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谣言的干预策略: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小康 刘欣 +1 位作者 杨婷婷 付春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6,共13页
如何有效治理健康谣言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大难题。健康谣言传播具有信息和信息加工主体两个层面的驱动因素,可依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分为产生期、评价期和传播期三阶段,系统归纳与分析不同阶段的健康谣言干预策略:产生期重在预防,强... 如何有效治理健康谣言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一大难题。健康谣言传播具有信息和信息加工主体两个层面的驱动因素,可依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分为产生期、评价期和传播期三阶段,系统归纳与分析不同阶段的健康谣言干预策略:产生期重在预防,强调对大众进行心理接种、提升自身健康素养;评价期关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聚焦信息准确性以及促进自身分析式加工;传播期通过提高辟谣信息可信度、善用反驳文本和调节个体情绪状态,实现精准辟谣。未来研究可继续创新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健康谣言的治理策略,细化考察不同类型与易感人群下的干预手段;归纳与验证不同策略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效果,充分发挥行为科学与网络平台对建立健康谣言干预的长效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谣言 错误信息 网络谣言 心理接种 真相三明治
下载PDF
论日常新闻的实质特征与功能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保军 张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7,共12页
日常新闻指的是以普通民众为生产主体、面向个体日常生活领域,并在普通民众日常交往中生产和传播的新闻。日常新闻的对象事实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关注的是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社区邻里之间的逸闻趣事,以及熟人圈层中的礼尚往来等... 日常新闻指的是以普通民众为生产主体、面向个体日常生活领域,并在普通民众日常交往中生产和传播的新闻。日常新闻的对象事实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关注的是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社区邻里之间的逸闻趣事,以及熟人圈层中的礼尚往来等。普通民众参与日常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的过程也是私人交往秩序的建构过程,因此,日常新闻的实质是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一种私人交往。日常新闻总体的也是核心的特征是日常性,这既体现在日常新闻的事实来源与内容面向,也体现在其生产传播与交往交流的方式。日常新闻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与日常交往之中。日常新闻既是普通民众延展主体性的重要形式,也是普通民众维系日常交往的基本方式,还是社会日常文化经验传播(交流)、传承的重要方式。日常新闻交往反映着普通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多元化交往样态,对主体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身份建构、日常交往关系的建构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真相建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新闻 日常生活 非日常新闻 日常新闻交往 真相建构
下载PDF
科技审度与新科技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大椿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0,198,199,共17页
审度科技文化,其要在审时度势,得出恰当的结论,作出必要的抉择。从科技审度的观点看,科学成为主流文化后所滋生的科技文化霸权,已使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随着宽容文化理念的兴起,在科学与艺术、人文之间,出现了对话与融合的趋势。当下... 审度科技文化,其要在审时度势,得出恰当的结论,作出必要的抉择。从科技审度的观点看,科学成为主流文化后所滋生的科技文化霸权,已使科学与文化渐行渐远。随着宽容文化理念的兴起,在科学与艺术、人文之间,出现了对话与融合的趋势。当下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要重新找回科学所失去的文化内蕴,重建一种有文化的科学,即所谓新科技文化。寻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乃是科技发展中最主要的价值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审度 科技文化 对话融合 真善美
下载PDF
融合IMR-WGAN的时序数据修复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祥福 马荣国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1-650,共10页
