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9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of promoter polymorphism of the CD14 C (-159) T endotoxin receptor gene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被引量:3
1
作者 Amir Houshang Mohammad Alizadeh Mitra Ranjbar +1 位作者 Mehrdad Hajilooi Farahnaz Fallahi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5期5717-5720,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 phisms in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endotoxin-responsive genes CD14 C (-159) T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We obtained genomic DNA from 80 pati...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 phisms in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endotoxin-responsive genes CD14 C (-159) T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We obtained genomic DNA from 80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diagn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126 healthy subjects served as a control population. The CD 14 C (-159) T polymorphis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n allele specific PCR method. RESULTS: Twenty seven perc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75% of controls were heterozygous for CT genotyp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ontrol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01; Odds ratio (OR) = 2.887; 95% CI: 1.609-5.178]. Twenty four point six perc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patients 12.3%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heterozygous for TT genotyp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256; OR = 0.658; 95% CI: 0.319-1.358). Forty eight point four perc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12.7% of control were homozy- gote for CC genotype (P < 0.004; OR = 0.416; 95% CI: 0.229-0.755). The frequency of allele C was 61.9% and allele T was 38.1%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group. The frequency of allele C was 55.2% and allele T was 44.8% for the control group (P = 0.179; OR = 1.319; 95% CI: 0.881-1.977). CONCLUSION: The TT heterozygous genotype was not a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CC homozygote genotype is protective for hepatitis B. Lack of heterozy- gosis of genotype CT is a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Alleles C or T were not 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These findings show the role of a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t CD14/-159 on the development ofchronic hepatitis B. Endotoxin susceptibility may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 c (-159) T 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chronic hepatitis B Endotoxin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北京博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C14 CANopen控制器
2
《现代制造》 2005年第11期78-78,共1页
C14基于最新的低EMI设计准则,SMD和多层技术,堪称艺术级的工业控制器,具有各种I/O接口和有价值的通信接口,如CAN接口,以太网接口等。
关键词 c14 cANopen控制器 cAN总线 通信接口 北京博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下载PDF
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研究
3
作者 杨洁 廉冰 +2 位作者 王彦 赵杨军 顾志杰 《四川环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 核电厂释放的^(14)C是公众剂量的主要贡献核素,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价核电厂^(14)C排放所致公众辐射剂量。对目前国内外气态^(14)C辐射剂量估算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比活度模型假设受照人体内、陆生动植物产品中、环境大气中^(14)C与^(12)C的比率均相同,不考虑环境空气中稳定碳浓度变化、以及具体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的含量,会导致剂量估算结果偏保守;通过对模型参数选取的分析研究,发现空气、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浓度的含量对^(14)C辐射剂量估算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对核电厂场址周围不同类型动植物产品中稳定碳含量进行测量,获得较为实际的参数用于核电厂气态^(14)C辐射剂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辐射剂量 参数选取
下载PDF
我国14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的统计分析
4
作者 尹航 刘淑洁 +2 位作者 张美娟 董瑞华 贺锐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1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14 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评价研究方案与《放射性标记人体物质平衡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要求的相符性,为后续该类型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 目的:了解我国14 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评价研究方案与《放射性标记人体物质平衡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要求的相符性,为后续该类型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的14 C标记放射性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收集研究方案的基本情况、受试者特征、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药物特征、样本收集时长、入组例数和研究开展时机等研究方法相关的特征性数据,并比较其与指导原则的相符性。