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M_(W)7.6地震跨断层场地相对运动
1
作者 徐龙军 吕淼 +2 位作者 张恒 于越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41,共17页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下盘台站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程数据,分析了分别靠近断层上、下盘场地之间相对运动的位移时程特征。结果显示:近断层地震动的滑冲效应显著,断层的平均滑冲速度可高达1.4 m/s;断层两盘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近断层地震动的运动特征,且幅值更大;近断层的残余位移约是断层两盘间最大相对位移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集集M_(W)7.6地震 近断层地震动 跨断层场地 相对运动 断层作用
下载PDF
质体ACCase Trp-1999-Leu突变对小麦田菵草生长适合度的影响
2
作者 白霜 吕庆浩 +3 位作者 李怡慧 刘国平 罗小勇 李凌绪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6,共8页
为了明确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Trp-1999-Leu突变对小麦田菵草生长适合度的影响,以ACCase基因CT区域的1999位纯合突变型(Leu/Leu, RR)和纯合野生型(Trp/Trp, SS)菵草为对象,采用温室盆栽法探究两种基因型菵草在早期生长阶段及营... 为了明确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Trp-1999-Leu突变对小麦田菵草生长适合度的影响,以ACCase基因CT区域的1999位纯合突变型(Leu/Leu, RR)和纯合野生型(Trp/Trp, SS)菵草为对象,采用温室盆栽法探究两种基因型菵草在早期生长阶段及营养生长阶段的株高及地上生物量、成熟期的繁殖力,在室内与田间不同条件下测定两种基因型菵草与小麦竞争能力的差异,以期明确在无除草剂选择压力下该位点突变对菵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菵草生长早期的10~15 d,RR型菵草的生物量和株高分别比SS型低24.9%和11.5%;在营养生长阶段,RR型菵草的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净同化率(NAR)分别比SS型菵草低18.2%和28.6%,叶面积比(LAR)高于SS型14.0%,但是二者的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在成熟期,RR分配给生殖器官的资源更少,无论是繁殖力还是平均植株总种子重量均显著低于SS,分别低13.1%、11.4%。竞争力方面,在室内条件下,随着小麦密度的升高,RR基因型菵草地上生物量及种子产量均显著低于SS型;在田间试验中也证实了室内研究的结果,RR型与SS型菵草相比,与小麦的竞争力更弱。因此,ACCase Trp-1999-Leu基因突变会使抗性菵草产生明显的繁殖力和竞争力适合度代价,研究结果可为该基因型菵草的进化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菵草 乙酰辅酶A羧化酶 Trp-1999-Leu 适合度
下载PDF
1999~2002年渝北区医院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黄中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年第4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1999~2002年 监测结果分析 医院消毒 渝北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源性交叉感染 医疗卫生单位 医疗单位 1999
下载PDF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被引量:612
4
作者 徐中民 张志强 +1 位作者 程国栋 陈东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80-285,共6页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 ,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新近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 ,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 ,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新近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 ,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 ) ,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 )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以中国和部分省 (区市 ) 199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对中国和部分省 (区市 )1999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 ,1999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 1.3 2 6hm2 ,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0 .681hm2 ,人均生态赤字为 0 .64 5hm2 ;分省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大部分省 (区市 )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 ,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同时 ,将生态足迹计算中得到的不同土地类型面积作为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的指标 ,测算了中国及部分省 (区市 ) 1999年生态足迹的多样性 ,并采用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各省的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预测产出的指标 ,增加多样性是增加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 ,还分析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系 ,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99 生态足迹 发展能力 生态承载力
下载PDF
中国1999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量:367
5
作者 徐中民 陈东景 +1 位作者 张志强 程国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1-445,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1999 生态足迹分析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海市区老年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1973~1999年)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薇 项永兵 +6 位作者 刘振伟 方茹蓉 阮志贤 孙璐 高立峰 金凡 高玉堂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558,共4页
