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10-Deacetyl baccatin Ⅲ and BaccatinⅢ in Taxus yunnanensis
1
作者 方唯硕 吴悦 +2 位作者 周金云 陈未名 方起程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1995年第1期47-50,共4页
报道了一种在C_(18)高效液相色谱柱上分离紫杉醇(Taxol)的前体化合物BaccatinⅢ和10-去乙酰BaccatinⅢ的分析方法。所用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必要时可使用水-乙腈-四氢呋喃(67:25... 报道了一种在C_(18)高效液相色谱柱上分离紫杉醇(Taxol)的前体化合物BaccatinⅢ和10-去乙酰BaccatinⅢ的分析方法。所用流动相为甲醇-水(52:48),必要时可使用水-乙腈-四氢呋喃(67:25: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7nm。运用此方法对云南红豆杉不同部位(干皮、枝、叶、心木)的若干样品进行了测定,发现BaccatinⅢ和10-去乙酰BaccatinⅢ在各部位间含量差异较大,即使同一部位也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us yunnanensis 10-deacetyl baccatin baccatin
下载PDF
A Convenient and Easy-controlle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7,10- Bis(2,2,2-trichloroethyloxycarbonyl)-10-deacetyl Baccatin Ⅲ
2
作者 QIXin XULi +2 位作者 LINXiao-ju JIYong WANGTian-wei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3-816,共4页
关键词 2 2 2-Trichloroethylchloroformate 10-deacetyl baccatin Coupling reaction
下载PDF
Cu^(2+)、前体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产生10-Deacetyl Baccatin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珠 赵志莲 +1 位作者 刘光明 李海峰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6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前体和Cu2+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方法:在培养12d后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苯甲酸钠两种前体和CuSO4诱导子,经过培养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统计,用HPLC测定细胞中10... 目的:研究前体和Cu2+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方法:在培养12d后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乙酸钠、苯甲酸钠两种前体和CuSO4诱导子,经过培养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情况进行统计,用HPLC测定细胞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结果:培养基中添加0.1mmol/L乙酸钠和0.1mmol/L苯钾酸钠,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是不添加时的1.8倍和2.8倍,含量分别为0.079 88%、0.082 91%;B5培养基中添加0.1mg/L硫酸铜时,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是B5培养基标准含量的2.2倍。结论:确定了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B5培养基添加乙酸钠、苯甲酸钠和硫酸铜的最佳浓度,表明适宜浓度前体和Cu2+诱导子对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合成与释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生长 10-去乙酰巴卡亭 前体 诱导子
下载PDF
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羟基保护反应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晓燕 刘斌 +2 位作者 李培凡 元英进 李培凡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23-726,共4页
对半合成紫杉醇类化合物的关键步骤 10-去乙酰基巴卡亭 Ⅲ(10-DAB)的羟基保护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氯甲酸(2,2,2-三氯)乙酯作为羟基保护基,获得7。10-二(三氯乙氧基)-10一去乙酰基巴卡亭Ⅲ[7... 对半合成紫杉醇类化合物的关键步骤 10-去乙酰基巴卡亭 Ⅲ(10-DAB)的羟基保护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氯甲酸(2,2,2-三氯)乙酯作为羟基保护基,获得7。10-二(三氯乙氧基)-10一去乙酰基巴卡亭Ⅲ[7,10-di(Troc)-10-DAB]的反应为连串反应,受反应时间和温度影响较大。当反应温度为 80℃,反应时间为 2 min时,目的产物 7,10-di(Troc)-10-DAB的反应选择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10-DAB 羟基保护 连串反应 抗癌药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淑桢 吴绵斌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为原料,研究其中活性成分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的分离和纯化条件,并进行优化筛选。方法:综合运用浸提、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反萃取)、色谱分离和重结晶技术得到10- DABⅢ晶体,并采用UV,HPLC法进行分析鉴... 目的: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为原料,研究其中活性成分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的分离和纯化条件,并进行优化筛选。方法:综合运用浸提、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反萃取)、色谱分离和重结晶技术得到10- DABⅢ晶体,并采用UV,HPLC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得到了用以合成高效抗癌药紫杉醇的前体——10-DABⅢ晶体,纯度可达91%,整个工艺收率达7.9%。结论:本实验为首次采用该工艺路线得到10-DABⅢ和紫杉醇,总收率达60%以上,可用于进一步的工业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10-脱乙酰巴卡亭(10-DAB) 提取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工艺条件研究
6
