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并[a]芘恶性转化16HBE细胞元素组分析及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1
作者 王裕 闫赖赖 +5 位作者 付娟玲 郝明媚 陈雯 姚碧云 常兵 赵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致细胞恶性转化中元素组的变化,探讨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16HBE细胞和BaP恶性转化细胞T-16HBE-C1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44种元素在2种细胞中的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元素含量对2种细胞的区分能力,采用MTT法检测铜(0,237,340,487,1000和1432μmol·L^(-1))、顺铂(0,4.4,6.1,8.6,12.0和16.8μmol·L^(-1))和长春瑞滨(0,3.8,9.8,25.0,40.0和64.0μmol·L^(-1))对2种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根据IC_(50)比例制备铜与顺铂混合物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铜与顺铂或长春瑞滨的联合作用。采用MTT法检测铜(0,50,100,200,400和800μmol·L^(-1))与IC_(50)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用对T-16HBE-C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在2种细胞中共检出29种元素,其中铜、锌、银、硒和铷含量在T-16HBE-C1细胞中较16HBE细胞降低(P<0.01,P<0.05),钼、砷、锂、锗、锶、镍、镧、汞、铁和铯含量升高(P<0.01,P<0.05)。元素含量可用于区分16HBE和T-16HBE-C1细胞。铜可抑制16HBE和T-16HBE-C1细胞增殖,IC_(50)分别为(613±16)μmol·L^(-1)和(776±15)μmol·L^(-1)(P<0.01)。铜与顺铂混合物(1∶69.5)和铜与长春瑞滨混合物(1∶33.4)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铜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作用。与单独IC_(50)浓度的顺铂(11.2μmol·L^(-1))或长春瑞滨(23.2μmol·L^(-1))相比,当铜>400μmol·L^(-1),其与IC_(50)浓度的顺铂或长春瑞滨联合作用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结论16HBE细胞经BaP恶性转化后元素含量和相关关系发生改变。铜可抑制T-16HBE-C1细胞增殖,且在高浓度时与顺铂和长春瑞滨具有相加的联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 顺铂 长春瑞滨 苯并[A]芘 细胞增殖 T-16hbe-C1细胞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2
作者 崔旭芳 王全凯 +5 位作者 金惠萍 李昕苇 顾轶婷 乌瀚宝栎尔 康同影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是否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究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8μg/mL的GMA重复染毒16HBE细胞为GMA处理组,等体积二甲基亚... 目的:探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是否通过ERK/MMP14信号通路影响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为进一步探究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8μg/mL的GMA重复染毒16HBE细胞为GMA处理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细胞作为溶剂对照组,处理后的细胞传代培养。收获第40代恶性转化16HBE细胞,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确证细胞的恶性转化程度;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用于验证MMP14蛋白在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检测ERK1/2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中MMP14和ERK通路关键信号分子ERK1、ERK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GMA处理组细胞在软琼脂中形成的集落数显著多于DMSO对照组(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的整体和个体迁移能力均显著大于DMSO对照组细胞(P<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MMP1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ERK1/2蛋白和ERK1 mRNA的表达水平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K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A诱导16HBE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可能与ERK/MMP14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本研究结果为GMA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的致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6hbe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4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下载PDF
ALDH3A1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激活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3
作者 王全凯 金惠萍 +5 位作者 李昕苇 崔旭芳 顾轶婷 乌瀚宝栎尔 康同影 许建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3年第6期405-411,共7页
目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合成和改性的化学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2A类致癌物,但其具体的致癌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分子机制是否与醛脱氢... 目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合成和改性的化学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2A类致癌物,但其具体的致癌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GMA诱导16HBE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分子机制是否与醛脱氢酶3A1(ALDH3A1)的表达变化相关。方法: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模型中使用瞬时转染技术过表达ALDH3A1后,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qPCR法分析IL-6/磷酸化转录3激活剂(STAT3)通路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Snail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LDH3A1过表达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增加,而IL-6、STAT3、p-STAT3、MMP3及Snail均表达降低(P<0.05),同时MMP3、Snail、Vimentin转录水平下调(P<0.05)。