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8篇文章
< 1 2 1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Naphthoquinone与兔骨肌肌质网钙通道相互作用表现出的双相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夏若虹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29-437,共9页
利用Ca2+浓度动态光谱法和[3H]-RyanodineBinding法,对具有特异氧化硫醇基团的抗肿瘤剂1,4-Naphthoquinone(1,4NQ)与兔骨肌肌质网(SR)钙通道(RyR)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利用Ca2+浓度动态光谱法和[3H]-RyanodineBinding法,对具有特异氧化硫醇基团的抗肿瘤剂1,4-Naphthoquinone(1,4NQ)与兔骨肌肌质网(SR)钙通道(RyR)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氧化态1,4NQ激发载钙SR囊泡的Ca2+释放机制,并首次揭示出1,4NQ对ryanodinebinding的影响具有强烈依赖于浓度和时间的双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RyR蛋白上至少存在两个硫醇调控部位,它们的氧化还原态决定着RyR的门控功能。这个结果对RyR氧化还原模型是一个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NQ 钙通道 肌质网 氧化还原硫醇
下载PDF
Catalytic Oxidative Conversion from Naphthol to 2-Hydroxy-1, 4-naphthoquinone over Iron Porphyrin Catalysts by Molecular Oxygen in an Alkaline 2-Propanol Solution
2
作者 YANGKe-er TONGShan-ling +5 位作者 YANYan KANGEn-hua XIAOFeng-shou LIQing CHANGXin FANGChi-guang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6-333,共8页
In an alkaline 2-propanol solution with 5,10,15,20-tetra(4-methoxyl phenyl) porphyrin iron chloride(TOMPPFeCl) as a catalyst and oxygen as a cheap green oxidant, 2-naphthol was conversed to 2-hydroxy-\{1,4-naphthoquin... In an alkaline 2-propanol solution with 5,10,15,20-tetra(4-methoxyl phenyl) porphyrin iron chloride(TOMPPFeCl) as a catalyst and oxygen as a cheap green oxidant, 2-naphthol was conversed to 2-hydroxy-\{1,4-naphthoquinone(HNQ)\} with a yield of 62.17% and a selectivity of 100%, and the conversion number of TMOPPFeCl catalyst was 8.32/m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UV-Vis, IR, GC-MS, ~ 1H NMR and melting point determination. In this catalytic oxida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MOPPFeCl was researched in detail and the reacting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is summarized based on in situ EPR deter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oxidation NAPHTHOL 2-Hydroxy-1 4-naphthoquinone Molecular oxygen Metalloporphyrin catalyst 2-Propanol
下载PDF
Coordination Behavior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om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with 2-Acetyl and 2-Formyl-3-Amino-1,4-Naphthoquinone Ligands
3
作者 Fatma S. M. Hassan Mahmoud Fayez Nadia Abdalla 《Open Journal of Inorganic Non》 2020年第2期15-29,共15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synthesize, characterize and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2-acetyl and 2-formyl-3-...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synthesize, characterize and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2-acetyl and 2-formyl-3-amino-1,4-naphthoquinone (L<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1</sup></span> - L<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2</sup></span>) and their metal-Co(II), Ni(II) and Cu(II) chelates. The newly chel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mass and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1</sup></span>HNMR spectr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the ligands and its metal complexes were screened against bacterial species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Staphylococcus aureus, Bacillus subtilis and Escherichia coli</i></span>) and fungi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i>Candida albicans</i></span>). Ampicillin and amphotericin wer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studies. The activity data show that the metal complexes have a promising biological activity comparable with parent free ligand against bacterial and fungal species.</span>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naphthoquinon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Antibacterial Activity
