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治中焦如衡”探讨胃癌前免疫失衡的中医治疗
1
作者 王海强 吴思雨 +1 位作者 郑丽红 张杨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前,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将防治关口提前至胃癌前阶段的主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胃癌前病变是多因素、多环节、内外因综合作用下免疫失衡的病理过程,中医结合现代免疫思想,认为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正邪交... 目前,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将防治关口提前至胃癌前阶段的主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胃癌前病变是多因素、多环节、内外因综合作用下免疫失衡的病理过程,中医结合现代免疫思想,认为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正邪交争密切相关。文章基于“治中焦如衡”的法则,探讨中医坚持以“衡”为要,以“平”为纲,通过扶阳抑阳、调气和血、固本祛邪对胃癌前免疫失衡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胃癌前 免疫失衡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从“中焦如衡”论治胃癌前病变
2
作者 刘平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王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7-1450,1454,共5页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病理改变。从“中焦如衡”理论探讨PLGC的病因病机,立足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焦如衡,以平为期”为切入点,认为本病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胃黏膜遭受持续损害,而在正邪交争中,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机制被激活,动态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以脾胃虚损为本、毒瘀损络为要、升降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病机特点,随之而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调和气血、虚实、气机等多种因素,以调和中焦为手段,以恢复脾胃平衡、气机升降为目的,从而防治PL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如衡 脾胃虚损 毒瘀损络 升降失衡
下载PDF
储浩然“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探析
3
作者 王子叶 储浩然 +3 位作者 廖路敏 朱敬伟 方誉澄 阮静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诊学习,精读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医案,归纳储教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储教授运用中焦五法的精髓,并举验案一则进一步佐证。[结果]储教授认为,脾虚...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中焦五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诊学习,精读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医案,归纳储教授对此病的认识,分析储教授运用中焦五法的精髓,并举验案一则进一步佐证。[结果]储教授认为,脾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根本,后复感内外之邪,而致盈亏失和、疏泄失度、纳运失常、阴阳失调、瘀血壅滞,终见中焦失衡。临证强调以补法为基础,确立“温中焦、实中焦、醒中焦、润中焦、疏中焦”之五法,临床活用精简之针药以调中致衡。所举验案为肝胃不和型吐酸,治以针药行气实中、疏肝和胃,配合手法镇痛,使中焦复衡,终见良效。[结论]储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强调从中焦入手,辨治、取穴、手法三因制宜,以调周身气血,疗效稳定,特色鲜明,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五法 调中致衡 针药结合 辨证论治 经验总结 验案 储浩然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理论论述健运中焦法在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
作者 聂天旸 王成祥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1-746,共6页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探索中、西医学理论认知的相通之处,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肥胖提供理论依据。中医藏象学说和养生观念认为中焦是人体能量代谢的枢纽。通过均衡膳食可以起到运脾化湿之功;健四肢、强筋肉达到疏肝健脾之效;畅情志、利胆胃维持易瘦体质。由此中焦健运,斡旋升降,则痰湿膏脂代谢有度;五脏六腑运转协调,能量代谢稳定平衡,则体质量可控,肥胖得治。在临床方面,也可以通过疏肝健脾,祛湿化痰,和胃利胆的思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结合饮食、锻炼、情志等方面的调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能量平衡 藏象学说 健运中焦 膳食平衡 科学运动 代谢调节 肥胖治疗
下载PDF
