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Ni-CNT/ZnIn_(2)S_(4)异质结用于光催化产氢及其电荷转移途径的确定
1
作者 赖可溱 李丰彦 +2 位作者 李宁 高旸钦 戈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3,共2页
氢气是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零污染绿色能源,利用太阳能诱导半导体裂解水制氢是最环保的方法之一。本文以MOFs衍生的Ni-CNT(Ni修饰的碳纳米管)作为非贵金属助催化剂,通过简单的油浴法原位生长ZnIn_(2)S_(4)纳米片合成了Ni-CNT/ZnIn_... 氢气是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零污染绿色能源,利用太阳能诱导半导体裂解水制氢是最环保的方法之一。本文以MOFs衍生的Ni-CNT(Ni修饰的碳纳米管)作为非贵金属助催化剂,通过简单的油浴法原位生长ZnIn_(2)S_(4)纳米片合成了Ni-CNT/ZnIn_(2)S_(4)。在Ni-CNT/ZnIn_(2)S_(4)中,Ni纳米颗粒包裹在CNT的顶部和横截面上,有效地阻止了Ni纳米颗粒的团聚。Ni-CNT/ZnIn_(2)S_(4)异质结构具有紧密的接触界面,有利于电荷转移,可作为高效的析氢光催化剂。38Ni-CNT/ZnIn_(2)S_(4)样品具有最佳的产氢性能(12267μmol·h^(−1)·g^(−1)),约为纯ZnIn_(2)S_(4)的6.4倍,且在420 nm单色光下其表观量子效率达到11.3%。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了Ni-CNT/ZnIn_(2)S_(4)异质结构的存在。电化学测试表明,Ni-CNT与ZnIn_(2)S_(4)的结合促进了光生电荷的转移,有效地阻止了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从而增强了ZnIn_(2)S_(4)的析氢性能。电子自旋共振(ESR)结果进一步证明了Ni-CNT助催化剂的存在延长了ZnIn_(2)S_(4)光生电荷的寿命,促进了光生电荷和空穴的分离效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探索并确定了异质结界面中的电荷转移途径。Ni、CNT和ZnIn_(2)S_(4)费米能级的差异导致界面处电荷发生迁移从而形成内嵌电场,ZnIn_(2)S_(4)的能带向下弯曲,促进光生电子从ZnIn_(2)S_(4)流向NiCNT电子受体。平面平均电子密度差结果证实了热电子从Ni转移至CNT再转移至ZnIn_(2)S_(4),表明光生电子转移途径为ZnIn_(2)S_(4)→CNT→Ni。此外,吸附H*吉布斯自由能(ΔGH*)和晶体轨道哈密顿布居(COHP)结果表明Ni纳米颗粒可作为析氢反应的活性位点,促进了产氢效率。本工作将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的非贵金属光催化制氢催化剂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NT 光催化 析氢 ZnIn_(2)S_(4) 助催化剂
下载PDF
石灰石和氧化钙脱除H_2S和COS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风云 赵华 +2 位作者 赵瑞红 刘润静 胡永琪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1-35,共5页
向煤气化炉中喷入石灰石或氧化钙粉是脱除煤气中含硫化合物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文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在常压(绝压为0.1 MPa)下对石灰石和氧化钙分别脱除H2S和COS的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实验条件为:温度1 025—1 450 K、H2S和COS的分压范... 向煤气化炉中喷入石灰石或氧化钙粉是脱除煤气中含硫化合物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文中采用热重分析仪在常压(绝压为0.1 MPa)下对石灰石和氧化钙分别脱除H2S和COS的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实验条件为:温度1 025—1 450 K、H2S和COS的分压范围0.000 3—0.001 5 MPa、颗粒粒径为0.84—1.0 mm。结果表明,石灰石和氧化钙与H2S和COS的反应均表现为一级反应;与CaCO脱除H2S和COS的反应相比,CaO3脱除H2S和COS反应的初速率几乎快10倍。在0.105—1.0 mm粒径范围内的实验表明,CaO脱除H2S和COS的反应与颗粒粒度成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 氧化钙 脱硫 h2S COS
下载PDF
碳酸钙和氧化钙脱除煤气中H_2S和COS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风云 胡永琪 +2 位作者 杜红霞 赵瑞红 刘润静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8-211,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在常压下对CaCO3和CaO分别脱除H2S和COS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除H2S和COS的反应初速率分别与H2S分压和COS分压成正比;CaO脱除H2S和COS的反应速度与颗粒粒度成反比,与颗粒的比表面积成正比例。与CaO脱除H2S和COS... 采用热重分析法在常压下对CaCO3和CaO分别脱除H2S和COS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除H2S和COS的反应初速率分别与H2S分压和COS分压成正比;CaO脱除H2S和COS的反应速度与颗粒粒度成反比,与颗粒的比表面积成正比例。与CaO脱除H2S和COS的反应相比,CaCO3脱除H2S和COS反应的初速率慢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氧化钙 胆硫 h2S COS
下载PDF
Rh_2CO_2/Al_2O_3上H_2吸附及CO和H_2共吸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耀强 龚茂初 +2 位作者 祝小红 明虹 唐水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5-717,共3页
