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LYVE-1, VEGFR-3 and CD44 gene expression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27
1
作者 Fusun Ozmen M Mahir Ozmen +5 位作者 Evren Ozdemir Munevver Moran Selda Sekin Dicle Guc Ergun Karaagaoglu Emin Kans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7期3220-3228,共9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 and CD44 gen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lev-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 and CD44 gen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lev- el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 gastric cancer.METHODS: Tissu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33 patients (8 females) with gastric cancer. mRNA levels of LYVE-1, VEGFR-3 and CD44 in normal and tumor tissues were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using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histological typ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tumor, T-stage, and presence of vascular, perineural and lymphatic invas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molecules in the tissue was evaluat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LYVE-1, CD44 and VEGFR-3 gen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astric cancer than in normal tissue. While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 expressions and clinicopathologic fea- tures such as histologic type, differentiation and stage, gene expression levels were found to be increased in conjunction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total lymph node ratio and the presence of perineural invasion.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also found between LYVE-1 and CD44 over-expressions and perineural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positivity in gastric cancers. When the dis- tribution of LYVE-1 antibody-stained lymphatic vessels in tissue was evaluated, lymphatic vessels were located intra-tumorally in 13% and peri-tumorally in 27% of the patients. Moreover,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also positive in all patients with LYVE-1-staining. CONCLUSION: LYVE-1, VEGFR-3 and CD44 a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ymphangiogenesis,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LYVE-1 is a perfectly reliable lymphatic vessel marker and useful for immunohist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Gastric cancer Lymphatic metastasis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Metastasi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下载PDF
Ang-2、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2
作者 陆匡 严志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21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cSCC患者,其cSCC标本中Ang-2、LYVE-1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其中LYVE-1的表达情况以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表示。结果Ang-2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的组别中,高表达率为44%(15/34),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的9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SCC高分化组,Ang-2的高表达率为35%(9/26),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的83%(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8.49±4.2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13.48±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高分化组的表达为6.39±2.09,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14.28±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C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对Ang-2和LYVE-1的表达无影响(P>0.05)。cSCC患者的Ang-2表达水平与LYVE-1呈正相关(r=0.598,P<0.01)。结论Ang-2与LYVE-1参与推动cSCC的发生、发展以及淋巴结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素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在胃癌淋巴管生成及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新兰 赵艳姣 马志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751,共5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探讨这3种因子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TMA),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探讨这3种因子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TMA),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胃癌组织标本、96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胃良性病变中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并对Podoplanin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C、VEGFR-3和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56.0%和58.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0.4%、12.5%和9.4%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20.0%、30.0%和25.0%;胃癌组织中LVD在癌内和癌周的水平分别为2.98±0.81、4.22±1.0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82±0.63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0.89±0.45(均P<0.05),且癌周LVD高于癌内LVD(P<0.01);VEGF-C、VEGFR-3和LYVE-1表达与LVD均呈正相关(均P<0.01);也是胃癌远处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VEGF-C、VEGFR-3和LYVE-1的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这3个指标可预测胃癌淋巴管生成和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生成 预后 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 组织微阵列技术
