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A comprehensive table of contents of Vol.15, 2004
1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A comprehensive table of contents of Vol.15 JUN
下载PDF
基于^(15)N示踪的炭氮耦合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郑健 石聪 +2 位作者 杨少鸿 宿智鹏 刘俊彦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3-942,共10页
为探讨分根交替灌溉下,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施氮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的影响,应用^(15)N示踪技术,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添加水平和3种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450 kg/hm... 为探讨分根交替灌溉下,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施氮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的影响,应用^(15)N示踪技术,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添加水平和3种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大,干物质质量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最大;添加生物炭和增加施氮量均能促进番茄各器官对^(15)N肥料和全氮的积累,增加^(15)N残留量和^(15)N吸收量;添加生物炭会降低肥料贡献率,但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吸收土壤氮的比例、^(15)N回收率和^(15)N利用率.添加生物炭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其中处理B2N2的产量最高,为2.61 kg/株,品质也较其他处理有显著提高.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评价番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下,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300 kg/hm^(2)(处理B2N2)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分根交替灌溉 ^(15)N示踪技术 肥料去向 ^(15)N利用率 TOPSIS法
下载PDF
基于^(15)N示踪技术研究杉木幼苗对无机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
3
作者 吴亚岚 周丽丽 +3 位作者 邹志广 张马啸 林宇 李树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3,66,共7页
以2年生杉木幼苗为对象,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杉木对无机N(NH_(4)^(+)-N、NO_(3)^(-)-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讨杉木对无机N素的吸收偏好性。结果表明,全株杉木对铵态N的吸收速率极显著高于硝态N(P<0.01),分别为18.75... 以2年生杉木幼苗为对象,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杉木对无机N(NH_(4)^(+)-N、NO_(3)^(-)-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规律,探讨杉木对无机N素的吸收偏好性。结果表明,全株杉木对铵态N的吸收速率极显著高于硝态N(P<0.01),分别为18.75、2.64μg·g^(-1)·d^(-1),根、叶、侧枝对铵态N的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硝态N(P<0.05)。不同器官对不同形态无机N素的吸收速率存在差异,对铵态N的吸收速率大小表现为叶>侧枝>主干>根,对硝态N的吸收速率为主干>根>侧枝>叶。除杉木主干外,其他各器官铵态氮Ndff_(G)值(N素来源于^(15)N标记物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硝态N。各器官对铵态N的累积量和^(15)N利用率均高于硝态N,但差异不显著。可见,杉木对无机N的吸收表现为明显的“喜铵”特性,但不同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同导致对无机N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存在明显差异,建议今后对杉木人工林的施肥管理中以施铵态N为主,可有效提高N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器官 无机氮 吸收偏好 ^(15)N示踪技术
下载PDF
Effect of Alternate Bearing Phenomenon and Boron Foliar Application on Nitrogen-15 Uptake,Trans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Mango Tree(cv.Zebda)
4
作者 Rawia El-Motaium Ayman Shaban +1 位作者 El Sayed Badawy Ahmad Ibrahim 《Journal of Botanical Research》 2023年第4期11-22,共12页
The objectiv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are to study nitrogen uptake,translocation,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mango tree organs using labeled nitrogen(^(15)N)an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boron action in incr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are to study nitrogen uptake,translocation,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mango tree organs using labeled nitrogen(^(15)N)an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boron action in increasing fruit yield in the off-year.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fifteen-year-old mango trees(cv.Zebda)grown at Al Malak Valley Farm,El-Sharkeya Governorate-Egypt.Treatments included the application of(^(15)NH4)2SO4,“in the on-year”,at a rate of 50 g nitrogen/tree through the stem injection technique.While boron was sprayed on the same trees“in the off-year”at the following rates:0.0(control),250 and 500 mg·L^(-1).The authors hypothesize that boron and nitrogen act synergistically to increase mango fruit yield in the off-year.