工业数据由于技术故障和人为因素通常导致数据异常,现有基于约束的方法因约束阈值设置的过于宽松或严格会导致修复错误,基于统计的方法因平滑修复机制导致对时间步长较远的异常值修复准确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奖励机制的最小... 工业数据由于技术故障和人为因素通常导致数据异常,现有基于约束的方法因约束阈值设置的过于宽松或严格会导致修复错误,基于统计的方法因平滑修复机制导致对时间步长较远的异常值修复准确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奖励机制的最小迭代修复和改进WGAN混合模型的时序数据修复方法.首先,在预处理阶段,保留异常数据,进行信息标注等处理,从而充分挖掘异常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特征约束.其次,在噪声模块提出了近邻参数裁剪规则,用于修正最小迭代修复公式生成的噪声向量.将其传递至模拟分布模块的生成器中,同时设计了一个动态时间注意力网络层,用于提取时序特征权重并与门控循环单元串联组合捕捉不同步长的特征依赖,并引入递归多步预测原理共同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在判别器中设计了Abnormal and Truth奖励机制和Weighted Mean Square Error损失函数共同反向优化生成器修复数据的细节和质量.最后,在公开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修复准确度与模型稳定性显著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修复 改进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 Abnormal and truth奖励机制 动态时间注意力机制 Weighted Mean Square Error损失函数
下载PDF
论思想的客观性
5
作者 王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6,共14页
语言表达认识。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即思想,具有客观性。语言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还带有一种东西,这就是真之条件,即思想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后者也是客观的。人们断定一个句子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思想必须是人们认识... 语言表达认识。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即思想,具有客观性。语言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还带有一种东西,这就是真之条件,即思想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后者也是客观的。人们断定一个句子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思想必须是人们认识的,即在人们经验范围之内;其二,句子的真之条件必须是清楚的,否则人们就无法判定思想是不是真的。对思想的认识是经验的,但是对真之条件的认识不是经验的,而需要借助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人们一般不知道真之条件,这通常并不影响人们进行交流。哲学中的举例说明就是借助对思想的理解。今天,人们借助关于真之条件的认识,对句子及其表达的东西作出更好的说明。哲学史的发展表明,人们从借助关于语言的考虑进步到借助逻辑的理论和方法,从关于真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进步到关于真之条件的认识,从而使真与意义真正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真之条件 客观性 举例 逻辑
下载PDF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坚持真理性优先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惠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大历史蜕变,就是脱离真理性而玩弄“普世价值”,而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则必须坚持真理性优先。必须剖析西方意识形态把物化个人作为历史主体、权利本体和存在本体的三重虚构,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 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大历史蜕变,就是脱离真理性而玩弄“普世价值”,而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则必须坚持真理性优先。必须剖析西方意识形态把物化个人作为历史主体、权利本体和存在本体的三重虚构,阐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如何把“形而上”纳入科学的视野,戳穿新自由主义“自发自由”“自发自然”的谬误,发挥科学意识形态真理性优先的优势,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突出其先进引领性、科学信仰功能和新时代的理论创新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与道义制高点 历史自发性与历史主动性 科学世界观与科学信仰 真理性优先与社会主义优势
下载PDF
康德先验逻辑的逻辑分析
7
作者 邓雄雁 胡泽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2,208,共12页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 先验逻辑是康德认识论批判的主体部分,既有先验认识论结构,也有形式逻辑脉络,包含“真理的逻辑”和“幻相的逻辑”。在先验逻辑中,形式逻辑的对当关系、命题逻辑、三段论与先验认识论的概念分析、原理分析、幻相分析之间,具有精巧的对称结构。在哲学维度,先验逻辑是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其中,逻辑线索构成康德认识论迷宫的“导航”,同时它也是认识论体系的“脚手架”。在逻辑史维度,先验逻辑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结合,意味着非经典逻辑的萌芽,对现代逻辑哲学具有启示意义,并成为黑格尔辩证逻辑的思想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逻辑 传统逻辑 真理 认识论
下载PDF
数学对真善美精神追求的“源脉”“谱系”及其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8
