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ts and adatoms at the interface of 1-ML C_(84)/Ag(111)
1
作者 王鹏 张寒洁 +7 位作者 李艳君 盛春荠 李文杰 邢秀娜 李海洋 何丕模 鲍世宁 李宏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389-397,共9页
We prepare a well-defined C84 monolayer on the surface of Ag (111) and study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The C84 molecules form a nearly close-packed incommensurate R30° la... We prepare a well-defined C84 monolayer on the surface of Ag (111) and study the geometric structure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The C84 molecules form a nearly close-packed incommensurate R30° lattice. The lattice is long-distance ordered with numerous local disorders. The monolayer exhibits complex bright/dim contrast; the largest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lecules can be greater than 0.4 nm. Annealing the monolayer at 380 ℃ can desorb part of the molecules, but more than sixty percent molecules stay on the Ag (111) surface even after the sample has been annealed at 650 ℃. Our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7-atom pits form beneath many molecules. Some other molecules sit at the 1-atom pits. Ag adatoms (those removed substrate atoms, accompanying the pit formation)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system. The adatoms can either stabilize or destabilize the monolayer, depe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manner of the adatoms at the interface. The distribution manner is determined by the co-play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e dimension of the interstitial regions of the C84 overlayer, the number of the adatoms, and the long-distance migration of part ad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l C84/Ag 111 geometric structure pit adatom STM
下载PDF
1ml注射器辅助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永华 严晓娣 +2 位作者 吉玉龙 袁红斌 石学银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05-706,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穿刺法即1 ml注射器辅助法在桡动脉置管的应用,观察其置管成功率与穿刺所需时间。方法选取300例重大手术需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直接穿刺置管法,Ⅱ组采用1 ml注射器辅助穿刺法。结果Ⅰ组穿刺成功12...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穿刺法即1 ml注射器辅助法在桡动脉置管的应用,观察其置管成功率与穿刺所需时间。方法选取300例重大手术需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直接穿刺置管法,Ⅱ组采用1 ml注射器辅助穿刺法。结果Ⅰ组穿刺成功123例,Ⅱ组穿刺成功141例,两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用时(56±10.4)s,后者(34±9.3)s(P<0.01)。结论1 ml注射器辅助穿刺是简单、快速、安全且损伤较小的动脉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刺置骨 1 ml注射器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注入井欠注原因及治理建议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华兴 刘义刚 +2 位作者 唐洪明 向问陶 高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29-131,142,共3页
绥中36-1油田欠注井占总注入井井数的23%,主要是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对该油田储层特征、注水水质、注聚井堵塞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剖析注入压力高的原因。研究表明:储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水敏性强是储层欠注内在因素。... 绥中36-1油田欠注井占总注入井井数的23%,主要是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对该油田储层特征、注水水质、注聚井堵塞物等因素进行分析,剖析注入压力高的原因。研究表明:储层胶结疏松、泥质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水敏性强是储层欠注内在因素。外因主要是注水水质超标、管壁腐蚀结垢严重、聚合物吸附堵塞。通过加强腐蚀研究工作、水质分级控制、除铁杀菌以及优化加药系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注水水质。注水井酸化体系中强化对Fe、O、S等元素化合物的溶蚀,注聚系统通过加多重滤网过滤并运用复合型化学解堵剂进行解堵可有效解除注入井堵塞,达到增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井 欠注 水质分析 治理措施 绥中36-1油田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华兴 高建崇 +2 位作者 唐晓旭 崔刚 朱凯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井的比例占到35%。造成注聚井注入压力高的原因主要为:储层岩石胶结疏松、泥质杂基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早期注水已使储层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聚合物的吸附滞留造成近井地带堵塞;现阶段井口平台注入... 绥中36-1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导致欠注井的比例占到35%。造成注聚井注入压力高的原因主要为:储层岩石胶结疏松、泥质杂基含量高,微粒易运移;早期注水已使储层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聚合物的吸附滞留造成近井地带堵塞;现阶段井口平台注入水水质不达标;高浓度聚合物母液与配注用生产污水不完全配伍;过滤系统精度不够,大颗粒絮团或聚合物鱼眼随注入水进入地层。可通过严格控制注入水水质、确定最佳清污混注比例以及在注聚系统加多重滤网过滤消除注聚井外来物质堵塞,并采用复合型化学解堵剂进行解堵,从而达到增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注聚井 注入压力高 欠注 原因分析 增注措施
下载PDF
HAN基无毒单组元1N发动机设计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川 赵峰 刘俊 《上海航天》 2016年第4期32-37,共6页