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15)N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on and off-years was observed in the upper(young leaves).When boron was applied at 250 mg·L^(-1),in the off-year,the upper(young leaves)recorded the highest ^(15)N uptake and accumulation(%^(15)Ndff=13.93)relative to the other two leaf categories and those of the on-year.In the on-year fruit accumulated higher ^(15)N than leaf or bud.In the off-year,bud exhibited the highest ^(15)N accumulation without boron application,while leav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15)N with boron application.The highest%^(15)Ndff in all tree organs was observed at 250 mg·L^(-1) boron rate.Boron increased nitrogen uptake,transloc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mango tree organs.A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boron and nitrogen which led to an increase in fruit yield in the off-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O ^(15)N distribution ^(15)N-stem injection technique ^(15)N translocation ^(15)N uptake ^(15)N accumulation On and off-year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和分配 被引量:37
5
作者 晏娟 沈其荣 +1 位作者 尹斌 万新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7-491,496,共6页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15N分别标记基肥(N1)、分蘖肥(N2)和拔节孕穗肥(N3)处理中,水稻吸收的氮素在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3.1%、8.3%和19.9%来自肥料;从开花期到成熟期,...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15N分别标记基肥(N1)、分蘖肥(N2)和拔节孕穗肥(N3)处理中,水稻吸收的氮素在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3.1%、8.3%和19.9%来自肥料;从开花期到成熟期,不同时期标记的15N转运量大小为:拔节孕穗期追肥(N3)>基肥(N1)>分蘖期追肥(N2),但基肥的氮素转运效率最高,其他两次追肥氮素转运效率相当;在成熟期,N1、N2、N3处理残留在稻草中的15N分配比例分别为24.3%、26.7%和30.4%。无论是氮肥基施,还是分蘖期或拔节孕穗期追肥,水稻开花期之前所吸收的15N主要分配在叶片中,其次是鞘,再次是茎,开花期后,随着15N从营养器官向籽粒中的转移,叶片、茎秆和鞘中的15N分配百分比逐渐下降,籽粒15N的分配百分比逐渐上升。试验结果还显示,基肥15N标记时,分蘖盛期所吸收的氮来自肥料最高,为23.1%,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到成熟期仅为10.6%,成熟期吸收的氮来自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追施的氮肥分别为5.9%和12.4%。表明(1)当土壤氮素含量不高时,基肥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很重要,基肥适量增加可显著增加水稻茎蘖数,对水稻群体质量建成有决定作用;(2)拔节孕穗肥可显著促进水稻生育后期的籽粒灌浆和充实,增加拔节孕穗期的氮素供应,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氮素收获指数;(3)分蘖期追肥氮素损失较大,水稻吸收较少,可以适量增加水稻基肥而不施分蘖肥,或在水稻分蘖后期水稻生物量较大时适量施肥以促进水稻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示踪技术 水稻 肥料氮 吸收与分配
下载PDF
用^(15)N肥料标记法研究潮土中玉米氮肥的利用率与去向 被引量:23
6
作者 山楠 杜连凤 +3 位作者 毕晓庆 安志装 赵丽平 赵同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0-936,共7页
【目的】特定作物体系中氮肥的去向很难做到定量化。本文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解析潮土上玉米作物氮素肥料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5)N标记和盆栽培养技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人工控温温室... 【目的】特定作物体系中氮肥的去向很难做到定量化。本文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解析潮土上玉米作物氮素肥料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氮、土壤氮与作物氮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5)N标记和盆栽培养技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人工控温温室条件下进行模拟研究,设置10个施氮水平(0、22、44、66、88、111、133、177、222、266mg/kg N),分析植株氮素利用和土壤氮素供应特征,研究潮土种植夏玉米条件下氮素肥料的运移规律及不同氮肥剂量对夏玉米的作用效应。【结果】所有施氮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和植株吸氮量。氮肥利用效率虽然随施氮量增加有升有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夏玉米对^(15)N标记氮肥的回收率为9.01%67.57%,土体中^(15)N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21.40%40.54%和11.04%50.45%,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N1 N3(22、44、66 mg/kg)施肥水平处理相比,N4(88 mg/kg)处理条件下^(15)N肥料在土壤中残留率分别减少19.14、12.38、13.13个百分点;15N肥料的损失率分别降低39.41、7.88、13.88个百分点。氮肥施用量超过88 mg/kg时,各个处理条件下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氮肥回收率出现降低趋势,分别降低5.88%8.0%和9.06%27.81%;^(15)N肥料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减少3.36%17.30%和1.65%13.57%。【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玉米的合理施氮量为88 mg/kg时,氮素的利用率最高为67.57%,残留率和损失率最低,分别为21.40%和11.04%,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15)N 氮肥利用率 盆栽培养
