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ping of qTGW1.1,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1000-Grain Weight in Rice (Oryza sativa L.)
1
作者 ZHANG Hong-wei CHEN Yu-yu +4 位作者 CHEN Jun-yu ZHU Yu-jun HUANG De-run FAN Ye-yang ZHUANG Jie-yun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1000-grain weight(TGW) is one of the three component traits of the grain yield in rice(Oryza sativa L).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and fine-map qT GW1.1, a minor QTL for TGW which was previously located in a... 1000-grain weight(TGW) is one of the three component traits of the grain yield in rice(Oryza sativa L).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and fine-map qT GW1.1, a minor QTL for TGW which was previously located in a 3.7-Mb region on the long arm of rice chromosome 1. Five sets of near isogenic lines(NILs) were developed from two BC2F4 populations of the indica rice cross Zhenshan 973/Milyang 46.The NIL sets consisted of two homozygous genotypic groups differing in the regions RM11448-RM11522,RM11448- RM11549, RM1232- RM11615, RM11543-RM11554 and RM11569-RM11621, respectively. Four traits, including TGW, grain length, grain width and heading date, were measured. Phenotyp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enotypic groups in each NIL population was analyzed using SAS procedure GLM.Significant QTL effects were detected on TGW with the Zhenshan 97 allele increasing grain weight by0.12 g to 0.14 g and explaining 8.30% to 15.19% of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also observed for grain length and width, where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was found for heading date. Based on comparison among the five NILs on the segregating regions and the results of QTL analysis, qT GW1.1was delimited to a 376.9-kb region flanked by DNA markers Wn28382 and RM11554.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s of minor QTLs could be steadily detected in a highly isogenic background and suggest that such QTLs could be utilized in the breeding of high-yielding rice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 水稻品种 千粒重 ORYZA QTL效应 近等基因系 映射 1号染色体
下载PDF
多因素的筛选和权重估计的1000 m跑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文新 蔡珊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6期133-137,共5页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的预测模型精度,为运动员合理训练提供科学基础,提出基于多因素筛选与权重估计的1 000 m跑成绩预测模型。先构建1 000 m跑成绩统计参数分析模型,获取1 000 m跑成绩预测时的全部影响因素;然后使用基于多因素筛选的1 000 ... 为了提高运动成绩的预测模型精度,为运动员合理训练提供科学基础,提出基于多因素筛选与权重估计的1 000 m跑成绩预测模型。先构建1 000 m跑成绩统计参数分析模型,获取1 000 m跑成绩预测时的全部影响因素;然后使用基于多因素筛选的1 000 m跑成绩核心预测因素提取方法,在全部影响因素中提取1 000 m跑成绩核心预测因素;最后通过核心预测因素的加权形式完成预测模型的构建。将所构建模型应用于仿真测试中可知,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对比模型相比,预测结果和真实成绩吻合度最高,且预测时间最短,可在最少的时间中实现最高精度的1 000 m跑成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跑 预测模型 多因素筛选 权重估计 预测因素提取 仿真测试
下载PDF
QTL mapping of grain appearance quality traits and grain weight using a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in rice(Oryza sativa L.) 被引量:6
3
作者 GAO Fang-yuan ZENG Li-hua +6 位作者 QIU Ling LU Xian-jun REN Juan-sheng WU Xian-ting SU Xiang-wen GAO Yong-ming REN Guang-j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693-1702,共10页
Grain appearance quality traits,measured as grain length(GL),grain width(GW),length to width ratio(LWR),grain thickness(GT) and the percentage of grain with chalkiness(PGWC),as well as 1 000-grain weight(TGW),are very... Grain appearance quality traits,measured as grain length(GL),grain width(GW),length to width ratio(LWR),grain thickness(GT) and the percentage of grain with chalkiness(PGWC),as well as 1 000-grain weight(TGW),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rice grain quality and yield.To detec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affecting these traits,we developed a set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 derived from Gang46B(G46B) and K1075,a G46 B introgression line with lower PGWC.Based on a linkage map containing 33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s,a total of 15 additive QTLs governing six measured traits were identified on 4 chromosomes across two environments.Of these,the five major QTLs which controlled GW,LWR,GT,PGWC,and TGW,each explaining up to 44.30,55.29,62.30,30.94,and 28.78%of the variation,respectively,were found in the same interval of RM18004-RM18068 on chromosome 5.The G46 B alleles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GW,GT and PGWC at all loci,as well as the increase in TGW at its major QTL locus.