下载PDF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Cobalt(II), Nickel(II) and Copper(II) Complexes with 3-thioacetyl-2-amino-1,4-naphthoquinone and 2-benzoyl-3-amino-1,4-naphthoquinone Ligands
4
作者 Fatma S. M. Hassan Mahmoud Fayez Nadia Abdalla 《Open Journal of Inorganic Non》 2020年第4期45-61,共17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synthesize, characterize and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1,4-naphthoquinone deriv...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synthesize, characterize and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1,4-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ligands and their metal—Co(II), Ni(II) and Cu(II) chelates. Continuing our work with another derivatives of 1,4-naphthoquinone ligands, this work had been constructed for synthesis of new ligands derived from 1,4-naphthoquinone such as 3-thioacetyl-2-amino-1,4-naphthoquinone and 2-benzoyl-3-amino-1,4-naphthoquinone (L<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1</sup></span>-L<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2</sup></span>) which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elemental analysis, electronic, IR, mass,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1</sup></span>H-NMR spectral data. The synthesized ligand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ion behavior towards bi-valent metal ions like cobalt, nickel and copper. The solid chelates of the different ligands were prepared and subjected to analy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elemental analyses,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ncluding mass, <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sup>1</sup></span>H-NMR, and IR spectroscopy, and thermal analyses techniques. The chelates were found to have octahedral geometry.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prepared ligands and their binary metals complexes were also screened against different antifungal and antibacterial organisms.</span>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naphthoquinon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tifungal Activity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6- and 2-(1-acylsulfanylalkyl)-5,8-dimethoxy-1,4-naphthoquinones 被引量:1
5
作者 Li Ming Zhao Tian Pei Xie +2 位作者 YU Qin He De Feng Xu Shao Shun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206-1208,共3页
Sixteen novel 6- and 2-(1-acylsulfanylalkyl)-5,8-dimethoxy-l,4-naphthoquinon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ir cytotoxicitie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against BEL-7402, HT-29 and SPC-Al cell lines. The pharmacol... Sixteen novel 6- and 2-(1-acylsulfanylalkyl)-5,8-dimethoxy-l,4-naphthoquinon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ir cytotoxicitie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against BEL-7402, HT-29 and SPC-Al cell lines. The pharmacolog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displayed the excellent selectivity for HT-29 cell line. Compound lab exhibited the most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y among the tested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8-Dimethoxy-l 4-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SYNTHESIS Antitumor activity