背景与目的:国内有关老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1973~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三位数字进行编码。依据有关年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性别、年龄构成,用内插法和... 背景与目的:国内有关老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1973~1999年上海市区老年人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三位数字进行编码。依据有关年份人口普查资料中的性别、年龄构成,用内插法和外推法估算各年的年龄组平均人口数。用世界标准人口计算每三年合并资料的标化发病率。发病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用线性回归计算,并用病例数加权。结果:27年间,上海市区老年人群中男性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变化率分别为6.60%、1.15%和5.30%,女性肾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年均变化率为4.58%。结论:27年间,上海市区老年男性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发病率上升,女性膀胱癌发病率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区 老年人 泌尿系统 恶性肿瘤 发病趋势 1973-1999
下载PDF
1999年白令海夏季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郭平 侍茂崇 +3 位作者 赵进平 董兆乾 吉国 矫玉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6,共9页
利用 1 999年 7~ 9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北极科学考察 ,在白令海获得的 42个站次的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中北部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特征 ,讨论了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残留水的分布和结构 ,以及陆架坡折处温盐锋及白令海的水... 利用 1 999年 7~ 9月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北极科学考察 ,在白令海获得的 42个站次的CTD资料 ,分析了白令海中北部的温度、盐度垂直分布特征 ,讨论了白令海的夏季表层水和冬季残留水的分布和结构 ,以及陆架坡折处温盐锋及白令海的水因特征 .与多年平均资料相比 ,1 999年 7月夏季白令海冷中间层的温度 ,比多年平均温度低 1℃以上 ,盐度低 0 2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海 温盐结构 水团 陆架锋 1999 表层水
下载PDF
1999~2001年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评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晓超 扬京英 +5 位作者 刁石京 郑泽香 王强 高析 黄少琳 郭义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1,共9页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ormer research of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China Between 1995 and 1998.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improve the former indicators system and method to 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former research of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of China Between 1995 and 1998.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improve the former indicators system and metho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regional informatization level between 1999 and 2001. The authors also raise several suggestions of policy deci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2001年 中国 信息化 评价指标体系 测算方法 地区经济
下载PDF
1999年9月21日台湾集集M_S7.4地震前ULF电磁信号及其与模拟实验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34
9
作者 钱书清 郝锦绮 +3 位作者 周建国 高金田 王玫玲 梁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2-327,共6页
关键词 集集地震 岩石受压破裂实验 ULF电磁前兆 传播机理 电磁信号 1999 地震前兆
下载PDF
震源机制一致性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以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4地震前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祥云 陈学忠 +2 位作者 李艳娥 隗永刚 陈丽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9-722,共14页
本文提出用四维空间的欧氏距离DFM来表示不同地震震源机制之间的一致性,并以1975年辽宁海城ML7.3地震序列和1999年辽宁岫岩MS5.4地震序列为例分析了主震与前震和余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与DFM值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DFM<50... 本文提出用四维空间的欧氏距离DFM来表示不同地震震源机制之间的一致性,并以1975年辽宁海城ML7.3地震序列和1999年辽宁岫岩MS5.4地震序列为例分析了主震与前震和余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与DFM值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DFM<50时,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接近。为了对若干次地震组成的一组地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判定,引入了显著性检验方法。根据陈颙提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K,以符号检验法和统计检验量Z值检验法对岫岩MS5.4地震前小震的震源机制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临近岫岩MS5.4地震前所发生地震的震源机制的一致性显著,置信度可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一致性 显著性检验 1999年岫岩MS5.4地震
