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16S-23S rDNA RFLP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湖北省饭豆(Vigna umbellata L.)根瘤菌系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峰 王平 +2 位作者 胡正嘉 何绍江 冯新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16S-23S rDNA间隔区段(IGS)PCR-RFLP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饭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由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可知,所有菌株在52%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形成了慢生型菌群与快生型菌群这两... 采用16S-23S rDNA间隔区段(IGS)PCR-RFLP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饭豆根瘤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由16S-23S rDNA IGS PCR-RFLP分析可知,所有菌株在52%的相似性水平上聚在一起,形成了慢生型菌群与快生型菌群这两大菌群.群Ⅰ中,在79%相似性的水平上分为ⅠA与ⅠB两个分支.群Ⅱ中,在62%相似性的水平上分为ⅡA与ⅡB两个分支,分支ⅡA在72%的相似性水平上进一步分为ⅡA1、ⅡA2和ⅡA3三簇;分支ⅡB中的饭豆根瘤菌与标准菌株USDA205T聚在一起,表现的差异并不大.由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结果可知,供试的4个代表菌株分别位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中.CYR4243与Sinorhizobium fredii的模式菌株USDA205T的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87%.HCY1101与Rhizobium leguminosarum中的三叶草生物型(bv.trifolii)和豌豆生物型(bv.viceae)这两个生物型的参比菌株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100%.HCY5202与R.galegae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性为99.86%.CYY3302与Bradyrhizobium elkanii的参比菌株USDA86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序列相似性近似于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16s-23s rdna IGs PCR—RFLP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饭豆
下载PDF
3株杂色鲍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邓先余 王智学 何建国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4-308,共5页
以细菌的 1 6SrDNA 3′端和 2 3S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为引物 ,扩增了 3株杂色鲍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的 1 6S 2 3SrDNA间区 ,克隆到pGEM T载体上 ,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 1 6S 2 3SrDNA间区序列及其内... 以细菌的 1 6SrDNA 3′端和 2 3S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为引物 ,扩增了 3株杂色鲍致病菌—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的 1 6S 2 3SrDNA间区 ,克隆到pGEM T载体上 ,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 1 6S 2 3SrDNA间区序列及其内的t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ZSU0 0 8和ZSU0 0 9测出的 1 6S 2 3SrDNA间区均有 6条 ,间区类型也相同 ,分别为IGSGLAV 、IGSGLV、IGSAG、IGSIA、IGSG 和IGS0 。其中IGSGLAV最大 ,包含tRNAGlu、tR NALys、tRNAAla和tRNAVal基因 ;IGSGLV包含tRNAGlu、tRNALys和tRNAVal基因 ;IGSAG包含tRNAAla和tRNAGlu基因 ;IGSIA,则为tRNAIle和tRNAAla基因 ;IGSG 仅包含tRNAGlu基因 ;而IGS0 最小 ,未包含任何tRNA。菌株ZSU0 1 0测出的 1 6S 2 3SrDNAIGS序列有 5条 ,除缺少IGSAG 外 ,其余的IGS类型均与ZSU0 0 8和ZSU0 0 9相同。与GenBank内的副溶血弧菌IGS序列比较 ,发现副溶血弧菌所有类型的IGS的tRNA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具有较高的种内同源性。 1 6S 2 3SrDNA间区结构的差异为建立一种新的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16s-23s rdna间区 TRNA基因
下载PDF
一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先余 王智学 +1 位作者 叶巧真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78,共5页
根据细菌的16SrDNA3′端和23SrDNA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了一株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红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16S-23SrDNA间区,克隆到pGEM_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rDNA间区序列以及其内... 根据细菌的16SrDNA3′端和23SrDNA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扩增了一株中华鳖Trionyxsinensis"红板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的16S-23SrDNA间区,克隆到pGEM_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rDNA间区序列以及其内tRNA基因与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和近缘种的IGSG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设计出对嗜水气单胞菌特异的PCR引物,建立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检测,并用此方法检测了不同的水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16s-23s rdna间区 tRNA^Clu基因 特异性 灵敏性
