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名词化的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缪道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4-66,共3页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利用语法隐喻、象似性、图形-背景理论及经济原则来认识英语名词化及对其进行分类,并探寻名词化形成的理据。文章认为象似原则和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与相互竞争、象似性和经济原则的冲突与相互竞...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利用语法隐喻、象似性、图形-背景理论及经济原则来认识英语名词化及对其进行分类,并探寻名词化形成的理据。文章认为象似原则和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与相互竞争、象似性和经济原则的冲突与相互竞争促使了英语名词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名词化 认知语言学 构词法
下载PDF
论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运用的优势及不足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疆彤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矛盾、受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话语实践中突显因素多样化、东方传统思维的整体认知观与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显原则 图形-背景理论 认知 倒装句
下载PDF
汉语空间参照系和拓扑关系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礼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24-32,共9页
本文借助国外空间语言理论探讨现代汉语怎样使用参照系和拓扑关系表达空间物体方位。根据采集的自然语料,本文对汉语空间参照系和拓扑表达式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空间参照系和拓扑关系是表达物体方位的基本方法,相比而言... 本文借助国外空间语言理论探讨现代汉语怎样使用参照系和拓扑关系表达空间物体方位。根据采集的自然语料,本文对汉语空间参照系和拓扑表达式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空间参照系和拓扑关系是表达物体方位的基本方法,相比而言拓扑表达更常见,因为在给定语境中使用非投射的拓扑方法表达目标物位置,较有利于其识解;(2)"物本参照"是最常用的空间参照系,"接触、接近、包含关系式"是较常见的拓扑表达;(3)汉语有两种表达物体方位的方式:1由"参照物"到"目标物",即"有/是"句子结构:(介词)在+参照物+方位词+有/是+目标物;2由"目标物"到"参照物",即"在"字句结构:目标物+在+(介词)在+参照物+方位词;(4)"有/是"句子结构在语篇中具有压倒性优势,这是"参照物先于目标物"原则的作用使然。本文研究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参照系 拓扑表达 “有/是”字句 “在”字句 “参照物先于目标物”原则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there”存在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金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
传统的生成语法和功能语言学对“there”存在句型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认知语言学这一理论框架下,可以运用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和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法则等来解读“there”存在句型的生成、演变和多义性的拓展... 传统的生成语法和功能语言学对“there”存在句型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认知语言学这一理论框架下,可以运用象似性原则、语法化、原型范畴理论和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法则等来解读“there”存在句型的生成、演变和多义性的拓展机制:“there”句型的认知理据是象似性原则;其发展演变则以语法化为依据;其多义性拓展机制则植根于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机制;目标/背景(心理空间)模式则阐释了人类空间认知倾向的同一性,即从整体到局部、从大范围到小范围。在解读“there”存在结构时,最好把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和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理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there”存在结构 象似性原则 语法化 原型范畴理论 图形 背景法则
下载PDF
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解读
5
作者 邹智勇 程晓龙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59-164,共6页
英语有这样一种结构:它由一个不表达含义的动词加上一个名词词组构成,而这个结构的主要意义由这个名词词组来传达。这种具有特色的动词短语结构就是乏词义结构。对于动词短语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修辞、词汇和句法等角度,本文从认知语... 英语有这样一种结构:它由一个不表达含义的动词加上一个名词词组构成,而这个结构的主要意义由这个名词词组来传达。这种具有特色的动词短语结构就是乏词义结构。对于动词短语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修辞、词汇和句法等角度,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基于认知扫描过程、图形—背景理论和优化原则,解释英语乏词义结构的产生原因及其作用机制,以期揭示这种特殊动词短语结构的认知特点,为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乏词义结构 认知语法 认知扫描 图形—背景理论 优化原则
下载PDF
广告语篇中名词化的认知研究
6
作者 嵇芳 《科技信息》 2007年第15期165-165,115,共2页
文章首先从名词化的定义出发,总结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名词化的认识和界定。着重从认知的角度,阐述名词化的哲学基础,利用范畴论、图形-背景理论、象似性原则及经济原则来探讨名词化产生的深层的认知根据,并且引用具体的广告语实例来... 文章首先从名词化的定义出发,总结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名词化的认识和界定。着重从认知的角度,阐述名词化的哲学基础,利用范畴论、图形-背景理论、象似性原则及经济原则来探讨名词化产生的深层的认知根据,并且引用具体的广告语实例来论证名词化通过反映上述认知原理在广告语篇中的重要作用。广告语篇中的名词化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通过焦点转移和内容的突显,更加强了其劝诱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化 范畴化 图形-背景理论 象似性 经济原则 隐喻
下载PDF
汉语歇后语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金金 刘丽丽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37-38,共2页
图形背景理论为汉语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认知依据,图形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突显原则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重点分析了三类比较特殊的歇后语,并指出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形成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突显原则 认知参照点 歇后语
下载PDF
英汉“予取”类动词结构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宏宇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认知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完型心理学,现已作为一种空间组织的基本认知观运用于语言研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性质的不同,处于语言结构中突显位置的实体也不同。本文以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为理论基础,对处于双宾语结构中的英汉&qu... 认知理论——图形—背景理论来源于完型心理学,现已作为一种空间组织的基本认知观运用于语言研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性质的不同,处于语言结构中突显位置的实体也不同。本文以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为理论基础,对处于双宾语结构中的英汉"予取"类动词的认知预以新视角的分析,旨在拓展语言研究的视野,探索英汉互译的新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突显原则 动作链 识解