下载PDF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VEGF-C和LYVE-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于俊岩 田向阳 +6 位作者 常建兰 刘平 张蓉 张瑛 黄然欣 乔鲜丽 周文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素(ES)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食管鳞癌裸鼠模型,6只瘤周皮下注射ES稀释液荷瘤裸鼠作为A组,6只瘤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荷瘤... 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内皮抑素(ES)对荷人食管鳞癌裸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食管鳞癌裸鼠模型,6只瘤周皮下注射ES稀释液荷瘤裸鼠作为A组,6只瘤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荷瘤裸鼠作为B组,6只正常裸鼠作为C组,比较三组血清LYVE-1、VEGF-C的表达水平,观察ES对荷瘤裸鼠LYVE-1和VEGF-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A、B组血清VEGF-C水平分别为(155.26±10.24)、(180.23±15.64)pg/L,均高于C组的(103.15±13.20)p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VEGF-C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血清LYVE-1水平分别为(65.32±16.29)、(90.58±10.67)pg/L,均高于C组的(28.31±10.36)p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清LYVE-1水平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组织内VEGF-C、LYVE-1的PCR扩增倍数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组织内VEGF-C、LYVE-1的PCR扩增倍数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重组ES对TE-1食管鳞癌细胞荷瘤裸鼠干预,重组ES不仅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重组ES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内VEGF-C和LYVE-1的表达,对肿瘤新生淋巴管的发生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食管癌 移植瘤模型
下载PDF
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在人肺癌细胞、血管及淋巴管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洋 翁姗姗 +5 位作者 赵玲辉 周显礼 肖建兵 李晓冬 叶桐 徐晓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07,210,共3页
目的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在人肺癌细胞的表达,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在癌细胞淋巴道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肺癌手术材料30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在癌细胞、血管及淋巴管的表达。结果... 目的观察E-cadherin和β-catenin在人肺癌细胞的表达,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复合体在癌细胞淋巴道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肺癌手术材料30例,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cadherin、β-catenin和LYVE-1在癌细胞、血管及淋巴管的表达。结果癌细胞的E-cadherin、β-catenin呈阳性表达;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表达减弱。淋巴管的LYVE-1阳性表达,E-cadherin阴性表达,β-catenin弱阳性表达。各分子在血管均为阴性表达。结论LYVE-1在淋巴管特异性表达;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转移呈负相关;E-cadherin/β-catenin复合物在肿瘤细胞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过程中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E-钙粘蛋白 Β-连环素 淋巴管内皮细胞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下载PDF
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梅 马晶 +2 位作者 张雅芳 刘宝全 杨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探讨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方法:体外培养B16瘤细胞,接种B16瘤细胞于C57BL/6小鼠右侧背部皮内,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应用H-E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1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免疫组化染色确认模型和观察肿瘤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情况。结果:建立了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LY- VE-1主要着色于正常组织和移植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构建C57BL/6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模型是获得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和进一步研究的有效手段;LYVE-1是特异性较高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小鼠皮肤恶性黑色素移植瘤组织中可能存在淋巴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黑移植瘤 淋巴管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对肺癌转移及预后评价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宁玲 李秋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6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水平,并探讨血清LYVE-1用于判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LYVE-1的水平,同时分析血清LYVE-1水平与...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水平,并探讨血清LYVE-1用于判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LYVE-1的水平,同时分析血清LYVE-1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LYVE-1用于判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LYVE-1用于预测病人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肺癌患者血清LYVE-1为1625.0±343.0 pg/m L;血清LYVE-1与肺癌患者性别、肿瘤组织学分型、血清CEA和CA125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有关(P<0.05);血清LYVE-1用于诊断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85-0.747,P<0.05);LYVE-1的为1821 pg/m L时,其诊断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68%;血清LYVE-1大于1821pg/m L的肺癌患者预后要比血清LYVE-1小于1821 pg/m L的肺癌患者预后差,两组总生存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结论血清LYVE-1可用于确定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并可用于评估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肺癌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培杰 肖宽林 +2 位作者 李筱明 周梁 陆洪芬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年第2期75-77,137,共4页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以酶标链...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以酶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和En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喉鳞癌组织中LYVE-1,VEGF-C和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分析LYVE-1标记的淋巴管的密度、位置、增殖情况及VEGF-C表达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颈淋巴结转移组、T3和T4组瘤巢内LYVE-1(+)管腔密度分别高于非转移组、T1和T2组(t=4.539,P=0.000;t=3.896,P=0.000)。(2)瘤巢内LYVE-1(+)管腔存在Ki67细胞核棕黄色着色,而瘤巢周围LYVE-1(+)管腔未见这一现象。(3)VEGF-C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T1和T2组与T3和T4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χ2=4.607,P=0.032);VEGF-C(+)组瘤巢内LYVE-1(+)管腔密度高于VEGF-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8,P=0.044)。结论喉鳞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VEGF-C表达有关,淋巴管生成及VEGF-C表达在喉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 1 核增殖抗原Ki67
下载PDF
人LYVE-1基因联合小鼠GMC-SF基因干预小鼠膀胱癌的生长和转移
9
作者 王丰 李惠明 +5 位作者 王慧萍 韦芳 马家烈 陈霞芳 易苗英 黄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7-851,共5页