下载PDF
16S-23S rDNA间隔区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随忠 杜立新 赵兴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2期26-27,共2页
以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为扩增靶序列的 PC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新方法 ,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高的优点。作者综述了细菌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序列的特性及其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 16s-23s rdna间隔区 乳房炎 奶牛 PCR
下载PDF
2株创伤弧菌的16S-23SrDNA间区的克隆、测序及分析(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先余 陈晓艳 +2 位作者 王智学 欧普 何建国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5-372,共8页
根据细菌的16S rDNA 3′端和23S 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PCR扩增了2株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16S-23S rDNA 间区(Intergenic spacer,IGS),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 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 间区序列及其... 根据细菌的16S rDNA 3′端和23S rDNA 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PCR扩增了2株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16S-23S rDNA 间区(Intergenic spacer,IGS),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用BLAST和 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 间区序列及其内的 tRNA 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 株创伤弧菌共测出 9 条 16S-23S rDNA 间区序列, 其中ZSU006 测出 5 条, 间区类型分别为:IGSGLAV、IGSGLV、IGSIA 、IGSA和 IGSG。其中 IGSGLAV最大,包含 tRNAGlu、tRNALys、tRNAAla 和 tRNAVal基因;IGSGLV包含 tRNAGlu、tRNALys和 tRNAVal基因; IGSIA,则包含 tRNAIle和 tRNAAla基因;IGSG仅包含tRNAGlu基因;而IGSA仅包含tRNA Ala基因。菌株CG021测出的16S-23S rDNA IGS序列有4条,除缺少IGSA外,其余的IGS类型均与ZSU006的相同。与GenBank内的创伤弧菌ATCC27562 的IGS序列比较,发现创伤弧菌所有类型的IGS的tRNA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具有较高的种内同源性。16S-23S rDNA 间区结构的差异为建立一种新的创伤弧菌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16s-23s rdna间区 TRNA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12种寄主来源的茄科雷尔氏菌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佘小漫 何自福 +1 位作者 李华平 虞皓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茱、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等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HZ-1菌株外,其余20个茄科雷尔氏菌菌... 应用PCR方法,获得了分离自广东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空心茱、沙姜、姜、马铃薯、花生、菊花、桑树和藿香等12种作物21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HZ-1菌株外,其余20个茄科雷尔氏菌菌株ITS序列长均为503bp,序列间相似性99.2%~100%,序列间差异仅1~4bp;而HZ-1菌株的ITS序列长为498bp,与其他菌株的ITS序列相似性为95.4%~95.6%。这些结果说明,这21株来源于12种不同寄主的茄科雷尔氏菌菌株的16S-23SrDNAITS序列比较保守。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仅菌株HZ-1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2中,其余20个菌株均聚类于茄科雷尔氏菌区组1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雷尔氏菌 16s-23s rdna ITs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的PCR-RFLP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鹿连明 姚锦爱 +3 位作者 张利平 胡秀荣 黄振东 陈国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26-232,共7页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PCR扩增了6个不同地区黄龙病菌的16S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分别通过4种内切酶对其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分离物的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PCR扩增了6个不同地区黄龙病菌的16S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s,ISR),分别通过4种内切酶对其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不同分离物的16S rDNA和16S-23S rDNA间隔区各酶切产物的电泳谱带完全一致,未表现多态性。对16S-23SrDNA IS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经DNAman和NCBI Blast比对分析发现,6个分离物16S-23SrDNAISR序列之间不存在碱基差异,与数据库中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同源性高达99.0%~10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的Ca.L.asiaticus归为一个类群,而后与Ca.L.africanus、Ca.L.americanus和Ca.L.psyllaurous组成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一个大的类群。结果表明,同一种柑橘黄龙病菌不同分离物16S rDNA和16S-23S rDNAISR无分子变异或变异较小,不存在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 16s rdna 16s-23s rdna间隔区 PCR-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以16S-23S rDNA间区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PCR引物鉴定多杀巴斯德氏菌(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浩 刘寅 +2 位作者 陈一军 郑泽军 黄熙泰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2,共6页