对硝酸羟胺(HAN)基单组元1N发动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发动机总体设计中喷注方式、催化床、支架、身部材料和控制阀等要点。介绍了发动机研制中突破的关键技术:采用3孔喷注器对流量进行均匀分配,提高发动机温起动次数,缩短响应时间... 对硝酸羟胺(HAN)基单组元1N发动机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发动机总体设计中喷注方式、催化床、支架、身部材料和控制阀等要点。介绍了发动机研制中突破的关键技术:采用3孔喷注器对流量进行均匀分配,提高发动机温起动次数,缩短响应时间;催化床分隔为前床和后床,分别使用不同直径大小的催化剂,减小空腔,提高发动机性能;挡板和分隔板应用耐高温铂铑合金材料,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寿命。高空模拟热试车表明:设计的HAN基1N发动机可实现平稳点火,并获取了发动机的稳态和脉冲工作性能。发动机研制已完成了模样阶段并转入初样阶段,并被国内快响小卫星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羟胺 单组元1N发动机 喷注器 催化床 铂铑合金 高空热试车 温起动次数 空腔
下载PDF
喷油器装配线生产效率提升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振纲 《江苏科技信息》 2016年第27期74-77,共4页
目前的喷油器装配线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但是一条生产线上各个工位的生产时间相差较大,导致整条装配生产线的效率难以提高,造成机器设备生产能力的浪费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采用MTM-1方法对RB公司装配线瓶颈工序进行了动作分析,得... 目前的喷油器装配线虽然有很高的生产效率,但是一条生产线上各个工位的生产时间相差较大,导致整条装配生产线的效率难以提高,造成机器设备生产能力的浪费和人力资源的浪费。文章采用MTM-1方法对RB公司装配线瓶颈工序进行了动作分析,得出了瓶颈工序的时值分析表,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该工序进行了改善,将瓶颈工位的操作时间减少了10.3%,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时间更为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器 装配线 MTM-1
下载PDF
Lorentz detuning and tuning system study of 3+1/2cell DC-SC photo-injector for PKU-FEL
7
作者 徐文灿 全胜文 +1 位作者 赵夔 朱凤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17,共3页
A 3+1/2cell DC-SC photo-injector for PKU-FEL facility is under development, which is an upgrade design of the successful 1-4-1/2cell DC-SC photo-injector. The Lorentz detuning and tuning structure for the 3+1/2cell ... A 3+1/2cell DC-SC photo-injector for PKU-FEL facility is under development, which is an upgrade design of the successful 1-4-1/2cell DC-SC photo-injector. The Lorentz detuning and tuning structure for the 3+1/2cell superconducting cavit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Lorentz force detuning coefficient is 1.2 Hz/(MV/m)^2 with double stiffening rings for the half cell and single stiffening rings between the adjacent TESLA cells. With the special stiffening structure, the 3+1/2cell whole cavity needs only one tuner. The influences of the tuning on frequency shift, field flatness and average gradi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iffening rings' design is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2cell DC-SC photo-injector Lorentz detuning tuning structure
原文传递
共轨喷油器体圆顶牙型螺纹滚丝轮的国产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雅芬 《现代车用动力》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为了实现进口滚丝轮的国产化,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初定4种材料进行产品试制,根据对滚丝轮加工工艺的分析,确定采用磨螺纹工艺,根据共轨喷油器体用螺纹滚丝轮牙型特点,设计3种螺纹圆顶牙型的加工方案,经比较分析,确定采用先将螺... 为了实现进口滚丝轮的国产化,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初定4种材料进行产品试制,根据对滚丝轮加工工艺的分析,确定采用磨螺纹工艺,根据共轨喷油器体用螺纹滚丝轮牙型特点,设计3种螺纹圆顶牙型的加工方案,经比较分析,确定采用先将螺纹磨成平顶牙型,再用成型砂轮接磨R 0.1 mm圆顶的方案,确定了加工工艺参数,设计了磨削R 0.1 mm圆顶牙型的成型砂轮及成型金刚钻等工装,根据试验结果确定选用SKH59材料进行批量生产,检测结果表明,国产化的滚丝轮其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生产成本仅为进口滚丝轮的47.5%,可取代进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器体 滚丝轮 国产化 螺纹 牙型 圆顶 共轨 加工工艺参数
下载PDF
PJX—I型汽油喷射器检测清洗机的研制开发
9
作者 魏信德 朱洪珍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文对研制开发的PJX-I型汽油喷射器检测清洗机的结构、电控部分,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基本工作原理做了阐述,并介绍了整机特点与功能。
关键词 汽油喷射器 检测清洗机 汽车 PJX-I型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燕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18期52-53,共2页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血标本凝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6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1ml注射器进行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2ml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进行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血标本凝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6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1ml注射器进行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2ml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进行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凝血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值〈0.01),A组凝血发生率低于B纽(P值〈0.01),A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B组(P值〈0.01)。结论:采用1ml注射器进行动脉穿刺相比2ml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进行动脉采血,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血标本凝血发生率,提高穿刺率降低,且价格相对便宜,是桡动脉穿刺理想的穿刺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 采血 1毫升注射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