结果:共纳入137项研究,其中化学药136项,中药单体1项;口服药物130项,注射药物7项;适应证中,实体瘤、非小细胞肺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2型糖尿病等占比较大,研究设计较规范。结论:绝大多数14 C标记人体物质平衡临床研究方案的方法学特征性数据与指导原则要求相符,但是在研究开展时机方面与指导原则建议有较大不同,后续研究仍需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标记 物质平衡 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14)C烷烃类化合物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裴鉴禄 李永国 +5 位作者 夏胤 陈泽翔 张计荣 李昕 陈建利 梁书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997,共8页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 压水堆中的^(14)C气态流出物主要以烷烃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本研究以^(14)C烷烃类化合物中占比最大且化学性质最稳定的^(14)CH_(4)作为处理目标,引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放电行为和CH_(4)处理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输出电压17.89 kV、气体流速0.83 cm/s的最优条件下,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效率可达99.37%,CO_(2)选择性可达46.99%;通过提高输出电压、反应温度以及降低气体流速均能有效提升等离子体的CH_(4)处理性能;除CO_(2)外,等离子体处理CH_(4)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副产物有30余种,以有机物为主;等离子体处理CH_(4)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相应的速率常数为1.1048 m^(3)/(kW·h)。以上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技术在^(14)C废气处理和监测领域,尤其是^(14)C烷烃类化合物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等离子体 甲烷 压水堆
下载PDF
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转化研究
6
作者 李骄阳 张素芬 +2 位作者 庞杏燕 余志扬 叶庆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 环磺酮是一种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研究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对其环境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比活度[苯环-^(14)C]-环磺酮为示踪剂,综合运用同位素示踪法并有机结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并明确了环磺酮在好氧土壤中的主要降解产物、降解途径及降解产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培养条件下,环磺酮母体在红壤土、潮土、黑土和褐土4种供试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半衰期分别为13.18、5.05、10.49和2.82 d;环磺酮在4种好氧土壤中均存在M1、M2和M3三种主要降解产物,并推断了其在好氧土壤中的降解途径;除潮土120 d采样点外,在整个培养过程中,4种土壤中降解产物含量均表现为M2(0.5%~60.8%AR)>M3(0.0~10.0%AR)>M1(0.0~3.9%AR)。本研究结果为环磺酮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磺酮 ^(14)c示踪 好氧土壤 降解产物 降解途径
下载PDF
基于PIPSBOX测量气态14C流出物装置的设计
7
作者 张彦彪 汪传高 +6 位作者 郭庐阵 肖思敏 骆志平 邬蒙蒙 庞洪超 吴展华 刘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4-831,共8页
14C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核素,现有测量技术很难实现核设施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基于PIPSBOX测量技术研制了气态14C流出物在线测量装置的原理样机,模拟了PIPSBOX测量14C的探测效率,理论证明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形式的14C... 14C作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核素,现有测量技术很难实现核设施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基于PIPSBOX测量技术研制了气态14C流出物在线测量装置的原理样机,模拟了PIPSBOX测量14C的探测效率,理论证明测量的可行性。通过将不同形式的14C气体转化为14CO_(2)形态,以便进行低温分离14CO_(2)提高14C浓度,最后实现PIPSBOX测量14C气体。最终在3 h内,该系统测量14C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达到0.99 Bq/m3,小于现在连续取样一周的探测下限10 Bq/m^(3),这项工作建立了14C测量新方法,实现了气态14C流出物的在线测量,也为大气中14C在线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14c 在线测量 PIPSBOX 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
下载PDF
江汉平原地下水混合的^(14)C年龄曲线投影校正研究
8
作者 查希茜 毛绪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8,I0001,共11页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 地下水^(14)C年龄的分布可以指示地下水渗流的方向及其变化。经典校正模型可以消除水化学组成变化对^(14)C年龄的影响,但很难识别地下水混合,导致得到的^(14)C年龄代表的是地下水的混合年龄。本文根据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提出了识别混合和校正a^(14)C值的方法,并以江汉平原为研究实例进行解剖。江汉平原地下水中硫酸盐矿物溶解导致SO_(4)^(2-)含量增加,且SO_(4)^(2-)含量与a^(14)C值的关系曲线可以识别混合,并利用曲线投影校正a^(14)C值,提出了混合-IAEA模型。IAEA年龄和混合-IAEA年龄的分布差异揭示出地下水渗流变化。年轻地下水混合区为年轻地下水的汇聚方向;老地下水混合区为老地下水的汇集方向。因此,对于大型沉积平原(或盆地)的地下水流系统,使用^(14)C定年时需要考虑地下水混合的影响,混合校正后的^(14)C年龄可以用来识别地下水渗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龄 混合校正 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水渗流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岩溶地下水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安康 赵冠华 +3 位作者 王辉 周立坚 唐胜群 彭志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 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是获取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探索岩溶地下水运移状态,评价其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搜集已公开发表的放射性同位素^(14)C文献资料和相关研究实例,对其主要来源、循环过程、测年原理、分析方法以及在岩溶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论述。研究表明,目前放射性同位素^(14)C主要用于测定岩溶地下水年龄,通过地下水年龄分布和不同来源的同位素占比,科学识别地下水补给源、估算地下水补给速率、合理评估地下水的更新能力等,再现岩溶地下水运动过程,进而计算运移过程中同位素交换率,判断发生的岩溶作用程度,可示踪地下污染来源,揭示地下水污染质的迁移规律,可为水资源利用和环境评价提供关键性的依据。然而,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的过程中,仍存在样品采集、处理流程不规范,仪器精度有限、测试价格昂贵、检测结果波动性大等问题。^(14)C测年范围有限,作为示踪剂指示作用单一,无法测定出过于“年轻”或者“古老”的岩溶地下水年龄。此外,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自然成因的“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会造成测年结果的偏差,现有的校正模型暂时无法解决该问题,相关理论也缺乏研究,这给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该文指出放射性同位素^(14)C测年在未来仍需加强理论的研究,规范样品采集、处理流程,注重测试技术的开发,以解决“死碳”混入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造成的测年结果的偏差,多种示踪剂联合使用,提高测年精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 测年原理 应用进展 存在问题 研究展望 岩溶地下水