目的:研究人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联合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干预小鼠膀胱癌的生长和转移... 目的:研究人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联合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干预小鼠膀胱癌的生长和转移。方法:通过人和小鼠的肺组织扩增LYVE-1基因的c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hLYVE-1和pmLYVE-1,采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BTT-T73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和人胚肾细胞株AD293,用电穿孔法转染小鼠肌肉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验证LYVE-1蛋白的表达。用电穿孔法将phLYVE-1联合pmGMC-SF导入T739小鼠肌肉内,1周后皮下接种膀胱移行细胞癌BTT-T739-gfp细胞,观察肿瘤生长、淋巴结转移及全身转移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hLYVE-1和pmLYVE-1。经Western印迹法检测证实,phLYVE-1和pmLYVE-1能在被转染的细胞和小鼠肌肉组织中有效表达。预先接受了phLYVE-1和pmGMC-SF的小鼠,BTT-T739移植瘤的生长减慢,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且肿瘤肺转移明显减少,肿瘤附近和远处淋巴结增大并呈现明显的增生反应。结论:异种同源LYVE-1基因联合小鼠GMC-SF基因干预对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和转移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动物实验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下载PDF
LYVE-1的表达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探讨
10
作者 刘晓平 周小青 +1 位作者 谢荣臻 曾祥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6-49,共4页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78例直肠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在直肠癌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微... 目的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78例直肠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YVE-1在直肠癌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的关系。结果直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为(42.1±2.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2.3±3.1)(P〈0.01)。直肠癌发生远端肠壁浸润40例(51.3%),远端肠壁浸润距离为0.10~2.66 cm,平均0.23 cm。当LMVD〉38.5时,直肠远端肠壁浸润距离超过1 cm。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YVE-1的表达可以界定直肠癌远端肠壁浸润距离,指导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从而达到治疗的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远端肠壁内扩散 LYVE-1
下载PDF
吲哚类化合物MAZ5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11
作者 郭连军 杨慧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观察吲哚类化合物MAZ5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给予MAZ51,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淋巴管,分析移植瘤周边区和... 目的:观察吲哚类化合物MAZ51对小鼠移植瘤生长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皮下注射肉瘤(S180)腹水型瘤株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成瘤后给予MAZ51,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淋巴管,分析移植瘤周边区和正常皮肤的毛细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移植瘤周边区的LMVD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给予MAZ51后,明显减慢移植瘤的生长,但瘤周边区的LMVD并没有变化.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周边区有淋巴管新生.MAZ51影响移植瘤的生长,但不影响淋巴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Z51 移植瘤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下载PDF
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LYVE-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小庆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号拼接变异体v6(CD44v6)、人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组织78例份、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组织47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号拼接变异体v6(CD44v6)、人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宫颈组织78例份、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组织47例份和正常宫颈组织32例份,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CD44v6、LYVE-1蛋白的表达。分析癌组织CD44v6、LYVE-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癌组织CD44v6、LYVE-1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4v6、LYVE-1蛋白表达比较: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组织(P均<0.05)。癌组织CD44v6、LYVE-1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均>0.05); CD44v6的表达与临床FIGO分期有关(P<0.05)。CD44v6与LYVE-1表达呈正相关(rs=0.408,P=0.000)。与CD44v6、LYVE-1表达阴性患者比较,CD44v6、LYVE-1表达阳性患者生存率低、生存时间短(P均<0.05)。结论 CD44v6、LYVE-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过量表达,且均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二者可能协同参与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号拼接变异体v6 人淋巴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孟晓瑜 田美丽 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区LVD(P-L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及P=0.033),且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肿瘤中心区LVD(I-LVD)则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无关。结论 P-LVD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检测LYVE-1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为进一步临床制定抗淋巴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 预后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下载PDF
LYVE-1、Prox-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杨慧 李琳 张利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分为肿...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及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分为肿瘤中心组织及肿瘤周边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组织中LYVE-1、Prox-1及CD31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计数MLVD及微血管密度。结果①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均为0.000)。②NSCLC肿瘤周边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10.89±2.06、6.63±1.99,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均为0.000)。③肿瘤周边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在有无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的高低间(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的升高,LYVE-1及Prox-1蛋白的表达量及MLVD增加。而CD31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无关。④LYVE-1与Prox-1标记的MLVD相关(r=0.529,P=0.000)。LYVE-1、Prox-1标记的MLVD与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无关。结论与肿瘤淋巴转移相关的有功能的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周边部位,而非肿瘤中心部位;LYVE-1与Prox-1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微淋巴管密度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原文传递