多杀巴斯德氏菌是养殖动物(鸡,猪,牛等)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以16S-23SrDNA间区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PCR引物鉴定多杀巴斯德氏菌.通过对多杀巴斯德氏菌ITS—IA(含有tDNA-Ile和tDNA-AIa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的测序和与GenBank中... 多杀巴斯德氏菌是养殖动物(鸡,猪,牛等)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以16S-23SrDNA间区序列为目的基因设计PCR引物鉴定多杀巴斯德氏菌.通过对多杀巴斯德氏菌ITS—IA(含有tDNA-Ile和tDNA-AIa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的测序和与GenBank中序列的BLAST,设计筛选了一对特异引物PS—F/PS—R.对引物的特异性和有效性,用PCR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的多杀巴斯德氏菌标准菌株和分离菌株都能被检出,而全部39株非多杀巴斯德氏菌都没有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其检测灵敏度能达到10^2CFU/mL.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了的PCR鉴定方法是省时的和可靠的,整个过程只需要20h,而传统的鉴定方法需要至少5d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16s-23s rdna间区序列 多杀巴斯德氏菌 PCR
下载PDF
Q热立克次体中国株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廷徽 温博海 +2 位作者 万泽生 俞树荣 张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4,共5页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分离株YS 8、YS 9、YH 1 1和Grita株与Stein等报道的序列 (包括九里、其它国际参考株和一些法国临床分离株 )的碱基序列一致 ,为“C” ;其他 5株为“A” ,此位点的不同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另外 ,YS 9株在第 8和 2 0 8位、新桥株在第 43 2位也分别出现缺失 ,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动物宿主或在实验室传代情况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体 16s-23s rRNA基因 基因间区 序列分析 Q热 立克次体
下载PDF
基于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ITS)、REP序列的基因指纹图谱及UPGMA聚类法的拟诺卡菌属分类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楠 张利平 张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7,共8页
拟诺卡菌属(Nocardiopsis)是拟诺卡菌科(Nocardiopsaceae)的唯一属.该属内进行物种鉴别时通常是在多相分类方法基础上,以全基因组杂交同源性在70%以下的为不同物种,此为国际公认的定种标准;但在进行大量菌株的比对时操作比较复杂,于是... 拟诺卡菌属(Nocardiopsis)是拟诺卡菌科(Nocardiopsaceae)的唯一属.该属内进行物种鉴别时通常是在多相分类方法基础上,以全基因组杂交同源性在70%以下的为不同物种,此为国际公认的定种标准;但在进行大量菌株的比对时操作比较复杂,于是多种基于DNA的基因图谱技术发展起来.本实验利用适宜引物,对拟诺卡菌属15株基准株基因组DNA的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ITS)和REP序列进行了扩增,获得了两种基因指纹图谱,同时根据UPGMA聚类法构建了相应的进化距离树图.结果表明,对于拟诺卡菌属中不同物种的区分,两种基因图谱技术的分辨力相当,均可以较好的呈现物种间差异,可以作为拟诺卡菌属菌株多相分类的组成部分,应用于物种水平的分类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诺卡菌属 REP-PCR 16s-23s rdna间隔区序列
下载PDF
34株副溶血弧菌16S-23SrDNA间区多态性DGGE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婷 罗鹏 +1 位作者 胡超群 任春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0,共6页
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分析比较了34株分离于环境和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副溶血弧菌及标准株16S-23S rDNA间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的多态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4株副溶血弧菌的ISR经PCR-DGGE电泳后均能分... 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分析比较了34株分离于环境和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副溶血弧菌及标准株16S-23S rDNA间区(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的多态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34株副溶血弧菌的ISR经PCR-DGGE电泳后均能分离出4―10条条带,共计产生15个多态性位点。所有菌株聚为H、I、J、K四大簇,株间遗传差异最大为株A18和A25,遗传距离达到0.4。ISR PCR-DGGE方法为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16s.23s rdna间区 PCR—DGGE
下载PDF
