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朱义玲 崔娟娟 甘建和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0-143,162,共4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231例。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G...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231例。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G试验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91.5%;GM试验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3.7%。两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和78.9%。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应用可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3)-β-D葡聚糖检测对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莫伟胜 郭发良 +2 位作者 卜会驹 莫如洁 尹小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在对治疗危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间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IPFI患者,对所有入选病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抢先治疗...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在对治疗危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期间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IPFI患者,对所有入选病例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抢先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14天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留取血液标本做血清G试验。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有效组与无效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留取的标本与治疗前BALFG试验、血清G试验结果。结果治疗后G试验结果变化与疗效有明显的关系。在治疗有效组中,无论BALFG试验还是血清G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在无效组中,BALFG试验及血清G试验结果均有所上升。治疗3aM,在治疗有效组中,BALFG试验较治疗前留取的标本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试验结果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ALF的G试验能有效提高对IPFI患者治疗的疗效评估的敏感性,对协助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过程的疗效评价乃致对治疗措施的作出及时合理调整起到较大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 (1 3)—D葡聚糖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危重症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魏雁虹 杨广民 谢风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1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探讨( 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73份(血清、尿液、关节腔穿刺液、胸腹水、肺泡灌洗液等),同时收集40份健康成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SLP真菌检测... 目的 探讨( 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73份(血清、尿液、关节腔穿刺液、胸腹水、肺泡灌洗液等),同时收集40份健康成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应用SLP真菌检测试剂盒定性及定量检测不同临床标本中(1→3)-β-D-葡聚糖含量.结果 73份标本中检出真菌阳性标本47份,阳性率64.4%.利用SLP肉眼观察法,可观察到深部真菌感染组有明显黑色素形成,而正常对照组则无明显黑色素形成;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组标本中(1→3 )-β-D-葡聚糖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SLP试剂盒检测(1→3)-β-D-葡聚糖较传统真菌培养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D-葡聚糖 SLP 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诊断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颖 徐佳 尚晓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1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血液科、ICU、肺病科的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疾病的住院患者139例,分别采用G... 目的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血液科、ICU、肺病科的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疾病的住院患者139例,分别采用G试验、GM试验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为侵袭性真菌疾病(IFD),并分析各个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及约登指数.结果 血清G试验联合GM试验并联检测时的敏感度为90%,高于G试验和GM试验(67%/63%)(P〈0.05);串联检测时特异度为97%,高于G试验和GM试验(90%和79%)(P〈0.05).联合试验PPV、NPV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单项检测,而联合试验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都低于单个试验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论 血清G试验和GM试验均对IFI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且两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临床对IFD早期快速的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泪液中(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监测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珂凤 梁涛 +4 位作者 何宏 王婷 喻文倩 王沛涛 李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5-1068,共4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极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定量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证实血浆中(1,3)一6一D一葡聚糖对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含量...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对有效治疗极为重要,但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定量诊断和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研究证实血浆中(1,3)一6一D一葡聚糖对全身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含量的检测能否用于角膜真菌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泪液中(1,3)-β—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的变化,客观评价其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5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角膜溃疡直径≤5mm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60例60眼为患病组,同期健康无眼疾的成年志愿者30人30眼为正常对照组。患病组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29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8d和停药后7d、14d收集患眼泪液50斗l,进行(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检测,同时结合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对(1,3)一p—D一葡聚糖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对泪液中(1,3)一p.D一葡聚糖质量浓度低于20ng/L、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未发现菌丝的患者,巩固治疗1周后停药,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前,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为(Log)(6.37-+0.48)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og)的(2.00~0.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1)。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病情在治疗7d后开始好转,表现为溃疡边界逐渐清晰,病灶面积缩小,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显示菌丝密度比治疗前降低等。患病组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其变化呈时间依赖性。治疗后7、14、28d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Log)分别为(5.19±0.42)、(4.16±0.33)、(2.99±0.42)ng/L,停药后7d、14d分别为(2.91±0.39)ng/L、(2.80±0.40)n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37+0.4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8d至随访结束,患者泪液中(1,3)-β-D-葡聚糖保持稳定的低质量浓度,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作为一种定量检测方法,泪液中(1,3)-β—D-葡聚糖水平的检测可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变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1 3)—D-葡聚糖 显微镜检查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眼感染 真菌性角膜炎