下载PDF
1,4-丁二醇上下游和衍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构建和发展分析
6
作者 周鹏飞 孙凯 《天津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介绍了1,4-丁二醇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衍生精细化学品的情况,针对1,4-丁二醇行业产能逐渐过剩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上下游及衍生精细化学品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产业链延伸配套建设的建议,对现有1,4-丁二醇生产企业的转型发展和新建项目的产... 本文介绍了1,4-丁二醇的上下游产业链和衍生精细化学品的情况,针对1,4-丁二醇行业产能逐渐过剩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上下游及衍生精细化学品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产业链延伸配套建设的建议,对现有1,4-丁二醇生产企业的转型发展和新建项目的产业链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二醇 氨纶 1 4-丁烯二醇 3-丁烯-1-醇
下载PDF
高效雷尼镍催化1,4-丁炔二醇加氢制备1,4-丁二醇
7
作者 樊星亮 张海涛 +1 位作者 秦树春 荣泽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1-408,457,共9页
通过控制加热电流大小制备了不同Ni_(2)Al_(3)质量分数的镍铝合金。选取高Ni_(2)Al_(3)质量分数的合金进行预刻蚀和二次刻蚀处理,得到2种颗粒状雷尼镍催化剂,采用ICP、BET、XRD、XPS、SEM对2种雷尼镍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1,4-丁... 通过控制加热电流大小制备了不同Ni_(2)Al_(3)质量分数的镍铝合金。选取高Ni_(2)Al_(3)质量分数的合金进行预刻蚀和二次刻蚀处理,得到2种颗粒状雷尼镍催化剂,采用ICP、BET、XRD、XPS、SEM对2种雷尼镍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1,4-丁炔二醇(BYD)加氢制1,4-丁二醇(BDO)。结果表明,二次刻蚀法得到的雷尼镍在140℃、5 MPa压力、反应时间1.0 h的条件下催化BYD加氢,BYD转化率可达100%,BDO收率为92.0%;而预刻蚀雷尼镍达到相同BDO收率所需时间为3.0 h。二次刻蚀得到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比预刻蚀得到的催化剂更大,达到12.83 m^(2)/g;并且其表面微观结构更粗糙,富含缺陷活性位,Ni元素质量分数达到了63.36%。此外,金属Ni分散性提高、表面金属Al完全消失及Al和Ni的氧化物增多,均使催化剂表面的骨架结构更加稳定,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尼镍 刻蚀 1 4-丁炔二醇 1 4-丁二醇 催化技术
下载PDF
1,4-环己烷二甲醇改性PBAT共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葛铁军 王美元 +2 位作者 尚祖明 俞利生 刘啸凤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提高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在PBAT的分子链中引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HDM含量的新型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环己烷二甲酯/对苯二甲酸-co-... 为提高降解塑料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在PBAT的分子链中引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HDM含量的新型聚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环己烷二甲酯/对苯二甲酸-co-己二酸丁二酯(PBCAT)。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液固两用核磁共振仪对共聚酯进行结构表征;利用乌氏黏度计、万能电子拉伸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维卡软化点测试机、接触角测量仪分别测试了共聚酯的黏均分子量、力学性能、热性能和亲水性。结果表明,随着CHDM物质的量的增加,PBCAT共聚酯的熔点和结晶温度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熔点由136℃降至114℃,然后升至123℃,结晶温度由90℃降至46℃,然后升至61℃,结晶度下降。当PBCAT共聚酯的黏均分子量可达126 075 g/mol,水接触角均小于90°,材料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当CHDM物质的量占醇总量的25%时,PBCAT共聚酯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20.74 MPa,与PBAT相比,提升了17%,且该共聚酯结晶度小,熔融温度较PBAT降低了7.4℃,维卡软化点达到1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共聚改性 1 4-环己烷二甲醇
下载PDF
不同载体镍基催化剂对1,4-丁炔二醇加氢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蕊 杜建坤 陆江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Ni分别负载在USY、ZSM-5、SBA-15、Al_(2)O_(3)和SiO_(2)5种载体上制备Ni质量分数为17%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以1,4-丁炔二醇(BYD)加氢制1,4-丁二醇(BDO)为探针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H_...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Ni分别负载在USY、ZSM-5、SBA-15、Al_(2)O_(3)和SiO_(2)5种载体上制备Ni质量分数为17%的负载型镍基催化剂,以1,4-丁炔二醇(BYD)加氢制1,4-丁二醇(BDO)为探针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及NH_(3)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不同载体的催化剂作用下,BYD的转化率均可达到99%以上,但BDO的选择性却有很大差异;其他条件相同时,Ni/SBA-15催化剂反应5 h时BDO的选择性达到83.1%,1,4-丁烯二醇(BED)的选择性为16.6%,且2-羟基四氢呋喃(HTHF)的选择性很低,这与Ni/SBA-15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较弱的酸性和良好的活性金属组分镍分散性有关。进而筛选出在低温低压条件下BYD一步加氢制备BDO的镍基催化剂Ni/SBA-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催化剂 载体 1 4-丁炔二醇 1 4-丁二醇