下载PDF
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技术统计结果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夏崇德 陈颇 殷樱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5,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参加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6场比赛技术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子篮球队大型化和年轻化的同时,也暴露出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缺乏大...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参加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6场比赛技术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子篮球队大型化和年轻化的同时,也暴露出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一定的断层现象,缺乏大赛经验,在激烈对抗条件下完成技、战术的能力较弱,传统优势“快、准、灵”特点没有得到很好继承和发扬;与世界强队相比呈整体性差异,攻防转换节奏缓慢;外线实力欠佳,内线缺乏支持,内外脱节,限制了内线实力的发挥,得分方式略显单一;个人防守的攻击性、破坏性,战术阵形的综合多变,整体防守的协同性与世界强队仍有较大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 男子 世界锦标赛 15 技术 分析 中国
下载PDF
^(15)N示踪技术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2-768,共7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几乎在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15N技术由于具有示踪和区分氮素物质的源与去向等优越性而在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湿地氮素的...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几乎在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15N技术由于具有示踪和区分氮素物质的源与去向等优越性而在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湿地氮素的输入过程、转化过程以及归趋过程三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当前国内外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特别指出当前基于该技术的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广泛性。最后,文章就该技术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同位素分馏 ^15N示踪技术 湿地
下载PDF
^(15)N自然丰度法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9
作者 苏波 韩兴国 黄建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8-416,共9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都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稳定性同位素15N自然丰度法近年来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简述了自然生态系统...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新兴技术,在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都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稳定性同位素15N自然丰度法近年来在生态系统氮素循环研究中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简述了自然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诸过程中的15N同位素分馏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综述了15N自然丰度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列举了近年来此法在生物固氮及氮素转化过程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并预测了该方法在国内氮素循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 15自然丰度 氮素循环 生态系统
下载PDF
15-HETE对缺氧兔肺动脉平滑肌钾离子通道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维娜 李湘晖 +4 位作者 姜著英 纪宏宇 黄丽军 王志敏 朱大岭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22,共6页
用肺动脉环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15-羟化二十烷四烯酸(15-HETE)对缺氧兔肺动脉平滑肌钾离子通道的影响。新出生的幼兔分两组,一组放入吸氧分数为0.12 的低氧舱内;另一组保持正常氧环境。9 d 后, 称重、取肺动脉进行细胞培养并制作肺... 用肺动脉环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15-羟化二十烷四烯酸(15-HETE)对缺氧兔肺动脉平滑肌钾离子通道的影响。新出生的幼兔分两组,一组放入吸氧分数为0.12 的低氧舱内;另一组保持正常氧环境。9 d 后, 称重、取肺动脉进行细胞培养并制作肺动脉环。分别加入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one, 4-AP)、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 TEA)、glyburide(GLYB)三种特异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 观察15-HETE 对兔肺动脉平滑肌钾离子通道的作用变化,同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测定钾电流。结果显示: 5 mmol/L 4-AP 阻断KV通道后可以抑制15-HETE 诱导的缺氧兔肺动脉收缩;TEA和GLYB 分别阻断大电导型钙激活钾通道(BKCa)和KATP通道后并不影响15-HETE诱导的缺氧兔肺动脉收缩; 15-HETE可降低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电流幅度。上述结果提示: 缺氧兔肺动脉中,15-HETE阻断电压依赖钾通道(KV通道), 引起膜去极化, 可能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HETE 缺氧 肺动脉环 膜片钳技术 钾离子通道阻断剂