CO加氢反应机理一直是许多化学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 Rh催化剂因其优良的性能而被用于CO加氢机理研究. CO在Rh上的吸附态已证实存在线式、桥式和孪生3种吸附方式[1], 但对CO加氢反应的另一反应物H2的吸附态的研究则很少. 1991年Worley[2... CO加氢反应机理一直是许多化学工作者感兴趣的课题. Rh催化剂因其优良的性能而被用于CO加氢机理研究. CO在Rh上的吸附态已证实存在线式、桥式和孪生3种吸附方式[1], 但对CO加氢反应的另一反应物H2的吸附态的研究则很少. 1991年Worley[2]利用高压超纯氢首次在2.2%Rh/Al2O3膜上观测到一个出现在2 013 cm-1的Rh-H谱带. Chen等[3,4]曾初步研究了3%Rh/SiO2和Rh-V/SiO2上氢的化学吸附. 在CO加氢反应条件下, 文献[5~8]报道了'线式CO'谱带和'桥式CO'谱带, 但这两个谱带的波数比CO单独吸附时的线式和桥式CO谱带的波数低. 一些研究者[7,8]将CO加氢反应条件下的'线式CO'和'桥式CO'谱带与CO单独吸附时的线式和桥式CO谱带等同起来; 另一些研究者[5,6] 则将'线式CO'谱带归属为羰基氧化物(HRhCO), 并认为是CO加氢反应的一个重要中间物, 而将'桥式CO'谱带等同于CO单独吸附时的线式CO谱带.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 采用超纯H2 , 利用FTIR动态方法对Rh2Co2/Al2O3上H2的化学吸附及CO和H2在各吸附中心上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2Co2/Al2O3 催化剂 h2 吸附 CO 共吸附 羰基氢化物 FTIR 一氧化碳 氢气 加氢反应 羰基氧化物
下载PDF
添加金属氧化物的V2O5/AC在烟气脱SO2及脱SO2后H2再生制备硫磺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邢新艳 肖勇 +2 位作者 郭彦霞 杨建丽 刘振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干法脱除烟气SO2的多种催化剂均可在H2气氛中再生,直接制备硫磺。该过程的实现不仅要求再生尾气循环,而且要求催化剂具有双重功能,即在脱硫过程中催化氧化SO2为H2SO4以及在再生过程中将催化还原释放出的SO2进一步转化为硫磺。添加有金... 干法脱除烟气SO2的多种催化剂均可在H2气氛中再生,直接制备硫磺。该过程的实现不仅要求再生尾气循环,而且要求催化剂具有双重功能,即在脱硫过程中催化氧化SO2为H2SO4以及在再生过程中将催化还原释放出的SO2进一步转化为硫磺。添加有金属氧化物的V2O5/AC催化剂具备双重功能。着重考察了添加Ce、W、Fe、Co等氧化物的V2O5/AC催化剂烟气SO2脱除能力及脱除SO2后经H2再生制备硫磺的能力,并对添加Co的催化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这类催化剂中,对烟气脱SO2起主要催化氧化作用的是V2O5,对H2再生硫磺制备起作用的是添加的金属氧化物。除Ce2O3外,WO3、Fe2O3和CoO都提高了再生中的硫磺收率,CoO的作用最为显著。较合适的催化剂组成是1%V2O5和0.5%CoO。这些金属氧化物在AC上的担载方法,对烟气脱SO2和H2再生结果的影响不明显。硫磺的生成需要CoO向CoS2的转变,再生后催化剂上残余有部分CoS2,且残余硫量还与V2O5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 AC Co 脱SO2 h2再生 硫磺
下载PDF
还原时合成气H_2/CO摩尔比对铁基催化剂浆态床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时富 常鸿雁 +1 位作者 李骏峰 石玉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8,共6页
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详细考察尾气循环状态下还原时合成气H2/CO摩尔比对SFT418工业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还原和反应后的物相以及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幅度下降,平均孔径明显增大,孔体积下降。还原... 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详细考察尾气循环状态下还原时合成气H2/CO摩尔比对SFT418工业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还原和反应后的物相以及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幅度下降,平均孔径明显增大,孔体积下降。还原时合成气H2/CO摩尔比影响催化剂的还原程度、费-托合成反应活性和失活速率,在较低H2/CO摩尔比下还原得到的催化剂中铁碳化物含量较高,费-托合成初始反应活性较高,失活速率较大;在较高H2/CO摩尔比下还原得到的催化剂中铁碳化物含量较低,费-托合成初始反应活性较低,但其失活速率比在较低H2/CO摩尔比下还原得到的催化剂低。催化剂还原时适宜的合成气H2/CO摩尔比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 费-托合成 h2 CO摩尔比 铁碳化物 失活速率
下载PDF
H_2S/CO_2环境下渗透试验后DN100玻璃钢的形貌与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丽颖 聂百胜 +2 位作者 董小平 王修云 路民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3,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环向拉伸与硬度法观察并测试H_2S与CO_2环境下渗透后DN100玻璃钢试样的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渗透试样相比,渗透实验后玻璃钢管内表面缺陷较多,存在大量腐蚀坑;环向拉伸时,55℃渗透后玻璃钢管外层与中间... 采用扫描电镜(SEM)、环向拉伸与硬度法观察并测试H_2S与CO_2环境下渗透后DN100玻璃钢试样的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渗透试样相比,渗透实验后玻璃钢管内表面缺陷较多,存在大量腐蚀坑;环向拉伸时,55℃渗透后玻璃钢管外层与中间层断裂比较整齐,但内层撕裂;85℃渗透后玻璃钢管外层与内层先开裂,中间层后开裂。渗透后玻璃钢中环氧树脂粉化严重,与纤维脱粘,缺陷孔隙深度增加,85℃时更为明显。55℃、85℃渗透后试样的环向拉伸峰值拉力、巴氏硬度保留百分数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7.381 kN/26.643 kN、92.5%/86.25%、136.30℃、13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100玻璃钢 渗透 h2S/CO2环境 形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铜基低变催化剂H_2S中毒机理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玲菲 宁平 +2 位作者 田森林 戴春皓 田春梅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2,共4页