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een additive QTL and the environment were found at most loci,in which the largest,accounting for15.06%of variation,was observed between qPGWC-5 and the environment.A total of 15 epistasis QTLs were detected for all the traits,and GL,GW and PGWC had significant epistasis QTLs based on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with minor effects.These results are valuable for future map-based cloning of the QTLs and the collaborative improvement of G46 B in grain appearance quality and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 appearance quality 1000-grain weight 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 RICE
下载PDF
Effects of Powdery Mildew on 1 000-Kernel Weight, 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Yield of Winter Wheat in Three Consecutive Growing Seasons 被引量:2
4
作者 CAO Xue-ren YAO Dong-ming +4 位作者 DUAN Xia-yu LIU Wei FAN Jie-ru DING Ke-jian ZHOU Yi-l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530-1537,共8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mpact posed by wheat powdery mildew(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on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epidemic seasons,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three growing seasons,2009-201...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mpact posed by wheat powdery mildew(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on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epidemic seasons,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three growing seasons,2009-2010,2010-2011 and 2011-2012,in Langfang City,Hebei Province,China.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1 000-kernel weight,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grain and yield and disease index(DI),as well as 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AUDPC)were studied.The models of the percentage of loss of 1 000-kernel weight,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yield were constructed using DI at critical point(CP)of growth stages(GS)and AUDPC in the three growing seasons,respectively.The CPs for estimating 1 000-kernel weight,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grain and yield of wheat caused by powdery mildew were GS 11.1,GS 10.5.3 and GS 10.5.3,respectively.Models based on DI at CP to estimate the percentage of loss of 1 000-kernel weight,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grain and yield were better than models based on AUDPC.And models of the percentage of loss of 1 000-kernel weight,crude protein content and yield for 2011-2012season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from these for 2009-2010 and 2010-2011 season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esides powdery mildew,weather conditions also had influence on 1 000-kernel weight,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grain and yield loss of wheat when powdery mildew occur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蛋白质含量 小麦白粉病 粮食产量 生长季节 千粒重 冬小麦 产量损失率 粗蛋白含量
下载PDF
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 产量和品质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青超 王立达 +5 位作者 赵秀梅 刘悦 兰英 刘洋 韩业辉 王连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34-38,共5页
为了明确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秧苗期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因素为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施用次数,设2个处理,处理A:喷施1次,处理B:喷施2次,设喷施清水空白对照(CK)。大田期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 为了明确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秧苗期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因素为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施用次数,设2个处理,处理A:喷施1次,处理B:喷施2次,设喷施清水空白对照(CK)。大田期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因素为丙酰芸苔素内酯稀释倍数,设稀释1000倍液,2000倍液,3000倍液和4000倍液4个处理和一个喷施清水空白对照(CK)。秧苗期调查记录地上鲜重、地下鲜重,株高、根长和总根数,大田期调查记录水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并测定淀粉含量。结果表明,水稻秧苗期用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常规用量稀释2000倍液喷施1次,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地上鲜重3.4 g,地下鲜重1.7 g,株高36.7 cm,根长16.3 cm,总根数50.7条;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常规用量稀释2000倍液或3000倍液在水稻移栽后5和12 d各喷施1次,对水稻提质增产效果明显。因此,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合理控制使用浓度和适期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丙酰芸苔素内酯 株高 千粒重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丙酰芸苔素内酯施用浓度对水稻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青超 赵秀梅 +5 位作者 王立达 刘悦 兰英 刘洋 韩业辉 王连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45-147,共3页