下载PDF
我国1,4-丁二醇的市场分析
10
作者 崔小明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CAS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分析了我国1,4-丁二醇(BDO)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BDO的生产能力为3753 kt/a,2023年的消费量为2383 kt,预计2027年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9000 kt/a和3700 kt。文章同时指出了我国BDO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 分析了我国1,4-丁二醇(BDO)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BDO的生产能力为3753 kt/a,2023年的消费量为2383 kt,预计2027年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将分别达到9000 kt/a和3700 kt。文章同时指出了我国BDO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二醇 生产 消费 市场分析
下载PDF
1,4-双(二甲基羟基硅)苯的制备及表征
11
作者 向世平 肖勇 +5 位作者 陈海亚 黄赓乔 鲁明涛 王俊勋 熊风 张振燕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10-15,21,共7页
以对二溴苯、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镁屑为原料,通过格氏法合成苯撑硅甲氧基硅烷单体1,4-双(二甲基甲氧基硅)苯,然后经水解反应制得目标产物苯撑硅羟基单体1,4-双(二甲基羟基硅)苯。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探讨了搅拌速率、滴料时... 以对二溴苯、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镁屑为原料,通过格氏法合成苯撑硅甲氧基硅烷单体1,4-双(二甲基甲氧基硅)苯,然后经水解反应制得目标产物苯撑硅羟基单体1,4-双(二甲基羟基硅)苯。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探讨了搅拌速率、滴料时间、原料配比、溶剂等对苯撑硅甲氧基硅烷单体收率的影响,还研究了水解反应催化剂、加料时间对苯撑硅羟基单体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格氏和水解反应成功合成了苯撑硅甲氧基硅烷单体和苯撑硅羟基单体;格氏法合成苯撑硅甲氧基硅烷单体的较佳条件为:搅拌速率200r/min、滴料时间3h、对二溴苯和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与镁物质的量之比1:2.4:2、1400mL四氢呋喃作溶剂,此时苯撑硅甲氧基硅烷单体的收率为64.2%;苯撑硅甲氧基硅烷单体经水解反应制备苯撑硅羟基单体的较佳条件为:2500mL的磷酸(H_(3)PO_(4)质量分数5%)作水解催化剂、加料时间3.5h,此时苯撑硅羟基单体的收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双(二甲基甲氧基硅)苯 1 4-双(二甲基羟基硅)苯 单体 格氏法 收率
下载PDF
我国1,4-丁二醇生产及市场分析预测
12
作者 武少弟 刘思明 +1 位作者 朱彬彬 尚建壮 《化学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结合我国1,4-丁二醇(BDO)市场历史数据,重点对2018-2023年我国BDO生产、市场供需、价格、进出口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预测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1 4-丁二醇 生产现状 市场研究 未来趋势 发展建议
下载PDF
1,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催化剂:Pd/ZrO_(2)及其碱金属改性
13
作者 周港 谭平华 +4 位作者 吴潘 何坚 蒋炜 刘长军 梁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8,共9页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丁烯二醇(BED)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探究了反应气氛及碱金属改性对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Pd/ZrO_(2)(1.0%为Pd的质量分数)在50℃,2.40 MPa H_(2)下,能够催化BYD选择性加氢生成BED,有较高的催化活性[0.048 molBYD/(g Pd·s)],在BYD完全转化的条件下,BED的选择性为91.2%。氨的引入能够显著抑制催化剂加氢活性,提高BED的选择性。在BYD接近完全转化时,BED的选择性可达95.6%。向ZrO_(2)载体中引入少量碱金属(Li、Na、K、Rb、Cs),能够提高BED的选择性,其中,Rb的影响最为显著,BED的选择性可达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rO_(2)催化剂 改性 1 4-丁炔二醇 选择性加氢 1 4-丁烯二醇
下载PDF
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中催化反应网络的分析与调控
14
作者 丁陶 谢文昊 +1 位作者 王乃良 罗正鸿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在含26根烛式过滤器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内,甲醛与乙炔会发生多种副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成分复杂且会导致过滤器堵塞,影响反应器长周期运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凝胶渗... 在含26根烛式过滤器的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内,甲醛与乙炔会发生多种副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成分复杂且会导致过滤器堵塞,影响反应器长周期运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和原位红外光谱仪(in-situ IR)等对炔醛法合成1,4-丁炔二醇生产反应器内堵塞物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究生成堵塞物的催化反应网络并通过实验验证影响该网络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堵塞物由无机物(w=39.4%)和有机物(w=60.6%)组成,无机物为破碎催化剂颗粒,有机物为乙炔和含氧中间体的共聚物.相较于新鲜催化剂,堵塞物中破碎催化剂在宏观形貌和微观组成上发生变化,其中的活性成分Cu^(2+)转化为Cu^(0),并伴随着其他成分的流失,Bi成分显著流失.聚乙炔由乙炔在Cu^(0)上发生自聚形成,含氧聚合物为甲醛与乙炔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的中间体.基于堵塞物的组成分析与Cu物种的演变,提出1,4-丁炔二醇生产反应器内可能的催化反应网络,同时,使用工业催化剂并结合体系pH值、乙炔的体积分数、甲醛的体积分数等条件进行验证.该催化反应网络对协同调控催化剂活化及其反应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炔二醇 REPPE法 反应网络 工艺优化
