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 Street:Beijing’s Muslim District
1
作者 Liu Jian 《ChinAfrica》 2011年第8期52-52,共1页
NIUJIE,or Ox Street,is situ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Beijing’s Xicheng District. The avenue is best known for Niujie Mosque,the city’s oldest and largest mosque,catering to both tourists and the Muslim population liv... NIUJIE,or Ox Street,is situ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Beijing’s Xicheng District. The avenue is best known for Niujie Mosque,the city’s oldest and largest mosque,catering to both tourists and the Muslim population living in its vicinity. The mosque was first built in 996 by an imam named Nasruddin,the son of an Arab imam who came to China to preach the Islamic faith.It was rebuilt in 1442 during the Ming Dynasty(1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 street:Beijing’s muslim District
下载PDF
世界意识与本土关怀——1840-1949年中国知识阶层认识世界的历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20,共5页
1840-1949年,中国知识阶层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中国学者对世界史的研究状况又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100年里,中国知识阶层的世界意识经历了从极其淡薄到不断深化以至最终形成的曲折过程;中国知识阶层认识世界的重点不断... 1840-1949年,中国知识阶层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中国学者对世界史的研究状况又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100年里,中国知识阶层的世界意识经历了从极其淡薄到不断深化以至最终形成的曲折过程;中国知识阶层认识世界的重点不断发生变化,并与民族存亡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中国知识阶层在认识世界时,经常面临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优劣评判的心理冲突,这往往成为制约中国人深入认识世界的心理牵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世界史研究者和优秀著作,为推动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0—1949 中国知识阶层 世界意识 民族危机 中西文化 世界史研究
下载PDF
台湾地区莎剧(1949~1987)演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淑芬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7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莎士比亚自从一八五六入华,已经超过百年。台湾地区在中华文化的文化体系架构下,在接受、演出莎剧的历史,是传承着“中国莎剧”演出之影响。“中国莎剧”演出之影响则具现在台湾的教育体系下:一是以英文系所开设的“莎士比亚”文学... 莎士比亚自从一八五六入华,已经超过百年。台湾地区在中华文化的文化体系架构下,在接受、演出莎剧的历史,是传承着“中国莎剧”演出之影响。“中国莎剧”演出之影响则具现在台湾的教育体系下:一是以英文系所开设的“莎士比亚”文学课程;而莎士比亚在戏剧科系则为实践课程的“毕业公演”演出。本文拟以两位莎剧学者:台师大英文系梁实秋与文化大学戏剧系的王生善。本文拟以这个脉络论述莎剧演出在台湾地区戒严时期的兴衰,分析研究莎剧演出在台湾地区戒严时期的的面貌,进而阐述其所代表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中国莎剧 英语与戏剧教育
下载PDF
论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海上封锁“规则”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群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3年第3期54-71,I0003,共19页
现代意义的海上封锁是一种经数百年演变而来的制度,其相关国家实践肇始于大航海时代,并随着军事科技及应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目前认知的“国际规则”。关于海上封锁,尚不存在“公约”之类条约法,其仍主要由习惯国际法调整。从实践历史... 现代意义的海上封锁是一种经数百年演变而来的制度,其相关国家实践肇始于大航海时代,并随着军事科技及应用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目前认知的“国际规则”。关于海上封锁,尚不存在“公约”之类条约法,其仍主要由习惯国际法调整。从实践历史来看,国际性武装冲突中的海上封锁案例占绝大多数,而涉及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海上封锁案例较少,且自二战结束迄今更少有广为认可的具有实效性的“合法”先例。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适用“海上封锁法”的首要关键是解决交战团体的承认问题,亦当遵守适用于国际性武装冲突的相关封锁“规则”,尤其是“日内瓦四公约”所确立的国际人道法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皆系“平时法”,在“战时”对于交战各方而言将被海上武装冲突法取代,“封锁区”及周边相关海、空域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与民航空管安排亦难免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封锁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 圣雷莫手册 奥本海国际法 日内瓦四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下载PDF
“9·11”之后美国对穆斯林世界的公众外交 被引量:3
5
作者 仇朝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4-31,共8页
“9.11”事件之后,公众外交再度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一致,公众外交也以国际反恐为首要关注对象,并把穆斯林世界作为公众外交的重点地区,以改善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形象。为此,美国加强了对公众外交的财政和立法支持,... “9.11”事件之后,公众外交再度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与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一致,公众外交也以国际反恐为首要关注对象,并把穆斯林世界作为公众外交的重点地区,以改善美国在这些地区的形象。为此,美国加强了对公众外交的财政和立法支持,并作出一些制度安排,加强部门间协调。但这种公众外交并没有使对外政策有根本改变,因而难以实现美国政府所期望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 美国 穆斯林世界 公众外交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的历史阶段划分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国亮 刘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2,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经历了“运动式融入”“争鸣式融入”和“生态式融入”三个发展阶段,走过了一条改造适应、平等互鉴、自信自强的发展道路,彰显出“民主—法治—生态”的历史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德育 历史阶段特征 新中国成立70年
下载PDF
遗憾的遗忘——论影片《穆斯林的葬礼》对原著的改编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霞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6-60,共5页
《穆斯林的葬礼》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影片上映二十余年来,一直没有引起媒体大众及学界应有的关注。深入研读电影与小说文本,影片在片名的定夺、影像空间的构建、人物角色的安排与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忠于原著,在直译式改编... 《穆斯林的葬礼》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影片上映二十余年来,一直没有引起媒体大众及学界应有的关注。深入研读电影与小说文本,影片在片名的定夺、影像空间的构建、人物角色的安排与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忠于原著,在直译式改编中凸显了主题,在删减情节中产生了创造性背离和消解性背离两种不同的效果,原著结尾的消解性删减削弱了影片的精神内核,但即使这样也没遮住其清雅隽永的佳片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 改编 遗憾 遗忘