下载PDF
核电厂流出物中^(14)C在海产品中的浓集研究及公众剂量评价应用
10
作者 许莉萍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 滨海核电厂流出物的排放会对周围公众产生照射,其中剂量贡献最大的放射性核素为^(14)C,又以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剂量占比最高。在进行食入海产品这一关键途径的剂量评价时,海产品中^(14)C的浓集情况将直接影响剂量评价的合理性。本文采用比活度平衡模式,充分考虑福清核电厂址海域海水及海产品实际碳含量,计算出不同种类海产品^(14)C浓集因子,并通过与部分厂址海产品的^(14)C浓集因子实测值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值对比验证,得到了适用于福清核电厂址海域的海产品^(14)C浓集因子,推荐鱼类取6800、藻类取5300、甲壳类取5000、软体动物取4500,并应用于公众剂量评价,划分不同年龄组,计算出食入海产品中^(14)C所致的公众个人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 浓集因子 海产品 剂量评价
下载PDF
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临床研究
11
作者 容明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09-0011,共3页
分析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177例接受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C14呼气试验结果。结果 177例受检者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分析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177例接受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受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C14呼气试验结果。结果 177例受检者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平均年龄约40岁;C14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者中,阳性++占比最高,其次为阳性+,最后为阳性+++、阳性++++;阴性病例C14呼气试验平均数值显著低于阳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多见男性,C14呼气试验阳性病例结果多为阳性+,且阳性病例C14呼气试验平均数值明显高于阴性,提示C14呼气试验在诊断Hp感染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4呼气试验 幽门螺旋杆菌 检测结果
下载PDF
血清CTRP3、CXCL14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关系
12
作者 李维艳 严玉萍 +2 位作者 张燕 路静 赵晓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EM患者132例为EM组,并根据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52例、未复发组80例...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EM患者132例为EM组,并根据术后3年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52例、未复发组80例;健康体检妇女76名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3、CXCL14;收集EM组相关资料;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TRP3、CXCL14对EM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3、CXCL14水平对EM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EM组血清CTRP3、CXCL14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年龄增加、EM生育指数评分升高、CTRP3升高、CXCL14升高为EM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ASRM分期Ⅲ、Ⅳ期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TRP3、CXCL14水平联合预测EM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大于二者单独预测的0.764、0.769(P均<0.05)。结论血清CTRP3、CXCL14水平降低与EM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二者联合预测EM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4 术后复发
下载PDF
小型14C加速器质谱仪实验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振池 覃永富 +13 位作者 李嘉浩 卢慧金 陈丽莎 蓝海会 李琪 谢彦岑 李昭梅 刘明吉 魏思雨 亓明丽 包轶文 何明 姜山 沈洪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2-469,I0004,共9页
本文基于小型化14 C专用加速器质谱仪(GXNU-AMS)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实验条件研究,包括束流引出调试、剥离气体与电荷态的确定、束流传输调试及本底排除调试。该仪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合作研制,在广西师范大学进行安装... 本文基于小型化14 C专用加速器质谱仪(GXNU-AMS)进行了系统介绍及实验条件研究,包括束流引出调试、剥离气体与电荷态的确定、束流传输调试及本底排除调试。该仪器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合作研制,在广西师范大学进行安装调试。仪器采用单极静电加速,最大工作电压为230 kV。仪器的测量精度为0.5%,测量灵敏度为14 C/12 C≈1.0×10^-14(测量本底4万年),可满足生命科学、考古学等领域的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化 14 c 加速器质谱仪 精度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光合作用和^(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文钰 樊高琼 +3 位作者 任万君 赵莉 董兆勇 韩惠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73-1178,共6页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及14C同化物分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植株冠层叶面积,处理间差异显著,以2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旗叶全展后30d,MDA含量降低了14.3%,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9.4%和12.6%。烯效唑处理提高了小麦旗叶后期光合速率,改变了14C同化物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分蘖盛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穗的比例提高了25.9%;灌浆中期标记的14C同化物分配到主茎穗和分蘖穗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0.8%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小麦 干拌种 光合生产 ^14c同化物分配
下载PDF
钾营养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微结构、^(14)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5
作者 史春余 王振林 +2 位作者 赵秉强 郭风法 余松烈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5-339,T001-T002,共7页
