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西马文论本体论的主要形态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宪光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对象的真实状况只有在复杂关系的对象存在中才能得到本真性阐释与说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出发点的一元本体论以对象性存在的多种形态为其存在方式并以此贯穿、展现自身的存在。20世纪西马文论在马克思主义... 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对象的真实状况只有在复杂关系的对象存在中才能得到本真性阐释与说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出发点的一元本体论以对象性存在的多种形态为其存在方式并以此贯穿、展现自身的存在。20世纪西马文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元化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展现出人类学文论、意识形态批评文论、艺术生产文论与政治学文论等四种具体的理论形态。这四种理论形态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其进行新的理论阐释与建构活动的结果。在结合历史与现实文化思想语境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与流程中,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体论的主要逻辑架构体系与空间性的具体存在形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扎实基础与敞开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本体论 西方文学 意识形态批评文论 艺术生产文论
下载PDF
明代的选学与赋论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结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明代选学兴盛,其选赋之作则有"广、续《文选》"系、"赋集"系与"文总集"系三大类,汇总前人,推崇赋体,充分表现出因辨体而复古的倾向。明人选赋,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由尊"《选》"与辨"选&qu... 明代选学兴盛,其选赋之作则有"广、续《文选》"系、"赋集"系与"文总集"系三大类,汇总前人,推崇赋体,充分表现出因辨体而复古的倾向。明人选赋,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由尊"《选》"与辨"选"到辨"体"而宗"汉",多数赋选均以汉赋为鹄的,构建赋学历史观,并树立起辞赋创作之经典。而明人复兴"选学"以及选赋之风的炽盛,是伴随明中叶弘治、嘉靖以后文学复古思潮而来,其对汉赋特别是司马相如赋的推崇、评点汉赋功用与气象所包含的当世精神、以及对赋体脱离科举文战而表现的艺术鉴赏,均体现了当代文人化复古于赋论思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选学 赋论 辨体 复古思潮
下载PDF
语言演变及语体完形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但研究者在关注文体的演化盛衰时,却常常忽视对于文体演变之可能与必要的考察,故而文学史书写在最为基础的层面上却最缺乏历史感。韵律单位、词汇与语法结构的演化是文学语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但研究者在关注文体的演化盛衰时,却常常忽视对于文体演变之可能与必要的考察,故而文学史书写在最为基础的层面上却最缺乏历史感。韵律单位、词汇与语法结构的演化是文学语言演化的主要呈现方式,"文体代兴"的可能以及特定文体的兴衰存续由此而定。语体作为话语交际是标志距离的产物,既能展现共时与历时的古今差异,亦能兼顾文体成形的外缘与内因,在"文体代兴"之必要的分析上,是较功能与风格概念更为适切的概念。语体完形是话语交际的必然要求,也是文体演化的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代兴 语言演化 语体完形 进化论偏好
下载PDF
风骨研究和西方思想逻辑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文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风骨的解释应以刘勰的文本为根据。风骨研究方法必须适合古代文论的文化 特点。对西方研究方法缺少反思,是现代风骨研究难以出现突破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刘勰 古代文论 中国 “风” “骨”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文学理论批评文体的演进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9,共11页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是文学理论批评形式特征的总和。中国古代文论文体有其鲜明的特色 ,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至近代 ,尤其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前二十年 ,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革的方向 ,总的来说是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演进。具体来看 ,体式向多样化、大容量发展 ;篇章结构趋向完整精致 ;语言文字趋向通俗浅显 ;对西方文体从模仿趋向融会贯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文学理论批评 五四新文学运动
下载PDF
论宋代文体学的研究路径与学术空间 被引量:3
6
作者 谷曙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6,共4页
以文体为关注核心,注意用史学思维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观照研讨宋代文体学中的一些问题,思考了两宋文体学的研究路径,探讨了断代文体学研究的学术范式。宋代文体学应该以文献史料为基础,努力把文体研究和文体批评研究有机地融通结合起来。
关键词 文体 文体理论 宋代 文体学 研究路径
下载PDF
论中国文论的三部曲——兼及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被引量:7
7
作者 顾祖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100,共9页
"五四"以来,中国文论明显经历了"全盘西化"和"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阶段,目前正走向"中西融合"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已做好了三项理论准备:"新理性主义"在价值论和方法论上实现了... "五四"以来,中国文论明显经历了"全盘西化"和"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阶段,目前正走向"中西融合"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已做好了三项理论准备:"新理性主义"在价值论和方法论上实现了中西融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突出了中西融合的任务和方式;"中国式文化诗学"是中西文艺理论融合之路通过上述二者实现创造性建构和超越的最终模式和必然归宿。揭示了这样的"三部曲",也就揭示中国文化诗学产生的历史合理性,以预测中国文论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中西融合 中国文化诗学