作者 叶翠层 赵良忠 夏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用乙醇作夹带剂,采用CO2超临界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影响;结果:CO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 目的:研究用乙醇作夹带剂,采用CO2超临界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影响;结果:CO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从南方红豆杉中提取的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0min、夹带剂用量为20ml/200g原料。此条件下萃取率最高可达到443.342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10-脱乙酰巴卡丁 CO2超临界流体 夹带剂 工艺条件
下载PDF
一株能水解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的成团泛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松 张煜 +2 位作者 周继蓉 王晓鹏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2-76,共5页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56。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56。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作为菌株的鉴定手段,Z1-56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首次发现成团泛菌产生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卡亭 C-10脱乙酰基酶 成团泛菌
下载PDF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莲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76-4877,4879,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5培养基中的1.7倍和2.6倍;20℃培养时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30℃时的1.5倍和5.7倍;暗培养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强光照(3 000 lx)培养时的2.5倍和4.4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生长量 10-去乙酰巴卡亭 培养基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宝 孙成逊 +2 位作者 江立 王晓鹏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34。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34。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作为菌株的鉴定手段,Z1-34被鉴定为稻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raminea),首次发现稻草假单胞菌产生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卡亭 C-10乙酰基酶 稻草假单胞菌
下载PDF
巴卡亭Ⅲ转化生成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
10
作者 朱凤芝 杨亚男 +3 位作者 张昆 张傲薇 王敏 骆健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28-1134,共7页
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以巴卡亭Ⅲ为底物,通过TLC、HPLC、LC-MS等方法,对课题组前期从污泥中得到的分离株进行筛选,获得了六株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A-19、P2-... 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以巴卡亭Ⅲ为底物,通过TLC、HPLC、LC-MS等方法,对课题组前期从污泥中得到的分离株进行筛选,获得了六株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菌株,分别命名为P1-A-19、P2-A-8、P2-A-10、P2-A-11、P2-A-12、P2-A-1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信息,P1-A-19被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P2-A-8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P2-A-11、P2-A-12、P2-A-13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其中,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P1-A-19是首次发现的产10-DAB能力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DAB 巴卡亭 微生物转化 多烯紫杉醇 菌株鉴定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acetyl-CoA and DBAT hybrid metabolic pathway for acetylation of 10-deacetylbaccatin Ⅲ to baccatin Ⅲ 被引量:2
11
作者 Hao Wang Bo-Yong Zhang +4 位作者 Ting Gong Tian-Jiao Chen Jing-Jing Chen Jin-Ling Yang Ping Zh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3322-3334,共13页
10-DeacetylbaccatinⅢ(10-DAB)C10 acetyl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rocedure for Taxol semi-synthesis,which often requires harsh conditions.10-DeacetylbaccatinⅢ-10-β-O-acetyltransferase(DBAT)catalyzes the acetylation ... 10-DeacetylbaccatinⅢ(10-DAB)C10 acetyl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rocedure for Taxol semi-synthesis,which often requires harsh conditions.10-DeacetylbaccatinⅢ-10-β-O-acetyltransferase(DBAT)catalyzes the acetylation but acetyl-CoA supply remains a key limiting factor.Here we refactored the innate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acetyl-CoA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obtained a chassis with acetyl-CoA productivity over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st cell.Then,we constructed a microbial cell factory by introducing DBAT gene into this chassis for efficiently converting 10-DAB into baccatinⅢ.We found that baccatinⅢcould be efficiently deacetylated into 10-DAB by DBAT with CoASH and K+under alkaline condition.Thus,we fed acetic acid to the engineered strain both for serving as a substrate of acetyl-CoA biosynthesis and for alleviating the deacetylation of baccatinⅢ.