下载PDF
碧玉微瑕:《穆斯林的葬礼》指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学祖 陈丽芳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曾获得不少的大奖,也曾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畅销海外。然而,这部小说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人物构建、谴词造句、细节安排以及穆斯林的宗教习俗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瑕疵。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 构建 遣词造句 宗教习俗
下载PDF
战俘待遇规则的发展、内容及美国虐囚事件的违法性
9
作者 邢广梅 郑定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5期56-61,共6页
近来发生的美军虐囚事件,引发了我们对战俘待遇规则相关问题的思考。本文回顾了战俘待遇规则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概括了战俘按照1949年《关于保护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所应享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美军虐囚事件的违法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战俘待遇规则 美国 虐囚事件 1949 《关于保护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 战俘权利 通讯权 被遣返权
下载PDF
民国时期回族社团与共和政体构建
10
作者 丁明俊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12,共8页
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华民国及提出"五族共和",激发了回族民族意识的觉醒,许多社团组织曾发起争取国大代表、参议员、立法委员回族名额活动,积极参与共和政体构建。特别是中国回教青年学会、中国伊斯兰教青年会、中国回教协会在... 孙中山先生创建中华民国及提出"五族共和",激发了回族民族意识的觉醒,许多社团组织曾发起争取国大代表、参议员、立法委员回族名额活动,积极参与共和政体构建。特别是中国回教青年学会、中国伊斯兰教青年会、中国回教协会在政治参与活动中起了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回族社团 国大代表
下载PDF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清真女寺考察及发展思考——以云南清真女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承睿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0,共6页
云南穆斯林在中国民族、文化复杂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追寻"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包括穆斯林女性。随着穆斯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许多创新在中国发生,比如清真女寺的创建及发展。通过对云南清真女寺调研、参与观察以及对... 云南穆斯林在中国民族、文化复杂丰富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追寻"做一个真正的穆斯林",包括穆斯林女性。随着穆斯林文化与儒家文化的融合,许多创新在中国发生,比如清真女寺的创建及发展。通过对云南清真女寺调研、参与观察以及对男女阿訇的访谈,分析在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引导穆斯林女性宗教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女寺 穆斯林女性 和谐社会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幸福观的演变及其发展特征
12
作者 昝剑森 苏渊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5-18,共4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幸福观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新时期、新时代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带有各自时代特色的集体主义幸福观、富裕幸福观、奋斗幸福观,发展过程呈现出从一元走向多元、从趋同走向个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三个特征。
关键词 新中国 奋斗幸福观 新时代
下载PDF
圆梦五十载
13
作者 Al Clinton Paul Matthew Thompson Daniei Byrne(图) Getty(图) 《汽车测试报告》 2008年第11期48-50,共3页
用魂牵梦萦一词来形容我的感觉一点儿也不为过,而且这种魂牵梦萦是面向两个对象的——五六十年代的影星戴安娜·多尔斯雌压她曾经拥有的一辆车,1949款Saoutchik Delahaye 175S。对我而言,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车,而在少年时期,... 用魂牵梦萦一词来形容我的感觉一点儿也不为过,而且这种魂牵梦萦是面向两个对象的——五六十年代的影星戴安娜·多尔斯雌压她曾经拥有的一辆车,1949款Saoutchik Delahaye 175S。对我而言,这是世界上最迷人的车,而在少年时期,我也觉得戴安娜·多尔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因此,这张二者的合影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1949 saoutchik Delahaye 175s 小轿车
下载PDF
“隐身的穆斯林”:伊斯兰在台湾的发展与变迁简史(1949—2015) 被引量:1
14
作者 包修平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5,共5页
伊斯兰教在台湾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台湾当地穆斯林主要包括1949年从内地来台的穆斯林群体,以及20世纪80年代从泰国与缅甸而来的"云南籍穆斯林"。然而这些穆斯林群体并不为台湾社会所知,宛如"隐身的穆斯林"。直... 伊斯兰教在台湾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台湾当地穆斯林主要包括1949年从内地来台的穆斯林群体,以及20世纪80年代从泰国与缅甸而来的"云南籍穆斯林"。然而这些穆斯林群体并不为台湾社会所知,宛如"隐身的穆斯林"。直到近年来,大量印度尼西亚穆斯林来台工作之后,这群隐身的穆斯林才进入大众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穆斯林 社群意识 主流社会 云南籍穆斯林 印尼穆斯林
原文传递
TOWARDS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15
作者 Suzannah Linto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2期217-277,共61页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 The prevailing narrative instructs us that human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is down to white knights from the western parts of the European continent with their codes of chivalry, or alternatively, the Swiss businessman Henri Dunant. This contribution challenges that narrative for overlooking, or being ignorant of, the way that socie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the captured enemy fighter. Traces of some of the critical principles about humane treatment that we see in our present law can actually be found in much older societies from outside of Europe. A more accurate and representative way of understanding humanitari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can and must be crafted, with the prevailing Euro-centric account balanced with practices, cultures and faiths from