为了明确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植株性状和产量的作用,采用单因素拉丁方设计,试验因素为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施用浓度,设4个处理,处理A稀释500倍液,处理B稀释2 000倍液,处理C稀释3 000倍液,处理D稀释4 000倍液,设喷施等量清水空白对... 为了明确丙酰芸苔素内酯对水稻植株性状和产量的作用,采用单因素拉丁方设计,试验因素为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施用浓度,设4个处理,处理A稀释500倍液,处理B稀释2 000倍液,处理C稀释3 000倍液,处理D稀释4 000倍液,设喷施等量清水空白对照(CK),每个处理5次重复。收获前调查记录植株相关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每个重复单独收获脱粒烘干测产。结果表明,水稻移栽后,丙酰芸苔素内酯稀释2 000倍液叶面喷施2次,植株高度为100.9 cm,分蘖数为23.0,穗下节间、倒2节间和倒3节间的长度分别为22.3、19.7和16.4 cm,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137.2粒、128.9粒和32.1 g,产量为7 362.7 kg/hm~2。因此,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稀释2 000倍液可增加水稻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分蘖数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丙酰芸苔素内酯 株高 穗长 千粒重 产量
下载PDF
小麦转录因子TaMYB5-3B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治 李龙 +6 位作者 李超男 毛新国 郝晨阳 朱婷 王景一 常建忠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6-916,共11页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3B染色体上的TaMYB5-3B基因,基因组序列全长3005bp,其中编码区上游为2112bp,编码区为893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一个R2R3-MYB蛋白。序列多态性分析表明,在Ta...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小麦3B染色体上的TaMYB5-3B基因,基因组序列全长3005bp,其中编码区上游为2112bp,编码区为893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一个R2R3-MYB蛋白。序列多态性分析表明,在TaMYB5-3B的–2048、–1632、–1178、–1156、–504、–461、–433和61 bp处各有1个SNP位点,分别是G/A转换、G/A转换、G/A转换、T/C转换、C/T转换、A缺失、T缺失和T/A颠换,这8个SNP位点连锁。基于启动子区SNP-1632的变异开发分子标记,检测小麦自然群体的基因型,与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TaMYB5-3B与株高、穗下节长和千粒重显著相关。TaMYB5-3B在群体中有2种单倍型Hap-3B-1和Hap-3B-2,其中Hap-3B-2是植株较矮、千粒重较高的优异单倍型。在我国的小麦育种历程中Hap-3B-2受到了正向选择,在育成品种中的频率逐步增加,但仍然有进一步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小麦株高和产量的形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小麦株型和产量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与选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株高 千粒重 单倍型 关联分析 小麦
下载PDF
施氮对稻茬弱筋小麦生长特性、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任开明 王犇 +4 位作者 杨文俊 樊永惠 张文静 马尚宇 黄正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9-779,共11页
为探索安徽省沿淮稻茬弱筋小麦提升产量、品质的适宜施氮量,在大田试验的条件下,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共5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对安徽省沿淮稻茬麦区弱筋小麦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为探索安徽省沿淮稻茬弱筋小麦提升产量、品质的适宜施氮量,在大田试验的条件下,设置0、75、150、225和300 kg·hm^(-2)共5个施氮水平,研究施氮对安徽省沿淮稻茬麦区弱筋小麦产量、品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00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分蘖数、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呈上升趋势,花后21 d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760~925 nm逐渐上升,在925~1300 nm先升后降。在孕穗至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不断下降,而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和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逐渐升高。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小麦穗粒数和有效穗数,而小麦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小麦籽粒产量均在225 kg·hm^(-2)施氮量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量为75~300 kg·hm^(-2)时,试验点1和试验点2的小麦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127.58%~230.45%和72.21%~131.94%。施氮量的增加使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逐渐下降。在225 kg·hm^(-2)施氮量下小麦籽粒品质指标较优,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国家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标准;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量为75~300 kg·hm^(-2)时,两试验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12.02%~44.21%和9.64%~34.30%。总体上,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小麦籽粒品质指标较优,且产量最高。综合高产、优质的选择条件,225 kg·hm^(-2)是安徽省沿淮稻茬弱筋麦区适宜的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氮素 氮素吸收利用 千粒重 蛋白质