基于“治中焦如衡”的半夏泻心汤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臧镭镭 于清茜 +2 位作者 王若冲 梁垚 张越颖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6期128-131,共4页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 清代著名温病学医家吴鞠通提出了“治中焦如衡”的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成为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在治法上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虚实相兼以宣畅气机,和调脾胃,巧妙地诠释了“治中焦如衡”的思想。基于“治中焦如衡”理论,梳理其理论渊源,并通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组方用药、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进而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系病证 治中焦如衡 半夏泻心汤 温病条辨 寒热错杂
下载PDF
《引经证医》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玲 王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5-88,共4页
清代新安医家程樑的代表著作《引经证医》是一部汇集医理和病案的综合性医书,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理论上坚持溯本穷源,引经证医;诊病时强调审证周详,重视脉诊;临证主张责之脾胃,治以健运中州;治法别出心裁,常采用“内疾外治... 清代新安医家程樑的代表著作《引经证医》是一部汇集医理和病案的综合性医书,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理论上坚持溯本穷源,引经证医;诊病时强调审证周详,重视脉诊;临证主张责之脾胃,治以健运中州;治法别出心裁,常采用“内疾外治”之法;遣方用药精简轻灵,而效专力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樑 新安医家 《引经证医》 健运中州 内疾外治
下载PDF
基于“和中复衡”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玮 杜梦蝶 孙永顺 《河南中医》 2023年第6期836-840,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机是肝胃不和导致的气机“失衡”,通过“和中”的方法,一方面,调理脾胃升降,应用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调理脾胃气机;应用胃气润降药物如旋覆花、...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机是肝胃不和导致的气机“失衡”,通过“和中”的方法,一方面,调理脾胃升降,应用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厚朴、黄连与苏叶等调理脾胃气机;应用胃气润降药物如旋覆花、代赭石等重镇降逆,消痰下气;丁香、柿蒂和胃降逆;竹茹、陈皮、生姜清热和胃降气;半夏、厚朴、生姜理气化痰,下气降逆。另一方面,助肝胆疏泄,采用疏肝、柔肝、平肝、泻肝诸法,使肝之疏泄功能恢复正常,柔肝可选用白芍、当归、木瓜、甘草;疏肝可选用柴胡、郁金、绿粤梅、玫瑰花、佛手;泻肝可选用川楝子、栀子、牡丹皮、青皮等。反复发作患者,宜健脾和胃,恢复脾胃气机之升降,脾气虚弱宜健脾,加党参、黄芪、太子参;胃阳不振宜温阳,加干姜、高良姜、吴茱萸;脾阴不足加黄精、怀山药;胃阴虚加沙参、石斛、麦冬等,从而使全身气机“复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和中复衡” 脾胃升降功能 肝胆疏泄功能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唐旭东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魏秀秀 唐旭东 +4 位作者 张北华 卫裕晨 马祥雪 尹晓岚 王凤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唐旭东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基于真实世界门诊医案诊疗数据,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数据挖掘结合专家访谈的研究设计,纳入唐教授诊疗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医案处... 目的探讨唐旭东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基于真实世界门诊医案诊疗数据,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数据挖掘结合专家访谈的研究设计,纳入唐教授诊疗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医案处方,建立药物数据库,分析中药使用特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的102张初诊处方中,共涉及中药87味,1578药次,药性寒温并用,以温行温通为主;药味以辛开苦降,甘调平衡为主;归经主要集中脾胃经;药物类别以补虚类、化湿类、理气类与清热类为主;使用频率>10%的药味31种,系统聚类显示,组方特点因疾病重叠主症表现侧重而异,关注舌苔与大便情况,紧扣八纲,通降方药有升清降浊以健脾清化助运,辛开苦降以平调脾胃,理气降胃导滞以清肝和胃之别。结论唐旭东教授临证GERD重叠消化不良立足“因滞而病”为本,问诊重视症状细节,临证思辨紧扣八纲,抓住主症,善用配伍,治疗以辨证新八纲为纲领,虚则责之脾土,实则责之肝胃,灵活延伸运用通降方法,以实现“调中复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不良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通降 调中复衡
下载PDF
基于“治中焦如衡”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症微环境中新生血管的失调和复衡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皓月 曾进浩 +4 位作者 刘进 郭静 夏婷 姚欢 邓嘉帅 《四川中医》 2023年第6期35-39,共5页
