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stry of mafic rocks and melt inclus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heat source of the 14.0°S hydrothermal field, South Mid-Atlantic Ridge
1
作者 LI Bing SHI Xuefa +3 位作者 YANG Yaomin YE Jun GAO Jingjing ZHENG Wenq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25-335,共11页
Fresh rocks sampled from the 14.0°S hydrothermal field of the South Atlantic Ridg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livine-gabbro and basalt. The olivine-gabbro is composed mainly of three types of minerals: ... Fresh rocks sampled from the 14.0°S hydrothermal field of the South Atlantic Ridg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livine-gabbro and basalt. The olivine-gabbro is composed mainly of three types of minerals: olivine, clinopyroxene and plagioclase, while a multitude of melt inclusions occur in the plagioclase phenocrysts of the basalts. We analyzed the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contents of the basalts, the mineral chemistry of phenocrysts and melt inclusions in the basalts, and the mineral chemistry of olivine-clinopyroxene-plagioclase in the olivine-gabbro, then simulated magma evolution within the crust using the COMAGMAT program. The whole-rock geochemistry shows that all the basalts exhibit typical N-MORB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mineral 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ivine-gabbro(low-Fo olivine, low-Mg# clinopyroxene, high-Ti O2 clinopyroxene, low-An plagioclase), show that strong magma differentiation occurred within the crust. Nevertheless,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ose minerals and phenocrysts in the basalts(high-Fo olivine, high-An plagioclase) reflect the heterogeneity of magma differentiation. High Mg#(≈0.72) melt inclusions isobaric partial crystallization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he magma differentiation occurred at the depth shallower than 13.03 km below the seafloor, and both the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column shows distinct discrepancies from that of a steady-state magma chamber. Instead,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magma intrusions probably occurred within the crust,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crystallized bodies, as the primary high-temperature thermal anomalies within the off-axis crust, probably act as the heat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4.0°S hydrotherm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包裹体 大西洋中脊 地球化学 热液区 热源 基性岩 矿物化学 岩浆演化
下载PDF
南大西洋15°S热液区玄武岩中熔融包裹体组成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唐鑫 杨耀民 +4 位作者 王国芝 张海桃 范蕾 许鹏 朱志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2-371,共10页
熔融包裹体中的硅酸盐子矿物、金属相和流体相可以动态地反映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的成分变化和金属成矿物质从熔浆中出熔分离的过程。本文选取南大西洋中脊15°S(SMAR15°S)热液区玄武岩斜长石熔融包裹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 熔融包裹体中的硅酸盐子矿物、金属相和流体相可以动态地反映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的成分变化和金属成矿物质从熔浆中出熔分离的过程。本文选取南大西洋中脊15°S(SMAR15°S)热液区玄武岩斜长石熔融包裹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激光拉曼分析,揭示熔融包裹体中熔体相的成分和金属矿物的种类,探讨岩浆作用对成矿的贡献。研究表明,斜长石熔融包裹体中存在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和铬铁矿等金属子矿物,它们随脱气作用从岩浆中分离并进入岩浆流体相中冷凝结晶。熔融包裹体中金属子矿物与母岩无明显蚀变,共同指示岩浆流体对SMAR15°S热液区块状硫化物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贡献。SMAR15°S热液区热液硫化物可能存在岩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中脊 sMAR15°s热液区 玄武岩 熔融包裹体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中脊26°S 热液区烟囱体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邵明娟 杨耀民 +2 位作者 苏新 叶俊 石学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1,共5页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是我国科学家在南大西洋中脊发现的热液区,这是目前为止在大西洋中脊发现的位置最南的热液区。本文应用成因矿物学方法,对取自热液区的烟囱体碎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囱体由外向内发育3种类型硫化物:富F...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是我国科学家在南大西洋中脊发现的热液区,这是目前为止在大西洋中脊发现的位置最南的热液区。本文应用成因矿物学方法,对取自热液区的烟囱体碎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囱体由外向内发育3种类型硫化物:富Fe型、Fe-Cu型以及富Cu型硫化物。富Fe型硫化物的矿物组合为黄铁矿-白铁矿;Fe-Cu型硫化物的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富Cu型硫化物的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参照Graham的太平洋海隆烟囱理想生长模式,推测26°S热液区烟囱发育较为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中脊 26°s热液区 多金属硫化物 矿物学
下载PDF
南大西洋14.0°S热液区热液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兵 石学法 +2 位作者 杨耀民 叶俊 方习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3,共9页
南大西洋14.0°S热液区是由我国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热液区,该热液区位于南大西洋中脊与卡蒂诺(Cardno)转换断层相交的离轴内角位置。本文利用透反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14.0°S热液区的热液硫化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 南大西洋14.0°S热液区是由我国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热液区,该热液区位于南大西洋中脊与卡蒂诺(Cardno)转换断层相交的离轴内角位置。本文利用透反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14.0°S热液区的热液硫化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热液硫化物按照矿石构造可分为块状硫化物和烟囱残片两类,块状硫化物包括富铁和富铜硫化物,烟囱残片为富铁硫化物。块状硫化物矿石根据孔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又可分为致密型和多孔硫化物矿石,这种致密程度的差异取决于硅质物质的含量。块状硫化物矿相学特征表明,本区热液活动至少存在3个期次,表层堆积矿石中硅质物质的大量产出很可能与侵入型网脉矿的发育有关。表层堆积矿石贫Zn的特征,指示虽然该区热液具有多期次性,但热液系统内Zn再活化作用不显著,这种特征很可能是由于本区洋壳较好的渗透性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0°s热液区 热液硫化物 金属再活化作用 洋壳渗透性 网脉矿 南大西洋中脊