产氢菌的16S-23S rDNA间隔区的长度变异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永峰 郑国香 +2 位作者 张文启 李建政 胡立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生物制氢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碱基序列被测定.利用PCR扩增间隔区DNA,间隔区碱基序列存在长度多态现象.用这一长度多态现象进行产氢发酵细菌的辨认和识别.产氢发酵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 生物制氢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碱基序列被测定.利用PCR扩增间隔区DNA,间隔区碱基序列存在长度多态现象.用这一长度多态现象进行产氢发酵细菌的辨认和识别.产氢发酵细菌Rennanqilyf3的16SrRNAgene(rDNA)-23SrDNA间隔区的PCR产品从1270到398bp,共有5个序列.碱基数目分别为1270、398、638、437和436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产氢细菌 16s-23s rdna基因间隔区 长度变异性
下载PDF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快速鉴定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广锦 陈绵绵 +4 位作者 商可心 范洁 张炜 姚火春 陆承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9-15,共7页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ISR)长度和序列的多态性,结合16S rDNA和23S rDNA的保守性,分别在16S rDNA末端和23S rDNA前端保守区设计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21株猪链球菌均扩增出长度约为1 200 bp的片段,8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扩出... 利用16S-23S rDNA间隔区(ISR)长度和序列的多态性,结合16S rDNA和23S rDNA的保守性,分别在16S rDNA末端和23S rDNA前端保守区设计上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为21株猪链球菌均扩增出长度约为1 200 bp的片段,8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均扩出约1 300 bp的片段,其他属菌株和阴性对照无结果。因此,由PCR产物长度的不同就可快速区分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这种基于ISR的PCR技术为鉴别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更加简捷的方式。对2株代表菌(HA9801,ATCC 35246)的16S-23S rDNA ISR进行测序发现,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ISR差异主要表现为碱基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16s-23s rdna间隔区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PCR-SSCP分析Q热立克次体中国分离株16S-23SrDNA基因间区
14
作者 胡廷徽 温博海 +1 位作者 万泽生 俞树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 建立快速分析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 16S 2 3SrDNA基因间区株间差异的PCR SSCP方法。方法 用半套式PCR扩增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1)和 3株国际参考株 (九里、Henzerling和Grita)的 16S 2 3SrDNA基... 目的 建立快速分析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 16S 2 3SrDNA基因间区株间差异的PCR SSCP方法。方法 用半套式PCR扩增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1)和 3株国际参考株 (九里、Henzerling和Grita)的 1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PCR SSCP分析。结果  3株云南分离株 (YS 8,YS 9和YH 11)与其它 7株之间的差异较大。与此区域的序列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Q热立克次体分离株的 16S 2 3SrRNA基因间区由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可发生变异 ,PCR SSCP是快速分析这些变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体 16s-23s rdna基因间区 PCR-ssCP 中国分离株 株间差异
下载PDF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寡核苷酸探针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国利 庄玉辉 +3 位作者 赵铭 王国冶 陈保文 沈小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16,共5页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 目的 研究以16S-23S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为靶基因设计分支杆菌菌种寡核苷酸探针,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快速鉴定分支杆菌菌种。方法 应用PCR-反向杂交技术检测26种36株分支杆菌标准株,24株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结果 分支杆菌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经PCR扩增,依菌种不同可见一条约340bp-450bp范围DNA片段。探针特异性试验表明,21种寡核苷酸探针除草分支杆菌探针。MPH与微黄分支杆菌亦杂交外,其余探针均为特异的。5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19株非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鉴定至种水平。结论 16S-23S rDNA ITS PCR-反向杂交鉴定分支杆菌菌种简便、快速、准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杆菌 鉴定 16s-23s rdna内转录间隔区 寡核苷酸探针 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杂交
下载PDF
Phylogeny of the Order Bacillales inferred from 3’16S rDNA and 5’16S-23S ITS nucleotide sequences 被引量:2
16
作者 Sabarimatou Yakoubou Dong Xu Jean-Charles Cote 《Natural Science》 2010年第9期990-997,共8页