下载PDF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格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建勋 吴春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100,共6页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 《周易》以阴阳为其核心观念,通过"天人合一"理论的落实和道、气、文三者之间的关联,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主要从"阳尊阴卑"、"阴阳对待"、"阴阳和合"等三个方面分而述之:"阳尊阴卑"观念的形成导致古代文论对风骨、劲健的偏爱;"阴阳对待"构成"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的区分;"阴阳和合"则以"文质彬彬"和"含蓄蕴藉"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阴阳 中国古代文论 风格论
下载PDF
论徐中玉文艺理论的研究风格和首创性成就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锡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共10页
年已一〇四岁的徐中玉一生治文艺理论研究,其六十余载的学术生涯与新中国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古代和现代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获得多个首创性的成就:首创古代文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 年已一〇四岁的徐中玉一生治文艺理论研究,其六十余载的学术生涯与新中国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古代和现代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文艺理论研究中获得多个首创性的成就:首创古代文论资料的全面收集和分类汇编的研究方法,在古代文论领域发表一系列首创性的重要学术观点,提倡跨学科的文艺理论研究,主张将古今中外的理论资源相结合以建立现代文艺理论体系,还首创在继承古代文论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学说的方法。作为一代学术宗师,他不仅提供了示范性的研究成果,更向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为后学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徐中玉在文艺理论领域所作出的杰出成就,是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历史中具有标志性的杰出理论成果,对21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玉 文艺理论 研究风格 首创性
下载PDF
曹丕与中国文学的独立自觉时代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海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5-99,共5页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具体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文学价值 文学观念 文体特征 “文气”说 文学自觉时代
下载PDF
中西文论(美学/诗学)中的结构特征之差异 被引量:3
11
作者 劳承万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西方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概念”为起点的逻辑推演体系 (原始范式为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 ,其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非常重要的规定 ;中国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意象为起点的纲目网络体系 ,是一种“天人合一”观 (天时—地利—人和... 西方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概念”为起点的逻辑推演体系 (原始范式为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 ,其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非常重要的规定 ;中国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意象为起点的纲目网络体系 ,是一种“天人合一”观 (天时—地利—人和的三相关联、协合 ) ,任何“概念”(字 /词 )都关联着“天—地—人”。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造成理论体系在结构形态上的巨大差别。不明乎此 ,中西比较研究势必将陷入一片盲目和混乱之中。眼下的弊端主要是以西代中 (以“逻辑推演”代替“纲目网络”) ,因此难以走上规范的研究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论 思维方式 概念 纲目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朱熹对书法与诗文贯通一气的审美追求——以劲健雄浑之笔力为中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万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76,162,共11页
朱熹提出"字随年长"的书论观念,以为随着功力的加深与真气的充盈,文艺笔力亦逐渐走向老健。他在诗文、书法创作与批评实践中极力推崇雄健笔力,认为文艺作品劲健雄浑的笔力是对主体君子人格与高逸胸次的彰显,如此也便可以借推... 朱熹提出"字随年长"的书论观念,以为随着功力的加深与真气的充盈,文艺笔力亦逐渐走向老健。他在诗文、书法创作与批评实践中极力推崇雄健笔力,认为文艺作品劲健雄浑的笔力是对主体君子人格与高逸胸次的彰显,如此也便可以借推崇雄健笔力之机振起当时萎靡世风,此正是其功利文艺观的体现。从根源上说,朱熹对雄健美学的推崇亦有其扶阳抑阴的哲学思想与追摹君子人格的道德理想为支撑。最后,除雄健笔力外,他对书法与诗文贯通一气的审美追求在其他方面也有体现,如萧散风神,中正体势和古雅气韵等,这些共同诠释了他意在"中和"的文艺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书论 文论 笔力 劲健雄浑
下载PDF
衔华而佩实——文质理论于《文心雕龙》的成熟 被引量:1
13
作者 逯雪梅 史许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文质理论在先秦时期从孔子开始萌芽,由孟子、荀子继承,到两汉由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推动,在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表明了其文质历史发展观,以"文附质"与"质待文&q... 文质理论在先秦时期从孔子开始萌芽,由孟子、荀子继承,到两汉由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推动,在南北朝时期成熟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表明了其文质历史发展观,以"文附质"与"质待文"体现了其对文质关系的深刻把握,以"衔华而佩实"、"藻耀而高翔"阐释了其心目中的完美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质 刘勰 《文心雕龙》