下载PDF
西南糯红高粱抗炭疽病资源筛选及病情危害研究
9
作者 应恒 张继伟 +3 位作者 殷勇 张林 张德银 周俊辉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23-28,共6页
明确西南高粱炭疽病病级与为害程度的关系,筛选出高粱抗炭疽病种质资源,为抗炭疽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通过人工培养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ZG-FS-1进行大田喷雾接种,按病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定抗性等级。再与未接种组进行比对分析,得... 明确西南高粱炭疽病病级与为害程度的关系,筛选出高粱抗炭疽病种质资源,为抗炭疽病育种奠定材料基础。通过人工培养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ZG-FS-1进行大田喷雾接种,按病害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以确定抗性等级。再与未接种组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粒重损失率以及发芽损失率。92份高粱资源中,有高抗(HR)资源10份,抗病(R)资源10份,中抗(MR)资源5份,感病(S)资源20份,高感(HS)资源47份。高抗(HR)资源、抗病(R)资源、中抗(MR)资源、感病(S)资源、高感(HS)资源穗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4.37%、6.69%、8.89%、34.12%和52.50%,千粒重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81%、2.98%、5.59%、14.56%和28.89%,发芽率平均损失率分别为0.97%、5.40%、5.76%、11.11%和20.46%。高粱炭疽病不仅导致高粱大幅减产,还导致高粱种子发芽率降低。高粱炭疽病抗性可通过人工接种准确鉴定,筛选出的抗性资源可作为抗性遗传改良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炭疽病 抗性鉴定 穗粒重 千粒重 发芽率
下载PDF
基于气象要素的冬小麦分期播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璐瑶 范伶俐 杨熙昊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2期1-8,13,共9页
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年与2020—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小麦品种泰科麦31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至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成极... 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年与2020—2021年气象观测资料,以小麦品种泰科麦31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至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成极显著相关,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各播期处理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Logistic生长规律,不同播期冬小麦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的影响,与日照时数成正相关关系;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其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象要素 LOGISTIC模型 千粒重 灌浆速率
下载PDF
Gn1a基因靶向敲除对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苌兴超 黄永兰 +6 位作者 唐秀英 王会民 芦明 王燕宁 朱雪晶 龙起樟 万建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我国多数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产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单产仍然是目前水稻育种最重要的目标。水稻中OsGn1a/OsCKX2基因失活被报道可提高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拟通过CRISPR/Cas9技术在粳稻品种“晚粳34”中对该基因进行靶向... 【目的】我国多数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产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单产仍然是目前水稻育种最重要的目标。水稻中OsGn1a/OsCKX2基因失活被报道可提高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拟通过CRISPR/Cas9技术在粳稻品种“晚粳34”中对该基因进行靶向敲除,从而快速提高其产量。【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OsGn1a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在成功获得OsGn1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后,利用获得的同时包含野生型和突变型的3个独立突变株系衍生的不含转基因成分的纯合突变株(突变组)和非突变株(野生型对照组)姊妹系(T3代)进行试验,同株系突变组和对照组不同重复(3个重复)田间排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不同株系独立排布,通过比较3个株系各自突变组和对照组间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差异,探究Gn1a基因功能缺失对“晚粳34”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3个株系(编号分别为#01、#06和#16)突变组与对照组相比,每穗粒数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6.2%、19.8%和19.0%,均值21.67%;对于千粒质量,其中两个株系(#06和#16)突变组也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8.0%和8.8%,而另一个株系则无显著差异;而对于有效分蘖数,从均值上看3个株系均不同程度降低,不过只有#06和#16两个株系差异显著,降幅分别为9.8%和15.7%,另外一个株系降幅虽然高达13.4%,但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结实率,3个株系均无显著差异。依据产量构成因素数据计算单株理论产量,突变组与对照组相比,3个株系的单株理论产量变化并不一致,从均值上看,2个突变体株系(编号分别为#01和#06)增产(增幅35.1%和18.5%),但统计上差异并不显著,另外1个突变体株系(编号为#16)减产(减幅27.3%),统计上差异显著。【结论】在粳稻中敲除OsGn1a基因可有效提高穗粒数,但可能伴随千粒质量和有效分蘖数的变化,在某些环境下可使千粒质量增加同时导致分蘖数减少,最终单株产量也发生变化,不同条件下可能获得不同结果,提示育种中仅仅通过应用Gn1a无功能等位基因并不一定能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1a 基因编辑 产量 分蘖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千粒质量
下载PDF
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37
12
作者 孙本普 王勇 +11 位作者 李秀云 王广元 刘锋 李凤云 张金帮 王继诰 孙爱梅 王宝忠 王淑英 王峰 李萌 朱学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2-56,共5页