A short 220 bp sequence was used to study the taxonomic organization of the bacterial Order Bacillale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3’ end of the 16S rDNA and the 16S-23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were de... A short 220 bp sequence was used to study the taxonomic organization of the bacterial Order Bacillales.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3’ end of the 16S rDNA and the 16S-23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were determined for 32 Bacillales species and strains. The data for 40 additional Bacillales species and strains were retrieved directly from Genbank. Together, these 72 Bacillales species and strains encompassed eight families and 21 genera. The 220 bp se- quence used here covers a conserved 150 bp sequence located at the 3’ end of the 16S rDNA and a conserved 70 bp sequence located at the 5’ end of the 16S-23S ITS. A neighbor-joining phylogenetic tree was inferred from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all 72 nucleotide sequences. Eight major Groups were revealed. Each Group was sub-divided into sub-groups and branches. In general, the neighbor-joining tree presented her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currently accepted phylogeny of the Order Bacillales based on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data. The use of this 220 bp sequence for phylogenetic analyses present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he use of the entire 16S rRNA genes or the generation of extensive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data. This 220 bp sequence contains 150 bp at the 3’ end of the 16S rDNA which allows discrimination among distantly related species and 70 bp at the 5’ end of the 16S-23S ITS which, owing to its higher percentage of nucleotide sequence divergence, adds discriminating power among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from same genus and closely related genera from same family.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suited to large screening programs and easily accessible to most labora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ales 16s rdna 16s-23s ITs PHYLOGENY
下载PDF
3种水产病原弧菌(Vibrio)的16S—23S rDNA间区(IGSs)的克隆、测序与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先余 王智学 +1 位作者 孙成波 何建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70,共9页
根据细菌16S rDNA3端和23S rDNA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PCR扩增了5株溶藻弧菌、2株河流弧菌和2株创伤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采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间区序列及其内的t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细菌16S rDNA3端和23S rDNA5端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PCR扩增了5株溶藻弧菌、2株河流弧菌和2株创伤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克隆到pGEM-T载体上,测序;采用BLAST和DNAstar软件对16S—23S rDNA间区序列及其内的t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弧菌共测出的16S—23S rDNA间区有33条,类型有6种:IGSGLAV、IGSGLV、IGSIA、IGSG、IGSA和IGS0,其中IGSIA和IGSG最为常见,9株弧菌均包含有此两类IGS;在3种弧菌中,大部分IGS序列tRNA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具有较高的种内同源性,可以成为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的靶区。16S—23S rDNA间区结构的差异为建立一类新的弧菌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溶藻弧菌的16S—23S rDNA间区序列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河流弧菌 创伤弧菌 16s-23s rdna间区 TRNA基因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a short phylogenetic marker based on comparisons of 3’end 16S rDNA and 5’end 16S-23S ITS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Bacillus cereus group 被引量:1
18
作者 Sabarimatou Yakoubou Jean-Charles Cote 《Natural Science》 2010年第10期1113-1118,共6页