为掌握CO变换制氢过程中催化剂中毒机理,采用热力学非均相反应体系中G 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分析了铜基低温变换催化剂在463.15—523.15 K内H2S中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并结合文献实验结果综合讨论了铜基低温变换催化剂的... 为掌握CO变换制氢过程中催化剂中毒机理,采用热力学非均相反应体系中G 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分析了铜基低温变换催化剂在463.15—523.15 K内H2S中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并结合文献实验结果综合讨论了铜基低温变换催化剂的H2S中毒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的H2S中毒过程中,硫酸盐和积碳会造成催化剂的暂时性中毒,生成Cu2S和CuS化合物造成永久性中毒;O2的存在会加快催化剂的中毒反应;铜基低温变换催化剂不适合用于含高体积分数CO原料气的变换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变换催化剂 h2S 中毒机理 热力学
下载PDF
利用CO-CO_2-H_2混合气体生产碳化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德永 闵义 +2 位作者 刘承军 史培阳 姜茂发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2-336,共5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讨论了利用CO-CO_2-H_2混合气体生产碳化铁的可行性,并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反应器内使用CO-CO_2-H_2混合气体进行铁矿石还原实验,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H_2含量、CO/CO_2比值等因素对碳化铁生成的影响.扩大化... 通过热力学计算,讨论了利用CO-CO_2-H_2混合气体生产碳化铁的可行性,并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反应器内使用CO-CO_2-H_2混合气体进行铁矿石还原实验,分别讨论了反应温度、系统压力、H_2含量、CO/CO_2比值等因素对碳化铁生成的影响.扩大化的公斤级流化床实验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50 min时,铁矿石还原度超过95%,反应时间180 min时碳化铁率达到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钢 直接还原铁 碳化铁 CO-CO2-h2混合气体 尾气利用
下载PDF
耐硫甲烷化中H_2S浓度对MoO_3/Al_2O_3和CoO-MoO_3/Al_2O_3催化剂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保伟 刘思含 +2 位作者 胡宗元 李振花 马新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5-551,共7页
在0到12 m L·L-1(体积分数φ=0.00%-1.20%)范围内考察了不同H2S浓度对25%(质量分数,w)Mo O3/Al2O3和5%(w)Co O-25%Mo O3/Al2O3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Co O-25%Mo O3/Al2O3的甲烷化活性随H2S浓度的增加单调上升,而25%Mo... 在0到12 m L·L-1(体积分数φ=0.00%-1.20%)范围内考察了不同H2S浓度对25%(质量分数,w)Mo O3/Al2O3和5%(w)Co O-25%Mo O3/Al2O3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Co O-25%Mo O3/Al2O3的甲烷化活性随H2S浓度的增加单调上升,而25%Mo O3/Al2O3对H2S浓度并不敏感.对比这两种催化剂发现,只有在H2S浓度高于0.40%(φ)时,在25%Mo O3/Al2O3中添加Co助剂才会有促进作用;H2S浓度低于0.40%(φ)时,Co助剂会抑制25%Mo O3/Al2O3催化剂的甲烷化活性.分别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表征发现,H2S浓度的改变不会对两种催化剂的物理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而是通过影响催化剂表面的金属硫化物活性位来影响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耐硫甲烷化反应体系中较高的硫含量下Co助剂才表现出对25%Mo O3/Al2O3催化剂的促进作用.该研究明确了在Mo O3/Al2O3催化剂中添加Co助剂的硫化氢浓度范围,为工业上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硫甲烷化 h2S浓度 MoO3/Al2O3催化剂 Co助剂 合成天然气
下载PDF
常减压塔顶H_2S协同腐蚀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11
作者 丁荣生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0年第3期28-29,36,共3页
文章论述了炼制高硫原油时,常减压低温系统因H2S浓度增加而使腐蚀加剧的腐蚀机理。并阐明了使用BZH-1中和缓蚀剂的作用原理和良好效果。
关键词 硫化氢 腐蚀 炼油 常减压低温系统 中和缓蚀剂
下载PDF
