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熟大黄对湿热泄泻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胃肠激素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凌霄 李春晓 +3 位作者 赵娅 李伟霞 王晓艳 李学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57,I0012,I0013,共7页
目的探究大黄“通因通用”治疗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温+高湿+高糖高脂饮食+致病因子方式造模,分为生理组(不造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生大黄组(生药0.05 g·kg^(-1)),熟大黄组(生药0.05 g·kg^(-1))4组,每组早晚两次... 目的探究大黄“通因通用”治疗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温+高湿+高糖高脂饮食+致病因子方式造模,分为生理组(不造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生大黄组(生药0.05 g·kg^(-1)),熟大黄组(生药0.05 g·kg^(-1))4组,每组早晚两次给药,共给药5 d。每日最后一次给药3 h后检测各组泻下指数,最后一次给药3 h后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大鼠血清和结肠胃动素(motilin,MTL)、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大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大鼠胃泌素(gastrin,Gas)和大鼠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含量,用16sDNA技术检测大鼠粪便中菌群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生、熟大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泻下指数(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熟大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体内TNF-α、IL-2、IL-6和IL-1β水平(P<0.01),可显著升高IL-10水平,其中生大黄组效果最佳。生大黄和熟大黄可以显著降低腹泻大鼠血清MTL、VIP、GAS和SP,提高血清SS水平,其中熟大黄组在降低血清GAS、升高SS优于生大黄。生大黄显著降低了结肠VIP,熟大黄组结肠胃肠激素和生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生大黄可显著降低致病菌(如Escherichia-Shigella)和部分条件致病菌(Enterorhabdus和Bacteroides),但益生菌较生理组仍显著偏低。熟大黄有益于部分益生菌(如Ruminococcus、Adlercreutzia和Lachnospiraceae)的增殖,但对于致病菌的无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比较,生大黄组和生理组的菌群结构更加接近,熟大黄组和模型组的菌群结构更为接近。结论生、熟大黄均有治疗湿热泄泻作用,生大黄偏向于通过抗炎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两个环节促进湿热泄泻大鼠的转归,熟大黄偏向于调控胃肠激素水平发挥止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湿热泄泻 肠道菌群 16sdna 胃肠激素
下载PDF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试证 被引量:3
2
作者 苏俊峰 马放 +3 位作者 高珊珊 候宁 王弘宇 王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19-1922,共4页
为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选择和富集,从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f4,该菌株在完全好氧的条件下可高效地将NO3-N反硝化为N2,对NO3-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并不产生NO... 为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选择和富集,从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f4,该菌株在完全好氧的条件下可高效地将NO3-N反硝化为N2,对NO3-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并不产生NO2-N的累积,反硝化过程或氮气生成过程都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其培养特征为ORP降低和反硝化产碱.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DNA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可基本确定分离的菌株f4Pseudomonas.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 16sdna 好氧反硝化 分离鉴定
下载PDF
ftsZ基因和16SrDNA特异引物检测栗瘿蜂体内Wolbachia感染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贺一原 朱道弘 赵吕权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应用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rDNA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Yasumastu)6个地理种群(河北保定、山东泰安、甘肃陇南、湖南株洲、湖南怀化、福建福州)体内Wolbachia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野外采集的6个地理... 应用Wolbachia的ftsZ基因和16SrDNA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Yasumastu)6个地理种群(河北保定、山东泰安、甘肃陇南、湖南株洲、湖南怀化、福建福州)体内Wolbachia感染情况.结果表明:野外采集的6个地理种群全为雌性个体;湖南株洲、福建福州两个地理种群体内有Wolbachia感染,感染率分别为25.0%和87.9%,其余4个地理种群未发现Wolbachia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ftsZ基因 16sdna 产雌孤雌生殖 栗瘿蜂
下载PDF
利用肠道菌群的分布和16S DNA序列研究鲤科肠道菌系统演化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庆新 谭远德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7-454,共8页
肠道微生物与寄主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相互依存效应,这种依存效应所产生的共生关系或协同进化关系既可反映寄主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也可显示肠道微生物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共生关系或协同进化关系是由于寄主与肠道微生物两者之间存在着相... 肠道微生物与寄主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相互依存效应,这种依存效应所产生的共生关系或协同进化关系既可反映寄主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也可显示肠道微生物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共生关系或协同进化关系是由于寄主与肠道微生物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自然选择作用所形成的,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逐步发生的共生关系信息很可能被记录在DNA序列中。本文通过检测鲤鱼科8种鱼中9种肠道菌群的分布含量对这9种菌群进行分析,且利用从 GenBank调取这 9种肠道细菌菌属的 43个种或亚种的 165 DNA序列的构建 NJ树和 MP树,将这 6个科 9个属43个种或亚种分为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两大类群(一级分枝)。在这两类群中,又以科为单位分为6个亚类群(二级分枝),而肠杆菌科中则以属为单位分为4个小类群(三级分枝),此外球状菌与杆状菌也能截然分开。将 165 DNA的 NJ树隐去所有的种,以属为单位所得到的以分枝形式的无根树在拓扑结构上与菌群分布含量(寄主范围)所构建的无根树相近,但芽抱杆菌在两种无根树的位置中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提高检测水平,扩大所检测的寄主对象,这种差异有可能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分布 16sdna序列 鲤科 系统演化
