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HfO_2/SiO_2 high reflector at 45° incidence in 1-on-1 and N-on-1 tests
1
作者 刘晓凤 李大伟 +3 位作者 赵元安 李笑 凌秀兰 邵建达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P-polarization high reflectors are deposited by e-beam from hafnia and silica. 1-on-1 and N-on-1 tests at 1064-nm wavelength with P-polarization at 45° incidence are carried out on these samples. Microscope and s... P-polarization high reflectors are deposited by e-beam from hafnia and silica. 1-on-1 and N-on-1 tests at 1064-nm wavelength with P-polarization at 45° incidence are carried out on these samples.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re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morphologies in both 1-on-1 and N-on^l tests. It is found that the laser damage threshold is higher in N-on-1 tests and nodular defect is the main inducement that leads to the damage because nodular ejection with plasma scalding is the typical damage morphology. Similar damage morphology observed in the two tests indicates that the higher laser damage threshold in N-on-1 test is attributed to the mechanical stabilization process of nodular defects, owing to the gradually increased laser fluence radiation. Based on the typical morphology study, some process optimizations are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t incidence in 1-on-1 and N-on-1 tests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HfO2/SiO2 high reflector at 45 HIGH
原文传递
预处理效应对1064nm反射膜本征损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詹光达 马彬 +1 位作者 张艳云 马宏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5-1721,共7页
激光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阈值。以1064nm波长作用下的HfO2/SiO2高反射薄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一能量密度梯度和多能量密度梯度的N-on-l、R-on-l和光栅扫描激光预处理技术对薄膜本征损伤性能的影响,并采用1-on-1... 激光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光学元件的激光损伤阈值。以1064nm波长作用下的HfO2/SiO2高反射薄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单一能量密度梯度和多能量密度梯度的N-on-l、R-on-l和光栅扫描激光预处理技术对薄膜本征损伤性能的影响,并采用1-on-1测量方法对不同预处理技术的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on-1测量曲线中的损伤几率数据、拟合直线参数以及损伤阈值的相对不确定度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测量结果的重复性;N-on-1方式下多能量密度梯度的预处理效果要优于单一能量密度梯度,但多梯度之间以及单一梯度之间的效果差异并不明显;当薄膜的零几率损伤阈值难以继续提升时,继续增加能量密度梯度将仅能改善薄膜非零损伤几率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O2 SiO2高反射薄膜 激光预处理 本征损伤 损伤阈值 1-on-1
下载PDF
大坝变形度的不等维加权动态GM(1,1)预测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冬冬 陈建康 +1 位作者 吴震宇 程黎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共5页