新生血管的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因素,其在胃炎向胃癌(gastric cancer,GC)发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癌前状态环节即已萌芽。周细胞紊乱是血管生成失去自我调控的关键,也是加重CAG非可控性炎... 新生血管的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因素,其在胃炎向胃癌(gastric cancer,GC)发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癌前状态环节即已萌芽。周细胞紊乱是血管生成失去自我调控的关键,也是加重CAG非可控性炎症状态,驱动组织恶性转变的重要因素。介导CAG炎症微环境与宿主“和平共处”的先决条件,是防治GC的关键。本文以周细胞为切入点,联合中医“治中焦如衡”理论,对周细胞在CAG癌前病变血管新生中的发展进程进行阐述,以期为“治中焦如衡”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恢复周细胞的自我调控进而抑制血管新生,恢复CAG炎症微环境稳态以防治GC提供理论依据,为扩展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 新生血管 周细胞 治中焦如衡
下载PDF
从“治中焦如衡”探讨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晓娟 杨浩 赖榆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温病条辨》所言“治中焦如衡”是“和”法的沿袭和进一步发挥,专为脾胃疾病而设。以“治中焦如衡”理论指导推拿治疗小儿脾胃疾病,其具体应用包括:消补兼施以归于衡、平调寒热以归于衡、斡旋升降以归于衡、和调情志以归于衡。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脾胃病 小儿推拿
下载PDF
补中益气法在少弱精子症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德宁 钟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0期893-895,共3页
通过探讨中医脾胃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并参考古今名医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少弱精子症引起的男性不育虽病位在肾,但与脾胃功能的盛衰密切相关。提出治疗少弱精子症可从调理脾胃出发,运用补中益气法,达到精血生化有源、治... 通过探讨中医脾胃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并参考古今名医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少弱精子症引起的男性不育虽病位在肾,但与脾胃功能的盛衰密切相关。提出治疗少弱精子症可从调理脾胃出发,运用补中益气法,达到精血生化有源、治病求本的目的。文章就少精、弱精治疗上的关系提出了看法。精子密度低下时,治疗应以生精为主,通过补中益气,健脾开胃改善脾胃功能,通过补肾填精,为精子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精子活力低下时,则以强精为主。相对精子的数量而言,精子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精 弱精 男性不育症 中医治法 补中益气
下载PDF
“治中焦如衡”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镇 郑亮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3期98-99,共2页
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升降相宜,燥湿并济,寒热兼施,虚实相理等方面探讨清代名医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意义。
关键词 胃炎 慢性 治中焦如衡 吴鞠通
下载PDF
李春婷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宝才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28-229,共2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的炎症、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胃虚弱,瘀血阻络是CAG中心病理环节,故本病主要治疗大法是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李春婷教授临证中注意辨证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的炎症、萎缩以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病的病机特点是脾胃虚弱,瘀血阻络是CAG中心病理环节,故本病主要治疗大法是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李春婷教授临证中注意辨证与辨症、辨病相结合,用药轻灵流畅,善用药对,注意"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特点,同时治疗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合理饮食及调畅情志,并通过临证中典型病例分析,体味吾师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面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春婷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平衡中焦
下载PDF
谢晶日从“治中焦如衡”论治胃癌前病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岩 谢晶日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9期180-182,共3页
总结谢晶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经验,谢晶日在治疗胃癌前病变过程中兼顾脾胃属性之不同,始终以"治中焦如衡"为大法,补虚泻实、升降并调、寒温并用、燥湿相宜,避免用药偏执,从而达到以平为期。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治中焦如衡 谢晶日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治中焦如衡”探讨脾胃疾病的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琳 张会珍 《河南中医》 2015年第5期936-938,共3页