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and the baccatinⅢtiters reached 2,3 and 4.6 g/L,respectively,in a 3-L bioreactor culture when 2,3 and 6 g/L of 10-DAB were supplied.Our study provide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pproach for the large scale 10-DAB acetylation without addition of acetyl-CoA in the industrial Taxol semi-synthesis.The finding of DBAT deacetylase activity may broaden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pharmaceutically important lead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cell factory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acetyl-CoA Bioconversion of 10-deacetylbaccatinto baccatin 10-deacetylbaccatin-10-β-Oacetyltransferase Deacetylation of baccatin High-cell-density fermentation Taxol semi-synthesis
原文传递
生长调节物质对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合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志刚 冯莹 刘瑞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26,共5页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但控制细胞分裂 ,也影响着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合成。 5mg/L NAA和 1mg/L BA有利于紫杉愈伤组织的生长。随着 BA浓度的提高 ,愈伤组织的增长率明显下降 ,但是 ,其紫杉醇含量却有所增加。 BA与 NAA的比例较大有利...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但控制细胞分裂 ,也影响着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合成。 5mg/L NAA和 1mg/L BA有利于紫杉愈伤组织的生长。随着 BA浓度的提高 ,愈伤组织的增长率明显下降 ,但是 ,其紫杉醇含量却有所增加。 BA与 NAA的比例较大有利于 10 -去乙酰浆果赤霉素 的合成。添加高浓度 GA3和 CCC均抑制紫杉愈伤组织的生长 ,2 mg/L GA3或 1mg/L CCC有利于紫杉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紫杉烷 合成 调控 NAA GA3 BA CCC
下载PDF
中国红豆杉中多种紫杉烷同时检测的液质联用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春芳 余龙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中国红豆杉中微量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B-Ⅲ)、巴卡亭Ⅵ(B-Ⅵ)和1-乙酰-5,7,10-去乙酰巴卡亭Ⅰ(DAB-Ⅰ)等多种紫杉烷的方法,了解该植物中重要紫杉烷的分布和代谢特征。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中国红豆杉中微量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B-Ⅲ)、巴卡亭Ⅵ(B-Ⅵ)和1-乙酰-5,7,10-去乙酰巴卡亭Ⅰ(DAB-Ⅰ)等多种紫杉烷的方法,了解该植物中重要紫杉烷的分布和代谢特征。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和多级离子阱技术摸索紫杉烷的加合离子峰和碎裂离子出现规律,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样品中5种紫杉烷的含量。植物样品用液氮快速研磨,甲醇浸提,固相萃取方法制样。色谱柱为 HypersilODS C_(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32:20:48),等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27nm。结果:具有多个乙酰取代基的紫杉烷在 ESI-MS 正离子扫描时,产生强的铵加合离子峰,含羟基的紫杉烷易产生质子加合峰。最低检测限为0.5~1.5mg·L^(-1),紫杉醇在2.0~180mg·L^(-1)(r=0.9993),10-DAB 在2.0~166.0mg·L^(-1)(r=0.9975),B-Ⅲ在6~170mg·L^(-1)(r=0.9937),B-Ⅵ在7.0~200.0mg·L^(-1)(r=0.9921),DAB-Ⅰ在1.0~130mg·L^(-1)(r=0.9945)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紫杉醇回收率为98%±1.5%,日内 RSD 为1.8%,日间 RSD 为2.5%。结论: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中国红豆杉不同组织中相应紫杉烷的含量,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烷液质联用分析 中国红豆杉 紫杉醇 10-去乙酰巴卡亭 巴卡亭 巴卡亭Ⅳ 1-乙酰-5 7 10-去乙酰巴 卡亭Ⅰ
下载PDF
紫杉醇化学半合成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忠强 梅兴国 +2 位作者 常俊丽 陈菁 柯铁 《广州化学》 CAS 2001年第3期52-60,共9页
综述了以 1 0 -去乙酰巴卡亭Ⅲ和 1 0
关键词 紫杉醇 化学半合成 10-去乙酰巴卡亭 10-去乙酰紫杉醇 抗癌药物
下载PDF
两种新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章玉 高诚伟 陈于澍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从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Cheng etL.K.Fu)的树皮中分离鉴定了5 种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及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为7-表-紫杉醇B(Ⅰ)、1,13-二乙酰基-... 从云南红豆杉(TaxusyunnanensisCheng etL.K.Fu)的树皮中分离鉴定了5 种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及IR、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为7-表-紫杉醇B(Ⅰ)、1,13-二乙酰基-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Ⅱ)、紫杉醇C-7-木糖甙(Ⅲ)、紫杉醇(Ⅳ)和3-表-熊果酸(Ⅴ)。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紫杉烷类二萜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低氮培养基对紫杉愈伤组织形成及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莹 郭志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4期7-13,共7页