下载PDF
(4R-cis)-6-[2-[2-(4-氟苯基)-5-(1-异丙基)-3-苯基-4-[苯胺(羰基)]-^1H-吡咯-1-基]乙基]-2,2-二甲基-1,3-二氧己环-4-乙酸叔丁酯的波谱学研究
6
作者 蒋可志 陈关喜 +1 位作者 冯建跃 黄巧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对 (4R cis) 6 [2 [2 (4 氟苯基 ) 5 (1 异丙基 ) 3 苯基 4 [苯胺 (羰基 ) ] 1 H 吡咯 1 基 ]乙基 ] 2 ,2 二甲基 1 ,3 二氧己环 4 乙酸叔丁酯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 MS)、核磁共振氢谱 (1 H NMR)、碳谱... 对 (4R cis) 6 [2 [2 (4 氟苯基 ) 5 (1 异丙基 ) 3 苯基 4 [苯胺 (羰基 ) ] 1 H 吡咯 1 基 ]乙基 ] 2 ,2 二甲基 1 ,3 二氧己环 4 乙酸叔丁酯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 MS)、核磁共振氢谱 (1 H NMR)、碳谱(1 3 C NMR)以及1 H同核位移相关谱 (1 H 1 HCOSY)、检出1 H的异核多量子相干谱 (HMQC)和1 H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 (HMBC)报道并进行解析。确定了1 H谱、1 3 C谱中各谱峰的归属 ,研究了其六元环部分的立体构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cis)-6-[2-[2-(4-氟苯基)-5-(1-异丙基)-3-苯基-4-[苯胺(羰基)]-^1H-吡咯-1-基]乙基-2 2-二甲基-1 3-二氧己环-4-乙酸叔丁酯 波谱学 阿托伐他丁钙 中间体 降脂药
下载PDF
联合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1,3)-β-D葡聚糖与降钙素原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龙锋 许康瑞 夏秋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完全随机评价(1,3)-β-D葡聚糖(G试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与降钙素原(PCT)单独以及联合的情况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际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5月的115例进行痰培养,(1,3)-β-D葡聚糖(G试验),... 目的:完全随机评价(1,3)-β-D葡聚糖(G试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与降钙素原(PCT)单独以及联合的情况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际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5月的115例进行痰培养,(1,3)-β-D葡聚糖(G试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与降钙素原(PCT)检测的患者,以痰涂片结果将其分为实验室诊断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G,GM和PCT试验的诊断价值.结果:G试验,GM试验与PCT试验的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85.71%、72.38%、46.51%、97.44%、0.58,78.57%、79.05%、33.33%、96.51%、0.58和78.57%、52.38%、16.92%、83.08%、0.31;G/GM两者联合试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71.43%、96.19%、71.43%、96.19%、0.67.G/GM/PCT三者联合试验敏感性、 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71.43%、98.10%、81.33%、96.26%、0.70.经统计学分析,单独检测时三试验敏感性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异性方面G试验和GM试验无显著性差异;PCT试验与G试验和GM试验具有显著性差异.而联合检测可提高特异性.值得一提的是联合G、GM、PCT与联合G、GM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试验和GM试验对IFI有一定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特异性,对IFI的诊断排除更有价值.对于PCT试验与G试验、GM试验三者联合测定应该谨慎对待,综合分析,合理评价后有选择性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D葡聚糖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 降钙素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血清(1-3)- β-D 葡聚糖检测判断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谢颖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3期57-58,共2页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P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7例气管镜吸引痰标本患者痰真菌培养阳性的28例设为感染组,阴性的49例设非感染组,同时对其血清(1-3)-β-D葡聚糖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1-3)-β-...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P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7例气管镜吸引痰标本患者痰真菌培养阳性的28例设为感染组,阴性的49例设非感染组,同时对其血清(1-3)-β-D葡聚糖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水平,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在PIF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1-3)-β-D葡聚糖浓度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血清(1-3)-β-D葡聚糖20ng/L为临界值,PIFI的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8.6%。结论检测患者清血(1-3)-β-D葡聚糖有助于判断PIFI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真菌感染 (1-3)-D葡聚糖 诊断
下载PDF
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1995年1-3月) 被引量:3
9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2-62,共1页
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1997年1-3月)进口原产国(地)出口最终目的国(地)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金额比去年同期±%金额比去年同期±%金额比去年同期±%总值642932111.63550648... 中国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统计(1997年1-3月)进口原产国(地)出口最终目的国(地)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金额比去年同期±%金额比去年同期±%金额比去年同期±%总值642932111.6355064825.72878672-1.8亚洲392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进出口贸易 1995年1-3 进口原产国 出口最终目的国 商品贸易 贸易统计
下载PDF
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分析
10
作者 谢永平 黎国梅 +5 位作者 唐雪玲 温杰冉 伦秀红 潘美玉 陈广幸 何嘉颖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其一致性,及其与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 目的:探讨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其一致性,及其与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Ⅰ组)、其他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共20例(Ⅱ组),其中包括慢支肺气肿14例、肺部感染5例和肺结核1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三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方法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及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166.91±74.64pg/ml、164.04±80.53pg/ml和6.05±1.91pg/ml。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0例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同时行痰液真菌培养法阳性37例(占92.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肺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D葡聚糖 结核性支气管扩张 肺部真菌感染 血浆
下载PDF
我国主要进口商品值统计(1995年1-3月)
11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进口贸易 商品贸易 1995年1-3 进口值 贸易统计
下载PDF
我国主要出口商品值统计(1995年1-3月)
12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出口贸易 商品贸易 出口值 1995年1-3 贸易统计
下载PDF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出口值统计(1995年1-3月)
13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自治区 直辖市 进出口贸易 1995年1-3 出口值 进口值 贸易统计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1,2,3-三(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酰基)-5-(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酰基)-1,2,3-苯三氧乙酮及稀土铽的配合物研究
14
作者 卢新生 苟如虎 +2 位作者 刘伯渠 孙万军 李娜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9期144-147,共4页
本文用微波法合成了 3,4,5-三氧乙酸-苯甲酸,继续与二硫亚砜以苯为溶剂在78.8℃回流5 h 生成了 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再和硝酸铽反应制得目标物质.实验表明,该配 合物在YLN-II三用紫外分析仪的照射下会发出黄绿色的荧光.