作者 王钦敏 余明芳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数学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是全面、精粹与彻底的,深刻体现了数学精神的本质要义,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辨析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的源脉,提出两个观点:数学探求真理的态度与方式是数学求真精神之源,数学求真精神是数学益... 数学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是全面、精粹与彻底的,深刻体现了数学精神的本质要义,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辨析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的源脉,提出两个观点:数学探求真理的态度与方式是数学求真精神之源,数学求真精神是数学益善与唯美精神的根基.数学求真、益善、唯美精神在相互促进中各自形成演化脉络.求实、求理、求广与求新是数学求真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益知、益事、益国与益人是数学益善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唯简、唯序、唯统与唯和是数学唯美精神演化的主要脉络.它们共同形成了数学追求真善美精神谱系的结构要素,依演化脉络对这些要素及其内涵进行简要阐释和分析,得到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宗旨等问题的影响与启示:富有追求真善美精神内涵的数学教育在培育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方面有更深刻的意义;“以数学的精神和思想育人,旨在涵育精神与思维素养”是数学教育的远大宗旨;数学追求真善美的精神谱系为涵育数学精神素养的教学提供了具体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精神 求真 益善 唯美
下载PDF
求真意志:谈《文心雕龙·史传》的传记思想
9
作者 赵海霞 邹广胜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40,共7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提出“实录无隐”“按实而书”的撰史要求,强调史传叙事的真实性原则。同时,受儒学正统尊经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家与文论批评家认为“真”与“善”同构,“求真”是以“求善”为内核的伦理道德行为。... 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提出“实录无隐”“按实而书”的撰史要求,强调史传叙事的真实性原则。同时,受儒学正统尊经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家与文论批评家认为“真”与“善”同构,“求真”是以“求善”为内核的伦理道德行为。刘勰提出“依经树则”“尊贤隐讳”等撰史要求,在“求真”与“意志”之间构成了历史真实与伦理真实的矛盾冲突。这一矛盾既源于刘勰对历史传记“彰善瘅恶”作用的认识,也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势阶层休戚相关。“求真”与“求善”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在两者的张力之间寻求合理的历史叙事空间,是我们立足当前理论语境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史传 历史真实 伦理真实
下载PDF
探寻历史意义的中国进路
10
作者 陈赟 《管子学刊》 2024年第1期89-101,F0002,共14页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 基督宗教的历史意识内蕴着一种基于时间与永恒保持恒久张力和间距的终末论结构,现代性意识将此结构转化为内在主义的历史过程。于是,单一线性机制的历史叙事构成西方历史理解的核心,其本质是将终末论的历史完成转换为历史过程中的终极完美,于是有了历史完成即历史终结的历史终结论,以及基于历史意义不能在历史内部得以解决的历史虚无主义病理。这种历史意识的自我转换在于将历史从开端与终结的限制中解放出来,面向由连续和断裂组构的无尽、开放的历史过程。中国思想正面这一开放历史过程,并不诉诸超越的绝对普遍性,而是探寻在历史内部理解历史中意义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中国思想构建基于天经、地义、人情组构的具体的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转换西方的自由为本的历史进程叙事,以“和而不同”“多元一体”构建多元文明的共生秩序。同时,基于中国思想传统,可以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人学真理”和以色列“救赎真理”的“中道真理”;中道的生存真理基于仁的横向原理和中的纵向原理,构建了中国的“精神性天下”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论 历史意义 历史哲学 天下时代 生存真理
下载PDF
阿多诺关于审美幻相的思考及其当代意义
11
作者 王晓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阿多诺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现象,同时又是幻相。在这里,艺术作品通过一种精神的作用而错误地以为它达到了总体,达到了真理。面对艺术作品所出现的幻相的特征,艺术领域出现了一种实证化的趋势,艺术作品变成了一种艺术事实。于是艺术陷... 阿多诺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现象,同时又是幻相。在这里,艺术作品通过一种精神的作用而错误地以为它达到了总体,达到了真理。面对艺术作品所出现的幻相的特征,艺术领域出现了一种实证化的趋势,艺术作品变成了一种艺术事实。于是艺术陷入了幻相的危机。然而,无论艺术作品如何努力摆脱幻相,都仍然是幻相。它们在试图走向真理的内容的过程中必然陷入矛盾之中。因此,欣赏或者创造艺术作品就是要拯救幻相,拯救幻相就是要努力走向艺术作品所试图把握的真理内容,但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不是直接存在的,艺术作品作为现象是本质的现象,但是这个本质又区别于现象。拯救幻相实际上表明不可能和解的东西是可能实现和解的,但是这种和解不是现成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相 艺术作品 审美 真理