在临床上对脾胃疾病在治疗中要考虑到脾胃疾病的临床特性,要遵循中焦如衡原则,合理使用药物来纠正中焦失衡,且在升降并用、燥湿并举等过程中,均要遵循和其阴阳,畅其气机的原则,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和法是治疗脾... 在临床上对脾胃疾病在治疗中要考虑到脾胃疾病的临床特性,要遵循中焦如衡原则,合理使用药物来纠正中焦失衡,且在升降并用、燥湿并举等过程中,均要遵循和其阴阳,畅其气机的原则,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和法是治疗脾胃疾病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疾病 “治中焦如衡” 升降并调 寒热适宜 通补兼施 燥湿并举
下载PDF
“治中焦如衡”辨治难治性慢性胃炎的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建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648-649,共2页
慢性胃炎 ,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 ,病性的多样化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一些难治性慢性胃炎 ,由于病程长 ,病情复杂 ,且经多种方法的治疗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对立的病机同时存在于同一病变过程中 ,治疗则更难。笔者... 慢性胃炎 ,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病机复杂 ,病性的多样化 ,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尤其是一些难治性慢性胃炎 ,由于病程长 ,病情复杂 ,且经多种方法的治疗 ,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对立的病机同时存在于同一病变过程中 ,治疗则更难。笔者根据《温病条辨》“治中焦如衡 ,非平不安”的原则 ,从调升降、辨寒热、平虚实、和燥湿等方面 ,对难治性慢性胃炎进行探讨性的治疗 ,收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调升降 辨寒热 平虚实 和燥湿 慢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仲景学说在脾胃病辨治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鲜 柳婷 《河南中医》 2017年第9期1502-1503,共2页
多数慢性胃病患者反复发作的诱因多为饮食不慎、情志刺激等,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素体脾胃虚弱,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脾胃病中单纯的虚、实、寒、热证并不多见,往往相互错杂为患,治疗颇为棘手,当补虚泻实,平调寒热,以"衡"... 多数慢性胃病患者反复发作的诱因多为饮食不慎、情志刺激等,而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素体脾胃虚弱,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脾胃病中单纯的虚、实、寒、热证并不多见,往往相互错杂为患,治疗颇为棘手,当补虚泻实,平调寒热,以"衡"为期,众所周知,脾胃病易治,却难以根除,主要原因在于初愈后调理失当。除了告知患者节饮食,调情志外,临床上常给患者开具用于无病时服用的方药来预防复发,嘱其间断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脾胃虚弱 以“衡”为期 瘥后防“复” 中焦为保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治中焦如衡”探析朴炳奎辨治大肠癌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欣 于惠博 +3 位作者 熊宏泰 金志超 朴炳奎 郑红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66-169,共4页
该文通过统计全国名中医朴炳奎门诊治疗大肠癌的近9年中药应用情况,综合分析高频中药的功效特点及药物分类特点,总结出朴炳奎在诊疗大肠癌的辨治中,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削平其邪,因证施药,取持平之势,使用的药物功效特点多为“健脾... 该文通过统计全国名中医朴炳奎门诊治疗大肠癌的近9年中药应用情况,综合分析高频中药的功效特点及药物分类特点,总结出朴炳奎在诊疗大肠癌的辨治中,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削平其邪,因证施药,取持平之势,使用的药物功效特点多为“健脾、解毒、消食”,分类特点多为“补气药、清热解毒药、消食药、补阳药”,同时阐述了朴炳奎在大肠癌的诊疗上蕴含了扶正祛邪、阴阳自和,升降脾胃、调畅气机,分消湿热、用药轻灵,善用引药、直达病所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朴炳奎 治中焦如衡 诊疗特点
下载PDF
朱方石基于“治中焦如衡”思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英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舒萍 黄钰萍 +1 位作者 严展鹏 朱方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0-52,共3页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以期平衡脾胃之气;疏肝和胃常为治标之法,以平肝胃之气失衡;病久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濡润胃腑黏膜,通达胃络气血,以促中焦胃津衡常、运行平衡。导师这一"治中焦如衡"的辨治观点和经验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朱方石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对“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理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樊新昱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第6期49-49,共1页
治中焦如衡是《温病条辨》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结合文献对治中焦如衡的学术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主要从温热类疾病和湿热类疾病两个方面,对治中焦如衡的临床指导意义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治中焦如衡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