下载PDF
^(15)N示踪-质谱计法直接定量稻田土壤反硝化作用氮素损失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倪吾钟 彭光浩 +2 位作者 沈仁芳 尹斌 朱兆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59-366,共8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气样前处理装置 ,包括进样口、还原铜管、高效脱氧管和液氮冷阱 ,建立了1 5N示踪 质谱计法直接测定反硝化作用气态氮素损失 (N2 +N2 O)的方法。测得空气中N2 的1 5N自然丰度平均为 0 36 5 9% (理论值为 0 36 6 0 % )、... 采用自行设计的气样前处理装置 ,包括进样口、还原铜管、高效脱氧管和液氮冷阱 ,建立了1 5N示踪 质谱计法直接测定反硝化作用气态氮素损失 (N2 +N2 O)的方法。测得空气中N2 的1 5N自然丰度平均为 0 36 5 9% (理论值为 0 36 6 0 % )、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为 0 0 0 0 2 %、C V %为 0 0 9% ,与质谱计的设计精度完全吻合 ;不同气样1 5N丰度测定的C V %在 0 0 3%~ 1 0 8%之间 ,反硝化作用源丰度测定的C V %在 1 2 2 %~ 5 2 1 %之间 ,表明本研究所用的前处理装置对气样中O2 、CO2 及H2 O等杂质气态的清除是十分有效的。另一方面 ,由于1 5N损失的计算是以1 5N原子百分超为基础的 ,计算结果表明 ,当气样的1 5N原子百分超小于 0 0 1 4% (相应的1 5N丰度为 0 380 % )时 ,测得的1 5N损失的C V %有可能大于 5 % ,为此建议气样1 5N丰度最好能大于 0 380 % ,以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直接测定法 氮损失 水稻田 土壤
下载PDF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8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秀声 钟珍梅 +3 位作者 黄勤楼 冯德庆 陈钟佃 王明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77-1684,共8页
研究牧草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动物转化效率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对指导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杂交狼尾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墨西哥玉米... 研究牧草对肥料氮素的吸收及动物转化效率所表现的基因型差异,对指导优良牧草品种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杂交狼尾草、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墨西哥玉米、苏丹草、黑麦草、高羊茅8种禾本科牧草对氮肥的利用效率,并利用15N标记牧草饲喂小白鼠,测定动物对牧草的消化吸收率。结果表明:8种牧草15N肥料利用率为5.197%~29.340%,其中以杂交狼尾草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小白鼠对15N标记牧草的消化率为27.67%~68.20%,消化率依次为黑麦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杂交狼尾草>俯仰臂形草>坚尼草>高羊茅>黑籽雀稗;鼠体对牧草15N的回收率为22.62%~43.90%,表明牧草对氮肥的吸收与转化效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综合评价认为,6种夏季牧草品种中,以杂交狼尾草和热研3号俯仰臂形草的15N转化效果较好,冬季牧草品种黑麦草则优于高羊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15N示踪技术 氮肥利用 氮素转化效率
下载PDF
篮球比赛阵地进攻后15s的技战术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国慰 朱体荃 +1 位作者 许元磊 柳建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3,共3页
对目前篮球比赛阵地进攻后15s进攻节奏慢、成功率低、配合少、个人突破与强攻多的技战术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数理统计法对4场比赛的6支球队阵地进攻后15s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旨在为提高比赛和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篮球比赛 阵地进攻 15s 技战术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毕麦15的选育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映军 刘爱华 +2 位作者 夏燕 赵彬 余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21-23,共3页
毕麦 15是用绵阳 11为母本 ,84 2 - 6 4 4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 ,经连续 8年用系谱法选育 ,于 1992年育成。该品种高产、早熟 ,中抗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 ,高抗条锈病 ,综合性状好 ,适宜间套作 ,1999年经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 毕麦 15是用绵阳 11为母本 ,84 2 - 6 4 4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 ,经连续 8年用系谱法选育 ,于 1992年育成。该品种高产、早熟 ,中抗白粉病、叶锈病和赤霉病 ,高抗条锈病 ,综合性状好 ,适宜间套作 ,1999年经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并推荐在毕节地区及生态类型相似的周边地区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麦15 小麦 选育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应用^(15)N、^(32)P示踪法研究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的肥料效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合松 黄见良 +2 位作者 邹应斌 张扬珠 李建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5,共8页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 试验在双季高产稻区湖南醴陵市大田条件下进行。为比较一次性施肥技术与高效施肥技术肥料效应的差异 ,应用15N和3 2 P双标记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法的肥料效应 ,结果表明 :与对照法相比 ,一次性施肥技术可以促进水稻前中期对养分的吸收和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 ,全生育期水稻对氮和磷肥的利用率、氮肥回收率、水稻生物产量及谷物产量与对照相当。但由于一次性施肥法操作简单 ,有利于双季稻大面积平衡增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15N ^32P 肥料效应 一次性施肥法 示踪技术