关键词 微波法 1-苯基-3-甲基-5-吡唑淋啯 稀土Tb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1,2,3-三(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酰基)-5-(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酰基)-1,2,3-苯三氧乙酮及稀土铽的配合物研究
15
作者 卢新生 苟如虎 +2 位作者 刘伯渠 孙万军 李娜 《甘肃高师学报》 2017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本文用微波法合成了 3,4,5-三氧乙酸一苯甲酸,继续与二硫亚砜以苯为溶剂在 78.8益回流 5h生成了 3,4,5-三甲氧基苯甲酰氯,再和硝酸铽反应制得目标物质. 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在 YLN-II 三用紫外分析仪的照射下会发出黄绿色的荧光.
关键词 微波法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哃 稀土Tb
下载PDF
miR-141-3p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背根神经节炎症及下肢疼痛的抑制和改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刚 张长春 +2 位作者 朱坤 叶雨辰 周平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93-2598,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有抑制纤维环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41-3p微小RNA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存在一定关系,提示其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靶点。目的:探究m...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有抑制纤维环细胞凋亡的作用。miR-141-3p微小RNA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与炎症信号通路的活化存在一定关系,提示其可能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靶点。目的:探究miR-141-3p通过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背根神经节炎症及下肢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NC组、miR-141-3p inhibitor组、miR-141-3p mimics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建模。建模成功后,对miR-NC组、miR-141-3p inhibitor组和miR-141-3p mimics组大鼠鞘内分别注射10μL 20μmol/L miR-NC,miR-141-3p inhibitor,miR-141-3p mimics,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28 d;正常组、模型组同期同位置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热缩足潜伏期阈值评价大鼠下肢疼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miR-141-3p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炎症因子,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并分析miR-141-3p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miR-NC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①大鼠热缩足潜伏期阈值: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②背根神经节组织miR-141-3p mRNA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③背根神经节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高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低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④背根神经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miR-141-3p inhibitor组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141-3p mimics组明显高于miR-141-3p inhibitor组(P<0.05)。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miR-141-3p呈正相关(r=0.904,P<0.00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miR-141-3p呈正相关(r=0.879,P<0.001)。⑥结论:miR-141-3p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下肢疼痛,抑制背根神经节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1-3p IGF-1/PDGF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背根神经节炎症 下肢疼痛
下载PDF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LRP3信号通路IL-1β、IL-1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蔺晓源 李开楊 +1 位作者 管洁 刘杰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NLRP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溶液7 d制备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NLRP3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从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溶液7 d制备UC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健脾益肠散组,每组10只。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予相应药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l)含量,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NLRP3、ASC、Caspase-l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嘧啶组大鼠一般状况明显好转,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NLRP3、ASC、Caspase-l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肠组织IL-1β、IL-1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肠散可抑制NLRP3信号通路IL-1β、IL-18表达,改善结肠免疫炎症损伤,发挥治疗U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肠散 溃疡性结肠炎 NLRP3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大鼠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18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miR-132-3p/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朱瑾 欧阳欣 +4 位作者 刘屿 钱叶梅 夏斌 施延安 俞力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77,共7页
目的探讨miR-132-3p通过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FNI)中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用I-125粒子辐射大鼠施万细胞,并在细胞中转染miR-132-3p mimic、miR-132-3p inhibitor以及sh-CAMTA1。免疫荧光检... 目的探讨miR-132-3p通过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CAMTA1)对I-125粒子处理的面神经损伤大鼠(FNI)中施万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用I-125粒子辐射大鼠施万细胞,并在细胞中转染miR-132-3p mimic、miR-132-3p inhibitor以及sh-CAMTA1。免疫荧光检测S100B和β-TubulinⅢ荧光强度。RT-qPCR检测miR-132-3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MTA1蛋白表达。EdU染色评估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同时,构建FNI大鼠模型并在大鼠面部植入I-125粒子,HE、LFB染色以及IF染色评估大鼠面神经组织的病理损伤。StarBase v2.0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32-3p和CAMTA1的靶向关系。结果S100B和β-TubulinⅢ在大鼠施万细胞中显著表达。I-125粒子辐射组中miR-132-3p表达降低(P<0.001),抑制细胞的增殖(P<0.001)和迁移(P<0.001)。过表达miR-132-3p或敲降CAMTA1显著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P<0.001)和迁移(P<0.05),敲降miR-132-3p则具有相反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miR-132-3p靶向负调控CAMTA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32-3p通过抑制CAMTA1的蛋白表达,减弱I-125粒子对FNI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促进作用。结论过表达miR-132-3p抑制CAMTA1的表达,促进施万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I-125对FNI大鼠面神经损伤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miR-132-3p 施万细胞 钙调素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20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