下载PDF
从图形和背景的转换实现意象的变迁——解析写景诗The Red Wheelbarrow的意象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97-100,共4页
写景诗通过图形和背景的转移和变换来呈现写景画面,并在此过程中突显诗中意象的变迁。本文以The Red Wheelbarrow为例,通过分析其语篇特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从认知角度对这首诗进一步深入地解析,体会诗人如何使用图形和... 写景诗通过图形和背景的转移和变换来呈现写景画面,并在此过程中突显诗中意象的变迁。本文以The Red Wheelbarrow为例,通过分析其语篇特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从认知角度对这首诗进一步深入地解析,体会诗人如何使用图形和背景的转换手法实现诗歌意象的变迁,以对这首诗的意象表征进行解读与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景诗 认知语言学 图形 背景 突显原则 意象
下载PDF
成语谐音广告的认知阐释—图形-背景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婷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7-89,共3页
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揭示了人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识解的规律,文章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成语谐音广告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它的这种人为性“变身”符合人们对空间组织的认知规律,即它在无形中利... 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揭示了人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识解的规律,文章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对成语谐音广告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它的这种人为性“变身”符合人们对空间组织的认知规律,即它在无形中利用了图形-背景论,其中对“普雷格郎茨原则”的遵循使广告轻易达到一种“突显”效果,为广告注意价值的实现从本质上给予了更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音广告 图形-背景 普雷格郎茨原则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基于城市图底关系的全程设计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照 《城市建筑》 2013年第22期2-3,共2页
作为一个城市,其建筑类型是千差万别的,从定位上讲必然有些市标志性、有些则是背景性建筑,那么背景性建筑应该如何得到定位,其设计方法又是如何呢,本文试图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图底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性,进而通过全程设计的理念提出应... 作为一个城市,其建筑类型是千差万别的,从定位上讲必然有些市标志性、有些则是背景性建筑,那么背景性建筑应该如何得到定位,其设计方法又是如何呢,本文试图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图底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性,进而通过全程设计的理念提出应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图底关系 全程设计
下载PDF
“焦点-背景”理论视阈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12
作者 杨嘉仪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理论为基础,阐述"焦点—背景"理论的凸显原则及其在大学英语写作语法教学和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中的应用。从认知层面上把握英语写作中的重难点,促进"评改反馈"的...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理论为基础,阐述"焦点—背景"理论的凸显原则及其在大学英语写作语法教学和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中的应用。从认知层面上把握英语写作中的重难点,促进"评改反馈"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背景”理论 凸显原则 英语写作教学
下载PDF
浙江小城镇肌理演变研究
13
作者 袁涛 刘翠 王何忆 《华中建筑》 2021年第6期90-93,共4页
城镇肌理是城镇空间特征的载体,反映城镇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技术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该文以浙江省第一批中心镇的141个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借助谷歌卫星图和现场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大量城镇图像为基础资料,用归纳、分析、对比手法... 城镇肌理是城镇空间特征的载体,反映城镇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技术和社会行为的发展。该文以浙江省第一批中心镇的141个小城镇为研究对象,借助谷歌卫星图和现场调研、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大量城镇图像为基础资料,用归纳、分析、对比手法进行解读,从总图视角探析了浙江小城镇的传统和现代肌理特征差异、城镇肌理的图底关系、肌理生长及演变规律,试图从肌理的角度探讨浙江小城镇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小城镇 城镇肌理 图底关系 肌理演变 肌理生长
下载PDF
汉英句子时序律和空序律对比探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佳敏 王文斌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7,共12页
本文借助“显体—背衬”理论,探察时间顺序原则和空间顺序原则对汉英语序的作用范围及其表现异同,并尝试从强弱时空性思维视角阐析其深层缘由。研究发现主要有二:1)汉英语言均倾向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两个或多个彼此关联、表达顺时范畴... 本文借助“显体—背衬”理论,探察时间顺序原则和空间顺序原则对汉英语序的作用范围及其表现异同,并尝试从强弱时空性思维视角阐析其深层缘由。研究发现主要有二:1)汉英语言均倾向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列两个或多个彼此关联、表达顺时范畴的行为事件,将事件核心前置于结果和时量补语或动量补语,遵从时序律,但两者均倾向于将焦点附加语、观点附加语或强调附加语前置于事件核心,遵守空序律。2)汉语受“背衬优先”认知定势影响,易遵循空序律,偏好将事件中的背景、附加语及副事件前置,表现出空间顺序正语序,该原则也适用于汉语特殊句;而英语受“显体优先”认知定势影响,偏爱将事件中的相关修饰性成分后置,表现出空间顺序逆语序。汉英语序分布差异根源于汉英民族的强弱时空性思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顺序原则 空间顺序原则 背衬优先 显体优先 强弱时空性思维
原文传递
主体优先原则在汉语运动事件中的实现形式
15
作者 李晓婧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4期16-20,共5页
Talmy认为在英语运动事件中,主体优先于参照物出现,在句法上的映射等级顺序为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在汉语的运动事件中,无论是自发运动还是致使运动都同样遵循主体优先于参照物原则。映射的汉语语法等级顺序为主语】把字结构】直... Talmy认为在英语运动事件中,主体优先于参照物出现,在句法上的映射等级顺序为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在汉语的运动事件中,无论是自发运动还是致使运动都同样遵循主体优先于参照物原则。映射的汉语语法等级顺序为主语】把字结构】直接宾语】间接宾语、补语、定语。Talmy主体优先原则创新之处在于将叠加于语法结构中的语义角色分析出来,对语义和句法的映射关系进行研究。沿着这一思路就汉英如何用各种句法结构来表达主体和参照物概念这一问题,做进一步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事件 运动主体 参照物 主体优先原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