下载PDF
2-膦亚胺叶立德-1,4-醌类衍生物的合成
15
作者 汪蓓 胥红 +1 位作者 李福裕 王继宇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膦亚胺叶立德是一类极其重要的有机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通常被用作合成中间体和小分子催化剂。膦亚胺叶立德的合成主要是通过Staudinger反应来实现。醌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独特的氧化还原性质,近年来,其官能化的研究取得了丰... 膦亚胺叶立德是一类极其重要的有机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通常被用作合成中间体和小分子催化剂。膦亚胺叶立德的合成主要是通过Staudinger反应来实现。醌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独特的氧化还原性质,近年来,其官能化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关于含有膦亚胺基团的醌类化合物的构建的研究较少。以1,4-醌类化合物为原料,经过3步反应,以中等到良好的总收率(56%~78%)得到了5种2-三苯基膦亚胺叶立德-1,4-醌类衍生物(4a~4e),其中化合物4b~4e为新型化合物,所有产物经^(1)H NMR,^(13)C NMR,^(31)P NMR和HR-MS(ESI)确证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亚胺 1 4-醌类化合物 Staudinger反应 叠氮中间体 C-N键构建 N-P键构建 合成
下载PDF
陶瓷膜净化1,4-丁炔二醇过程研究
16
作者 宋锋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5-48,53,共5页
采用陶瓷膜超滤技术净化1,4-丁炔二醇(BYD),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过滤通量的影响,分析了超滤过程的膜污染机制。结果表明:BYD溶液的超滤过程渗透通量的衰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急速下降阶段,通量下降占整个下降幅度的70%以上;... 采用陶瓷膜超滤技术净化1,4-丁炔二醇(BYD),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过滤通量的影响,分析了超滤过程的膜污染机制。结果表明:BYD溶液的超滤过程渗透通量的衰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急速下降阶段,通量下降占整个下降幅度的70%以上;第二阶段为拟稳定阶段,通量变化比较缓慢,下降幅度较小。超滤过程中的总阻力为膜固有阻力、浓差极化引起的阻力以及膜污染引起的阻力组成。其中膜固有阻力是引起通量衰减的主要因素,BYD在超滤过程中对膜的污染为可逆污染,可通过清洗过程消除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炔二醇 陶瓷膜 膜污染 阻力分析
下载PDF
天然橡胶/反式-1,4-聚异戊二烯并用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祝欣欣 玄璐佳 +2 位作者 崔凯文 桂红星 王洪振 《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83-190,共8页
制备减震制品用天然橡胶(NR)/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并用胶,并研究天然TPI(杜仲胶和古塔波胶)和合成TPI(牌号TPI-28,TPI-58,TPI-80)对NR/TPI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TPI的结晶度高于天然TPI;天然TPI和合成TPI对NR/TPI混炼胶... 制备减震制品用天然橡胶(NR)/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并用胶,并研究天然TPI(杜仲胶和古塔波胶)和合成TPI(牌号TPI-28,TPI-58,TPI-80)对NR/TPI并用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TPI的结晶度高于天然TPI;天然TPI和合成TPI对NR/TPI混炼胶的加工安全性和硫化速率的影响十分微小;与NR硫化胶相比,NR/TPI硫化胶的邵尔A型硬度和100%定伸应力提高,回弹值增大,压缩永久变形减小,阻尼性能提高,动态生热降低,耐热空气老化性能改善,耐疲劳性能显著提高,尤其是NR/TPI-28硫化胶的六级屈挠龟裂疲劳次数和伸张疲劳次数分别达到100万和近200万。NR/TPI并用胶可显著延长减震制品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1 4-聚异戊二烯 天然橡胶 微晶结构 阻尼性能 耐疲劳性能
下载PDF
低温β-1,4-内切葡聚糖酶的基因挖掘、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表征
18
作者 圣弟青 钮成拓 +4 位作者 闫亚楠 郑飞云 刘春凤 王金晶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β-1,4-内切葡聚糖酶在洗涤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具有较好的低温和碱性耐受能力是其实现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该论文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株具有低温耐受能力的Deinococcus cellulosilyticus来源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DC,... β-1,4-内切葡聚糖酶在洗涤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具有较好的低温和碱性耐受能力是其实现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该论文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株具有低温耐受能力的Deinococcus cellulosilyticus来源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DC,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周质空间,少部分分泌至胞外。