下载PDF
^(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固氮菌接种对甘蔗生物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霆 欧阳雪庆 +1 位作者 杨丽涛 李杨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利用15N同位素稀释法,研究接种固氮菌klebsiella L03对甘蔗品种B8和ROC22的生物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B8的固氮百分率最高为31.28%Ndfa,从苗期开始就显著高于ROC22,分蘖期和伸长初期的固氮量和固氮百分率与ROC22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B8和ROC22的根、茎、叶都可发生固氮,以伸长初期(60d)叶片中的固氮能力最强。接种L03能显著提高B8和ROC22各器官的含氮量,其中对ROC22叶片和B8茎的含氮量提高作用最明显。不同甘蔗品种、相同品种的不同器官甚至相同器官的不同生长时期固氮作用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生物固氮 ^15N同位素稀释法 固氮百分率 含氮量
下载PDF
多层晶粒生长法制备织构化CaBi_4Ti_4O_(15)压电陶瓷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永祥 杨群保 +1 位作者 曾江涛 易志国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36-241,共6页
采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晶粒定向技术,以Bi2O3,CaCO3和Ti O2纳米粉体为原料,无需模板晶种直接制备出高度织构化的CaBi4Ti4O15陶瓷.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升温速度以及原料粉体颗粒度对晶粒定向的影响,在1000~1180℃范围内烧结4h后获... 采用新型的丝网印刷晶粒定向技术,以Bi2O3,CaCO3和Ti O2纳米粉体为原料,无需模板晶种直接制备出高度织构化的CaBi4Ti4O15陶瓷.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升温速度以及原料粉体颗粒度对晶粒定向的影响,在1000~1180℃范围内烧结4h后获得高达94.1%的晶粒取向度.利用XRD和SEM等手段探讨了丝网印刷工艺的晶粒定向生长机理,认为丝网印刷可获得极薄的颗粒层,层间存在间隙,各层内的颗粒由于在平行界面方向生长不受限制,使其该界面方向的晶粒尺寸大于其它方向,从而最终得到晶粒高度定向的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i_4Ti_4O_(15) 丝网印刷晶粒定向技术 晶粒定向生长机理
下载PDF
水稻新品种龙桦15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付久才 魏海锋 +4 位作者 刘伟 李艳欣 马瑞 黄成亮 王庆胜 《北方水稻》 CAS 2021年第5期52-53,共2页
龙桦15是黑龙江田友有限公司于2011年以龙生01-687为母本、田选8216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从培育壮秧、旱育稀植、田间... 龙桦15是黑龙江田友有限公司于2011年以龙生01-687为母本、田选8216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短、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从培育壮秧、旱育稀植、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龙桦15的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龙桦15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Ag/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CO选择性氧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树国 高杨 李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以SBA-15为载体,采用双溶剂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纳米银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样品催化CO选择性氧化性能,以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负载量为5.76%的Ag/SBA-15催化剂在CO... 以SBA-15为载体,采用双溶剂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纳米银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样品催化CO选择性氧化性能,以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负载量为5.76%的Ag/SBA-15催化剂在CO选择性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SBA-15 双溶剂法 CO选择性氧化
下载PDF
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的栽培技术与高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书利 闫平 +7 位作者 武洪涛 于艳敏 徐振华 高大伟 冷春旭 刘海英 杨忠良 吴立成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4,F0002,共7页
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为研究对象,以松粳9为对照,设置4个栽培密度和5个施肥水平处理,分别对有效穗数、实粒数、瘪粒数、穗长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及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开展调查,探讨松粳15的最适栽培技术条件及高产机理。结果表明,松粳1... 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为研究对象,以松粳9为对照,设置4个栽培密度和5个施肥水平处理,分别对有效穗数、实粒数、瘪粒数、穗长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及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开展调查,探讨松粳15的最适栽培技术条件及高产机理。结果表明,松粳15在栽培密度为30 cm×13.2 cm,施纯氮13 kg·(667 m^(2))^(-1)条件下产量最高。对不同肥力下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和叶面积指数进行分析,表明松粳15能够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极大地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并为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粳15 栽培技术 高产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