针对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易受模型中以前测得的陈旧数据的干扰,及等维动态GM(1,1)受缚于维数选择的情况,给出了不等维加权动态GM(1,1)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建模过程,模型中计算出多种维数的GM(1,1)模型的预测值,并且通过萨函数加权法和B... 针对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易受模型中以前测得的陈旧数据的干扰,及等维动态GM(1,1)受缚于维数选择的情况,给出了不等维加权动态GM(1,1)模型的基本内容及建模过程,模型中计算出多种维数的GM(1,1)模型的预测值,并且通过萨函数加权法和BP神经网络计算出每种维数的权值,通过加权获得最终预测值。并且成功地将不等维加权动态GM(1,1)模型应用于大坝变形度的预测预报。实践证明,不等维加权动态GM(1,1)模型由于考虑了维数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而且及时地更新数据,提高了灰区间的白色度,预测效果比传统的GM(1,1)模型和等维动态GM(1,1)模型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模型 等维动态GM(1 1) 不等维加权动态GM(1 1)模型 权值 BP神经网络 萨函数
下载PDF
1-羟基-1,2-苯碘酰-3(1H)-酮-1-氧化物(IBX)的合成及在他唑巴坦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卫良 李云政 +1 位作者 张青山 朱鹤孙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4-306,共3页
首先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与NaNO2和K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得邻碘苯甲酸,收率92%。再以水为溶剂,70~73℃下用2KHSO5-KHSO4-K2SO4氧化得1 羟基 1,2 苯碘酰 3(1H) 酮 1 氧化物(IBX),收率81%,总收率74 5%。然后用IBX为氧化剂室温氧化6 溴... 首先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与NaNO2和KI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制得邻碘苯甲酸,收率92%。再以水为溶剂,70~73℃下用2KHSO5-KHSO4-K2SO4氧化得1 羟基 1,2 苯碘酰 3(1H) 酮 1 氧化物(IBX),收率81%,总收率74 5%。然后用IBX为氧化剂室温氧化6 溴青霉烷酸二苯甲酯得6 溴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亚砜,最后6 溴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亚砜经超声波锌粉脱溴制得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亚砜。在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亚砜的合成中,每步反应产物不经分离,总收率82%。尤其在氧化反应中,用IBX代替了高质量分数的过氧乙酸,使反应在室温下进行,易于控制。反应过程绿色化,提高了原子经济性。产品用1HNMR、I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羟基-1 2-苯碘酰-3(1H)-酮-1-氧化物 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亚砜 他唑巴坦
下载PDF
(E)-3-(4-羟苯基)-1-(哌啶-1-基)丙-2-烯-1-酮衍生物核磁共振特征与构象分析(英文) 被引量:4
5
作者 朱传钧 朱美玲 +2 位作者 崔育新 姜标 郑锦鸿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0-398,共9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E)-3-(4-羟苯基)-1-(哌啶-1-基)丙-2-烯-1-酮衍生物.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完成了1H和13C信号的指认.通过ROESY、变温实验和分子模拟技术对这类化合物的构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指认 二维核磁共振 (E)-3-(4-羟苯基)-1-(哌啶-1-基)丙-2-烯-1-酮衍生物 构象分析
下载PDF
化学选择性的研究性实验教学:1-苯基丁-3-烯-1-酮的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蒋达洪 黄敏 +2 位作者 贾惠芳 周怀瑞 余梅 《化工高等教育》 2015年第5期68-71,81,共5页
化学选择性是本科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将1-苯基丁-3-烯-1-醇选择性氧化羟基制备1-苯基丁-3-烯-1-酮的实验设计为大学化学研究性实验,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并考察了氧化剂种类、反应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 化学选择性是本科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将1-苯基丁-3-烯-1-醇选择性氧化羟基制备1-苯基丁-3-烯-1-酮的实验设计为大学化学研究性实验,通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并考察了氧化剂种类、反应温度、溶剂种类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化学选择性的影响,研究了产物的提纯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实验 氧化反应 化学选择性 1-苯基丁-3-烯-1-醇 1-苯基丁-3-烯-1-酮
下载PDF
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丙烯-1-酮合成 被引量:5