CO/CO2/H2低温合成甲醇新工艺及催化剂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泽 张宝砚 +1 位作者 肖林久 杨瑞芹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6,124,共5页
以合成气(CO/CO2/H2)为原料,Cu-Zn基为催化剂,2-丁醇为溶剂,低温低压(443 K,3.0 MPa)下合成甲醇.醇溶剂参与反应,但并不被消耗,起到了助催化作用.考察了载体、稀土助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O,MgO,Al2O3,La2O3,Y2O3作为载体制... 以合成气(CO/CO2/H2)为原料,Cu-Zn基为催化剂,2-丁醇为溶剂,低温低压(443 K,3.0 MPa)下合成甲醇.醇溶剂参与反应,但并不被消耗,起到了助催化作用.考察了载体、稀土助剂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O,MgO,Al2O3,La2O3,Y2O3作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中,Cu/ZnO在反应中呈现了最高的反应活性;稀土元素作为助剂,能提高Cu-Zn基催化剂的活性,Y的质量分数为7.5%的Cu/ZnO/Y2O3和La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ZnO/La2O3催化剂在反应中均呈现出最高的反应活性,碳的总转化率比使用Cu/ZnO催化剂分别提高了10%和17.5%,两者甲醇的产率都比使用Cu/ZnO催化剂提高了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CO/CO2/h2) 甲醇 2-丁醇 Cu-Zn基催化剂 稀土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过程中H_2S的排放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信光 张格睿 程世庆 《洁净煤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44-48,共5页
选取麦秆、玉米秆、棉秆、杨木屑与无烟煤、烟煤进行H_2S排放特性的混合热解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采用热重-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对混合热解过程中产生的H_2S气体进行了在线测量,研究和分析了热解温度和生物质的掺混比例对H_2S排放的影响。... 选取麦秆、玉米秆、棉秆、杨木屑与无烟煤、烟煤进行H_2S排放特性的混合热解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采用热重-色谱-质谱连用技术对混合热解过程中产生的H_2S气体进行了在线测量,研究和分析了热解温度和生物质的掺混比例对H_2S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的加入使煤析出H_2S提前,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增加,H_2S在更低的温度下有更大的析出速度;生物质对烟煤和无烟煤析出H_2S的影响都存在一个温度分界点,在分界点前后有着较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S 排放特性 生物质 混和热解
下载PDF
Effect of Exogenous Hydrogen Sulfide(H_2S)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ECG) of Rats Generally Anaesthetized by Zoletil
14
作者 冯国峰 冯秀晶 +3 位作者 张卓 梁新江 赵晓红 范宏刚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8期1896-1899,共4页
Hydrogen sulfide (H2S) is the third gaseous signaling molecule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role in the cardivascular syste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exogenou... Hydrogen sulfide (H2S) is the third gaseous signaling molecule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role in the cardivascular syste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exogenous H2S on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of rats generally anesthetized by zoletil, different doses of NariS solution were used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20 rain before the zoletil anesthesia. The ECGs of rats from each treatment group during the time range of 10^th-50^th min were determin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the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ogenous H2S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Q-T interval time limit, thus played a role in slowing tachycardia or arrhythmia and other anomalies, thereby protecting the heart. S-T segment and T segment evaluation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ch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bradycar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ulfide (h2S) Electrocardiogram (ECG) Zoletil Anethesia Cardiovascular system