选用徐薯 18号为材料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供钾水平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块根呼吸速率和ATP含量、14 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钾肥 ,甘薯块根薄壁细胞膜结构完整、清晰 ,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和质体 ,... 选用徐薯 18号为材料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供钾水平对甘薯块根薄壁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块根呼吸速率和ATP含量、14 C同化物分配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适量钾肥 ,甘薯块根薄壁细胞膜结构完整、清晰 ,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和质体 ,胞质较丰富 ;块根的呼吸速率和ATP含量较高 ,有利于提高块根“库”的活性。适量供钾 ,增加单位体积块根内的淀粉粒数 ,提高块根淀粉含量 ;促进光合产物由叶片向块根的运输 ,提高了14 C同化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 ;促进块根迅速膨大 ,增加单薯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营养 甘薯块根 薄壁细胞 微结构 ^14c同化物分配 产量 呼吸速率
下载PDF
旱地覆膜对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转运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俊峰 龚月桦 +2 位作者 王俊儒 吕金印 李生秀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4,共5页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 利用14CO2示踪研究了覆膜对旱地冬小麦花后14C-同化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同化的14C在标记后24h约78%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1%已转运至籽粒,11%还滞留在叶片中;成熟时叶片的14C-同化物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滞留约28%,70%已转运分配到籽粒中。覆膜小麦的14C-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研究还表明覆膜小麦花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MDA含量比对照低,叶片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因此,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得同化的干物质总量大大增加;但并不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覆膜 ^14c同化物 转运 分配
下载PDF
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王月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31-636,共6页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 采用盆栽和水泥池栽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小麦光合作用、14 C同化物运转分配和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拔节 (雌雄蕊原基形成 )期较起身 (二棱 )期追施氮肥 ,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后的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光合速率 ;灌浆期旗叶 14 C同化物向籽粒转移比例显著提高 ,而在营养器官的滞留比例显著降低 ;旗叶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 ( NR)活性亦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粒重和产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追氮时期 光合作用 ^14c同化物 运转分配 NR活性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A环^(14)C均标记合成和鉴定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征敏 叶庆富 +2 位作者 唐庆红 吕龙 陈子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999-2003,共5页
以U-14C-对氨基苯甲酸为前体,通过酯化、缩合、还原和取代四步反应获得了A环14C均标记的丙酯草醚,用PHPLC对其进行纯化.采用HPLC-MS(ESI),MS(EI)和1HNMR验证了其结构,通过HPLC(外标法)确定其化学纯度大于98%;HPLC-LSC和TLC-IIA两种方法... 以U-14C-对氨基苯甲酸为前体,通过酯化、缩合、还原和取代四步反应获得了A环14C均标记的丙酯草醚,用PHPLC对其进行纯化.采用HPLC-MS(ESI),MS(EI)和1HNMR验证了其结构,通过HPLC(外标法)确定其化学纯度大于98%;HPLC-LSC和TLC-IIA两种方法分析表明,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其比活度为1.089±0.011mCi/mmol.合成的化学收率和放化收率均为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酯草醚(A-环-U-^14c) 放射性标记合成 鉴定 除草剂 ^14c 丙酯草醚 新型除草剂 合成 标记 A环
下载PDF
应用氚和^14C方法确定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地下水年龄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峰 崔亚莉 +2 位作者 张戈 耿付强 刘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2-1328,共7页
以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为研究区,利用氚与14C方法计算了当地各水体的年龄,分析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年龄为15~18 a,为1952年之后补给的现代水,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年龄不超... 以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为研究区,利用氚与14C方法计算了当地各水体的年龄,分析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年龄为15~18 a,为1952年之后补给的现代水,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年龄不超过2 ka,具有现代水与古水混合的特征,更新能力较差;溢出带到盆地中心地下水年龄急剧变老,变化范围为5~28 ka,据此推测研究区溢出带位置的隐伏断层具阻水性质,该位置的地下水基本无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14c 地下水年龄
下载PDF
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华 张会领 +2 位作者 涂林玲 覃嘉铭 冯玉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甑皮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保存较完整的一个人类洞穴遗址,距今有8.0~12.0ka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的测定,并对比了遗址内贝壳和木炭的14C年代。初步论证了钙华板14C年代的可靠性,并探讨甑皮岩古人类活动及穴居的最后年... 甑皮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保存较完整的一个人类洞穴遗址,距今有8.0~12.0ka的历史。本文通过对洞穴遗址钙华板14C年代的测定,并对比了遗址内贝壳和木炭的14C年代。初步论证了钙华板14C年代的可靠性,并探讨甑皮岩古人类活动及穴居的最后年代为6.6kaBP。通过对钙华板14C年代研究为遗址洞穴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的年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c年代 甑皮岩 洞穴遗址 钙华板 ^14c 年代学 钙华 古人类活动 桂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