ALDH3A1通过抑制IL-6/STAT3通路激活,减弱了GMA诱导的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中EMT过程多个关键蛋白的表达。结论:ALDH3A1与GMA诱导的16HBE细胞恶性转化过程密切相关,并且通过IL-6/STAT3通路激活促使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增强。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阐明GMA的致癌机制,并为GMA暴露的健康效应评估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6hbe细胞 醛脱氢酶3A1 EMT过程 IL-6/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LPS对16HBE细胞AQP1、AQP5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伟伟 童佳兵 +2 位作者 杨程 徐增梅 李泽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LPS对16HBE细胞AQP1、AQP5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1、10、100、500、1 000 ng/ml的LPS干预16HBE细胞24 h,real-time PCR检测AQP1、AQP5 m RNA的表达;用100 ng/ml的LPS分别干预16HBE细胞0、3、6、12、24、48 h,real-time ... 目的探讨LPS对16HBE细胞AQP1、AQP5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1、10、100、500、1 000 ng/ml的LPS干预16HBE细胞24 h,real-time PCR检测AQP1、AQP5 m RNA的表达;用100 ng/ml的LPS分别干预16HBE细胞0、3、6、12、24、48 h,real-time PCR检测AQP1、AQP5 m RNA的表达;以100 ng/ml的LPS分别干预16HBE细胞0、5、15、30、60 min,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LPS单独或联合p38 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干预16HBE细胞24 h,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QP1、AQP5的变化及p38 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100、500、1 000 ng/ml的LPS均可显著抑制AQP1和AQP5的表达(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100 ng/ml的LPS干预16HBE细胞3 h后,AQP1和AQP5 m RNA的表达即发生下降,并于24 h降到最低;LPS能够显著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其磷酸化水平于30 min达到高峰;与LPS单独干预组相比,LPS+SB203580组AQP1和AQP5的表达水平发生明显上升(P<0.01)。结论 LPS可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下调16HBE细胞AQP1和AQP5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16hbe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5 P38 MAPK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在氯化镉致16HBE细胞转化中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志衡 雷毅雄 +3 位作者 王彩霞 王敏 魏莲 纪卫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9-791,共3页
目的探讨氯化镉诱发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系恶性转化过程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的mRNA和蛋白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系不同阶段(第5,15... 目的探讨氯化镉诱发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系恶性转化过程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的mRNA和蛋白动态变化情况。方法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P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系不同阶段(第5,15,35代细胞及成瘤细胞)hMSH2基因和hMLH1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转化代数的增加,hMSH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至第35代细胞后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hMLHl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差异(P>0.05)。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是镉化物分子致癌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错配修复基因 致癌
下载PDF
镉恶化转化16HBE细胞中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志衡 雷毅雄 +3 位作者 王彩霞 王敏 魏莲 纪卫东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过程中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不同阶段(第5、1... 目的探讨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过程中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ERCC1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不同阶段(第5、15、35代细胞及成瘤细胞)ERCC1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转化代数的增加,ERCC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到第35代细胞后表达明显下降(P<0.01);而ERCC2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镉化物的致癌机制可能与ERCC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ERCC1和ERCC2基因
下载PDF
