——“香山81号院”(半山枫林二期)外环境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育帆 姚玉君 《中国园林》 2007年第5期66-68,共3页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有着很强的“山居情结”,我们的祖先也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宝贵遗产,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尤其是山地住区设计往往要追溯到这个“根”,如何珍视先人的遗产同时将设计纳入当代生活是所有设计者都要面对...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有着很强的“山居情结”,我们的祖先也为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宝贵遗产,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尤其是山地住区设计往往要追溯到这个“根”,如何珍视先人的遗产同时将设计纳入当代生活是所有设计者都要面对的问题。试结合香山81号院住区环境规划设计创作提出“新诗意山居”的理念,以期将传统的山居理念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思想接轨,也映射出对传统文化精神继往开来的一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新诗意山居 规划设计 隐贵 山居七胜
下载PDF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段落安置原貌辨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静 沈会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沧浪诗话.诗辨》在段落安置上存在着“吟卷本”、“玉屑本”的区别。严羽生前并没有编定自己的诗论,“吟卷本”与“玉屑本”的不同是由于各自所依据手抄本的不同。不同版本编辑者对严羽诗论的熟悉程度是其版本接近原貌与否的关键。考... 《沧浪诗话.诗辨》在段落安置上存在着“吟卷本”、“玉屑本”的区别。严羽生前并没有编定自己的诗论,“吟卷本”与“玉屑本”的不同是由于各自所依据手抄本的不同。不同版本编辑者对严羽诗论的熟悉程度是其版本接近原貌与否的关键。考察两版本编辑者的身份,可以看出“吟卷本”在《诗辨》的段落安置上更符合严羽诗论之原貌,且“吟卷本”从内在层次上看,也更能体现严羽诗禅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卷本” “玉屑本” 编辑者身份 诗禅理论体系
下载PDF
试论禅宗的生态文化精神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红兵 迟丕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0,共7页
禅宗真如缘起思想将自然万物视作真如的显现,从真如的视角肯定自然万物与人的平等性、一体性,客观上导向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观;禅宗"无情说法""无情成佛"等观念赋予自然万物以超越性、神圣性,并将人自身的解... 禅宗真如缘起思想将自然万物视作真如的显现,从真如的视角肯定自然万物与人的平等性、一体性,客观上导向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观;禅宗"无情说法""无情成佛"等观念赋予自然万物以超越性、神圣性,并将人自身的解脱与自然万物的解脱成佛相联系,体现了终极层面的生态关怀;禅宗对自然万物超越性、神圣性的认同,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则是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禅宗相关思想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生态文化建设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禅宗作为中国化佛教的代表,其思想深受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影响,具有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文化特质。其对自然万物存在价值的肯定,对自然万物本性状态的认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简朴、清净悠然生活理念的崇尚,均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文化一脉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生态 真如缘起 无情说法 诗意栖居
下载PDF
斟词酌句摩诘意 切思巧译现禅机——探寻王维诗意禅境的最佳传译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婺 金秀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4-97,共4页
由于受禅学思想的影响,"诗佛"王维的诗歌因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著称。因此,翻译王维诗的过程应是解读禅、禅境及着力再现诗意禅境的过程。译者要充分地将禅学思想和诗歌意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切思巧译,力图达到准确传译... 由于受禅学思想的影响,"诗佛"王维的诗歌因其独特的艺术境界和审美情趣著称。因此,翻译王维诗的过程应是解读禅、禅境及着力再现诗意禅境的过程。译者要充分地将禅学思想和诗歌意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切思巧译,力图达到准确传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王维 禅文化 诗歌意境
下载PDF
论宋代的禅茶诗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朝辉 王正刚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越时代的禅茶文化审美观——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禅茶诗 以俗为雅 诗意栖居
下载PDF
元代诗僧天隐圆至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舜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5-99,共5页