下载PDF
1999~2002年地震预报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晓东 傅征祥 +4 位作者 张永仙 牛安福 黄辅琼 彭克银 卢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91,共13页
回顾了中国在 1999~ 2 0 0 2年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进展 .重点回顾了在此期间利用地震学、形变、电磁、流体和综合 5类学科方法开展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的成果 。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震学 形变 电磁流体 综合分析 1999-2002年 中国
下载PDF
1999年山西大同M_S5.6地震的震源断层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焱 刁桂苓 +4 位作者 张四昌 王勤彩 刘允清 朱振兴 张彦清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101,共6页
大同震区先后在 1989、1991和 1999年发生MS >5地震 ,利用大同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进行比较精确的地震序列震源定位 ,结合宏观烈度分布和震源机制解资料 ,详细地分析对比了 3次子序列的异同。结果显示 ,1999年MS5 .6地震的震源断... 大同震区先后在 1989、1991和 1999年发生MS >5地震 ,利用大同遥测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进行比较精确的地震序列震源定位 ,结合宏观烈度分布和震源机制解资料 ,详细地分析对比了 3次子序列的异同。结果显示 ,1999年MS5 .6地震的震源断层是走向NWW、长 16km、宽12km、埋深 5km以下、倾角近直立的左旋走滑断层。而前 2个子序列是NNE为主的右旋走滑断层活动所致 ,表明地震破裂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 2个以上方向先后出现、并且强弱有别的地震破裂是普遍存在的 ,表明震源环境的复杂程度与地震序列的类型有关。虽然震区存在NE向的大王村断裂和NW向的团堡断裂 ,但目前没有证据说明震源断层和 2条构造断层连通。 3次子序列的震源断层都是走滑断层 ,也和 2条构造正断层有别。 1999年的子序列可能属于新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 山西 大同地震 震源断层 交叉断层 宏观烈度 震源机制
下载PDF
1999年夏季青海多雨形势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时兴合 秦宁生 +3 位作者 马元仓 王希娟 戴升 扎西才让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224,共3页
利用1959-1999年降水、 气温、 高度场等资料分析得出: 1999年夏季青海省多雨与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及西伸脊点位置偏东、  极涡强度偏强等因素有关。其中, 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高... 利用1959-1999年降水、 气温、 高度场等资料分析得出: 1999年夏季青海省多雨与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及西伸脊点位置偏东、  极涡强度偏强等因素有关。其中, 中高纬度地区乌拉尔山高压脊多次建立和稳定维持, 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异常偏北、 西伸脊点位置偏东是造成青海省夏季多雨的最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 夏季 青海 天气形势 降水 气温 高度场 极涡
下载PDF
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冰雪大洪水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毛炜峄 玉素甫.阿布都拉 +1 位作者 程鹏 董克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3-558,共6页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出现的历史特大洪水特性及其气象成因.这次特大洪水是高空持续高温引起的冰雪融水与产流区出现的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混合型洪水.洪水前期春季到初夏该区域山区降水偏多,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持续偏低,对高山区的积雪积累极为有利;7月底至8月初和田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迅速上升并维持数日,使冰雪快速消融,同时山区出现大降水是引发洪水的直接气象成因.在青藏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上空存在有500 hPa稳定高压,使中亚副热带大槽东移中昆仑山北坡是这次特大洪水发生的环流系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特大洪水 冰雪融水与暴雨 0℃层高度与500hPa环流系统 中昆仑山北坡诸河
下载PDF
1999年夏季长江及以南地区洪涝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初探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培群 何敏 许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3-250,共8页
通过对比分析 ,探讨了 1 999年夏季长江及以南地区洪涝灾害的环流成因。指出 1 999年处在LaNi na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北且异常偏东 ;南海夏季风前期偏强 ,后期偏弱 ;热带对流层上部南亚高压脊和洋中槽位置偏南 ;对流层下部... 通过对比分析 ,探讨了 1 999年夏季长江及以南地区洪涝灾害的环流成因。指出 1 999年处在LaNi na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北且异常偏东 ;南海夏季风前期偏强 ,后期偏弱 ;热带对流层上部南亚高压脊和洋中槽位置偏南 ;对流层下部长江下游至江南受气旋性异常环流影响 ,形成异常加强的水汽输送圈 ;夏季亚洲中纬度地区大陆高压维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 夏季 长江 洪涝灾害 环流成因
下载PDF
1999年6月黄海南部与东海北部两个调查航次期间环流的变异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耀初 刘勇刚 +1 位作者 LIE Heung-Jae 楼如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30,共11页