7
作者 白亚军 刘毅锋 +2 位作者 张娟 党文娟 焦军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合成3-N,N-二甲基氨基-1-(3-吡啶基)-2-丙烯-1-酮及其类似物。方法用二甲苯作为溶剂,使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与乙酰基芳杂环类化合物,如乙酰吡啶、乙酰噻吩和乙酰呋喃等,在138℃反应24 h,生成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 目的合成3-N,N-二甲基氨基-1-(3-吡啶基)-2-丙烯-1-酮及其类似物。方法用二甲苯作为溶剂,使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与乙酰基芳杂环类化合物,如乙酰吡啶、乙酰噻吩和乙酰呋喃等,在138℃反应24 h,生成3-N,N-二甲基氨基-1-芳杂环基-2-丙烯-1-酮类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及表征。结果合成7个目标化合物,产率为86%-92%。结论合成方法简便,反应条件较温和,反应产率较高,目标化合物可用于合成新型抗癌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类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 乙酰基芳杂环 合成 3-N N-二甲基氨基-1-杂环基-2-丙烯-1-酮
下载PDF
新型凉味剂5-甲基-2-(1-吡咯烷基)-2-环戊烯-1-酮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永宽 成会玲 +1 位作者 胡群 古昆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8年第5期20-22,共3页
以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和吡咯烷为起始物合成得到了新型凉味剂5-甲基-2-(1-吡咯烷基)-2-环戊烯-1-酮(5-MPC)。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其优化条件为n(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n(吡咯烷)=1:2,并以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或四... 以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和吡咯烷为起始物合成得到了新型凉味剂5-甲基-2-(1-吡咯烷基)-2-环戊烯-1-酮(5-MPC)。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其优化条件为n(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n(吡咯烷)=1:2,并以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或四氯化钛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100~110℃,粗产品经GC-MS检测,ω(5-MPC)=88%,而ω(3-MPC)=4%。粗产品再经过减压蒸馏后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5-MPC,ω(5-MPC)=97.1%。5-MPC的总收率为92%。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13C NMR、MS手段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 四氢吡咯 5-甲基-2-(1-吡咯烷基)-2-环戊烯-1-酮(5-MPC)
下载PDF
5-氯-2,3-二氢-1-茚酮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文平 陈明 +1 位作者 张文杰 余蔚蔚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6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3-氯丙酰氯、氯苯、三氯化铝、浓硫酸为原料合成5-氯-2,3-二氢-1-茚酮,对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条件,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氯代酮合成:n(三氯化铝)∶n(氯苯)∶n(3-氯丙酰氯)=1.1∶4∶1,滴加温度为5℃,滴加时间2h,保温温... 以3-氯丙酰氯、氯苯、三氯化铝、浓硫酸为原料合成5-氯-2,3-二氢-1-茚酮,对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条件,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氯代酮合成:n(三氯化铝)∶n(氯苯)∶n(3-氯丙酰氯)=1.1∶4∶1,滴加温度为5℃,滴加时间2h,保温温度60℃,保温时间3h;5-氯茚酮合成:搅拌速度小于100r/min,n(H2SO4)∶n(氯代酮)=36.8∶1,滴加时间4h,溶剂为石油醚(90-120℃)。此工艺原料价廉易得,产品纯度高,总收率达50.6%,产品纯度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氯-2 3-二氢-1-茚酮 3-氟丙酰氯 3-氯-1-(4-氯苯基)-1-丙酮 合成
下载PDF
凤尾蕨科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Ⅱ)(续完)—1H-茚-1-酮类倍半萜的化学合成、化学转化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波 朱大元 《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66-70,共5页