通过多年多点多项多品种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研究了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其开花到成熟期的诸因子中,天数是影响冬小麦千粒重高低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的作用最小。冬小麦受干... 通过多年多点多项多品种的小区试验、高产攻关与高产示范,研究了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其开花到成熟期的诸因子中,天数是影响冬小麦千粒重高低的主导因子,其次是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的作用最小。冬小麦受干热风的危害较大,在后期浇水不当情况下会引起千粒重下降。干热风对千粒重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麦田土壤只要能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干热风来临时能保持麦株体内的水份平衡,就可极大地削弱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使千粒重少下降,甚至不下降;麦田浇水的终止期在乳熟末期前2~3d,水分不足的麦田只要在终止期前浇水,且水量适宜,就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条件 冬小麦 千粒重 温度 降雨 干热风
下载PDF
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郑麦366千粒重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吕凤荣 李向东 +2 位作者 季书勤 王汉芳 张德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3,共3页
以小麦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生长后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千粒重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小麦千粒重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喷施3次... 以小麦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生长后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强筋小麦千粒重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对小麦千粒重和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其千粒重分别比喷洒1次的处理高6.1%、4.4%、2.5%和0.8%;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8.2%、12.1%、9.4%和7.9%,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和杀菌剂影响小麦湿面筋和干面筋含量,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小麦湿面筋含量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1.9、1.7和1.3个百分点,只有喷洒3次禾果利的处理比对照减少0.3个百分点;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小麦干面筋含量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高0.3、1.6、1.6和0.7个百分点。但过度喷施杀菌剂对郑麦366的加工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其中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禾果利、磷酸二氢钾的处理面团稳定时间分别比喷洒清水对照减少4min、5min、1min和3min;喷施3次粉锈宁、多菌灵、磷酸二氢钾的处理面团稳定时间比喷施1次(扬花期)的处理分别减少3min、3min和2min,只有喷洒3次禾果利的处理与喷洒1次的处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磷酸二氢钾 杀菌剂 千粒重 品质
下载PDF
后期喷肥对强筋小麦临汾13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14
作者 裴雪霞 王姣爱 +2 位作者 党建友 张定一 武如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8-149,共2页
为了明确生育后期喷肥在小麦产量和品质上的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临汾13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小麦生育后期喷施N、P及微肥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喷肥均可显著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其中尿素、磷酸二氢钾和... 为了明确生育后期喷肥在小麦产量和品质上的效应,以强筋小麦品种临汾13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小麦生育后期喷施N、P及微肥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喷肥均可显著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其中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微肥混喷效果最好,千粒重、产量和总评价值分别提高4.14%、15.82%和18.64%,尿素和微肥混喷的效果次之;有微肥的处理比无微肥的处理产量、品质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临汾138 叶面喷肥 千粒重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稻千粒重与垩白粒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贤勇 何永歆 +1 位作者 李顺武 王楚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研究选用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一些主要的籼型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测定了千粒重、垩白粒率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的垩白粒率与千粒重都极显著正相关,降低千粒重是减少垩白粒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研究选用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一些主要的籼型杂交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测定了千粒重、垩白粒率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的垩白粒率与千粒重都极显著正相关,降低千粒重是减少垩白粒率的一条有效途径。提出了在重庆生态条件下选育垩白粒率符合新国颁标准的杂交水稻,其不育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的千粒重应分别小于21 2、26 1、23 1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千粒重 垩白粒率 相关性 籼型 杂交 不育系 恢复系 杂交组合 重庆 生态条件
下载PDF
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 被引量:29
16
作者 廖祥政 王瑾 +2 位作者 周荣华 任正隆 贾继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77-1884,共8页
以人工合成小麦Am3为供体亲本,普通小麦莱州953为轮回亲本,经5次回交然后自交,培育出含85个株系的F2:3群体。以该群体为材料,用348对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 以人工合成小麦Am3为供体亲本,普通小麦莱州953为轮回亲本,经5次回交然后自交,培育出含85个株系的F2:3群体。以该群体为材料,用348对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3个千粒重QTL,其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0.90%~33.79%。其中,Am3的等位基因能够增加千粒重2.3~4.8g。相关分析表明,该导入系群体的千粒重与穗粒数、穗数和株高无显著相关性。千粒重QTL与穗粒数、穗数性状的QTL不在同一位置,这有利于高千粒重基因与其他产量性状基因的聚合。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作图法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QGw.caas-3D),该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小,而且与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的QTL相同,表明QGw.caas-3D是一个稳定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微卫星标记 数量性状基因座 千粒重