基于 1 999年 6月第二航次的CTD资料 ,采用改进逆方法 ,并与 1 999年 6月第一航次的观测与计算结果相比较 ,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 1 )部分黑潮通过E断面的流量为 6 2× 1 0 6m3 /s,其最大流速为 91 4cm/s.黑潮的西侧台湾暖流的外... 基于 1 999年 6月第二航次的CTD资料 ,采用改进逆方法 ,并与 1 999年 6月第一航次的观测与计算结果相比较 ,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 1 )部分黑潮通过E断面的流量为 6 2× 1 0 6m3 /s,其最大流速为 91 4cm/s.黑潮的西侧台湾暖流的外分支通过E断面的流量为 0 4× 1 0 6m3 /s;( 2 )两个航次虽然在时间上相差两个星期左右 ,但有以下的变异 :1 )与第一航次相比较 ,第二航次时黑潮主流的位置稍向东移动 ;2 )济州岛以南在 1 2 5°30′E与 1 2 7°E之间在断面C与D存在一个冷的、高密水 (HDW ) ,HDW环流是气旋式的 .与第一航次相比较 ,第二航次时该HDW气旋式涡要稍向北移动 .( 3)在断面A中间处 30m以深及断面B中间处 2 0m以深存在均匀混合层 ,它具有冷水的特征 ,是黄海冷水团的南侧部分 .( 4 )在断面E最西侧附近 ,存在一个低密度的暖水 ,其环流具有较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南部与东海北部 1999年6月两个航次 环流的变异
下载PDF
1999年全国电力可靠性统计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玉生 赵凯 +2 位作者 左晓文 陈丽娟 王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4,共8页
通过对1999年全国供电用户可靠性、发电设备主机可靠性、输变电设施可靠性及辅助设备可靠性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电力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生产各个环节存在的薄弱之处,指出未来几年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可靠性 性能指标 统计分析 1999
下载PDF
1998及1999年乌山阻高突变对长江中下游大暴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菊英 王玉红 王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8-394,共7页
1998年和 1999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 ,为了了解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系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寻找发生大暴雨的前兆因子 ,我们分析研究了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的逐日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 1... 1998年和 1999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 ,为了了解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系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寻找发生大暴雨的前兆因子 ,我们分析研究了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的逐日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 1998年 6月、 7月和 1999年 6月逐日12 :0 0 (世界时 ,下同 ) 5 0 0hPa高度场和乌拉尔山及附近地区 (4 5°6 5°N ,30°10 0°E)的阻塞高压强度指数 (UBHII)资料。重点分析研究了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暴雨发生前后的UBHII和环流的逐日变化特征 ,发现这两年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乌山阻高从强高峰向低谷下降期间 ,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暴雨过程之前乌山阻高就先有一个突变。若欧亚环流比较稳定 ,则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这个研究结果说明乌山阻高从异常加强期向减弱期转折这一特征是 1998及 199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要发生特大暴雨过程的重要前兆之一。文中还对 1998年 7月下旬和 1999年 6月下旬欧亚地区逐日 5 0 0hPa高度的环流演变过程作了分析探讨 ,特大暴雨的产生必须同时有强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 ,在乌山阻高开始建立和加强期 ,亚洲上空环流比较稳定 ,长江中下游上空缺乏冷暖气流的剧烈活动 ,所以没有明显的降水过程。而乌山强阻高开始减弱是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山强阻高 长江 特大暴雨 影响机理 大尺度环流 1998年 1999 强冷空气
下载PDF
1982-1999年我国陆地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季节差异 被引量:259
19
作者 朴世龙 方精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利用NOAA-AVHRR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研究中国1982~1999年四季植被活动的变化,探讨植被活动对全球变化的主要响应方式.结果表明,18年来,中国植被四季平均NDVI均呈上升趋势.春季是中国植被平均NDVI上升趋势... 利用NOAA-AVHRR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研究中国1982~1999年四季植被活动的变化,探讨植被活动对全球变化的主要响应方式.结果表明,18年来,中国植被四季平均NDVI均呈上升趋势.春季是中国植被平均NDVI上升趋势最为显著(P<0.001)、增加速率最快的季节,每年平均增加1.3%;而秋季是NDVI上升趋势最不显著的季节(P=0.075).不同植被类型的季节平均NDVI的年变化分析表明,生长季的提前是中国植被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最主要方式,但这种季节响应方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夏季平均NDVI增加速率达到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而东部李风区域的植被主要表现为春季NDVI增加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2-1999 陆地 植被活动 NDVI 季节变化 气候变化 中国 二氧化碳
下载PDF
1999年岫岩Ms5.4级地震前震、主震、余震应变异常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玉莹 佟晓辉 孙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1999 地震序列 地震前兆信息 余震 应变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