本文使用两种改良培养基(SSS和RW培养基)与B5培养基相对照,用东北红豆杉和中国红豆杉的幼茎做外殖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实验.发现改良SSS培养基对两种红豆杉幼茎均表现出95%以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且其增殖速度均一稳定.本文还用两阶段... 本文使用两种改良培养基(SSS和RW培养基)与B5培养基相对照,用东北红豆杉和中国红豆杉的幼茎做外殖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实验.发现改良SSS培养基对两种红豆杉幼茎均表现出95%以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且其增殖速度均一稳定.本文还用两阶段培养法研究了三种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合成紫杉醇的影响.在愈伤组织增殖阶段,改良SSS栩RW培养基虽然表现出抑制作用,但是,在第二阶段有利于促进紫杉醇合成,而且改良SSS培养基对10-去乙酰浆果赤霉素Ⅲ、浆果赤霉素Ⅲ等紫杉醇类化合物的合成也有促进作用.在比较三种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基础上,本文认为铵态氮含量是影响紫杉醇合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将B5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减半与B5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发现紫杉醇的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在1/2 B5培养基中,紫杉醇的总产量是B5培养基的9倍.另外,本文还比较了Gellan Gum和琼脂两种凝固剂对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琼脂有利于紫杉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浆果赤霉素
下载PDF
紫杉醇的化学半合成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培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5-88,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紫杉醇的半合成研究,包括侧链的合成、浆果赤霉素Ⅲ及10-去乙酰浆果赤霉素Ⅲ的修饰、侧链与母核的连接。
关键词 紫杉醇 半合成 浆果赤霉素
下载PDF
红豆杉罗汉松中紫杉烷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辛小燕 安银岭 +1 位作者 熊毅 何文祥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83-86,共4页
对红豆杉、罗汉松的叶、树皮、木质部等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用氯仿萃取浸膏中的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等4种紫杉烷同系物,用高压液相色谱进行含量分析.这对人工半合成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寻找更多的前... 对红豆杉、罗汉松的叶、树皮、木质部等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用氯仿萃取浸膏中的紫杉醇,巴卡亭Ⅲ,10-去乙酰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等4种紫杉烷同系物,用高压液相色谱进行含量分析.这对人工半合成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寻找更多的前体物具有开拓性意义,对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罗汉松 紫杉醇 抗癌药物 含量分析
下载PDF
从南方红豆杉中筛选和鉴定25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黄益 刘明志 +2 位作者 段中岗 马细兰 吕镇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8,共8页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和巴卡亭Ⅲ,1株能产紫杉醇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1株能产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6株仅产紫杉醇,5株仅产巴卡亭Ⅲ。根据内生真菌的来源,幼茎中有11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叶片中有9株,而树皮中仅有5株。这些菌株的紫杉醇、巴卡亭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产量分别为0.64~9.87、0.48~3.42和0.20~1.00μg L^(–1)。因此,南方红豆杉中具有紫杉烷类代谢途径的内生真菌来源广,数量多,是研究真菌中紫杉烷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良好材料,也为紫杉烷类抗癌药生产提供了潜在的真菌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紫杉醇 巴卡亭 10-去乙酰巴卡亭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同系物的含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巧明 李朝红 +2 位作者 李干雄 骆雪兰 李志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B05期77-80,共4页
建立了HPLC法测定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简称10-DAB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含量。采用二种流动相系统分别测定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四种成分,以较大极性的甲醇-水(43:57)流动相系统测定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建立了HPLC法测定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简称10-DAB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含量。采用二种流动相系统分别测定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四种成分,以较大极性的甲醇-水(43:57)流动相系统测定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和巴卡亭Ⅲ,以乙腈-水-甲醇(27:44:29)为流动相测定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采用Nova—Pak C18反相柱,流速为1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为227nm。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线性范围(n=5)分别为0.01~0.5μg(r=0.9998),0.01~1μg(r=0.9999),0.015~0.5μg(r:0.9990),0.01~0.5μg(r=0.9992);样品用丙酮和水浸提,体积比为60:40,回收丙酮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得到上述四种成分。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不同地区红豆杉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红豆杉 10-去乙酰基巴卡亭 巴卡亭 三尖杉宁碱 紫杉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