中波紫外线致16HBE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超 丁振华 周美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不同照射剂量同一观察时间组(剂量分别为0、10、30、50、70、100 J/m2,观察时间为照后12 h)和同一剂量不同观察时间组(剂量为50 J/m2,观察时...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分为不同照射剂量同一观察时间组(剂量分别为0、10、30、50、70、100 J/m2,观察时间为照后12 h)和同一剂量不同观察时间组(剂量为50 J/m2,观察时间为照后2、4、8、12、24 h)以观察UVB对16HBE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接受50 J/m2照射后其DNA的断裂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查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 UVB照射后,可使16HBE细胞的存活率下降;DNA出现明显的"梯状条带";细胞发生S期阻滞以及NF-kB蛋白的表达增强。结论 UVB照射能引起16HBE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kB蛋白的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16hbe细胞 细胞存活率 NF-K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IL-31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VEGF、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海良 丁伟伟 +1 位作者 张胜权 罗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10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IL-31对16HBE细胞VEGF、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IL-31单独及分别联合P38 MAPK信号阻断剂SB203580或JNK信号阻断剂SP600125处理16HBE细胞,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EGF和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 目的探讨IL-31对16HBE细胞VEGF、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IL-31单独及分别联合P38 MAPK信号阻断剂SB203580或JNK信号阻断剂SP600125处理16HBE细胞,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EGF和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38 MAPK和JNK的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31显著上调VEGF、EGF和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并且能显著上调P38 MAPK和JNK的磷酸化表达(P<0.01)。与IL-31组相比,IL-31+SB203580或SB203580组p-P38 MAP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而IL-31+SP600125或SP600125组p-JN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与IL-31组相比,IL-31联合SB203580或SP600125组VEGF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而EGF和EGFR的表达在IL-31联合SB203580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IL-31可通过激活P38 MAPK及JNK信号通路而诱导VEGF表达;而IL-31诱导的EGF和EGFR表达则主要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1 16hb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表皮生长因子 P38 MAPK JNK
下载PDF
hOGG1基因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系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志衡 雷毅雄 +2 位作者 王彩霞 王敏 魏莲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OGG1基因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系不同阶段(第5、15、32代细胞及成瘤细胞)hOGG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16... 目的探讨OGG1基因在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检测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系不同阶段(第5、15、32代细胞及成瘤细胞)hOGG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16HBE细胞比较,hOGG1基因mRNA在第32代细胞及成瘤细胞的表达明显低下(P<0.01)。结论氯化镉诱发16HBE细胞系恶性转化过程中hOGG1基因表达逐渐下降,hOGG1基因水平的改变可能是氯化镉的致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hOGG1基因
下载PDF
乙酸镍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K-ras和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传德 吴中亮 陈家堃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75-478,482,共5页
目的 :检测乙酸镍对 K- ras基因和 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探查乙酸镍在诱导 16 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 K- ras基因Exon1和 P15基... 目的 :检测乙酸镍对 K- ras基因和 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探查乙酸镍在诱导 16 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 K- ras基因Exon1和 P15基因 Exon2存在状况。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对乙酸镍在诱导 16 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K- ras基因 Exon1和 P15基因 Exon2未发生改变。本实验所选用的 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 ,条带数在 1- 6条之间。 7条引物中 P4、P7二条引物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其余 5条引物均有差异 ,对于同一随机引物他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结论 :P15基因第 2外显子和 K- ras基因第 1外显子 (包括第 12、 13密码子 )可能不是乙酸镍作用的靶部位。在乙酸镍诱发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 ,基因组变得逐渐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镍 16hbe细胞 K-ras基因 P15基因 基因改变 基因组不稳定性 致癌机制
下载PDF