下载PDF
南极欺骗岛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健 孙云峰 +3 位作者 李晨曦 吴玥 李艳红 杨志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86-495,共10页
采用基于16S r 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和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南极欺骗岛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来自16S r DNA克隆文库的118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细菌来自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采用基于16S r DNA克隆文库的非培养方法和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南极欺骗岛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来自16S r DNA克隆文库的118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细菌来自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大门的39个操作分离单元(OTU),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分别占65.25%和28.81%。放线菌门的主要优势属为鱼孢菌属(Sporichthya)、类诺卡式氏菌属(Nocardioides)、束缚菌属(Conexibacter)、Gaiella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变形杆菌门的主要优势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采用6种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和分离,共得到57株菌,来自放线菌门、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4大门的13个OTU,其中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变形杆菌门,分别占57.89%和31.58%。优势属是放线菌门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雷夫松氏菌属(Leifsonia)和变形杆菌门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本论文为研究欺骗岛土壤细菌多样性以及有益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欺骗岛 细菌多样性 16sdna克隆文库 培养方法
下载PDF
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优势菌株的筛选与菌落PCR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肖之奇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888,共10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以期筛选出其根际土壤中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方法】通过对种植了菌草“绿洲一号”和未种植菌草“绿洲一号”的盐碱地分别进行土壤取样,运用16sDNA高通量... 【目的】进一步研究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以期筛选出其根际土壤中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方法】通过对种植了菌草“绿洲一号”和未种植菌草“绿洲一号”的盐碱地分别进行土壤取样,运用16sDNA高通量测序对其进行微生物种群测序,明确两者之间的微生物种群差异,从而筛选出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株,对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及菌落PCR鉴定。【结果】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度要远远高于空白地段,同时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相较于空白地段也具有明显变化,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为酸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对其进行分离培养之后,菌落PCR鉴定表明优势菌株被成功分离培养。【结论】本文通过对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培养,为利用菌草“绿洲一号”改良盐碱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绿洲一号” 16sdna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微生物 酸杆菌 鞘氨醇单胞菌 分离培养 菌落PCR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厌氧菌RFLP分型分析
7
作者 吴江华 马校卫 黄祖新 《武夷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目的:用PCR-RFLP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厌氧菌进行分型。为建立更为合理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提取其龈下菌斑。厌氧条件下分离培养,获得厌氧菌菌株,在血平板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通... 目的:用PCR-RFLP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厌氧菌进行分型。为建立更为合理的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提取其龈下菌斑。厌氧条件下分离培养,获得厌氧菌菌株,在血平板培养基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通过染色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提取各菌株DNA,利用细菌16s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以限制性内切酶MSP I对分离的22株厌氧菌的PCR扩增产物进行RFLP分型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厌氧菌分为二大类。结论:采用PCR-RFLP用于厌氧菌的分型研究较为可靠,对于确定有争议菌种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厌氧菌
下载PDF
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于萍 王加启 +5 位作者 卜登攀 刘开朗 李旦 赵圣国 魏宏阳 周凌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655-658,共4页
反刍动物胃肠道中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饲料利用和宿主自身代谢有深远的影响。胃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亚种或菌株水平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了解其结构、功能、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调控措施。但是,... 反刍动物胃肠道中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饲料利用和宿主自身代谢有深远的影响。胃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亚种或菌株水平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了解其结构、功能、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调控措施。但是,80%~90%的胃肠道微生物仍然无法培养,构成了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研究的瓶颈,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16sdna 杂交技术 指纹技术 克隆文库