下载PDF
苏颋“李白论”新议——兼探李白早期文学道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青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32,共11页
李白在蜀中时谒见苏颈并得其奖掖和指点,是他早年文学道路上的重要事件。此前他的创作基本上属于地方文学的性质,尚未能预流开元文坛的主要风气。已有"大手笔"之誉的苏颋充分肯定李白的文学天才,对其早期创作的得失予以高屋... 李白在蜀中时谒见苏颈并得其奖掖和指点,是他早年文学道路上的重要事件。此前他的创作基本上属于地方文学的性质,尚未能预流开元文坛的主要风气。已有"大手笔"之誉的苏颋充分肯定李白的文学天才,对其早期创作的得失予以高屋建瓴的评价,对李白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以前辈身份,指点李白如何在创作中处理必将要面临的才与学、词彩与风骨的关系问题,对整个开元文坛的创作都具有导向的意义。他"可以相如比肩"的激励之语,不仅极大地激励了李白在文学创作上本有的雄心,而且对他选择以文学侍从而经纶王言的人生道路也有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苏颋 风骨 司马相如 蜀中文学传统
下载PDF
高棅《唐诗品汇》与明代格调派诗学辨体理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新跃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高棅是明初闽中诗派诗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他所编选的《唐诗品汇》是闽中诗派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唐诗品汇》对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四唐分期说的确立与宗法盛唐格调的诗学审美取向的形成。《唐诗品汇》标志着格调派诗学... 高棅是明初闽中诗派诗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他所编选的《唐诗品汇》是闽中诗派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唐诗品汇》对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四唐分期说的确立与宗法盛唐格调的诗学审美取向的形成。《唐诗品汇》标志着格调派诗学理论的确立,在诗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辨体 高棅 诗派 诗学理论 唐诗 诗学批评 确立 代表 地位
下载PDF
外儒雅而内奇崛:理学家之人格追求与元人之文风追求 被引量:2
16
作者 查洪德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在元代,理学全面影响诗文,形成了以理学为精神底蕴的一代文风,这也是元代有别于其他时代的文风。不管我们如何评价这种文风,都应该首先认识它。元代这种代表性的文风,与理学精神的内部关联在于:诗文之“平易正大”,是理学家追求的“圣... 在元代,理学全面影响诗文,形成了以理学为精神底蕴的一代文风,这也是元代有别于其他时代的文风。不管我们如何评价这种文风,都应该首先认识它。元代这种代表性的文风,与理学精神的内部关联在于:诗文之“平易正大”,是理学家追求的“圣贤气象”人格精神的体现;诗文之“自得之趣”,是理学家学问与道德修养中追求“深造自得”的表现;诗文之“气和声和”,是理学家要求“志以御气”的结果。总之,元代诗文追求的雍容平易、萧散高致、淡雅光洁,是理学家外圆内方人格追求的体现:在儒雅闲静的背后,深藏着孤介不倚、凛然难犯的君子之性。黄溍比之为:“精切整暇,如清江漫流,一碧千里,而鱼龙光怪,隐见不常,莫可得而测也。”我们概括为外儒雅而内奇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精神 元代诗文 文风追求
下载PDF
明初文学复古现象之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秋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6-130,共5页
明初文学复古现象的形成,既缘于这时期文人对新王朝盛世的认同和期望,更由传统文学自身的发展趋势使然。明初文学保持着元末割据状态下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各个文学流派的复古理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呈现为多元化中有所趋同的现象:当... 明初文学复古现象的形成,既缘于这时期文人对新王朝盛世的认同和期望,更由传统文学自身的发展趋势使然。明初文学保持着元末割据状态下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各个文学流派的复古理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呈现为多元化中有所趋同的现象:当时文人有的标举以情为诗,但同时也有人倡导继承道统,文以载道;有的主张转益多师,但同时取法汉魏盛唐的呼声也很高;有的要求师其意不师其辞,但同时掇拾词语意象的摹拟风气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文学 文学实践 复古倾向 影响
下载PDF
骈文理论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双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16,共7页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论的研究,近百年来主要集中在隋、唐反骈思潮和清代骈散之争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开始对历代骈文理论作专题研究,注重从文本实践、学术思潮等方面来探讨骈文理论,骈文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 骈文理论 骈散之争 四六话
下载PDF
姚燧的散文理论和创作及对元代文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爱欣 《殷都学刊》 2003年第2期57-63,共7页
经过从元初到元中叶许多文人对文与道关系、理与气关系折中调和、合道统与文统为一的不懈努力 ,元代散文最终走向了文章并尊先秦两汉和韩欧的道路。姚燧是元代前期南北文学整合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其散文创作中的明道、复古色彩 ... 经过从元初到元中叶许多文人对文与道关系、理与气关系折中调和、合道统与文统为一的不懈努力 ,元代散文最终走向了文章并尊先秦两汉和韩欧的道路。姚燧是元代前期南北文学整合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其散文创作中的明道、复古色彩 ,在折中文理、兼综古今中求得变化的特征 ,影响了元代特有的内容经世致用、文法秦汉唐宋并尊、文采与性理融合的文质彬彬、雍容温雅的散文气象的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燧 散文理论 散文创作 元代 文风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与科技英语文体翻译方法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66-170,共5页
阐述了功能翻译理论以及科技英语词汇与文体翻译方法,分析了科技英语的特点,旨在把功能翻译理论用于英语科技术语的翻译,以进一步提高科技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运用能力及准确翻译能力.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科技名词术语 文体翻译 词汇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