BPDE诱发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eIF3 p36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苏妹 邹晓妮 +2 位作者 魏莲 王敏 雷毅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探讨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真核生物蛋白翻译启始因子(eIF3p36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BPDE的分子致癌机理提供线索。方法应用RT-PCR和FQ-PCR方法,检测并分析BPDE诱发16... 目的探讨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真核生物蛋白翻译启始因子(eIF3p36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阐明BPDE的分子致癌机理提供线索。方法应用RT-PCR和FQ-PCR方法,检测并分析BPDE诱发16HBE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eIF3p36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相对于非转化对照细胞,BPDE诱发恶性转化16HBE不同阶段细胞(转化细胞和成瘤细胞)的eIF3p36mR-NA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BPDE-转化细胞的eIF3p36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2.3~5.1倍;而BPDE-转化细胞与BPDE-成瘤细胞的eIF3p36平均表达量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eIF3p36的异常表达量与BPDE诱发16HBE细胞恶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结论BPDE在诱发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eIF3p36的异常表达现象,其表达水平与细胞的恶变程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是BPDE诱发人细胞肿瘤的重要分子致癌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恶性转化 eIF3 P36 FQ—PCR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16HB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12
作者 侯长春 梁悦 +3 位作者 邬丽红 罗劲 刘丽华 陈一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16HBE按以下方法分组。1HMGB1不同质量浓度组:0、100、500、2 000μg/L HMGB1刺激16HBE 24 h。2HMGB1不同作...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16HBE按以下方法分组。1HMGB1不同质量浓度组:0、100、500、2 000μg/L HMGB1刺激16HBE 24 h。2HMGB1不同作用时间组:对照组,2 000μg/L HMGB1分别刺激16HBE 6、12、24h组。MTT检测上述各组干预后16HBE的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6HBE 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水平。应用P38 MAP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观察其对HMGB1诱导VEGF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随HMGB1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VEGF的表达和分泌呈上升趋势(P均<0.05),但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均>0.05)。HMGB1刺激增加了16HBE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SB-202190几乎完全抑制了HMGB1诱导的VEGF的表达和分泌(P均<0.05)。结论:HMGB1可能通过P38 MAPK通路介导支气管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和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16hbe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细胞过程中DNA损伤的研究
13
作者 周志衡 雷毅雄 +1 位作者 王彩霞 王敏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985-1986,共2页
目的探讨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中DNA断裂损伤情况,进一步揭示氯化镉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检测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非转化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第15代、第35代细胞及成... 目的探讨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中DNA断裂损伤情况,进一步揭示氯化镉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检测氯化镉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非转化16HBE细胞、氯化镉恶性转化第15代、第35代细胞及成瘤细胞的DNA链断裂情况。结果与非转化16HBE对照细胞比较,氯化镉恶性转化16HBE第15代、第35代细胞和氯化镉诱发16HBE恶性转化细胞接种裸鼠成瘤细胞的DNA损伤率分别达22.00%、46.75.00%和49.00%,明显高于非转化16HBE细胞的4.75%损伤率(P<0.001),三种细胞彗星尾长也显著大于非转化16HBE细胞(P<0.001)。结论细胞DNA损伤可能是镉化物分子致癌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 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 DNA损伤 肿瘤
下载PDF
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16HBE细胞转化最佳实验方案
14
作者 蒋义国 陈家堃 陈学敏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7-139,178,共4页
目的 采用客观又简单的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指标来探索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 16 HBE细胞转化的理想实验方案 ,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 根据细胞存活率试验及克隆形成率试验确定诱导的剂量 ,以不同剂量二羟环氧苯并芘 1次或多... 目的 采用客观又简单的软琼脂细胞集落形成率的指标来探索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 16 HBE细胞转化的理想实验方案 ,构建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方法 根据细胞存活率试验及克隆形成率试验确定诱导的剂量 ,以不同剂量二羟环氧苯并芘 1次或多次处理细胞 ,观察培养的不同阶段转化灶出现情况 ,用软琼脂培养鉴定其锚着依存性生长的恶性特征 ,比较各组转化细胞的集落形成率。结果 以 0 .1、0 .5、1.0、2 .0 μmol/ L的剂量 ,对细胞多次间断染毒 ,传代 15次 ,是二羟环氧苯并芘诱导 16 HBE细胞恶性转化的理想方案 ,其集落形成率分别为 2 .0‰、5 .5‰、7.0‰、10 .5‰ ,剂量 -反应关系呈现良好的直线相关 ,r=0 .9741,P<0 .0 5。结论 二羟环氧苯并芘能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16 HBE转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羟环氧苯并芘 恶性转化 支气管上皮细胞 16hbe 细胞转化 诱导 环境污染物 化学污染物
下载PDF