综述了凤尾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H 茚 1 酮类倍半萜的化学合成、化学转化、生物活性以及1 茚酮倍半萜的二聚体化合物和三环1 茚 1 酮倍半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倍半萜类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酮类 化学转化 综述 成分 研究情况 化合物
下载PDF
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彦冰 许钱 +1 位作者 尹官武 裴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6-388,共3页
以乙酰丙酮、芳醛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用核磁、红外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催化下,产物的产率均在90%以上,与传统的方... 以乙酰丙酮、芳醛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用核磁、红外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催化下,产物的产率均在90%以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及产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芳基-1 4-戊二烯-3-酮 表征 合成
下载PDF
(E)-2-(1-萘亚胺)苊酮席夫碱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12
作者 易君明 陈明华 +2 位作者 李映晖 薛赛凤 陶朱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1-784,共4页
以1,2-苊二酮和甲萘胺为原料合成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分子式为C22H13NO,分子量为307.33,晶胞参数为a=0.825 90(11)nm,b=1.551 4(2)nm,c=1.2... 以1,2-苊二酮和甲萘胺为原料合成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分子式为C22H13NO,分子量为307.33,晶胞参数为a=0.825 90(11)nm,b=1.551 4(2)nm,c=1.202 39(16)nm,α=90.00°,β=100.342(4)°,γ=90.00°,V=1.515 6(3)nm3,Z=4,CCDC:1035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1-萘亚胺)苊酮 甲萘胺 1 2-苊二酮 席夫碱 晶体结构
下载PDF
硒催化1,4-丁二胺羰基化合成1,3-二氮杂环庚烷-2-酮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鹏 汤兆晶 +1 位作者 董淑祥 张贵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44-1548,共5页
以廉价易得的非金属硒作催化剂,一氧化碳作羰基化试剂,氧气作氧化剂,在获得的优化条件下,经"一锅法"的硒催化1,4-丁二胺的分子内氧化羰基化反应能以71%收率制得目标产物1,3-二氮杂环庚烷-2-酮。该方法具有路线简短、原子经济... 以廉价易得的非金属硒作催化剂,一氧化碳作羰基化试剂,氧气作氧化剂,在获得的优化条件下,经"一锅法"的硒催化1,4-丁二胺的分子内氧化羰基化反应能以71%收率制得目标产物1,3-二氮杂环庚烷-2-酮。该方法具有路线简短、原子经济性高、成本低、环境相对友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催化 氧化羰基化 1 4-丁二胺 1 3-二氮杂环庚烷-2-酮 环脲
下载PDF
反-3-苯基-1-碘-1-丙烯-3-醇的合成
14
作者 马养民 傅建熙 张坐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2-144,共3页
以苯甲酰氯和乙炔为原料 ,经三步反应合成出前列腺素的 1个新型中间体化合物反 - 3-苯基 - 1-碘 -1-丙烯 - 3-醇。通过对其反应条件的研究 ,首次用苯甲酰氯和乙炔在三氯化铝作用下合成出反 - 3-苯基 - 1-氯 - 1-丙烯 -3-酮 ;并发现用二... 以苯甲酰氯和乙炔为原料 ,经三步反应合成出前列腺素的 1个新型中间体化合物反 - 3-苯基 - 1-碘 -1-丙烯 - 3-醇。通过对其反应条件的研究 ,首次用苯甲酰氯和乙炔在三氯化铝作用下合成出反 - 3-苯基 - 1-氯 - 1-丙烯 -3-酮 ;并发现用二氯甲烷作介质在 2 0~ 2 5℃下的反应产率 ,比用四氯化碳作介质在 4 0~ 4 5℃下的反应产率约高7%。通过对反 - 3-苯基 - 1-氯 - 1-丙烯 - 3-酮的卤素交换和还原条件的研究 ,发现其在丙酮介质中与 Na I反应 ,几乎定量的转换成反 - 3-苯基 - 1-碘 - 1-丙烯 - 3-酮 ,继而用 L i Al H4 可在 0~ 5℃将其还原得到反 - 3-苯基 - 1-碘 - 1-丙烯 - 3-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3-苯基-1-氯-1-丙烯-3-酮 反-3-苯基-1-碘-1-丙烯-3-醇 有机合成 前列腺素 衍生物 生物活性 结构表型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4,4-二甲基-1-(p-氯苯基)-1-烯-3-戊酮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平 卢翠红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4年第1期59-60,共2页
