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的构建及其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彦伶 牟群 +4 位作者 潘连德 刘译浓 王爱卿 郑佳瑞 邱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 根据预试验结果,通过对人工饲养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喂含2 g/kg(饲料)诺氟沙星和10 g/kg(饲料)土霉素的药饵,以及设定空白对照组(共8个试验组),构建中华鳖药源性肝病模型,运用组织与细胞病理学方法,研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组织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药源性肝病模型中,诺氟沙星组阳性率最高(31.3%),土霉素组阳性率略低(15.0%),与诺氟沙星组和土霉素组池水相通的对照组阳性率较低(10.0%、5.0%),而4个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现阳性个体;高剂量和长时间使用两种药物均可导致中华鳖出现典型的"白底板"症状;患药源性肝病的中华鳖肝、脾、肾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肝组织病变最为严重,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病例的病理过程均符合非寄生性肝病特征。药物致中华鳖肝组织损害的组织病理过程是:在药毒作用下,起初表现为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肝静脉扩张、分支血液回流受阻,窦状隙扩张,肝淤血严重,体积增大显著,后期肝细胞索先于扩张的肝血窦变性和坏死,最终肝血窦也坏死,肝组织硬变并有肝性血样腹水产生;肝细胞内脂滴越来越多,核固缩变形,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以及内质网膨胀而破碎,细胞膜破碎,炎性细胞数量多,细胞病变与组织病理具有一致性。药源性肝病的转归表明,当致病因素(大剂量药物饵料)撤销后,中华鳖有较强的恢复性,且土霉素组较诺氟沙星组康复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药源性肝病 “白底板”症状 组织与细胞病理学 肝病模型
下载PDF
中华鳖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病毒及细菌的致病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叶巧真 何建国 +4 位作者 翁少萍 张邦杰 叶普仁 梁仁杰 潘雷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7,共5页
利用含类呼肠孤病毒和类腺病毒 的患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 病鳖组织匀浆过滤液及从病鳖中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进行病毒和细菌的相继 人工感染试验, 复制出典型的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症。研究发现, 细菌是红底板病的主要病原... 利用含类呼肠孤病毒和类腺病毒 的患白底板病和红底板病 病鳖组织匀浆过滤液及从病鳖中分离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进行病毒和细菌的相继 人工感染试验, 复制出典型的鳖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病症。研究发现, 细菌是红底板病的主要病原, 病毒是白底板病的主要病原,而病毒的感染不致死鳖, 细菌的继发感染是鳖最终死亡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白底板病 红底板病 嗜水气单胞菌 病病毒
下载PDF
中华鳖白底板病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祁保民 姚金水 卢惠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8-250,共3页
通过剖检和组织学观察研究了中华鳖白底板病 .结果表明 ,鳖白底板病是一种出血性贫血 ,其发生发展为一慢性过程 .病鳖胃、肠道严重出血 ,肠粘膜萎缩 ;肝细胞出现弥漫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以及坏死 ;脾淤血、出血、白髓萎缩 ;脑组织呈非... 通过剖检和组织学观察研究了中华鳖白底板病 .结果表明 ,鳖白底板病是一种出血性贫血 ,其发生发展为一慢性过程 .病鳖胃、肠道严重出血 ,肠粘膜萎缩 ;肝细胞出现弥漫性颗粒变性、水泡变性以及坏死 ;脾淤血、出血、白髓萎缩 ;脑组织呈非化脓性脑炎及脑膜炎 ;肠壁、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白底板 病理形态学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鳖“白板病”致病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晓凤 周常义 青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9-315,共7页
对福建省福清、莆田和厦门等地区养殖鳖的“白板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得知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同时还有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普通变... 对福建省福清、莆田和厦门等地区养殖鳖的“白板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菌种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等研究,得知该病的致病菌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同时还有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鳖病 白板病 病原体 嗜水气单胞菌 迟缓爱德华氏
下载PDF
鳖白底板病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对鳖白底板病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肠上皮萎缩、微绒毛脱落、胞器减少 .肝脏病变最为严重 ,其实质细胞肿胀 ,胞核结构异常 ,进而呈脂肪变性、溶酶体大量增多 ,局部出现坏死病灶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 对鳖白底板病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肠上皮萎缩、微绒毛脱落、胞器减少 .肝脏病变最为严重 ,其实质细胞肿胀 ,胞核结构异常 ,进而呈脂肪变性、溶酶体大量增多 ,局部出现坏死病灶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细胞自溶 .脾脏红髓缩小 ,多数细胞及核异形 ,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 .心肌细胞透明样变、横纹横糊 ,胞核固缩 .病变组织中红血细胞数量锐减 ,炎性细胞增多 .病变细胞内多数线粒体和内质网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底板病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组织病理学 传染性疾病 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中华鳖白底板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杰 鄢庆枇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4-246,共3页
关键词 中华鳖 白底板病 发病机理
下载PDF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凝瑜 曹飞飞 +1 位作者 郑晓叶 郑天伦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目前,细菌性疾病是中华鳖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实验采用常规方法从呈白底板症状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脾脏、肾脏、胃积液等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通过回归感染实验判... 目前,细菌性疾病是中华鳖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实验采用常规方法从呈白底板症状的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脾脏、肾脏、胃积液等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通过回归感染实验判断分离菌株致病性,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自病鳖中分离可得到一种优势菌落,其表面湿润光滑、微隆起、半透明,呈灰黄色;基于VITEK 2的64个生化反应的分析提示,分离菌理化特性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基本一致;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同源性达98%以上。腹腔注射回归感染实验引起稚鳖死亡,且细菌分离能再次得到相同分离株,表明分离到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头孢哌酮、氨曲南等5种抗生素较为敏感。本研究可为中华鳖病害的正确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白底板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 分离鉴定 药敏实验 系统进化树 生理生化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