下载PDF
强筋小麦不同穗位及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23
17
作者 茹振钢 李淦 +1 位作者 胡铁柱 栗利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4-136,共3页
为探明强筋小麦籽粒粒重和品质在穗上的分布规律,试验选用6个强筋小麦品种,测定了不同穗位、不同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籽粒粒重和品质不因穗位的不同而变化,不同花位上的籽粒粒重分布呈现单峰曲线,第2花位粒重最高;蛋白质... 为探明强筋小麦籽粒粒重和品质在穗上的分布规律,试验选用6个强筋小麦品种,测定了不同穗位、不同花位籽粒粒重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籽粒粒重和品质不因穗位的不同而变化,不同花位上的籽粒粒重分布呈现单峰曲线,第2花位粒重最高;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大致随小花花位的增高而降低,特别是各小穗第3、4小花位较第1、2小花位上的籽粒品质极显著变劣,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差异极显著。据此,可在强筋小麦育种和栽培中通过少花保优质、多穗保高产,达到实现高产优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位 花位 千粒重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源库变化的反应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跃建 朱华忠 +1 位作者 武玲 宋荷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 ,研究了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中粒饱满三种小麦籽粒类型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反应。摘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极显著减少和增加了千粒重。摘除剑叶后 ,大粒饱满的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减幅较大 ,大粒不饱...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 ,研究了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中粒饱满三种小麦籽粒类型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反应。摘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极显著减少和增加了千粒重。摘除剑叶后 ,大粒饱满的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减幅较大 ,大粒不饱满的川育 14和 30 9减幅较小 ,中粒的川育 12、88凡 8等减幅也较小。去除 1/ 2小穗数后 ,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增幅较少 ,川育 12、88凡 8等的千粒重增幅较多。中粒的 1189的千粒重在去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增减幅度均较少。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不同反应 ,表明其灌浆的生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它们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培育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千粒重不能太大45~ 5 0 g即可 ;干旱常发的丘陵地区 ,应培育中等粒重 ,即 4 0~ 4 5 g的品种 ,以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小麦 千粒重 源库变化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初步定位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佳慧 兰进好 +2 位作者 王晖 王文文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1006,共6页
为研究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为杂交组合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和莱阳(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站)两个环境下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利用Mapmaker/version 3.0和W... 为研究小麦籽粒形态及千粒重性状的QTL,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为杂交组合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作为试验材料,在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和莱阳(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站)两个环境下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利用Mapmaker/version 3.0和WinQTLCart软件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初步定位,在两年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相关QTL位点,其中关于粒长的2个QTL分别位于2A和2B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和12%;4个粒厚QTL位于2A和6A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10%;6个千粒重相关QTL位于染色体2A、4A和6A连锁群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25%;而粒宽QTL在两个地点上都没有检测到。其中相关性高的性状间有一些共同的QTL,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形态 千粒重 QTL
下载PDF
南阳彩色小麦籽粒性状分析初报 被引量:16
20
作者 高向阳 赵秋艳 +1 位作者 冉慧慧 卢自朋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4-165,共2页
为给小麦新品种的种植、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南阳灰麦、蓝麦、普通紫麦和硬质紫麦为材料,对南阳彩色小麦品种中的籽粒形状、千粒重、容重、比重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南阳彩色小麦尤其是灰麦、蓝麦和硬质紫麦籽粒较... 为给小麦新品种的种植、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南阳灰麦、蓝麦、普通紫麦和硬质紫麦为材料,对南阳彩色小麦品种中的籽粒形状、千粒重、容重、比重等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南阳彩色小麦尤其是灰麦、蓝麦和硬质紫麦籽粒较长,属于瘦长型籽粒品种。千粒重属中等水平;容重除蓝麦外,其余都达不到一等小麦的要求;比重也比普通小麦偏低,因而这些性状限制了南阳彩色小麦在食品加工上的某些应用,但综合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这些品种在我国传统食品和功能食品上仍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彩色小麦 籽粒形状 千粒重 容重 比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