建立了4,4 二甲基 (对 氯苯基) 1 烯 3 戊酮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变异系数0 42%,回收率在98 9%~101 1%之间。
关键词 4 4-二甲基-1-(p-氯苯基)-1-烯-3-戊酮 气相色谱 测定
下载PDF
1-(3-氨基苯基)-3-(4-氨基苯基)-2-丙烯-1-酮的合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元勋 唐先忠 何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9-710,714,共3页
以对乙酰氨基苯甲醛、间乙酰氨基苯乙酮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具有光敏性能的1 (3 氨基苯基) 3 (4 氨基苯基) 2 丙烯 1 酮。通过优化实验得到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对乙酰氨基苯甲醛、间乙酰氨基苯乙酮在温度为0℃下,以乙醇为溶剂、氢氧... 以对乙酰氨基苯甲醛、间乙酰氨基苯乙酮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具有光敏性能的1 (3 氨基苯基) 3 (4 氨基苯基) 2 丙烯 1 酮。通过优化实验得到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对乙酰氨基苯甲醛、间乙酰氨基苯乙酮在温度为0℃下,以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进行羟醛缩合反应3h。分离提纯后,加入盐酸溶液在100℃下水解3h,产物经重结晶提纯。总收率达到61 9%,较1998年的文献[6]提高39 3%。并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氨基苯基)—3—(4—氨基苯基)—2—丙烯—1—酮 羟醛缩合 光敏聚酰亚胺
下载PDF
1-苯基-5-庚炔酮肟及其衍生物的合成(Ⅱ)
17
作者 许航线 孙倩 王存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7期44-46,共3页
以2-甲基-1,3-环己二酮为原料经三氟甲磺酰化、开环、肟基化、醚化等反应合成得到了1-苯基-5-庚炔酮肟及其衍生物,每一步反应的收率均在90%以上。用IR、1 HNMR、13 CNMR、元素分析对反应中间体和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关键词 2-甲基-1 3-环己二酮 1-苯基-5-庚炔酮 1-苯基-5-庚炔酮肟 合成
下载PDF
1-苄氧基-3-丁烯-2-酮的合成研究
18
作者 吴志鸿 申利群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3-574,共2页
设计合成了标题化合物,以二甲醇缩氯乙醛为起始原料,通过亲核取代、脱保护基、G rignard反应和氧化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50.4%。产品的结构经1HNMR、13CNMR和高分辨质谱确证。
关键词 1-苄氧基-3-丁烯-2-酮 二甲醇缩氯乙醛 合成
下载PDF
1-氨基-2-溴-4-羟基蒽醌合成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希川 吴映辉 吴祖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2-296,共5页
设计并研究了 1 -氨基 -2 -溴蒽醌在溴化钾引发下 ,以硼酸为催化剂 ,协调 4 -位溴化、水解和溴离子氧化成溴素的反应速度 ,一浴同步直接进行羟基化的可能性和反应条件 ,进而提出了由 1 -氨基蒽醌出发 ,溴化 -水解一浴合成 1 -氨基 -2 -... 设计并研究了 1 -氨基 -2 -溴蒽醌在溴化钾引发下 ,以硼酸为催化剂 ,协调 4 -位溴化、水解和溴离子氧化成溴素的反应速度 ,一浴同步直接进行羟基化的可能性和反应条件 ,进而提出了由 1 -氨基蒽醌出发 ,溴化 -水解一浴合成 1 -氨基 -2 -溴 -4 -羟基蒽醌的新工艺 .溴素单耗少于 1mol,远低于现行工艺 .减少了污染 ,简化了工序 ,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浴法 1-氨基-2-溴-4-羟基蒽醌 工艺 分散染料
下载PDF
原甲酸三乙酯法合成1-取代-1,2,4-三唑-5-酮
20
作者 张娟 范晓东 +1 位作者 刘毅锋 李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0-412,共3页
目的研究1-取代-1,2,4-三唑-5-酮合成的新方法。方法用原甲酸三乙酯和氨基甲酸乙酯为原料,磺基乙酸乙酯作为催化剂,合成中间体乙氧甲叉基氨基甲酸乙酯,然后在醋酸盐和三乙胺催化作用下,以二乙醇二甲醚为溶剂,和苯肼缩合环化,合成了1-苯... 目的研究1-取代-1,2,4-三唑-5-酮合成的新方法。方法用原甲酸三乙酯和氨基甲酸乙酯为原料,磺基乙酸乙酯作为催化剂,合成中间体乙氧甲叉基氨基甲酸乙酯,然后在醋酸盐和三乙胺催化作用下,以二乙醇二甲醚为溶剂,和苯肼缩合环化,合成了1-苯基-1,2,4-三唑-5-酮。用同样的方法,改用取代苯肼为原料,1,4-二氧六环作溶剂,提高反应温度,又合成了3种1-取代-1,2,4-三唑-5-酮衍生物。结果合成的4种化合物产率都在60%以上,并且对这4种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论为1-取代-1,2,4-三唑-5-酮的合成提供了新途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甲酸三乙酯 氨基甲酸乙酯 1-取代-1 2 4-三唑-5-酮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