天隐圆至是元代著名的"诗禅三隐"之一,他不仅以遗民身份遁迹佛门,而且一生远权要,避名誉,以道味自尚,是"三隐"中最当得起"隐"之名者。圆至所著《牧潜集》,元明凡经三刻,是元代诗僧重要的别集。圆至虽不... 天隐圆至是元代著名的"诗禅三隐"之一,他不仅以遗民身份遁迹佛门,而且一生远权要,避名誉,以道味自尚,是"三隐"中最当得起"隐"之名者。圆至所著《牧潜集》,元明凡经三刻,是元代诗僧重要的别集。圆至虽不乏儒者忧生嗟世之想,但在禅心的作用下,却少了一般文士的哀戚、悲鸣。他的诗歌多写行旅胜迹、山川景物和酬答赠别,较少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婉可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僧 天隐圆至 《牧潜集》 “诗禅三隐”
下载PDF
《庄子》: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秘密来源”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154,共4页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不仅在总体思维模式、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系统和主要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某些本质的一致或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实实在在的事实联系或学理联系。所有这些“联系”、“一致”或“... 海德格尔诗学与庄子诗学思想不仅在总体思维模式、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系统和主要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某些本质的一致或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实实在在的事实联系或学理联系。所有这些“联系”、“一致”或“相通”都清楚地表明:庄子诗学思想是海德格尔诗学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诗学 秘密来源 中国道家精神 佛教禅宗思想
下载PDF
道禅语言观与中国诗性精神之诞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成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在中国哲学关于语言的探险中,没有谁比道家和禅宗走得更远。本体之道和佛法大意的不可说,使沉默的价值得到彰显。但这种沉默并不是彻底放弃语言,而是企图最大限度地拓展其能指的边界,以实现对道境或禅境的逼近。但是,就这种语言探险的... 在中国哲学关于语言的探险中,没有谁比道家和禅宗走得更远。本体之道和佛法大意的不可说,使沉默的价值得到彰显。但这种沉默并不是彻底放弃语言,而是企图最大限度地拓展其能指的边界,以实现对道境或禅境的逼近。但是,就这种语言探险的绩效而论,它给人留下的依然是一个思想的残局。在此,知识与真理、语言与对象之间的距离与其说被充分拉近,倒不如说使两者的分际变得更加明晰。道禅的语言之思,给人昭示的就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真理,而只可能是一种"一言难尽"的诗意图景。诗性精神也因此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禅 语言 诗性精神
下载PDF
宋诗中的宋画——以惠崇小品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亚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0-166,共7页
宋代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奇峰迭起,但因为年代久远,不少作品难以流传,而美术理论史却对此陈陈相因;另一方面,历代美术史著作对一些宋代绘画和画家的概念化描述,使得我们难以窥见很多杰出画家作品的真容。宋代又是诗画深度融合的时代,宋... 宋代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奇峰迭起,但因为年代久远,不少作品难以流传,而美术理论史却对此陈陈相因;另一方面,历代美术史著作对一些宋代绘画和画家的概念化描述,使得我们难以窥见很多杰出画家作品的真容。宋代又是诗画深度融合的时代,宋诗对于宋画有大量的吟咏,并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呈现出宋代绘画中的意象与诗境,为我们了解宋代绘画提供了一个独特途径。宋诗中有不少名家名作涉及到惠崇其人其画,为我们提供了惠崇画作的物质载体、色彩、意象乃至意境等各方面的信息。相对于中国绘画史中的模糊身影,宋诗为我们传达了一个更加富于诗意和禅意的惠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艺术作品 宋诗 宋画 九僧 惠崇 图像修辞 诗意 禅意 意象
下载PDF
诗悟与禅悟——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禅悟介入诗艺,开始了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促使中国古代审美主义诗学传统形成;突出并强化了中国诗学美学的形上追求;影响传统美学形成了追求和谐之美的风尚。
关键词 禅宗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诗学 美学 意境
下载PDF
宋代僧人之间诗歌唱和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肖奂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7,共7页
宋代僧众内部唱和基本采用教禅话语系统,与僧、俗二众之间唱和大多采用士人话语系统颇不相同,这种内、外有别的话语系统使得僧人唱和具有双重文学形态和审美标准。颂古唱和可以说是僧众内部唱和最具原创性的方式,这种唱和给宋代以士大... 宋代僧众内部唱和基本采用教禅话语系统,与僧、俗二众之间唱和大多采用士人话语系统颇不相同,这种内、外有别的话语系统使得僧人唱和具有双重文学形态和审美标准。颂古唱和可以说是僧众内部唱和最具原创性的方式,这种唱和给宋代以士大夫为主流的诗歌唱和增添了新的样态;僧众之间的应请应求、寄赠答谢诗歌让俗众窥探到僧众的生活情状与情感;《东林和尚云门庵主颂古》、《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一帆风》等唱和集的留存,展示出僧众内部唱和的方式与规模。僧众内部唱和为已经十分繁荣的宋代唱和文化增补了更加丰富的方外内涵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僧众 内部唱和 教禅话语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