氯化镉诱发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TEF-1δ p31异常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魏莲 雷毅雄 +2 位作者 王敏 李敏 邹晓妮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7-27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氯化镉(CdCl2)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翻译延伸因子TEF-1δ p31 mRNA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CdCl2致癌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应用RT与PCR技术,以及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C... 背景与目的:探讨氯化镉(CdCl2)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人翻译延伸因子TEF-1δ p31 mRNA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CdCl2致癌的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应用RT与PCR技术,以及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CdCl2诱发16HBE恶性转化3个不同阶段细胞(转化期间细胞、转化细胞和成瘤细胞)的TEF-1δ p31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①相对于非转化16HBE对照细胞,CdCl2诱发恶性转化3个不同阶段细胞的TEF-1δ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5μmol/L CdCl2处理组各阶段细胞内的TEF-1δ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3.4、5.2和6.9倍;10μmol/L CdCl2处理组各阶段细胞内的TEF-1δ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4.1、6.9和6.3倍;15μmol/L CdCl2处理组各阶段转化细胞内的TEF-1δ平均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细胞的1.4、2.9和8.4倍。提示TEF-1δ的异常表达量与CdCl2诱发16HBE细胞恶变程度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799,P<0.01)。②16HBE细胞恶变不同阶段TEF-1δp31的异常表达水平与CdCl2的剂量相关(P=0.001)。结论:氯化镉在诱发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人翻译延伸因子TEF-1δ p31异常表达的现象,其表达水平与细胞恶性转化程度和CdCl2的剂量密切相关,这可能是氯化镉诱发人细胞肿瘤的重要分子致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镉(CdCl2)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恶性转化 翻译延伸因子TEF-1δ p31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16HBE细胞MUC5AC上调的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晨 刘志辉 +3 位作者 孟繁荣 李华 何湘蓉 胡锦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309-2317,共9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参与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16HBE细胞MUC5AC上调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CSE引起16HBE细胞... 目的本实验旨在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索参与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16HBE细胞MUC5AC上调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黏液高分泌药物作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CSE引起16HBE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出可能参与CSE诱导16HBE细胞MUC5AC上调的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利用RT⁃qPCR技术验证所筛选的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利用信号通路激动剂及siRNA干扰技术分别验证该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是否参与CSE诱导的16HBE细胞MUC5AC上调过程。结果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2567个DEGs,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6HBE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在受到CSE刺激后表达异常。RT⁃qPCR结果显示CSE刺激16HBE后WNT4、WNT5B、WNT6、WNT10A基因的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下调了0.885、0.893、0.705、0.618倍(P<0.05),WNT9A较对照组上调3.727倍(P<0.05),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激活经典WNT信号通路后,16HBE细胞MUC5AC转录水平较对照组上调3.197倍(P=0.0313)。而在小分子干扰实验中,WNT5B siRNA组+CSE组MUC5AC mRNA较阴性对照+CSE组上调2.092倍(P=0.0162)。结论非经典WNT信号通路中的WNT5B在CSE刺激16HBE细胞后下调,并参与CSE诱导的MUC5AC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香烟烟雾提取物 16hbe 黏液高分泌 WNT信号通路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TNF-α、IL-8及气道黏液蛋白基因mRNA高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民巍 郑赛晶 +3 位作者 孟庆乃 金永明 周昆 胡利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776-77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TNF-α、IL-8及MUC5AC mRNA高表达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TNF-α、IL-8及MUC5AC mRNA表达水平。结果:CSC染毒后细胞活力下降,TNF-α、IL-8及MUC5AC mRNA表达水... 目的:研究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TNF-α、IL-8及MUC5AC mRNA高表达的作用。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T-PCR法检测TNF-α、IL-8及MUC5AC mRNA表达水平。结果:CSC染毒后细胞活力下降,TNF-α、IL-8及MUC5AC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中药添加剂组细胞活力高于普通烟组,mRNA表达水平有所下降。结论:中药添加剂具有抑制CSC诱导16HBE细胞活力下降及TNF-α、IL-8及MUC5AC mRNA高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添加剂 16hbe细胞 烟气悬凝物 气道黏液蛋白基因 mRNA表达
下载PDF