下载PDF
15%炔草酯WP防除小麦田杂草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德胜 李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049-8049,8161,共2页
[目的]明确15%炔草酯WP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15%炔草酯WP 180、240、300、450 g/hm2用量喷雾,以6.9%骠耙EW 105 ml/hm2为对照,以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药后153、0 d调查杂草数计算防效,并观察药害情况。[结果]15%炔草... [目的]明确15%炔草酯WP对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15%炔草酯WP 180、240、300、450 g/hm2用量喷雾,以6.9%骠耙EW 105 ml/hm2为对照,以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药后153、0 d调查杂草数计算防效,并观察药害情况。[结果]15%炔草酯WP对小麦田看麦娘具有很好的防效,对小麦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结论]15%炔草酯WP是防除小麦田看麦娘杂草的一种无公害农药,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炔草酯WP 小麦田 看麦娘 防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残余氧化物超显微组构及REE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兵 石学法 +3 位作者 叶俊 方习生 张迎秋 高晶晶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6,共9页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的残余氧化物进行了超显微组构及稀土元素(REE)研究。结果显示,残余氧化物主要由无定形硅组成,结晶矿物种类少,结晶程度较差。热液成因的无定形硅在海水蚀变过程中,表现出溶解再沉淀的特征,易形成硅质盖层,有助于深部硫化物矿床的保存。原生热液产物遭受海水蚀变是一个富集REE的过程,表明表生环境下热液产物中稀土可较好地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s热液区 残余氧化物 硅质结壳 超显微组构 稀土元素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范蕾 王国芝 +2 位作者 石学法 Astrid Holzheid Basem A.Zoheir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8-1659,共12页
南大西洋中脊的26°S热液区广泛发育多金属硫化物、底泥、枕状熔岩、非活动性烟囱体和活动性烟囱体。为了有效探索硫、铜等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分别以玄武岩、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熔融包裹... 南大西洋中脊的26°S热液区广泛发育多金属硫化物、底泥、枕状熔岩、非活动性烟囱体和活动性烟囱体。为了有效探索硫、铜等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分别以玄武岩、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熔融包裹体、硫同位素和铜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区内玄武岩新鲜未蚀变且斑晶中产出大量熔融包裹体;熔融包裹体气泡壁附着黄铜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等子矿物,说明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从熔浆中分离出成矿所需的金属元素和硫,这些成矿元素随着岩浆去气作用进入挥发分中,并随着脱气作用迁移出来。通过对烟囱体残片及块状多金属硫化物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进行比对分析,发现26°S热液区内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与大西洋各热液区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相一致,但δ^34SV-CDT值略低(3.0‰~3.9‰)。低的δ^34SV-CDT值指示硫以岩浆硫源为主,海水硫酸盐还原硫占比低。黄铜矿呈现略微富铜重同位素特征且分馏程度较低,其δ^65Cu值(0.171‰~0.477‰)趋近于大洋中脊玄武岩的铜同位素值(0)。综合硫同位素及铜同位素特征,表明热液流体经历了岩浆和海水的混合过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少量海水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中脊 26°s热液区 熔融包裹体 硫同位素 铜同位素
下载PDF
大西洋中脊26°S热液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源区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范蕾 王国芝 +3 位作者 石学法 杨耀民 Holzheid Astrid Zoheir Basem A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0,共12页
南大西洋中脊(SMAR)属于慢速扩张脊,26°S(SMAR 26°S)热液区是中国新近发现的以玄武岩为基岩的热液区。本次研究对热液区的玄武岩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源区性质,探讨其成矿潜力。结果表... 南大西洋中脊(SMAR)属于慢速扩张脊,26°S(SMAR 26°S)热液区是中国新近发现的以玄武岩为基岩的热液区。本次研究对热液区的玄武岩开展了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源区性质,探讨其成矿潜力。结果表明,该热液区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似,为钠质拉斑玄武岩;它们是由下伏亏损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部分熔融而成。玄武岩所具有的低w(K2O)(0.05%~0.25%)、低(Ce/Yb)N比值(0.62~0.86),以及异常指数(Nb^*<1,P^*<1,Sr^*≤1,Zr^*>1)特征,表明源区地幔性质不均一,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陆壳物质混染;w(MgO)为7.52%~8.81%,指示热液区岩浆结晶分异程度低,岩浆演化不彻底。轻微的Eu正异常(δEu值为1.03~1.15),指示玄武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高温热液流体的影响,并处于强还原环境。与其他热液区玄武岩相比,研究区玄武岩Ba,Rb等高度不相容元素含量较低,均显示正Eu异常,岩石-海水相互作用弱。研究区玄武岩的Zn和Cu的含量分别为72.0~148.0×10^-6和79.9~138.5×10^-6,与MARK区和大西洋46°~32°S热液区玄武岩相比,研究区玄武岩可能具有更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西洋中脊 26°s热液区 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潜力
原文传递
A note on Weil index
9
作者 Jing-song CHAI Xu-ri CONG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7年第7期951-956,共6页
Let F be a non-archimedean local field of characteristic 0 and(?)a nontrivial additive character.Weil first defined the Weil indexγ(a,(?))(a∈F~*)in his famous paper,from which we know thatγ(a,(?))γ(b,(?))=γ(ab,(... Let F be a non-archimedean local field of characteristic 0 and(?)a nontrivial additive character.Weil first defined the Weil indexγ(a,(?))(a∈F~*)in his famous paper,from which we know thatγ(a,(?))γ(b,(?))=γ(ab,(?))γ(1,(?))(a,b)andγ(a,(?))~4 =(-1,-1),where(a,b)is the Hilbert symbol for F.The Weil index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eory of theta series and in the general representation theory.In this paper,we establish an identity relating the Weil indexγ(a,(?))and the Gauss s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l index Hilbert symbol local fields Gauss sum 11s15 11F2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