下载PDF
传感器阵列的CO与H_2S混合气体检测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喜凤 刘立豪 《中国计量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气体传感器单敏感性和多敏感性相结合的交叉方法,基于传感器阵列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CO与H2S混合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芯片作为控制核心,优选MQ135,MQ136和TGS2602构成气体传感器阵列,通过RS232串... 采用气体传感器单敏感性和多敏感性相结合的交叉方法,基于传感器阵列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CO与H2S混合气体检测系统.该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芯片作为控制核心,优选MQ135,MQ136和TGS2602构成气体传感器阵列,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通信连接,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模式识别,完成了CO和H2S混合气体浓度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训练误差均在0.01范围内,识别率达到95%,验证了检测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气体检测传感器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检测 传感器阵列 CO与h2S混合气体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C_2H_2/CO/H_2O、C_2H_2/CO_2/H_2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的结构、表面形态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继 方月娥 +1 位作者 史天义 井上祥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7-90,共4页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C_2H_2/CO/H_2O、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广角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其结晶情况,分析观察了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等离子... 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C_2H_2/CO/H_2O、C_2H_2/CO_2/H_2的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态,广角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其结晶情况,分析观察了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等离子体聚合物薄膜具有高交联、支化程度,且分子链排列完全无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聚合物 薄膜 结构 形态
下载PDF
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备高H_2/CO物质的量比的合成气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曾骥敏 肖睿 +2 位作者 衡丽君 曾德望 邵珊珊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5,共7页
在自行研制的小型常压双流化床上进行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备高H_2/CO物质的量比合成气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燃料反应器温度对合成气组分、合成气H_2/CO物质的量比、烟气组分、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双流化床连续运行10,h的操作... 在自行研制的小型常压双流化床上进行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制备高H_2/CO物质的量比合成气的实验研究.考察了燃料反应器温度对合成气组分、合成气H_2/CO物质的量比、烟气组分、碳转化率和冷煤气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双流化床连续运行10,h的操作稳定性,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与扫描电镜(SEM)对反应前后的载氧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燃料反应器温度为820,℃时,合成气中的H_2/CO物质的量比能达到2.45,;表征结果表明,载氧体在反应后主要成分由Fe_2O_3变为Fe_3O_4,且颗粒表面发生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化学链气化 h2/co物质的量比 铁矿石载氧体
下载PDF
H_2-CO混合气体还原氧化亚铁粉体的动力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晓波 胡晓军 +2 位作者 郑建超 张建涛 周国治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246,共5页
通过热重实验获得了873、973和1173 K三个温度条件下不同组成的H_2-CO混合气体还原氧化亚铁的动力学曲线,发现在873和973 K时由于析碳反应的发生,动力学曲线较为混乱,没有规律,而在1 173 K时,还原曲线则随还原气体中H_2含量(体积分数)... 通过热重实验获得了873、973和1173 K三个温度条件下不同组成的H_2-CO混合气体还原氧化亚铁的动力学曲线,发现在873和973 K时由于析碳反应的发生,动力学曲线较为混乱,没有规律,而在1 173 K时,还原曲线则随还原气体中H_2含量(体积分数)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通过H_2-CO与H_2-Ar气体还原氧化亚铁动力学的比较,混合气体中CO参与反应的速率与其含量(体积分数)基本符合线性关系.还原产物形貌观察的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还原产物孔隙增大,铁相充分发育长大并逐渐有明显的烧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CO混合气体 还原动力学 氧化亚铁粉体 析碳