elsewhere. The quest to achieve more humane treatment in armed conflict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battle of the intellect. Narratives and conceptualisations that are more inclusive, recognising and appreciating of the way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are likely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communicating humanitarian ideals. This work adopts a new method of approaching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over time and space. This new framework of analysis uses six cross-cutting themes to facilitate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develop a more sophisticated level of understanding. The first theme is how older and indigenous societies approached the matter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The second focuses on religions of the world, and what they teach or require. The third section examines the matter of martial practices and codes of ethics for combatants in certain societies. The fourth category engages with colonisation and decolonisation, and regulation (or non-regul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of war. Fifth is the issue of modernisation and the impact it has had on armed forces and fighters, including on the treatment of captives. The final issue is the shift towards formalised agreements, beginning with the first bilateral agreements and then the multilateral codification exercise that began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continues to this day. This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eads into a final chapter, presenting a fresh and holistic view on the evolution of prisoner of war protec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t provides a different way of looking at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starting with this effort at a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tment of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tional Law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capture ENEMY fighters captured enemy fighters prisoners of war humane treatment slavery ransom exchange killing abuse ancient societies indigenous people Hammurabi's Code religion Christianity Islam Hinduism Judaism Buddhism sikhism martial codes ethical codes cultural norms Japan India West Africa East Africa CRUsADEs Western Europe UsA Henri Dunant colonisation decolonisation wars of national liberation Geneva Conventions1949 Additional Protocol Additional Protocol context evolution modemisation codification global understanding new perspective
原文传递
郑和航海与穆斯林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岘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0,共6页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航海 穆斯林文化 番名 番物 和平对话
原文传递
当代西北穆斯林女学教育的社会空间意义——基于兰州市、临夏地区的个案研究
17
作者 马桂芬 虎丽平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穆斯林女学是中国回族社区中女性学习伊斯兰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性别空间隔离的方式,为女性营造了其参与伊斯兰文化学习和宗教生活的专属空间。本文以"社会空间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穆斯林女学的伊斯兰文化空间传承、女... 穆斯林女学是中国回族社区中女性学习伊斯兰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性别空间隔离的方式,为女性营造了其参与伊斯兰文化学习和宗教生活的专属空间。本文以"社会空间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穆斯林女学的伊斯兰文化空间传承、女性个人资本积累的实践空间、性别空间的符号意义、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的拓展四方面,分析了女学这一教育模式对穆斯林女性的社会空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 穆斯林女学 女性 教育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亲子关系探析——以甘肃穆斯林家庭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依拉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4,163,共7页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与夫妻关系并列的一个重要的派生型关系。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纵向的亲子关系往往重于横向的夫妻关系。因而,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较大。本文从文化的角度、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结构的角度三个研究视角。以甘肃...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与夫妻关系并列的一个重要的派生型关系。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纵向的亲子关系往往重于横向的夫妻关系。因而,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较大。本文从文化的角度、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结构的角度三个研究视角。以甘肃省穆斯林民族家庭为例,探析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亲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关系 儿童社会化 穆斯林家庭
原文传递
面向未来发扬穆斯林经济文化传统
19
作者 敏生光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4,共4页
本文就回族穆斯林经济文化建设上的特点和西道堂经济文化模式等问题略述己见,总结回族穆斯林经济文化的特点为广泛适应性与灵活多样性,对西道堂经济文化模式的特点作了系统的概括,最后期望回族穆斯林在新世纪以主人翁态度满腔热情地投... 本文就回族穆斯林经济文化建设上的特点和西道堂经济文化模式等问题略述己见,总结回族穆斯林经济文化的特点为广泛适应性与灵活多样性,对西道堂经济文化模式的特点作了系统的概括,最后期望回族穆斯林在新世纪以主人翁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民族经济文化的光荣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 传统 西道堂 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