下载PDF
所言真实和所评真实——以“说真的”和“真的”的差别为例
12
作者 陈颖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具有“叙实性”的语言成分作为一种预设触发语,其本质是说话人对话语真实性的主观鉴定:既可以通过某种行为进行鉴定,也可以通过言说或评判进行鉴定。“说真的”和“真的”虽然都是具有叙实性的话语标记,都具有主观性,但由于一方面二者... 具有“叙实性”的语言成分作为一种预设触发语,其本质是说话人对话语真实性的主观鉴定:既可以通过某种行为进行鉴定,也可以通过言说或评判进行鉴定。“说真的”和“真的”虽然都是具有叙实性的话语标记,都具有主观性,但由于一方面二者分别表现“主体的客观性”和“主体的主观性”,另一方面“说真的”具有内部和外部双重视角,“真的”只具有外部视角,这就使得它们对真实性的鉴定方式并不相同:“说真的”是“所言真实”,“真的”是“所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性 主体表现 视角 所言真实 所评真实
下载PDF
在真与诗之间:鲁迅三份自传笺释
13
作者 黄乔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60,共16页
鲁迅对中外传记文学有深湛的修养,长于记人叙事,深知写实与虚构之间的委曲。他对自传写作一直不很积极,因短寿尚未及写作长篇自传,只留下三份千字左右的简传。三份自传文本之间的差异显示鲁迅在不同人生阶段总结回顾过往时的视角和观念... 鲁迅对中外传记文学有深湛的修养,长于记人叙事,深知写实与虚构之间的委曲。他对自传写作一直不很积极,因短寿尚未及写作长篇自传,只留下三份千字左右的简传。三份自传文本之间的差异显示鲁迅在不同人生阶段总结回顾过往时的视角和观念变化,也体现出鲁迅对传记写作的谨慎态度以及在“真与诗”之间的修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自传 真实 虚构
下载PDF
商业贿赂认定中“如实入账”的功能重塑与规则细化
14
作者 刘继峰 涂静轩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62,共9页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中,商业贿赂认定与“如实入账”认定长期混同。“如实入账”规则在法律规范中的定位不明,缺乏具体的认定规则,严重影响商业贿赂认定的稳定性。商业贿赂的实质是不正当地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不实入账仅是商业...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中,商业贿赂认定与“如实入账”认定长期混同。“如实入账”规则在法律规范中的定位不明,缺乏具体的认定规则,严重影响商业贿赂认定的稳定性。商业贿赂的实质是不正当地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不实入账仅是商业贿赂的外在表征,通过独立的“如实入账”规则无法完成不正当性判断,但折扣、佣金的如实入账能够排除商业贿赂违法风险。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如实入账”的内涵应当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和合理的确认与计量。折扣和佣金“如实入账”的前提是支付行为具有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的目的,会计处理需要体现经营者营业收入和商品成本的减少且计量准确。只有故意的会计舞弊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不实入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实入账” 商业贿赂 会计规则 真实性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元政治学和被隐蔽的“内在的真理”
15
作者 朱清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4,102,共10页
近年研究证实海德格尔原始手稿中有“国家社会主义的内在真理”这样的表达。但这个发现并不能证明海德格尔哲学是纳粹政治学。“内在的真理”这个概念跟海德格尔这一时期构建元政治学的设想有关。作为区域的元存在论,元政治学要将存有... 近年研究证实海德格尔原始手稿中有“国家社会主义的内在真理”这样的表达。但这个发现并不能证明海德格尔哲学是纳粹政治学。“内在的真理”这个概念跟海德格尔这一时期构建元政治学的设想有关。作为区域的元存在论,元政治学要将存有的真理落实到存在者层面的政治活动中。而存在的真理则通过荷尔德林的诗显现为“亲密性”这一比希腊的■更为源初的概念。从海德格尔的元政治学理论构想来看,他是以“国家社会主义的内在真理”之名来构思他所认为的理想政治之基础,而非为任何现成的纳粹运动提供思想基础。他所谓的“精神的国家社会主义”指的并非现实政治中的国家社会主义,而是元政治学用来称呼它要促成的涉及民族和此在本质的运动的名称。元政治学的构想没有成功,并不表明海德格尔思想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元政治学 内在的真理 亲密性
下载PDF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理论的诠释学意蕴
16
作者 王泽庆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论述摄影和电影等现代图像艺术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的现代图像诠释思想和对传统“美的表象”理论的突破。摄影和电影失去原真性,但又借助机械中介揭示事物的存在,对事情本身的呈现不满... 《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论述摄影和电影等现代图像艺术的代表作,体现了他的现代图像诠释思想和对传统“美的表象”理论的突破。摄影和电影失去原真性,但又借助机械中介揭示事物的存在,对事情本身的呈现不满足于美的表象。摄影和电影表现的重点是真理,而不仅仅是美的表象。重新组合的“第二自然”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解释。来自各个行业的现代大众取代了在传统绘画和雕塑面前沉默的膜拜者,他们在震惊之后开展批评,是新的诠释主体。各领域的“行家”诠释并非仅从美的表象角度展开,而是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进行评判。从美的表象到被遮掩的东西是建构现代图像诠释学理论的关键点,本雅明所做的基础性贡献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表象 真理 机械 创造性解释 诠释新主体