原文传递
鸡肠道菌群总DNA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卢龙娣 江胜滔 林跃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鸡肠道菌群总DNA的差异,为分子方法分析肠道菌群组成提供质量较高的DNA模板。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酶裂解法和试剂盒法(E.N.Z.A Stool DNA Kit)来提取鸡肠道菌群的总DNA,并根据DNA浓度及纯度、16S DNA扩增产物和ERI...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鸡肠道菌群总DNA的差异,为分子方法分析肠道菌群组成提供质量较高的DNA模板。方法采用反复冻融法、酶裂解法和试剂盒法(E.N.Z.A Stool DNA Kit)来提取鸡肠道菌群的总DNA,并根据DNA浓度及纯度、16S DNA扩增产物和ERIC-PCR产物所反映的片段多态性4个指标,对这3种方法提取的DNA质量进行比较。结果3种方法均能提取DNA,所得DNA都可以用于16S DNA的扩增,但后2种方法所得DNA的ERIC-PCR结果能反映出更高的菌群多样性。结论试剂盒法和酶裂解法所提取的DNA质量好,适合用于肠道菌群的分子生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总DNA提取 16sdna ERIC-PCR
原文传递
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原禾本科牧草根际18株固氮细菌的初步分类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红丽 庞保平 +1 位作者 靳润岁 樊明寿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6-109,共4页
采用16SrDNA测序方法对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四种主要禾本科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18个固氮菌株进行属水平的鉴定,结果表明:其中7株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3株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1株属于固氮菌属(Azotobacter)、1... 采用16SrDNA测序方法对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天然草原四种主要禾本科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18个固氮菌株进行属水平的鉴定,结果表明:其中7株属于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3株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1株属于固氮菌属(Azotobacter)、1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3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株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1株经16S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试验尚未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菌株,可能是一个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根际 固氮细菌 分类鉴定 16sdna
原文传递
山东肥城寒武纪竹叶状石灰岩菌群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鹏 李志会 +5 位作者 金琳琳 岳盈盈 万言珍 沈琮 高川 孟红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8期721-723,726,共4页
为了探讨微生物活动与地层形成的关系,对山东肥城万灵山寒武纪竹叶状石灰岩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培养分离,用PCR方法获得了它们的16S 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确定了这些微生物的种属,并对这些细菌进行了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属... 为了探讨微生物活动与地层形成的关系,对山东肥城万灵山寒武纪竹叶状石灰岩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培养分离,用PCR方法获得了它们的16S 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确定了这些微生物的种属,并对这些细菌进行了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及未培养细菌(Un-cu ltured bacterium),万灵山竹叶状石灰岩的微生物菌群分布以革兰阳性芽胞杆菌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状石灰岩 菌群 16sdna
原文传递
芍药汤对湿热泄泻大鼠的炎性细胞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凌霄 李伟霞 +4 位作者 李春晓 王晓艳 赵娅 唐进法 李学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24,共9页
目的:明确芍药汤对湿热泄泻大鼠的止泻抗炎作用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探讨芍药汤中"通因通用"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温+高湿+高糖高脂饮食+致病因子方式造模,分别设置正常组(不造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芍药汤全方组(生... 目的:明确芍药汤对湿热泄泻大鼠的止泻抗炎作用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探讨芍药汤中"通因通用"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温+高湿+高糖高脂饮食+致病因子方式造模,分别设置正常组(不造模)、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芍药汤全方组(生药5.62 g·kg^(-1)),芍药汤全方去大黄组(生药5.15 g·kg^(-1)),单味大黄组(生药0.01 g·kg^(-1)),给药5日,每天早晚2次。每天晚上给药3 h后用腹泻指数评估各给药组止泻效果,最后1次给药3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用16sDNA对大鼠粪便中菌群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全方、芍药汤去大黄和单味大黄水煎液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腹泻指数(P<0.01),其起效速度为芍药汤全方>芍药汤去大黄>单味大黄。与模型组比较,3种给药方案均可显著降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P<0.01),其中芍药汤全方组效果最佳,而单味大黄组和芍药汤去大黄组次之,二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各组给药方案均可以显著减少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如Escherichia-Shigella,Prevotella,Enterorhabdus和Bacteroides)的丰度,增加益生菌(如Ruminococcus,Turicibacter和Lachnospiraceae)的增殖(P<0.01)。其中单味大黄组、芍药汤全方组和正常组的肠道菌群结构更加接近,芍药汤去大黄组较正常组和其余两个给药组差异较大(P<0.01)。结论:芍药汤可通过抗炎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两个环节促进湿热泄泻大鼠的转归,方中大黄对于降低有害菌丰度、促进益生菌增殖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是芍药汤促进肠道菌群再平衡的关键,也初步证实了芍药汤方用大黄"通因通用"治疗湿热泄泻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湿热泄泻 肠道菌群 16sdna 大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