A short phylogenetic marker previously us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der Bacillales and the genus Bacillus was assessed here at a lower taxa level: species in the Bacillus cereus group: B. anthracis, B. cereus, ... A short phylogenetic marker previously us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rder Bacillales and the genus Bacillus was assessed here at a lower taxa level: species in the Bacillus cereus group: B. anthracis, B. cereus, B. thuringiensis and B. weihenstephanensis. This maker is 220 bp in length. It is a combination of 150 bp at the 3’ end of the 16S rDNA and 70 bp at the 5’ end of the 16S-23S ITS sequence. Three additional Bacillus species, B. halodurans, B. licheniformis and B. subtilis, and Clostridium tetani were included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A total of eight bacterial species and 12 strains were analyzed. A boot- strapped neighbor-joining tree was inferred from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all allelic sequences of the bacterial species and strains under study. Based on its topology, four major Groups were revealed at the 90% nucleotide sequence identities, Group I to IV. Group I contains all al-leles of the Bacillus cereus group. Group II con-tains all alleles of B. halodurans. Group III con-tains all alleles of B. licheniformis and B. subtilis. Group IV contains all alleles of Clostridium tetani. The 220 bp phylogenetic marker used here could resolve different species from different genera. At the genus level, distant speci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Very closely-related species, however, were undistinguishable. Species in the B. cereus group, most notably B. cereus, B. anth- racis and B. thuringiensis, could not be distin- guished. After successfully inferring the phylo- genies of the Order Bacillales and the genus Bacillus, we have met the resolving limit of this short phy-logenetic marker: B. cereus, B. anthracis and B. thuringi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illus cereus 16s rdna 16s-23s ITs PHYLOGENY
下载PDF
山羊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及其16S-23SrRNAISR序列RFLP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崔国林 钟世勋 +2 位作者 杨世发 左雪梅 朱瑞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924,共6页
2012年初,山东菏泽某羊场的羊群发病,从发病羊器官分离到2株病原细菌。对病原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与已知同种异源菌株相似性差异进行分析。从患病山羊内脏器官分离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进行鉴定... 2012年初,山东菏泽某羊场的羊群发病,从发病羊器官分离到2株病原细菌。对病原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其与已知同种异源菌株相似性差异进行分析。从患病山羊内脏器官分离细菌,经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进行鉴定;再通过设计通用引物扩增16S-23SrRNA ISR(intergenic spacer region)序列,将PCR产物经HinfⅠ单酶切获得3条可视条带,同时对扩增条带中的主带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株同本实验室保存的兔源与鸡源奇异变形杆菌PCR-RFLP结果一致;分离菌株PCR产物同GenBank收录的HI4320株奇异变形杆菌及本实验室保存的兔源与鸡源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序列比较,分离羊源菌株与兔源菌株相似性为94.8%、与鸡源菌株相似性为96.0%~98.2%,与人源HI4320株相似性为96.9%。研究证实发病羊致病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其与鸡源、兔源和人源奇异变形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奇异变形杆菌 16s-23s rRNA IsR PCR-RFLP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慢生根瘤菌16S—23S rDNA IGS的RFLP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俊 曹凤明 +2 位作者 李力 樊惠 杨苏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4-188,共5页
本文对慢生根瘤菌属(Bracyrhizobium)3个已知种及从10种豆科植物中分离的32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16S—23SrDNAIGS的RFLP分析。IGS的PCR产物电泳只出现一条rDNA片段,但表现在长度上菌株间有一定差异,大小在930~1050bp之间,可大致划分... 本文对慢生根瘤菌属(Bracyrhizobium)3个已知种及从10种豆科植物中分离的32株慢生根瘤菌进行了16S—23SrDNAIGS的RFLP分析。IGS的PCR产物电泳只出现一条rDNA片段,但表现在长度上菌株间有一定差异,大小在930~1050bp之间,可大致划分为IGSa、IGSb和IGSc3种。用4种四碱基识别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AluI、HaeIII、HinfI和MspI酶解IGSrDNA,综合得到26种IGS-RFLP类型.每一种酶可产生6—12种不同的酶切图谱.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很好区分、鉴别慢生根瘤菌,也支持该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准确及重复性好的微生物鉴定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根瘤菌 16s-23s rdna IGs RFL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