对EgDC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0℃和pH 6.5,其在20℃能保持70%以上活力,且在pH 8.0和pH 9.0的半衰期分别达到83.43 min和53.79 min。EgDC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质,其比酶活力k_(cat)/K_(m)值分别为(26.38±1.43)U/mg和(520.03±17.07)s^(-1)/mg,且对于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强耐受能力。由此可见,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EgDC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且在低温、碱性以及存在表面活性剂环境下较为稳定,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挖掘 β-1 4-内切葡聚糖酶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低温 耐碱性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酯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兴松 周倩 +1 位作者 李爽 王余伟 《合成技术及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制品的耐热性能,以对苯二甲酸(PTA)、异山梨醇(ISB)、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 为了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改善制品的耐热性能,以对苯二甲酸(PTA)、异山梨醇(ISB)、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熔融缩聚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酯(PCIT)共聚酯,考察ISB/CHDM比例对酯化及缩聚反应速率和产品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共聚酯的热性能,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表征了共聚酯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ISB添加量增加、CHDM添加量减少,酯化表观活化能增加、酯化及缩聚反应速率减缓、共聚酯b值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 g升高、热降解速率加快、力学性能下降,但共聚酯在ISB含量为22.8%时,仍保持缺口冲击强度高于130 J/m、断裂伸长率大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1 4-环己烷二甲醇酯-对苯二甲酸异山梨醇酯 动力学 多元共聚 热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可见光氧化还原钴催化立体发散性合成1,4-二烯
20
作者 任行宇 刘佳俊 +5 位作者 张士启 李彦霖 崔坤 李静 顾正洋 夏纪宝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91-300,共10页
1,4-二烯是一类重要的烯烃化合物,其分子骨架广泛存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中.由于1,4-二烯分子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其合成方法已被广泛研究,包括1,3-二烯的氢烯基化、炔烃的氢烯丙基化、乙烯基和烯丙基试剂的交叉偶联等.然而,由... 1,4-二烯是一类重要的烯烃化合物,其分子骨架广泛存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中.由于1,4-二烯分子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其合成方法已被广泛研究,包括1,3-二烯的氢烯基化、炔烃的氢烯丙基化、乙烯基和烯丙基试剂的交叉偶联等.然而,由于1,4-二烯的热力学稳定性,现有的合成方法主要倾向于生成E-立体选择性的产物,而Z-异构体的生成则相对困难.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同一组底物同时构建1,4-二烯的Z和E异构体的立体发散性合成策略鲜有报道.因此,发展新型催化体系,以同时构建1,4-二烯的Z和E异构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报道了一种高效的可见光光致氧化还原/钴协同催化策略,该策略以联烯与炔烃为原料,通过调控反应溶剂即可实现立体发散性地构建Z,E-和E,E-1,4-二烯化合物.该反应在室温下,以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作为光敏剂,4,6-双(二苯基膦基)-10H-吩噁嗪为配体,H_(2)O和DIPEA作为氢源,实现了1,4-二烯的高效合成.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简单地调控溶剂可以直接控制产物的立体选择性,即以乙腈为溶剂时可得到Z,E-1,4-二烯产物,而使用2-MeTHF作为溶剂时,则得到E,E-1,4-二烯产物.此外,该反应对炔烃底物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包括乙基、硅醚、羟基和环丙基等非对称的芳基烷基内炔,均能与联烯有效偶联,以较高收率得到目标产物.此外,芳基上带有各种富电子和缺电子基团的炔烃也能很好地参与反应.联烯底物研究结果表明,联烯上的酯基对反应效率有显著影响,具有较小酯取代基的联烯,如甲基和乙基,反应活性较低,相应的产物收率较低;而具有较大酯基的联烯,如异丙基、苄基和叔丁基,则能获得更高的产率.此外,当使用苯基、酸酐、二苯基氧化膦或磺酰基等其他官能团取代的联烯时,反应无法发生.通过氘代实验、荧光猝灭实验等一系列控制实验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该反应机制.反应过程涉及五元钴环戊烯中间体的分解,并通过光催化的能量转移过程实现了E,E-1,4-二烯的E→Z异构化,最终实现Z,E-1,4-二烯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钴催化炔烃-联烯的选择性还原偶联反应.通过结合可见光光致氧化还原与钴协同催化策略,在温和的条件下,以H_(2)O和DIPEA作为氢源,实现了具有良好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Z,E-和E,E-1,4-二烯的立体发散性合成.通过控制反应溶剂来实现立体选择性,本研究为立体发散性合成1,4-二烯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二烯 钴催化 光氧化还原 还原偶联 炔烃 联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