早期子宫颈癌中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浩 张琳琳 张师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早期子宫颈癌(Ⅰa-Ⅱa)和12例正常子宫颈存档组织蜡块中LYVE-1标记的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早期子宫颈癌(Ⅰa-Ⅱa)和12例正常子宫颈存档组织蜡块中LYVE-1标记的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①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管腔扩大,形态不规则,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管腔小,多呈闭塞状态。肿瘤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ILVD)明显高于肿瘤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PLVD)(P<0.01)。ILVD和PLVD与正常子宫颈组织LVD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②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有淋巴结转移者ILVD和PLVD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无淋巴管浸润者相比,有淋巴管浸润者ILVD和PLVD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组织学分级G2、G3与G1相比,ILVD和PLVD均明显增高(P<0.05),而G2、G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癌组织中ILVD和PLVD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明显增加,并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肿瘤淋巴管生成可能在早期子宫颈癌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淋巴管生成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原文传递
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振步 聂寒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 目的:探讨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MVD,分析LMVD与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明显增多。胃癌组织LMVD较正常胃组织LMVD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中LMVD明显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直径≥5cm胃癌LMVD明显多于直径<5cm者,侵及浆膜胃癌组织LMVD明显多于未侵及浆膜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L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人胰腺癌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海英 张雅芳 李建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结构,探讨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方法取手术后人胰腺癌标本21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LYVE-1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胰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形态及分布特点。...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结构,探讨胰腺癌淋巴道转移机制。方法取手术后人胰腺癌标本21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LYVE-1标记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胰腺癌组织淋巴管的形态及分布特点。结果胰腺癌组织中LYVE-1染色阳性的脉管具有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可见癌周组织的微淋巴管数量较癌旁"正常区"有所增加(P<0.01);半薄切片光镜下可见癌周边区和"正常区"淋巴管存在,癌中心区未见有淋巴管;电镜下癌周边区淋巴管内皮细胞连接开放,部分内皮细胞破裂溶解,管壁不完整。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改变。结论胰腺癌组织淋巴管主要位于癌周围浸润区的纤维结缔组织中,且淋巴管数量较癌旁"正常区"增多,淋巴管内皮超微结构改变。胰腺癌淋巴管转移可能通过增多的淋巴管的内皮连接开放和对内皮细胞的破坏溶解作用进入淋巴管管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LYVE-1 淋巴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整合素α9在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娟 薛斌 李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 目的:从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其向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分化,同时探讨分化过程中整合素α9(integrinα9)表达的变化,旨在寻找淋巴水肿分子治疗靶点,为ADSCs应用于淋巴水肿的分子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①从吸脂术后废弃的人体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出AD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②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第3代ADSCs表面特征性抗原CD90、CD29、CD34及CD45的表达;MTT法绘制生长曲线。③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人VEGF-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其向LECs方向分化,同时以人LECs作为阳性对照组。④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LECs表面特征性抗原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细胞特征性抗原CD34及integrinα9的表达。⑤FCM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使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AD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第1、3、5代AD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细胞表面抗原为CD90+、CD29+、CD34-、CD45-。②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LYVE-1表达阳性、CD34表达均阴性,integrinα9的表达趋势与LYVE-1一致,且二者在实验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三者在阴性对照组中的表达均为阴性。③各组G0/G1期细胞比例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3)。结论:ADSCs离体培养,具有向LECs分化的潜能。使用VEGF-C、VEGF-A、PDGF-BB可诱导部分人ADSCs向LECs分化。在人ADSCs向LECs分化过程中integrinα9的表达增强,分化前后细胞的周期发生了改变。该分子在LECs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将有望在淋巴水肿的再生治疗中成为重要的分子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淋巴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整合素α9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 VEGF-D VEGFR-3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超 王平 +3 位作者 程宏忠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7-942,9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 (31/40例)、67.50% (27/40例)、62.50% (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 )、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 ④146枚淋巴结中35 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 (26/35例)、65.71 %(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 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 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 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