下载PDF
从知识论到存在论——论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真理观的批判与“变革”
17
作者 时家贤 张晶晶 裴雨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9,129,159,共10页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在论层面根基。如果说黑格尔面对的问题是真理与对象能否“符合”,海德格尔则认为真理在于作为存在者本身如何去除对“存在”的遮蔽。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alēthei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命题真理,不是符合论的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达成真理即是要完成对存在本身的领悟,达成存在意义的“显现”——作为澄明的无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存在论 真理观 海德格尔 黑格尔
下载PDF
后真相生成研究的认识论批评:兼论恢复真相的方法
18
作者 王贵斌 郑海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6,共14页
对于后真相的分析批评而言,现有研究已经转向后真相现象生成的认识论。恢复人们对真相的信心,已经成为摆在知识分子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批评后真相现象生成的认识论看,当前后真相现象研究中有两个关键“遗忘”和两个关键因素的“忽略”,... 对于后真相的分析批评而言,现有研究已经转向后真相现象生成的认识论。恢复人们对真相的信心,已经成为摆在知识分子面前的一道难题。从批评后真相现象生成的认识论看,当前后真相现象研究中有两个关键“遗忘”和两个关键因素的“忽略”,从而导致对后真相生成的认识论批评的不彻底。关键“遗忘”指向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对后现代,特别是对解构主义知识的遗忘,对后真相“泛化式抽象”的表达方式的遗忘。关键因素“忽略”指向对后真相现象生成中的作用因素:对人类传播活动意义的无限推崇,对经济符号资本控制逻辑的滥用。为此,要破除后真相,恢复真相,应当从多维知识体系出发,以社会治理为手段,重塑自媒体舆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认识论批评 社会现象学 数字传播环境
下载PDF
记忆的真实性研究:一种混合理论解决方案
19
作者 尤洋 张贞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4,196,共13页
记忆之真是记忆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传统主张事实之真的档案观和强调意义之真的建构观均存在论证缺陷,无法全面深入地揭示记忆之真的本质。折中主义的解释方案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解释鸿沟,但仍然面临的诸多挑战。随着记忆实证科学... 记忆之真是记忆哲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传统主张事实之真的档案观和强调意义之真的建构观均存在论证缺陷,无法全面深入地揭示记忆之真的本质。折中主义的解释方案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解释鸿沟,但仍然面临的诸多挑战。随着记忆实证科学的迅速发展,记忆哲学与科学的融合逐渐成为可能,催生了一种崭新的混合理论解释方案。混合理论通过深入探析记忆之真的哲学基底,将“记”与“忆”两个过程进行融合,并运用记忆真值表法重建“记”与“忆”的真值条件对记忆之真的内涵给予更全面、合理的论证。混合理论的解释框架可以有力地推动对记忆真实性问题的澄清,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记忆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当代记忆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之真 档案观 建构观 混合理论
下载PDF
网络空间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维护与认知的免疫式构建
20
作者 李昕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71-188,共18页
“真相”是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认识。网络时代的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及人们对信息的偏颇吸收,往往使人们所理解的“真相”与历史的“真相”大相径庭。网络空间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也不得不面对能指与所指分离而造成的误读和误解、被操... “真相”是人们对事实的理解和认识。网络时代的信息流瀑、群体极化及人们对信息的偏颇吸收,往往使人们所理解的“真相”与历史的“真相”大相径庭。网络空间的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也不得不面对能指与所指分离而造成的误读和误解、被操纵和利用的“真相”间的相互竞争,来自“他者”的种种质疑,以及“自我”在肯定性暴力中的意义消解。在网络空间构建对南京大屠杀历史全面、客观的理解性认知,需要调整教育与传播理念,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他者”的力量,打破学术研究与大众认知的知识壁垒,建立专家学者与民众互动探讨的长效机制,遵循“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的公共规则,从而为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数字化生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南京大屠杀真相 理解性认知 免疫式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