下载PDF
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新型事件触发通信与鲁棒广义H_2/H_∞容错协同设计
19
作者 李炜 翟鹏飞 申富媛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7-54,共8页
针对网络化控制系统(NCS)单纯依赖网络固有资源进行容错控制孤立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在分析现有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动稳过程共同约束的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并在该通信机制下建立与状态误差相关的闭环故障NC... 针对网络化控制系统(NCS)单纯依赖网络固有资源进行容错控制孤立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在分析现有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动稳过程共同约束的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并在该通信机制下建立与状态误差相关的闭环故障NCS模型;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有限能量扰动的影响,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与相关技术,给出网络通信触发权矩阵与广义H_2/H_∞指标约束下的满意容错控制器优化求解方法.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新型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的确能在不过分削弱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更多地节约网络通信资源,触发参数的选择也与系统性能有对应关系,为工程中选取相关参数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控制系统 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 广义h2/h 协同设计
下载PDF
H2S和CO对盐胁迫下加工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蕾 林海荣 崔辉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4-271,共8页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耐盐性机理及外源H2S与CO2种气体信号分子之间的联系,为缓解盐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耐盐性强的KT-7和耐盐性弱的KT-322个加工番茄品系为试验材料,在200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外源0.05 mmol/L NaHS(H2S...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耐盐性机理及外源H2S与CO2种气体信号分子之间的联系,为缓解盐胁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耐盐性强的KT-7和耐盐性弱的KT-322个加工番茄品系为试验材料,在200 mmol/L NaCl胁迫下,研究外源0.05 mmol/L NaHS(H2S供体)与0.025 mmol/L高铁血红蛋白(CO供体)单独处理和NaHS与CO共处理对加工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0.05 mmol/L NaHS与0.025 mmol/L高铁血红蛋白共处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并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和较低的电解质渗出率、MAD、O2-·以及H2O2的含量,提高SOD、POD和CAT抗氧化酶的活性。在外源H2S和CO共处理下,KT-7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增长了34.10%、46.26%、41.86%、36.76%;电解质渗出率与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73.72%、2.42倍;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85.61%、3.72倍;KT-32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长了58.02%、29.01%、52.83%、53.76%;电解质含量与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77.55%、2.16倍,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了3.30倍、38.84%,均显著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造成的伤害。此外,NaHS与CO的共处理在2个品种中的苗鲜质量、苗干质量、电解质渗出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H2O2的含量及POD活性上均优于H2S与CO的单独处理。【结论】外源H2S和CO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造成的伤害,且两者之间应当存在着某种联系,使得共用的缓解效果在某些指标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进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幼苗 盐胁迫 生长 h2S CO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