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民巍 郑赛晶 +3 位作者 孟庆乃 金永明 周昆 胡利民 《河南中医》 2012年第12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使用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细胞,建立细胞烟气悬凝物染毒模型,检测染毒后细胞活力,氧化应激水平,TNF-α、IL-8分泌情况。结果:烟气悬凝物染毒后,细胞活力下降,氧... 目的:观察中药添加剂降低烟气悬凝物诱导16HBE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使用人类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细胞,建立细胞烟气悬凝物染毒模型,检测染毒后细胞活力,氧化应激水平,TNF-α、IL-8分泌情况。结果:烟气悬凝物染毒后,细胞活力下降,氧化应激水平升高,TNF-α、IL-8分泌增加。含中药添加剂组烟气悬凝物染毒后细胞活力高于普通烟组,LDH释放及氧化应激水平降低,TNF-α、IL-8分泌减少。结论:烟气悬凝物染毒16HBE细胞可致细胞活力下降及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中药添加剂可缓解以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添加剂 16hbe细胞 烟气悬凝物 TNF-Α IL-8
下载PDF
结晶型硫化镍通过自噬途径诱导16HBE细胞恶性转化癌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岚 杨磊 吕嘉春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镍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类职业环境中,是人类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金属毒物结晶型硫化镍(NiS)的暴露是发生肺癌的重要病因,但具体的致癌机制仍未明了。本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结晶型 NiS 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 镍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人类职业环境中,是人类发生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前期研究已证实金属毒物结晶型硫化镍(NiS)的暴露是发生肺癌的重要病因,但具体的致癌机制仍未明了。本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结晶型 NiS 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模型,首次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成像技术,在无损伤状态下,实时观测恶性转化细胞(16HBE-T)和正常细胞(16HBE-N)中自噬体标记蛋白 GFP-LC3 的荧光强度及定位,并利用 Western Blotting 技术检测细胞内自噬信号通路关键效应分子的表达。共聚焦实验结果表明:16HBE-T 细胞与 16HBE-N 细胞相比,GFP-LC3 蛋白的点状聚集明显减少,经测量只有 16HBE-N 细胞的 1/3 左右,表明自噬水平下降;Western Blotting 检测发现:mTOR 激酶活性上升,Beclin 1 表达下降。上述结果证明,结晶型 NiS可通过多个自噬途径参与诱导 16HBE 细胞恶性转化的癌变过程,将为预防和治疗肺癌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型硫化镍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肺癌 自噬 自噬体标记蛋白GFP-LC3 mTOR 激酶 BECLIN 1
下载PDF
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MiR-10a Target in Anti-benzo[a] pyrene-7,8-diol-9,10-epoxide-transformed Human 16HBE Cells 被引量:26
20
作者 YUE-LAN SHEN YI-Guo JIANG +2 位作者 ANNE R. GREENLEE LAN-LAN ZHOU LIN-HUA LI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4-21,共8页
Objective To screen miRNA profiles of malignantly transform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16HBE-T, induced by anti-benzo[a]pyrene-trans-7,8-diol-9,10-epoxide (anti-BPDE), and to analyze putative miR-10a target... Objective To screen miRNA profiles of malignantly transform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16HBE-T, induced by anti-benzo[a]pyrene-trans-7,8-diol-9,10-epoxide (anti-BPDE), and to analyze putative miR-10a targets in 16HBE-T. Methods A novel microarray platform was employed to screen miRNA profiles of 16HBE-T cells transformed by anti-BPDE. Microarray data for miR-10a and miR-320 were validated using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The expression of a putative target for miR-10a, HOXA1, was analyz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QRT-PCR. Resul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vehicle-treated cells (16HBE-N), 16HBE-T exhibited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54 miRNAs, in which, 45 were over-expressed and 9 were down-regulated. The five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RNAs were miR-494, miR-320, miR-498, miR-129, and miR-106a. The lowest expressed miRNAs were miR-10a, miR-493-5p, and miR-363*. Three members of miR-17-92 cluster, miR-17-5p, miR-20a, and miR-92,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bundance in 16BHE-T as miR-21, miR-141, miR-27a, miR-27b, miR-16 and miRNAs of the let-7 family. The putative target for miR-10a, HOXA1 mRNA was up-regulated 3-9-fold in 16HBE-T, as compared with 16HBE-N.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 in malignant 16HBE-T, and also suggest a potential role of these miRNAs in cell transformation induced by anti-BPDE. HOXA1 is similarly up-regulated, suggesting that miR-10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HOXA 1-mediated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Anti-BPD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16hb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